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渡舟教授方证辨证方法研究

刘渡舟教授方证辨证方法研究

论文题目: 刘渡舟教授方证辨证方法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临床基础

作者: 简瑜真

导师: 傅延龄

关键词: 伤寒论,刘渡舟,方证辨证,学术思想,临床经验

文献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刘渡舟教授是当代中医巨擘,他不仅是中医理论家、临床家,还是教育家,对仲景学说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严谨的治学特点,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丰富的经验,独特的学术思想,实为后学楷模,当精心学习,细致领会,深入研究。 本文对刘渡舟教授方证辨治方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学习与研究。方证辨证是刘渡舟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中贯穿始终的一个重要内涵。他认为医者在临证遣方用药时是否能正确应用《伤寒论》方,关键在于能否准确辨证;而在各种辨证方法中,方证辨证极其重要。本文遍阅相关论著,博采众家之言,考证源流,解析机理,对刘渡舟教授方证辨证方法及其特点、规律和道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方证辨证它是一种独特的辨证模式。所谓方证,它指与某个方剂具有良好对应与契合关系的病证。而“方证辨证”方法即在对脉症等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比较、鉴别的基础上,辨别临床病证与方剂的对应和契合关系的方法。 论文首先探讨方证辨证方法的源流。张仲景《伤寒论》论广伊尹《汤液经》,开汤证辨证先河。唐代孙思邈提出“方证同条,比类相附”,是方证辨证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清代医家柯琴提出“以方类证”方法,使方证辨方法更臻成熟。日本江户时期的古方派医家吉益东洞《类聚方》是在孙思邈的“方证同条、比类相附”方法的启发之下而形成的。经方大家刘渡舟教授认为,认识疾病在于证,治疗疾病在于方;方与证乃是伤寒论学的关键,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伤寒论》有“桂枝证”、“柴胡证”等名称,是以方名证的范例。实际上《伤寒论》112 方都是证以方名,方由证立,有一证必有一方,有是证必有是方,方证一体的内容,其实质是方证辨证。这种方法是古人长期医疗经验的总结,是构成《伤寒论》主要内容和理论体系的核心,它包含着六经、八纲辨证的实质,是中医学辨证之精华。 论文对刘渡舟医学中的方证辨证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挖掘、归纳、分析和阐释。刘渡舟教授认为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辨证是否精确,辨证精确就在能于了解辨证之机,辨证之机就在于能否抓住主证。其“抓主证”,从实质上讲就是方证辨证。刘渡舟教授指出,《伤寒论》于每方证厘定主证、兼证、变证和夹杂证诸层次,为正确运用方证辨证创造了条件。临床辨证要先抓主证。主证是纲,纲举而目张,兼证、变证、夹杂证等,也就迎刃而解。刘渡舟教授的水证论、火证论、湿证论、古今接轨论,皆包涵着方证辨证的内容,由方证辨证铺展开来,又可归结于方证辨证的简约。根据刘渡舟教授的经验,找出病机与方证相对应的关系,不论经方,还是时方,都能有发挥古方今用的作用,足以应对今时复杂的疾病。 论文对刘渡舟教授应用方证辨证的部分临床经验进行了总结,分别论述了他辨治生姜泻心汤证、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大柴胡汤证、芍药甘草汤证、柴胡桂枝汤证、小柴胡汤证、丹栀逍遥散证、大黄黄连泻心汤证和五苓散证的经验。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导言

1 刘渡舟教授简历

2 方证辨证方法溯源

2.1 张仲景的“汤证”

2.2 孙思邈的“方证同条”

2.3 柯韵伯的“以方类证”

2.4 日本医家的“方证相对”

2.5 刘渡舟教授的方证辨证方法

3 方证辨证之原理

3.1 方证辨证的概念

3.1.1 方证

3.1.2 方证辨证

3.1.3 方证相对和“方症相对”

3.1.4 方证辨证与“六经辨证、八纲辨证”

