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对危害严重并难以控制的农作物病原真菌,急需寻找高效新型活性物质。在陆地寻找概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本研究以油菜菌核病和棉花枯萎病病原真菌为指示菌,对1021株海洋细菌进行了抗菌筛选,从中得到了144株具抗菌活性的菌株,并对部分活性较好的假单胞菌株产活性物质进行了分子检测,同时详细研究了筛选得到的具有稳定拮抗油菜菌核病的海洋假单胞菌YZSN25和拮抗水稻纹枯病的海洋粪产碱杆菌WL24。分别对其抗作物病原菌谱,拮抗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和初步鉴定以及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在筛选的168个属中,活性菌株筛得率最高的属分别是芽胞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筛选的1021株海洋细菌中包括海洋假单胞属菌株302株,得到了50株有活性的假单胞菌株。其中以不同来源的铜绿假单胞菌菌株筛选拮抗活性几率和拮抗活性最高。同时对筛选得到的部分活性较强的19株假单胞菌进行了活性物质的分子检测,分子检测结果显示:菌株1A06832和SH-46扩增获得了2,4-DAPG合成基因的目的片段;菌株1A04311、1A05429和1A01321扩增获得了吩嗪合成基因的目的片段;1A06832、1A00318和SH-46扩增获得了藤黄绿脓菌素合成基因的目的片段;而硝吡咯菌素合成基因片段没有获得。(2)筛选得到的海洋菌YZSN25,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分子鉴定初步确认属于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p.),具体的种仍需进一步实验确定,菌株连续传代10次遗传稳定性良好,其抑菌谱结果显示对油菜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玉米小斑病菌、小麦赤霉菌、棉花立枯等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菌株YZSN25活性物质理化性质研究表明:对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酸碱不敏感,在酸性条件下可形成沉淀,复溶后仍然具有原来的活性;经紫外、蛋白酶、有机溶剂处理都显示了较好的耐受性。硫酸铵盐析活性组分分子量介于30 kDa-100 kDa之间,活性物质经固相萃取初步分离,由薄层层析实验进一步分离纯化,经水和茚三酮显色法初步确定为环脂肽类活性物质,同时获得两条Rf值分别为0.13(a)和0.29(b)的活性带,活性组分后又经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初步推测活性物质a和b可能为相同分子量的一类新型环脂肽类活性物质,其具体的分子量和结构有待进一步确定。(4)菌株YZSN25发酵培养基条件单因素优化实验初步确定了发酵条件组合:培养基初始pH值为自然pH值,种子液接种菌龄为12 h,接种量为3.0%,250 mL发酵摇瓶装液量为60 mL,发酵时间48 h,发酵温度28℃,摇床培养振荡频率为180r/min。对油菜菌核病离体叶片防治实验表明:活性物质粗提物的浓度为100μg/mL时对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7.7%。(5)筛选得到海洋菌WL24,经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RNA基因分析鉴定为粪产碱杆菌(Alcaligenes faecalis),经连续传代10次抑菌活性稳定,其抑菌谱实验表明对水稻纹枯病、柿子炭疽病、玉米小斑病及蔬菜灰霉病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较强拮抗效果。(6)菌株WL24活性物质的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对热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60℃以上处理30 min活性下降迅速,对酸碱敏感在中性环境中较为稳定,对紫外处理敏感,经紫外光照射30 min时活性即下降37.2%,经蛋白酶K、胰蛋白酶、胃蛋白酶处理后,其相应的抑菌活性分别下降了31.6%、23.9%和21.3%。经测定活性物质在发酵周期为24 h达到最大值,而且抗菌活性的产生并不需要高浓度氯化钠的诱导。活性物质经硫酸铵盐析沉淀、凝胶过滤层析以及蛋白胶实验初步分离确定为分子量为40 kDa左右的蛋白。抗菌蛋白的生防实验及结构鉴定和抗菌机理的研究等相关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抗植物病原真菌海洋细菌的筛选1 文献综述1.1 植物病害主要现状及生物防治现状1.1.1 植物病害简介1.1.2 生物防治简介1.2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1.2.1 海洋活性物质主要来源1.2.1.1 海洋细菌1.2.1.2 海洋真菌1.2.1.3 海洋放线菌1.2.1.4 微藻1.2.2 海洋活性物质主要分类1.2.2.1 活性肽类化合物1.2.2.2 大环内酯类化合物1.2.2.3 生物碱类化合物1.2.2.4 含卤化合物1.2.2.5 其他类化合物1.3 立题背景与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海洋细菌菌株2.1.2 植物病原真菌2.1.3 培养基2.2 方法2.2.1 植物病原真菌的活化与培养2.2.2 海洋细菌的活化与培养2.2.3 抗植物病原真菌海洋细菌的筛选2.2.4 拮抗假单胞菌活性物质的分子检测3 结果与分析3.1 抗油菜菌核病的海洋细菌筛选结果3.2 拮抗假单胞菌活性物质产生分析4 小结与讨论第二章 抗油菜核盘菌的海洋假单胞菌YZSN25活性物质初步研究1 文献综述1.1 油菜菌核病危害及生物防治现状1.1.1 油菜菌核病的简介1.1.2 油菜致病有关的酶与毒素1.1.2.1 