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爱情与女性自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又来了,爱情》,老年女性,空间,自我重构
爱情与女性自我论文文献综述
李婷婷,罗佳[1](2018)在《情感荒漠的流放之旅——《又来了,爱情》老年女性的空间自我重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老年女性是多丽丝·莱辛后期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小说以步入老年的中产阶级女编剧萨拉在排演戏剧时的几段情感经历为主线,着重讲述了她在陷入对两个年轻人的爱恋后遭受的老年情感困境,以及在不断的空间迁移中逐步获得情感自由和自我重构的心路历程。从现代都市老年女性的生存现状和情感困境入手,用空间理论解读萨拉步入老龄后的情感自我成熟之路,探索处于都市边缘空间的老年女性的情感危机和出路,试图揭示都市老年女性所承载的伦理价值和社会道德约束。(本文来源于《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期刊2018年04期)
刘学云[2](2016)在《《又来了,爱情》中空间中女性的自我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当代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1919-2013)因其饱满的写作热情和广阔的视野在文学界广受赞誉。她的作品题材广泛,但女性问题始终是她关注的焦点。《又来了,爱情》(1996)是莱辛晚年的又一力作,主要讲述了边缘女性在重塑自我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压抑和困惑。以往对《又来了,爱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叙事技巧等方面,而本文试图从空间的角度解读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自我重塑问题。本文的讨论主要基于空间理论展开。空间理论认为空间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种融合了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的多元存在。列斐伏尔强调空间的社会性,认为空间是一种社会产品,而福柯则侧重空间中的权力因素,同时他们二人对空间的阐述中都蕴含了对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诉求。索亚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展开这一观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第叁空间”的概念,即一种更加开放的、包含无限可能性的新的空间形式。莱辛在这部小说中对空间的描述恰与空间理论的这一观点相契合,因此,空间理论为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自我重塑问题提供了绝佳的视角。除了引言和结语,本文由叁章构成。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多丽丝·莱辛及其作品《又来了,爱情》、该小说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框架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对物理空间中压抑的自我进行阐述。一些重要的空间意象构成了物理空间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生存境况。压抑的物理空间中使她们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同时,外在的压抑逐渐引发了内在的变化,论文第二章主要呈现了精神空间中女性人物的困境与迷茫,并进一步阐述了造成她们精神困境的根源。由于出身卑微,朱莉忍受着被恋人抛弃的苦楚;65岁的老年人萨拉因重坠爱河而对自我产生怀疑,陷入痛苦的精神困境;安妮忍受着强势丈夫的控制,在附属的地位上逐渐丧失了自我,她的女儿乔伊斯则因为爱的缺失而迷失自我,沦为问题少女。第叁章主要探讨了第叁空间中女性人物的不断探寻与自我重塑。朱莉积极生活,在自然和艺术的空间中重获自由和尊重,最终成为一位令人敬仰的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分析,萨拉最终在理性的空间中摆脱了精神困境,重归以往的从容与优雅,平静地拥抱晚年生活;安妮毅然离开了丈夫,和获得新生的女儿乔伊斯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莱辛对女性人物生存境遇和情感状况的关注反映了她对整个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处于现代社会这个庞大的生存空间之中,人们不可避免会遇到自我迷失与困惑,那么如何摆脱困惑并实现自我就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生活中偶遇压抑或困惑时,人们可以扩展个人空间并尝试构建第叁空间,以此来更好地保持和实现自我。(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6-05-01)
周济[3](2015)在《清末时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的思考——论《叁门街》楚云的爱情追求》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我意识指的是对身心活动的察觉,认识的内容大概包括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状况以及自己的人际关系等。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女性都是不受尊重的群体,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使得女性地位开始提升,在社会建设中可以受到平等的待遇,对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叁门街》楚云对爱情的追求进行分析,思考清末时代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进一步探索现(本文来源于《牡丹》期刊2015年22期)
姜自敏[4](2012)在《《简·爱》中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崛起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简·爱》这部小说中,夏洛蒂·勃朗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不安于现状、不甘受屈辱、敢于抗争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独立自尊、自由平等的爱情观的分析,阐述了该观点不仅成为当时社会女性的典范,甚至在当前也有着较大的借鉴意义,深深影响了新时期女性的爱情观。(本文来源于《文学界(理论版)》期刊2012年04期)
王需[5](2009)在《女性的爱情悲歌与自我救赎》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通过爱玛和安娜的爱情悲剧论述了女性在尚未完全解放的时代的自我救赎。由于经济地位及社会地位的不平等,她们不可能通过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来自我救赎,只好把爱情当作终身事业来经营,在这种对爱情的追求得不到认可的情况下,她们的爱情只能是悲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唐萍[6](2007)在《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浅议先秦魏晋爱情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先秦魏晋时期有大量描写女性爱情题材的诗歌,这些作品反映了她们觉醒的自我意识,对待爱情,她们敢爱敢恨,倍加珍重,态度真诚坚定。这些爱情诗反映了古老的爱情风俗及其所具有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北成人教育学报》期刊2007年03期)
