芎蒌通脉方干预高糖性血管内皮损伤相关因素的研究

芎蒌通脉方干预高糖性血管内皮损伤相关因素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高血糖是诱发血管内皮损伤和功能紊乱的主要原因之一。炎症学说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氧化应激亦为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因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活性氧簇(ROS)等在糖尿病血管损伤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探索痰瘀同治防治高糖性血管内皮损伤,为进一步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提供临床和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与方法:①.入选2型糖尿病痰湿血瘀证病例共150例,其中男78例,女72例,平均年龄59.87±10.87岁。②.纳入患者服用痰瘀同治芎蒌通脉方者归为治疗组,未服用者归为对照组。③.TNF-α、IL-6按照深圳晶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的TNF-α试剂盒、IL-6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2.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①.细胞及培养条件: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提供,培养在恒温37摄氏度、5%二氧化碳、95%湿度的无菌培养箱中。②.M199培养基、新生牛血清、胰酶等采用美国HyClone-PIERCE公司产品:③.细胞MTT试验测定采用ELx800酶标仪(ELx800 Universal Microplate Reader)进行;活性氧簇(ROS)检测按照上海杰美基因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试剂盒进行。结果:①.两组治疗前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TNF-α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TNF-α变化差值具有显著差异(P<0.05)。②.人血管内皮细胞MTT试验各组OD值经统计学分析:标准1/600药组、标准1/300药组与标准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标准1/150、标准1/100与标准组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标准1/100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P>0.05)。③.人血管内皮细胞各组活性氧簇(ROS)含量经统计学分析:标准1/300药组与标准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高糖组与标准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1/600药糖组、1/300药糖组与高糖组相比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1/600药糖组与1/300药糖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150药糖组与高糖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④.治疗前两组空腹血浆葡萄糖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组空腹血浆血糖(FBG)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FBG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FBG变化差值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⑤.两组中医临床症状积分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组治疗后中医临床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⑥.两组治疗前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IL-6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IL-6变化差值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痰瘀同治芎蒌通脉方能够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痰湿血瘀证患者的临床证候,显著降低患者的TNF-a水平:适度的痰瘀同治芎蒌通脉方能够非常显著减少高浓度葡萄糖引起的人血管内皮细胞内高活性氧簇水平,尚可以减少一般葡萄糖浓度下人血管内皮细胞内的活性氧簇水平;芎蒌通脉方对空腹血糖无显著影响,可能通过非降糖途径,发挥其抗炎、抗氧化应激的作用而有益于减轻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和延缓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的进程,具有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的双重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正文
  •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二、治疗方法
  • 三、结果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一、实验材料
  • 二、实验方法
  • 三、结果
  • 分析与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论文综述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与其相关物理检查预测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1(24)
    • [2].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对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意义[J]. 黑龙江医药 2020(04)
    • [3].肺动脉高压关键的发病机制:肺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15(02)
    • [4].血管内皮损伤可能是血管钙化和骨质疏松的共同始动因素[J]. 医学争鸣 2017(01)
    • [5].3种血管内皮损伤指标血清水平与冠心病病变范围的关系探讨[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35)
    • [6].C反应蛋白和原发性高血压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 2008(23)
    • [7].炎症与血管内皮损伤研究进展[J]. 心血管病学进展 2015(01)
    • [8].肺血管内皮损伤与肺动脉高压[J].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12(04)
    • [9].4,5,7-三羟异黄酮减轻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导致的血管内皮损伤[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1(03)
    • [10].非血脂因素致血管内皮损伤时黏附分子变化的研究进展[J].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17(03)
    • [1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与血管内皮损伤标志物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1(07)
    • [12].糖尿病前期患者生化指标与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J]. 四川医学 2020(09)
    • [13].冠心病血管内皮损伤与血管重构的研究进展[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04)
    • [14].血管内皮损伤与抗磷脂综合征[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08(03)
    • [15].川崎病血管内皮损伤的相关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7(01)
    • [16].黄芪甲苷对缺血缺氧性脑血管内皮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J]. 重庆医学 2019(21)
    • [17].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意义[J]. 白求恩医学杂志 2017(01)
    • [18].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在尿酸致早期慢性肾脏疾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J]. 中国临床医学 2010(02)
    • [19].复方七芍降压片保护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作用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6(12)
    • [20].重叠综合征患者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靶向治疗进展[J]. 天津医药 2017(11)
    • [21].微粒诱导中性粒细胞活化导致血管内皮损伤的研究进展[J]. 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20(04)
    • [22].糖尿病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及防治研究进展[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0(01)
    • [23].膜突蛋白抗体与血管内皮损伤相关疾病的初步研究[J].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3(02)
    • [24].2型糖尿病肾病氧化应激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18)
    • [25].大动脉炎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研究[J].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010(05)
    • [26].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及微炎症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03)
    • [27].黏附分子在OSAHS患者血管内皮损伤中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杂志 2018(03)
    • [28].超声对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测定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11)
    • [29].冠心病患者中氧化低密度脂蛋白与血管内皮损伤的关系探讨[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06)
    • [30].OSAHS患者相关血管内皮损伤标记物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 2018(02)

    标签:;  ;  ;  ;  ;  ;  ;  ;  ;  ;  ;  ;  ;  

    芎蒌通脉方干预高糖性血管内皮损伤相关因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