果胶酶类1.1.2.2 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1.1.2.3 蛋白水解酶1.1.2.4 其它酶类1.1.2.5 毒素1.1.3 油菜致病机制1.1.4 油菜菌核病生物防治现状1.2 假单胞菌防治植物病害研究进展1.2.1 假单胞菌概述1.2.2 假单胞菌产生的主要抗生素类型1.2.2.1 硝吡咯菌素1.2.2.2 2,4-二乙酰藤黄酚1.2.2.3 藤黄绿脓菌素1.2.2.4 吩嗪类1.2.2.5 环状脂多肽1.2.3 应用现状1.2.3.1 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1.2.3.2 作为微生物除草剂的应用1.2.3.3 假单胞菌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海洋微生物菌种2.1.2 供试病原菌2.1.3 培养基2.1.4 主要仪器和药品试剂2.2 方法2.2.1 YZSN25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2.2.2 YZSN25菌株的16S rRNA分子辅助鉴定2.2.2.1 YZSN25菌株总DNA提取2.2.2.2 YZSN25菌株16SrRNA的PCR扩增2.2.2.3 YZSN25菌株系统发育树构建2.2.3 YZSN25菌株的抗菌谱分析2.2.4 YZSN25菌株传代稳定性测定2.2.5 YZSN25菌株活性物质稳定性分析2.2.5.1 对热稳定性测定2.2.5.2 对酸碱稳定性测定2.2.5.3 对紫外线稳定性测定2.2.5.4 对蛋白酶稳定性测定2.2.5.5 对有机溶剂耐受性测定2.2.6 YZSN25菌株发酵培养条件初步优化2.2.6.1 生长曲线的测定2.2.6.2 盐度的影响2.2.6.3 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的影响2.2.6.4 装液量的影响2.2.6.5 种龄的影响2.2.6.6 接种量的影响2.2.6.7 发酵温度的影响2.2.6.8 发酵摇瓶转速的影响2.2.7 YZSN25菌株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和鉴定2.2.7.1 活性物质产生2.2.7.2 活性物质提取方法初步确定2.2.7.3 活性物质分子量大小的初步确定2.2.7.4 硫酸铵分级盐析沉淀粗提取2.2.7.5 固相萃取分离活性组分2.2.7.6 薄层层析法对活性物质进行初步鉴定2.2.7.7 活性物质的分子量和结构鉴定2.2.8 活性物质粗提物对油菜菌核病的离体叶片防治实验3 结果与分析3.1 YZSN25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3.2 YZSN25菌株的分子鉴定结果3.2.1 YZSN25菌株16S rRNA的PCR扩增结果3.2.2 YZSN25菌株的系统发育树3.3 YZSN25菌株的抗菌谱3.4 YZSN25菌株传代稳定性3.5 YZSN25菌株活性物质的稳定性3.5.1 YZSN25菌株活性物质对热稳定性3.5.2 YZSN25菌株活性物质对酸碱稳定性3.5.3 YZSN25菌株活性物质对紫外线稳定性3.5.4 YZSN25菌株活性物质对蛋白酶稳定性3.5.5 YZSN25菌株活性物质对有机溶剂耐受性3.6 YZSN25菌株发酵培养基初步优化结果-单因素法3.6.1 生长曲线的测定3.6.2 盐度的影响3.6.3 培养基初始pH值的影响3.6.4 装液量的影响3.6.5 种龄的影响3.6.6 接种量的影响3.6.7 发酵温度的影响3.6.8 发酵摇瓶转速的影响3.6.9 单因素条件优化的确定及优化结果3.7 YZSN25菌株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3.7.1 活性物质提取方法初步确定3.7.2 活性物质分子量大小的初步确定3.7.3 固相萃取分离活性组分3.7.4 薄层层析法初步鉴定活性物质种类3.7.5 活性物质的分子量和结构鉴定结果3.7.6 活性物质粗提物对油菜菌核病的离体叶片防治效果4 小结与讨论第三章 抗水稻纹枯病的海洋粪产碱杆菌WL24活性物质初步研究1 文献综述1.1 水稻纹枯病危害及生物防治现状1.1.1 水稻纹枯病的简介1.1.2 水稻纹枯病的防治1.1.2.1 化学防治1.1.2.2 生物防治1.1.2.3 选用抗性品种1.1.2.4 农业防治1.2 粪产碱杆菌综述1.2.1 粪产碱杆菌简介1.2.2 粪产碱杆菌常见活性物质1.2.2.1 B-1051.2.2.2 KalimantacinsA、B、C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 材料与方法2.1 材料2.1.1 海洋微生物菌种2.1.2 供试病原菌2.1.3 培养基2.1.4 主要仪器和药品试剂2.2 方法2.2.1 WL24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2.2.2 WL24菌株的16S rRNA分子辅助鉴定2.2.2.1 菌株总DNA提取2.2.2.2 菌株16S rRNA的PCR扩增2.2.2.3 WL24菌株系统发育树构建2.2.3 拮抗菌株的抗菌谱分析2.2.4 WL24菌株传代稳定性测定2.2.5 WL24菌株活性物质稳定性分析2.2.5.1 发酵液对热稳定性测定2.2.5.2 发酵液对酸碱稳定性测定2.2.5.3 发酵液对紫外线稳定性测定2.2.5.4 发酵液对蛋白酶稳定性测定2.2.5.5 生长曲线的测定2.2.6 WL24菌株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和鉴定2.2.6.1 活性物质产生2.2.6.2 活性物质提取方法初步确定2.2.6.3 活性物质分子量大小的初步确定2.2.6.4 硫酸铵分级盐析沉淀粗提取2.2.6.5 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色谱2.2.6.6 蛋白胶分离检测3 结果与分析3.1 WL24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生理生化鉴定结果3.2 WL24菌株的分子鉴定结果3.2.1 WL24菌株16S rRNA的PCR扩增结果3.2.2 WL24菌株的系统发育树3.3 WL24菌株的抗菌谱3.4 菌株WL24传代稳定性3.5 WL24菌株活性物质稳定性分析3.5.1 WL24菌株发酵液对热稳定性3.5.2 WL24菌株发酵液对酸碱稳定性3.5.3 WL24菌株发酵液对紫外线稳定性3.5.4 WL24菌株发酵液对蛋白酶稳定性3.5.5 WL24菌株的生长曲线3.6 WL24菌株活性物质分离纯化和鉴定结果3.6.1 活性物质提取方法初步确定3.6.2 活性物质分子量大小的初步确定3.6.3 Sephadex G-100凝胶柱层析分离结果3.6.4 蛋白胶分离检测结果4 小结与讨论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致谢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 [1].