陈惊鸿[7](2004)在《新女性:拒绝和颠覆—现代文学"爱情与自我"主题的探询》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浪潮冲击下,森严的传统男权体制丧失了曾有过的严密看守功能和解释功能。在新爱情书写中,新女性对于“爱情和自我”这个主题,提出了崭新而锐利的探询。关于“爱情与自我”主题的书写,由于特定的时代,社会主流思潮和主流写作都没有给出足够的空间和关注,而那些在时代的夹缝中进行相关探询的作品,则又遭到了文学批评第二重的屏蔽,这屏蔽产生于主流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的打压和误读,也来自于女性主义的偏激和浅尝辄止。男权压迫并不仅仅是外来的,女性将男权爱情定则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是更为可怕和难以清除的女性自我压抑与摧残。本篇论文梳理了现代文学中新女性对于“爱情和自我”的探询,即她们对于男权爱情定则的原初的拒绝和对于爱情的新定义,这不同于深陷悲剧之后的无奈控诉。最初,作为反证,新女性作为子一代的坚定爱情同盟者和爱情理想的虔诚献祭者,付出了青春和生命的惨痛代价;逐渐,她们从自己的生命逻辑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但更多的仍然是一种尚不明朗的喃喃自语;最后,她们终于破茧而出,对于自己的爱情和命运有了清醒的认识。在新女性的拒绝和反抗中,父权制度下种种爱情定则,诸如 “为爱完全奉献的女人”、“屋子里的天使”、“浪子与地母模式”、“爱情和婚姻定义女人”、“男性引领爱情”、“哀而不怨的爱情怨妇”、“爱情是女性生命中的最重”、“夫唱妇随”等规则被颠覆。在这个意义上,通过对相关作品的重新解读和分析,重新定位与解释传统男权概念中的女性“美德”与“恶行”。传统和世俗眼中“另类”、“自私”、“淫荡”、“背叛”,“怀疑”,“不驯服”等等这些对于新女性爱情生活的负面评价,实际上包含着生命的光亮和自由的呐喊,而所谓的“忠贞”、“奉献”、“宽容”等美德则隐藏着对于女性生命的压抑和折磨。来自女性生命逻辑,对于新爱情的解释和定义,对于男权爱情定则的原初的拒绝,是新女性的命运轨迹中不可缺乏的抗争与前进,也是现代文学中关于爱情主题的不可忽视的线索。(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4-06-01)
爱情与女性自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当代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多丽丝·莱辛(1919-2013)因其饱满的写作热情和广阔的视野在文学界广受赞誉。她的作品题材广泛,但女性问题始终是她关注的焦点。《又来了,爱情》(1996)是莱辛晚年的又一力作,主要讲述了边缘女性在重塑自我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压抑和困惑。以往对《又来了,爱情》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女性主义、精神分析、叙事技巧等方面,而本文试图从空间的角度解读小说中女性人物的自我重塑问题。本文的讨论主要基于空间理论展开。空间理论认为空间并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种融合了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的多元存在。列斐伏尔强调空间的社会性,认为空间是一种社会产品,而福柯则侧重空间中的权力因素,同时他们二人对空间的阐述中都蕴含了对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诉求。索亚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展开这一观点并创造性地提出了“第叁空间”的概念,即一种更加开放的、包含无限可能性的新的空间形式。莱辛在这部小说中对空间的描述恰与空间理论的这一观点相契合,因此,空间理论为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自我重塑问题提供了绝佳的视角。除了引言和结语,本文由叁章构成。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多丽丝·莱辛及其作品《又来了,爱情》、该小说的研究现状、相关理论框架以及本文的研究意义。第一章主要对物理空间中压抑的自我进行阐述。一些重要的空间意象构成了物理空间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生存境况。压抑的物理空间中使她们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同时,外在的压抑逐渐引发了内在的变化,论文第二章主要呈现了精神空间中女性人物的困境与迷茫,并进一步阐述了造成她们精神困境的根源。由于出身卑微,朱莉忍受着被恋人抛弃的苦楚;65岁的老年人萨拉因重坠爱河而对自我产生怀疑,陷入痛苦的精神困境;安妮忍受着强势丈夫的控制,在附属的地位上逐渐丧失了自我,她的女儿乔伊斯则因为爱的缺失而迷失自我,沦为问题少女。第叁章主要探讨了第叁空间中女性人物的不断探寻与自我重塑。朱莉积极生活,在自然和艺术的空间中重获自由和尊重,最终成为一位令人敬仰的艺术家;通过不断的反思和分析,萨拉最终在理性的空间中摆脱了精神困境,重归以往的从容与优雅,平静地拥抱晚年生活;安妮毅然离开了丈夫,和获得新生的女儿乔伊斯快乐地生活在一起。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了总结,指出莱辛对女性人物生存境遇和情感状况的关注反映了她对整个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处于现代社会这个庞大的生存空间之中,人们不可避免会遇到自我迷失与困惑,那么如何摆脱困惑并实现自我就成为必须面对的问题。生活中偶遇压抑或困惑时,人们可以扩展个人空间并尝试构建第叁空间,以此来更好地保持和实现自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爱情与女性自我论文参考文献
[1].李婷婷,罗佳.情感荒漠的流放之旅——《又来了,爱情》老年女性的空间自我重构探析[J].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2018
[2].刘学云.《又来了,爱情》中空间中女性的自我重塑[D].河南大学.2016
[3].周济.清末时代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后的思考——论《叁门街》楚云的爱情追求[J].牡丹.2015
[4].姜自敏.《简·爱》中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崛起对当代女性爱情观的影响[J].文学界(理论版).2012
[5].王需.女性的爱情悲歌与自我救赎[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6].唐萍.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浅议先秦魏晋爱情诗[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7
[7].陈惊鸿.新女性:拒绝和颠覆—现代文学"爱情与自我"主题的探询[D].清华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