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唐代是我国佛教的鼎盛时期。佛教的兴盛也带动了与佛教相关的各类文化艺术的发展,佛寺壁画就是这些艺术之一。这些壁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基本已消失殆尽。其中一小部分壁画,却以文字形式留存于各种文献记载之中,流传至今。依据相关文献的记载,对唐五代佛寺壁画的属地、作者、内容加以辑录,并且依照壁画所属地域加以编排,就可以再现唐五代时期佛寺壁画的大体轮廓。在辑录文献所载佛寺壁画的基础上,对壁画及其相关资料所透露的信息进行分析研究,即可揭示唐五代时期绘画、佛教、文学等文化领域的诸多史实。本论文的上编部分,就是在文献辑录的基础上所展开的论述。下编部分则通过对有关唐五代佛寺壁画之文献的整理辑录,力图廓清唐五代佛寺壁画的历史概貌。上编部分,从绘画史、佛教史、文学史三个角度展开论证。相应地,论文的上编也就分为了三章。第一章,从绘画史的视角观照了文献所述唐五代佛寺壁画及其相关信息。研究看到,当时从事壁绘的画家人员庞杂。这些画家在佛寺壁画的创作时,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他们在诸多地区留有手迹。画家的壁绘在地域上的分布,随着时代变迁而有所不同。参与佛寺壁绘的知名画家,不但人数多,而且占画家总数的比例相当高。在繁浩的佛寺壁画中,既有佛教题材的,也有世俗社会、山水动植题材的。对不同题材的统计,也显示了它们各自所占的大体比例。通过相关文献,还可以了解佛寺壁画绘制的一般工序,以及当时的壁画在审美取向上的一些特点。第二章,从佛教史的视角观照了文献所述唐五代佛寺壁画及其相关信息。研究看到,寺内壁绘不但可以传播佛法教义,还可以为寺院增添香火、募集布施。佛教题材壁画的比例统计,还显示了唐五代时期佛教信众对诸位神灵的崇奉情况,其中观音、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北方天王等为主要供拜对象。而对佛寺壁画在不同空间地域的分布作以对比,也可一窥其时各地佛教、美术以及其它文化活动的活跃程度。第三章,从文学史的视角观照了文献所述唐五代佛寺壁画及其相关信息。研究可以看到,佛寺壁画艺术,对当时的文学创作亦有一定的影响。首先表现为不少的文人参与了壁画创作,并且热衷于游寺赏画。由此也产生不少咏述佛寺壁画的诗文。受到了佛寺壁画濡染的文人,也把壁画里的形象融入诗歌,影响着诗歌创作的审美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