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宪政与宽容 ——兼论中国宪政宽容精神之建构

论宪政与宽容 ——兼论中国宪政宽容精神之建构

论文摘要

宪政是一个开放的价值体系和制度体系,它承认人的多样性和社会的多元化,主张兼容并蓄。而宽容作为一种高尚的人文精神,它凝结着人类祖先世代相继的生活智识和政治艺术,它经过历史的蒸馏而沉淀于宪政中的共同的内在精神。本文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首先,对宪政与宽容的涵义进行解读,在概览了中西方宪政观与宽容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宪政是以良性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宪政权力为基石,以法治为载体,以实现人权为宗旨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其价值统领为捍卫正义、核心原则为权力制约、关键制度为违宪审查。宽容是指对每一个人的思想与行动给予充分的尊重,它以价值多元为前提,是一种理性的、明智的生活态度。其次,对宽容与宪政的历史演进予以考察。宽容存在一个从宗教宽容到宪政宽容的发展历程。美国的制宪运动使得宗教宽容精神上升到宪政层面。再次,阐述宪政与宽容的关系。宽容是宪政的前提,没有宽容就没有多元社会进而也就没有宪政,宽容并非没有原则、没有限度,在一个法治的社会里,宪政为政治宽容框定了边界。宪法文本蕴涵宽容精神:宪法以自由权确定宽容内容,通过保障平等权来实现宽容思想,以保护人的尊严来体现宽容理念。宪政为政治如何宽容确立了竞争机制、制衡机制、纠错机制。宽容是实现宪政价值的路径:宽容是实现政治参与的基本条件,是促进政治信任的重要因素,是维护政治稳定的文化基因。在此认识的基础上,笔者对我国宪政应有的宽容精神建构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构建我国宪政宽容精神,一是要淡化宪法文本的意识形态,从而提高民众对现行宪法的可接受性;二是必须进一步完善体现宽容理念的选举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党制度。这些常规的宪政制度既可以培养政治认同感,为政权奠定合法的基础,又可以消解政治冲突、瓦解社会离心力、促成社会整合。选举制度为不同的利益集团提供了“谈判”的机会,这种“谈判”就是一种宽容的宪政机制,为了在选举中赢得胜利,不同的利益集团必定会提出包容性甚广的政治诉求。选举制度为构建我国宪政宽容精神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代议功能、合法性功能、监督政府功能。进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构建宪政宽容精神的重要支柱。现代政治就是政党政治,不同政党的不同政策与政见为选民提供了广阔的选举空间,这是政治宽容的突出表现。因此,完善中国的政党制度是建构宪政宽容精神的力量之源。另外,创设我国宪法诉讼制度是架构我国宪政宽容精神的制度保障。宪法诉讼为社会冲突提供了多元化的解决机制,健全了社会整合机制,宪法诉讼强化了宪法的实践品格,为政治宽容提供了平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宪政与宽容涵义的解读
  • (一) 宪政的涵义解读
  • (二) 宽容的涵义解读
  • 二、从宗教宽容精神到宪政宽容精神
  • (一) 宗教宽容精神
  • (二) 宗教宽容精神与宪政宽容精神
  • 三、宪政与宽容的关系
  • (一) 宪法框定了宽容的界限
  • (二) 宪法文本蕴涵宽容精神
  • (三) 宪政确立了宽容的机制
  • (四) 宽容是实现宪政价值的路径
  • 四、中国宪政宽容精神之建构
  • (一) 淡化宪法文本的意识形态是构建宪政宽容精神的前提条件
  • (二) 完善选举制度是建构宪政宽容精神的有力支撑
  • (三) 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架构宪政宽容精神的重要支柱
  • (四) 完善政党制度是构建宪政宽容精神的力量之源
  • (五) 创设宪法诉讼制度是实现宪政宽容精神的制度保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权衡、宪法诉讼与代表[J]. 北航法律评论 2010(00)
    • [2].论中国特色宪法诉讼制度模式之建构[J]. 湘潮(下半月) 2013(02)
    • [3].美国宪法诉讼中的政治问题原则研究[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4)
    • [4].试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宪法诉讼机构[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5)
    • [5].我国宪法诉讼制度构建的现实障碍及路径选择[J].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09(01)
    • [6].宪法诉讼制度的基本功能探析[J]. 社科纵横 2009(04)
    • [7].国外宪法诉讼模式及其启示[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 [8].浅析日本宪法诉讼制度的形成与发展[J]. 法制与社会 2008(17)
    • [9].浅议在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12(04)
    • [10].韩国宪法法院审判权述评[J]. 法治论丛(上海政法学院学报) 2008(01)
    • [11].建立宪法诉讼制度必要性的几点质疑[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2].论宪法诉讼制度的构建[J].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4)
    • [13].宪法诉讼的概念分析[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09)
    • [14].论宪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15].选民资格案件性质探讨[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6)
    • [16].宪法诉讼价值论[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 [17].宪法诉讼的宪政价值初探[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08(02)
    • [18].宪法诉讼的宪政价值初探[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8(02)
    • [19].建立和完善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策略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2(15)
    • [20].论我国复合型宪法诉讼制度的构建[J]. 法商研究 2009(02)
    • [21].宪法诉讼的逻辑机制及价值理性构建[J]. 求索 2016(01)
    • [22].我国宪法诉讼制度若干问题研究[J]. 行政与法 2014(06)
    • [23].试论宪法诉讼的概念[J]. 青年文学家 2011(14)
    • [24].论宪法私权诉讼制度在我国的建立[J]. 法制与社会 2011(24)
    • [25].宪法诉讼制度[J]. 法制与社会 2009(18)
    • [26].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构建[J]. 法制与社会 2009(31)
    • [27].论我国建立宪法诉讼制度的依据[J]. 现代商贸工业 2008(06)
    • [28].论宪法诉讼机制在中国的建立[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10)
    • [29].浅论我国宪法诉讼的制度设计[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0(10)
    • [30].论宪法诉讼的权力制衡功能[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09(01)

    标签:;  ;  ;  

    论宪政与宽容 ——兼论中国宪政宽容精神之建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