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算法而寻其理求联系以溯本源

明算法而寻其理求联系以溯本源

延文华义乌市江湾小学322000

【摘要】分数的概念具有丰富性和抽象性,小学阶段对于分数的学习贯穿整个一、二学段,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整个体系的学习过程中,除了知识技能的掌握,教师还应当引领学生凸显数学思想,发展良好的核心素养。本文以《分数乘法一》为例,在尊重学生起点的基础上,对分数乘整数进行探索,从两个方面来思考:一是在大部分学生明算法的起点上,如何来进行算理的探究;二是经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以合情推理探索思路,发现结论。力求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获得数学核心素养的积淀。

【关键词】分数乘法算理分数乘法意义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4-051-02

学生从整数乘法,分数加减法过渡到分数乘法的学习,从知识层面来说是纵向的统一体系上的知识点,从经验层面来说学生有解决新问题画图、迁移等策略。那么,如何充分考虑学情,又兼顾学生对整个分数乘法体系的整体把握感知呢?下面以《分数乘法一》为例来阐述。

从知识结构上看,在认识抽象的整数概念时,整数乘法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而小数意义作为数量来说与整数具有相同的结构;但是分数很多时候被看成是两者的关系而非数量,当分数乘法出现时,不可避免的必须对乘法意义再一次沟通理解。

对比北师大版、人教版和苏教版的教材发现,人教版和苏教版的例题中分数都是以数量的形式出现,而北师大版教材例题中的表示一种关系,避开“分数也可以表示具体数量”对本节课的影响,侧重于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决定寻找学生的知识起点,以此为基础设计课堂教学,进行了两次教学实践,探索怎么样的课堂利于突破重难点,带给学生除了运算之外的思考,于是课前我对37名五年级学生进行了前测。

一、课前检测寻起点

1.“整数乘法”意义的调查

题目:请你说说整数乘法的意义,并写出一道算式表示。

学生回答(关键字)加法的简便计算并能用算式解释第一个数乘第二个数其它错误答案

人数29人5人3人

百分比78.4%13.5%8.1%

从本题结果看,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理解整数乘法的意义,进一步访谈得知,其中4人未能理解题意,经解释后能口答解释。而另外4名学生,虽然能够正确运算,但是对整数乘法的意义理解不到位。

2.“分数乘整数”运算方法的调查

题目:你有哪些办法可以得到的结果?把它表示出来。

学生回答0.2×3或空白

人数17人6人3人1人10人

百分比45.9%16.2%8.1%2.7%27%

人数27人10人

百分比73%27%

从本题结果能够看出,73%的学生能在课前获得正确的运算结果。有10人不能计算正确,其中3人在计算时把分子和分母都与整数相乘。

3.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的调查

题目:请你说说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回答3个个33个相乘其它

人数15人2人1人19人

百分比40.5%5.4%2.7%51.4%

本题结果说明一部分学生不能够从整数乘法的意义中迁移过来,对于分数乘法的理解并不明晰。即使是写“3个”的学生也并非所有都认为是“3个相加”。

分析以上数据,反思结果:第一,虽然学生对于整数乘法的意义理解比较清晰,但是大部分学生不能将整数乘法和分数乘法沟通联系,这是本课的需要“追溯本源”之所在;第二,根据生活经验和直观图,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获得的运算结果,但对于算理的认知存在空白。

二、实践教学追算理

1.初次尝试重方法

经过课前研究分析,笔者对《分数乘法一》一课进行了初次尝试教学

教学片段如下:

师:以下哪个算式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生:第二个算式可以写成乘法算式×3。

师:你知道结果吗?请用自己的方法解决。

生1:3×

师:请分数加法来帮助解决,看来你对算式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理解很深刻。

生2:画图。我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3份就是。

生3:3×===

生4:0.2×3=0.6=

师:找到多种方法解决并能根据加法和乘法的联系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思考:笔者的设计意图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多种方法的探讨来理解算理。看似学生掌握的不错,然而思维深度欠佳。】

2.二次探究重求联

在第二次教学中加入了二次探究环节,触发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分数加法、整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片段如下:

师:解决了的问题。自己说几个分数乘整数的例子,并说明意思。

生汇报等。

师:如何解决?

生:

生:写20个分数啊!太多了吧,中间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师:

生写出

【思考:通过增加一个“夸张”的算式,立刻使学生强烈感受到这样加下去很麻烦。这一个“麻烦”的算式沟通了分数乘法与分数加法之间的联系,也就是在分数乘法中的应用。】

三、课后反思清思路

1.重前测,明起点

学生并不是白纸一张进入课堂,甚至在一节全新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一开始就会大喊:“我早就会了!”这样的学生失去大部分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参与度减退。因此,找准学生学习的兴奋点,显得尤为重要。

从前测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计算结果,但对于算理依然存在模糊。本课用这一“麻烦算式”促使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当学生能在乘法加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整合归纳算法,经历“知算法—明算理—归算法”这样回头重构算法,扩延知识体系的过程后,对于分数乘整数意义的联系,即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意义,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2.虽知法,仍寻理

笔者期望当学生对算法感到模糊时,能够启用知识库,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理清算理,从而顺利解决问题。那么本课该如何把握本质呢?

从前测中可以看出,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准确计算结果,但对于算理依然存在模糊。本课用这一“麻烦算式”促使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分数乘整数的算理,当学生能在乘法加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整合归纳算法,经历“知算法—明算理—归算法”这样回头重构算法,扩延知识体系的过程后,对于分数乘整数意义的联系,即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分数加法的意义,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3.重过程,累经验

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习惯于直接写出答案,忽略或者说是难于对过程的展示。笔者期望在本课中,“麻烦算式”能够成为凸显学生错误的“利器”。在获得一个简单的数学法则背后,成为亮点的更应该是经历“结论从何而来”的探索过程。

《分数乘法一》一课中,在解决两个例题后,笔者并没有止步,而是进一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麻烦算式”的推理过程,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思维方式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让学生的思维跳跃起来,从固定不变的法则中寻求灵活生动的算理,从简单的计算中追溯本源,从数学活动中积累经验,让数学核心素养慢慢积淀。

参考文献:

[1]王杰.整体把握“分数乘整数”教学[N].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

标签:;  ;  ;  

明算法而寻其理求联系以溯本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