3.1.5 方证辨证与“方证照合”

3.2 方证辨证是《伤寒论》的精髓

3.3 方证辨证的价值

3.4 方证辨证与随证加减

3.5 方证辨证研究状况

4 刘渡舟医学中的方证辨证

4.1 刘渡舟教授论方证关系

4.2 刘渡舟教授论主证、兼证、变证和夹杂证

4.3 刘渡舟教授论“抓主证”

4.4 刘渡舟教授主要医学理论中的方证辨证

4.4.1 水证论

4.4.2 火证论

4.4.3 湿证论

4.4.4 古今接轨论

4.5 刘老方证辨证与汉方医学之差别

5 刘渡舟教授方证辨证经验

5.1 方证辨证经验辑要

5.1.1 生姜泻心汤证辨证经验

5.1.2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辨证经验

5.1.3 大柴胡汤方证辨证经验

5.1.4 芍药甘草汤方证辨证经验

5.1.5 柴胡桂枝汤方证辨证经验

5.1.6 小柴胡汤方证辨证经验

5.1.7 丹栀逍遥散方证辨证经验

5.1.8 大黄黄连泻心汤方证辨证经验

5.1.9 五苓散方证辨证经验

5.2 方证辨证医案选读

5.2.1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案

5.2.2 吴茱萸汤证案

5.2.3 麻黄汤证案

5.2.4 猪苓汤证案

5.2.5 桂枝汤证案

5.2.6 小柴胡汤证案

5.2.7 黛蛤散合苇茎汤证案

5.2.8 茯苓导水汤与实脾饮证案

5.2.9 甘露消毒丹合三仁汤证案

5.2.10 指迷茯苓丸证案

6 方证辨证方法的实践与体会

6.1 吴茱萸汤及小半夏加茯苓汤验案

6.2 黄耆桂枝五物汤验案

结语

引用文献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7-11

参考文献

  • [1].从批判性思维角度对张仲景方证相应理论的研究[D]. 吴佳姝.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8
  • [2].方证对应理论及其在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研究中的运用[D]. 熊兴江.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
  • [3].原发性高血压方证对应的临床调查研究[D]. 朱金妹.南京中医药大学2009
  • [4].眩晕方证辨证规律研究[D]. 朱梦龙.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
  • [5].乳腺增生病辨证治疗的方证相应研究[D]. 郁祥.南京中医药大学2010
  • [6].《伤寒论》寒热并用方证临床应用规律研究[D]. 陈剑.湖北中医学院2008
  • [7].葛根芩连汤方证研究[D]. 滕健样.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 [8].基于方证对应理论的《温病条辨》风温方证的量化分析初探[D]. 张亮.河北联合大学2014
  • [9].在《伤寒杂病论》范围内基于方证相应说的体质分型研究[D]. 安佳乐.辽宁中医药大学2014
  • [10].《伤寒论》“表郁轻证”方证研究[D]. 王芳.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柴胡桂枝汤方证研究[D]. 姚海强.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 [2].基于方证相应学说的《伤寒论》方证整理与因机证治初探[D]. 高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
  • [3].麻黄汤方证研究[D]. 朱莹洁.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 [4].《伤寒论》寒热并用方证临床应用规律研究[D]. 陈剑.湖北中医学院2008
  • [5].四逆散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规律探讨[D]. 陈金保.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
  • [6].朱建贵主任医师应用经方方证的临床经验研究[D]. 曾怡祯.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
  • [7].小柴胡汤方证研究及临床应用规律探讨[D]. 洪慧娇.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
  • [8].祛痰法中方证关系的相关研究[D]. 吴依娜.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 [9].陈慎吾教授学术思想整理研究[D]. 小金井信宏.北京中医药大学2002
  • [10].“方证相应”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D]. 李认书.成都中医药大学2002

标签:;  ;  ;  ;  ;  

刘渡舟教授方证辨证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