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小豆再生体系建立是小豆基因功能分析和转基因研究的基础。本文以保278、P254、京农5号、京农6号、京农8号、吉红9号6个小豆品种为材料,对其再生能力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以京农5号小豆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建立了优化的遗传转化体系。取得了如下结果:1.通过对6个小豆品种再生能力的比较,筛选出再生能力优良、再生频率较高的京农5号,再生频率达到82.5%。2.建立了小豆再生体系,研究了外植体类型、苗龄和激素浓度对京农5号小豆丛生芽诱导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外植体是下胚轴,最适苗龄为5天,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2 mg/L 6-BA+7 g/L琼脂+30g/L蔗糖。3.初步建立了小豆遗传转化体系,以培养5-6天的京农5号小豆无菌苗下胚轴为外植体,以农杆菌菌株为介体,初步分析了农杆菌介导法转化调控铁吸收基因的适宜条件,优化的基因转化体系如下:Hyg筛选浓度定为25mg/L,抑菌剂选取羧苄青霉素为宜,最初脱菌阶段(一周)浓度为300mg/L,丛生芽诱导阶段浓度为200mg/L;用于转化的浸染时间为15min,菌液浓度OD600=0.3~0.5,外植体预培养时间为2天,共培养3天,乙酰丁香酮浓度为100 mg/L有利于转化。经筛选,得到6株抗Hyg的京农5号转化植株。其中2株经PCR检测,表现为假阳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二倍体太子参丛生芽诱导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08)
- [2].“勿忘我”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31)
- [3].红芽芋的丛生芽诱导和再生体系建立[J]. 分子植物育种 2015(03)
- [4].互叶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23)
- [5].柠檬罗勒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的研究[J]. 江苏农业科学 2009(06)
- [6].藜蒿丛生芽诱导条件的筛选试验[J]. 长江蔬菜 2008(14)
- [7].外源激素对肥皂草丛生芽诱导的影响[J].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04)
- [8].甜叶菊种子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J]. 草原与草坪 2010(06)
- [9].金线莲丛生芽诱导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03)
- [10].多因子正交试验对鞭炮花丛生芽诱导条件的筛选[J]. 北方园艺 2008(11)
- [11].小麦茎尖丛生芽诱导及植株再生[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10(04)
- [12].金线兰组织培养技术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4)
- [13].野生大豆丛生芽诱导及快速繁殖[J]. 大豆科学 2008(04)
- [14].魔芋丛生芽诱导成苗及生根技术研究[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8(04)
- [15].红厚壳茎段丛生芽诱导与植株再生[J]. 植物学报 2014(02)
- [16].西藏产茅膏菜丛生芽诱导和增殖的研究[J]. 北方园艺 2013(06)
- [17].红哺鸡竹丛生芽诱导的初步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 2009(01)
- [18].万寿竹丛生芽诱导培养基的筛选[J]. 中药材 2015(06)
- [19].玉蝉花种胚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技术[J]. 草业科学 2014(09)
- [20].多因子正交试验对中药青蒿丛生芽诱导条件的筛选[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23)
- [21].激素对大豆种子萌发及子叶节丛生芽诱导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22].大荔冬枣茎段丛生芽诱导初步研究[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10)
- [23].烈香杜鹃嫩茎腋芽丛生芽诱导和植株再生[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9)
- [24].多花黄精丛生芽的诱导与增殖条件[J]. 植物生理学报 2020(06)
- [25].神农香菊丛生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J]. 热带作物学报 2016(03)
- [26].不同生长调节剂对白芨无菌萌发及成苗影响[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02)
- [27].基于种子萌发的淮北白莲藕快速繁殖及褐化控制研究[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2)
- [28].明日叶叶片的丛生芽诱导和植株高频再生[J]. 植物生理学报 2014(01)
- [29].凤仙花试管苗诱导开花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14(14)
- [30].大花酢浆草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J]. 植物学报 20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