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地追索 ——论作家徐訏前期创作的哲理倾向及思想渊源

不懈地追索 ——论作家徐訏前期创作的哲理倾向及思想渊源

论文摘要

论文第一章首先对徐訏前期的创作进行了梳理,并据此发现:尽管徐訏流连于多种题材,驾驭了多种体裁,但总有一股主导思想贯穿始末,可详析为:“真善美”——这是徐訏的神性理想;“谐和”——这是徐訏的现实理想;“爱”——这是徐訏实现理想的方式。因此论文以此三者来提纲挈领,谋篇划局。第二章写徐訏前期的作品深入而有效地探讨了“爱”的哲理,包括两性情爱与普世的博爱;第三章写徐訏前期的作品体现了其“真善美”理想的嬗变,他对“真善美”的探讨达到了执拗的程度,并在其后期创作中对此有着更深入的发现。同时,经过探讨发现,徐訏在其后期创作中所明确提出的“谐和论”其实在其前期创作中已有诸多形迹。与哲理性作品相关的,本论文还致力于探索徐訏前半生的精神世界。通过论证,本论文提出,在20世纪初,徐舒面对多元思潮,取的是兼容并包的开放姿态:他在拥抱理性哲学的同时,也接纳了非理性哲学;他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对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学说也心驰神往。此外,徐訏前半生的道德观经历了这样的演进:由封建的“旧道德”转向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新道德”,而后是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最后是个人主义的道德观。徐訏前半生的政治观同样发生嬗递,由“信仰”马克思主义,到奉行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新自由主义。相应地,徐訏前半生的价值观也经历了由集体主义到个人主义的转变。最后,本文通过将徐訏与其它哲理型作家进行比较,探讨徐訏前期哲理写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认为:在现代的中国社会中,徐訏走在推促中国现代性发展的前列,并且他又较早地对现代性危机进行深刻的反思,因此,徐訏前期的哲理性写作具有突出的价值:它代表着现代中国最进步力量的自我建设与自我反思,在反思中他开始着手于建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徐訏前期创作概况
  • 第一节 1930-1936年的创作
  • 第二节 1936-1941年的创作
  • 第三节 1941-1950年的创作
  • 第二章 爱——徐訏前期作品的思想精髓
  • 第一节 情爱母题的演进
  • 第二节 基于同一人性的“博爱”
  • 第三章 “真善美”与初萌的“谐和”——徐訏前期作品的思想精髓
  • 第一节 有悖“真善美”理想的不谐和人生
  • 第二节 “真善美”理想的神性飞扬与向现实下落
  • 第三节 张开两翼:追求现代性与“谐和”
  • 第四章 汇集万流自成海:徐訏前期创作的哲理倾向
  • 第一节 徐訏的复合性哲理倾向
  • 第二节 道德观的演变
  • 第三节 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的嬗递
  • 第四节 “爱”与“谐和”思想的渊源
  • 第五章 徐訏前期创作哲理倾向的现代文学史意义
  • 第一节 哲理性:徐訏的自我体认
  • 第二节 现代哲理写作名家与徐訏哲理倾向之比较
  • 第三节 徐訏前期哲理性写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一览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误解到皈依——徐訏文学宗教观的转变[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徐訏佚信《孤岛零简》[J]. 新文学史料 2019(01)
    • [3].徐訏的编辑活动与编辑思想探析[J]. 编辑学刊 2019(03)
    • [4].传播视阈下徐訏小说创作的得与失[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5].论徐訏小说中的暗示艺术[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6].海洋文化:徐訏研究新视角[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01)
    • [7].论徐訏的心理学理论素养与心理观察角度[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8].徐訏罗曼史丛考[J]. 华文文学 2016(02)
    • [9].冲刷海内外学术壁垒同谱徐文学史地位——1950-1981徐訏文学史地位评述暨相关重要问题探讨[J]. 社会科学论坛 2015(02)
    • [10].自由·必然·本体:徐訏“反思文学”的聚焦——兼议其哲理路径与空间构型[J]. 东方论坛 2015(03)
    • [11].历史回声重话徐訏青壮年时——20世纪上半叶徐评价史述评[J]. 华文文学 2015(05)
    • [12].徐訏的诗与禅[J]. 人文杂志 2015(10)
    • [13].关于徐訏居港期间的作品及论战——1950—1981年港台及海外批评史述论[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01)
    • [14].论徐訏小说的诗意[J]. 山花 2014(02)
    • [15].“文坛鬼才”徐訏[J]. 文化交流 2009(02)
    • [16].神州掀起“徐訏热”[J]. 上海鲁迅研究 2008(04)
    • [17].与葛福灿闲谈徐訏[J]. 上海鲁迅研究 2008(04)
    • [18].诗人的徐訏[J]. 上海鲁迅研究 2008(04)
    • [19].徐訏《风萧萧》由王安忆改编为话剧上演[J]. 文学教育(上) 2018(07)
    • [20].理想人性与诗意生存的探寻——徐訏剧作思想新探[J]. 文化艺术研究 2018(02)
    • [21].试论徐訏小说的雅俗融合性[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07)
    • [22].“鬼才”徐訏与他的剧作[J]. 剧作家 2013(02)
    • [23].百年人生风雨路——记徐訏[J]. 上海鲁迅研究 2008(04)
    • [24].20世纪上半叶徐訏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02)
    • [25].港台及海外汉学界评价徐訏的几个问题新考[J]. 文艺争鸣 2013(03)
    • [26].当代“重写文学史”后徐訏“座次”问题[J]. 当代文坛 2013(02)
    • [27].试论徐訏的雅俗文学观[J]. 小说评论 2010(06)
    • [28].论徐訏三四十年代小说的思想倾向[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1)
    • [29].说理慎密、抒情曲折——论徐訏小说的语言特征[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02)
    • [30].试评徐訏小说的艺术特色[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

    标签:;  ;  ;  ;  ;  

    不懈地追索 ——论作家徐訏前期创作的哲理倾向及思想渊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