营养活性物质的蛋白类载体研究进展[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0(10)
- [2].欧盟药物滥用监测和新精神类活性物质预警研究与启示[J]. 中国药物警戒 2019(10)
- [3].Article 95:真正为每个人创造平等条件了吗?[J]. 中国涂料 2015(11)
- [4].药食同源饲用天然植物营养组分的分析及其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的研制[J]. 畜牧产业 2020(01)
- [5].营养活性物质组学产品研发和应用的理论和实践[J]. 饲料工业 2018(01)
- [6].抗水稻黄单胞菌的苏云金芽胞杆菌菌株筛选及其活性物质[J]. 微生物学通报 2015(10)
- [7].溶藻细菌胞外溶藻活性物质分离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17)
- [8].爱利思达新增七种活性物质 进一步增强产品研发线价值[J]. 乙醛醋酸化工 2017(04)
- [9].细胞活性物质抗衰老技术规范化指南[J].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2016(09)
- [10].海洋活性物质对肝损伤修复作用的研究进展[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1)
- [11].基于核心素养的实验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小球藻活性物质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为例[J]. 考试与评价 2019(12)
- [12].复合酵母培养物的营养活性物质组学及其应用技术的研发[J]. 中国畜牧杂志 2014(01)
- [13].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与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关系的研究(综述)[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09(01)
- [14].大型高等真菌源抗虫活性物质的研究与展望[J]. 中国生物防治 2008(S1)
- [15].生物芯片技术在中药研发与海洋活性物质筛选方面的应用及展望[J]. 中国海洋药物 2008(02)
- [16].中华蹄盖蕨抗番茄溃疡病菌活性物质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抑菌作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9(24)
- [17].海洋微藻活性物质在结肠直肠癌化学预防中的应用前景[J].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7(09)
- [18].欧委会通过辛酸等6个生物杀灭剂活性物质[J]. 农药市场信息 2014(06)
- [19].银杏植株活性物质合成与积累的影响因素分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3)
- [20].金刚石膜生长中的活性物质[J]. 科技创新导报 2011(31)
- [21].一株溶藻细菌溶藻活性物质的成份及溶藻机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10(03)
- [22].采用GC-MS结合嗅闻分析鉴定白鲢鱼风味活性物质[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12)
- [23].苦瓜活性物质的研究[J]. 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8(02)
- [24].栀子中的营养活性物质及其组方在猪生产中的应用示例分析[J]. 猪业科学 2020(01)
- [25].抗耻垢分枝杆菌菌株的筛选及活性物质的初步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6(04)
- [26].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对小白菜除草剂毒害的缓解效应[J]. 湖北农业科学 2014(21)
- [27].樱桃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J].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02)
- [28].欧盟批准溴乙酸等8种生物杀灭剂活性物质[J]. 乙醛醋酸化工 2014(04)
- [29].德国开发出有助新药研发的活性物质检测新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09)
- [30].复合外源活性物质对敌敌畏造成苋菜毒害的缓解效果[J]. 农药 2010(04)
标签:海洋细菌论文; 植物病原真菌论文; 假单胞菌论文; 粪产碱杆菌论文; 环脂肽论文; 活性蛋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