论文摘要
背景:现代研究认为糖尿病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炎症反应与糖尿病及慢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痰湿是糖尿病及慢性血管并发症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不少表现为痰湿证。但目前尚缺乏关于糖尿病痰湿证与炎症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痰湿证与炎症因子CRP之间的关系,为T2DM及其慢性血管并发症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资料与方法:糖尿病诊断按照1999年WHO标准确立,中医痰湿证参照1992年中国中医药学会消渴病(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糖尿病)中医分期辨证与疗效评定参考标准》中(附)消渴病辩证诊断参考标准。凡满足纳入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只要符合痰湿证诊断标准者均归入痰湿证组,否则归入非痰湿证组。研究对象2型糖尿病患者共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59.60±5.64岁;病程6个月-17年,平均7.48±3.59年;临床有慢性血管并发症或合并症者34例,无慢性血管并发症或合并症者26例。60例中痰湿证33例,非痰湿证27例。正常对照组共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38-60岁,平均50.31±5.44岁。患者纳入本研究组后,先由患者自述临床症状,再由临床医生进行症状询问。同时检测患者以下指标: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测定采用酶法:胰岛素测定采用化学发光法;体重指数(BMI)采用体重与身高的比值;按HOMA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C反应蛋白测定采用散射比浊法。结果:1.2型糖尿病患者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差异显著;存在脂代谢紊乱:TG、TC均升高(P<0.01)、HDL-C下降(P<0.01),差异显著;2型糖尿病患者较健康对照组BMI升高(P<0.01),HOMA-IR升高(P<0.01),差异显著。2.2型糖尿病痰湿证组较非痰湿证组CRP、BMI升高,差异显著(P<0.01,P<0.05);痰湿证组较非痰湿证组TC、TG升高,差异显著(P<0.01);痰湿证组较非痰湿证组FPG、HOMA-IR升高,差异显著(P<0.05)。3.痰湿证在有血管病变组发生比率较非血管病变组发生比率升高,差异显著(P<0.05)。4.CRP与BMI、TG、HOMA-IR呈正相关(P<0.01),与HDL-C呈负相关(P<0.01),与年龄、病程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1.中医痰湿证与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有密切关系,提示2型糖尿病血管的慢性炎症状态可能是中医痰湿证的病理实质之一。2.较高的BMI、TC、TG、HOMA-IR及较低的HDL—C,可能也是2型糖尿病中医痰湿证的病理实质的组成部分。3.痰湿可能是2型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或合并症的重要病因。4.2型糖尿病常具有痰湿病理倾向,伴慢性血管并发症或合并症时痰湿病理倾向更为显著。提示祛痰、化痰治法应作为防治糖尿病及慢性血管并发症或合并症的基本治法之一。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血清胆汁酸与2型糖尿病痰湿证的相关分析[J]. 江苏中医药 2017(06)
- [2].基于文献分析的肥胖痰湿证方药规律研究[J]. 光明中医 2020(06)
- [3].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患者临床及生化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 现代中医临床 2019(01)
- [4].早期糖尿病肾病痰湿证与生长转化因子、内皮素等相关性的研究[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4(01)
- [5].平胃散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证30例[J]. 福建中医药 2016(06)
- [6].肥胖痰湿证形成机制及证治规律探微[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12)
- [7].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治疗研究进展[J]. 江西中医药 2017(03)
- [8].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肥胖患者内分泌、代谢特征的研究[J]. 江西中医药 2010(05)
- [9].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患者卵巢黄素化颗粒细胞胰岛素受体底物1/2mRNA的表达[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1(04)
- [10].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候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05)
- [11].从脾胃论治痰湿证验案四则[J]. 环球中医药 2018(10)
- [12].基于多导睡眠监测的高血压病患者睡眠特点及与痰湿证关系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1)
- [13].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患者基线特征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8)
- [14].燥湿化痰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的机制研究[J]. 山东中医杂志 2013(05)
- [15].以湿温理论指导痰湿证的治疗[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6(03)
- [16].中药对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性激素及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表达的干预性研究[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05)
- [17].痰湿证PCOS患者伴高雄激素血症268例分析[J]. 医学研究杂志 2018(05)
- [18].中医药治疗胸痹痰湿证用药规律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8(04)
- [19].肥胖从痰湿论治的研究概况[J]. 江西中医药 2019(06)
- [20].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预测指标分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9(09)
- [21].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中医痰湿证素与脂代谢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6(33)
- [22].冠心病稳定期痰湿证主要临床表征诊断权重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6(05)
- [23].毛德西教授从温化、分消辨治痰湿证经验[J]. 中医研究 2016(08)
- [24].类风湿关节炎痰湿证素量化诊断标准的探索性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1)
- [25].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30例观察[J]. 浙江中医杂志 2018(04)
- [26].青春期与育龄期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代谢差异性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2)
- [27].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恢复期痰湿证的临床疗效观察[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10)
- [28].痰湿证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11)
- [29].痰湿证肥胖大鼠肾周脂肪基因甲基化特征及温胆汤干预的影响(英文)[J].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19(02)
- [30].代谢组学方法应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痰湿证研究趋势分析[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