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学数学应用数学史实教学的一些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关婷婷[1](2021)在《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必修部分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修订中,非常重视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把数学文化贯彻到课程、教材、教学、评价中。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数学文化“高评价,低应用”的现象仍然存在。教材是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是开发数学文化素材的前提,因此对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进行研究,了解教材中数学文化编排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数学文化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系统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数学文化研究现状,进而明确教材比较的研究方向,并结合相应理论基础,完善指标体系,构建本文研究框架。在解读课标相关表述的基础上,运用文本分析、比较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从内容分布、栏目分布、运用方式等维度,对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两版教材必修部分数学文化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的编排特点,得出新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的编排特征:新教材体现数学文化内容的丰富性,符合培养理念;新教材关注数学的内在特性,展现数学的理性精神;新教材数学文化栏目设置合理,凸显数学内在逻辑。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教师问卷和访谈调查,了解一线教师对教材中数学文化的认知态度,考察数学文化运用于教学的实际情况,从理论层面和现实层面得出本文研究结论:两版教材数学文化总量丰富,新教材内容分布更显均衡;新教材充分体现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关注人文特性;整体运用水平偏低,新教材文化与数学知识关联度更高;数学文化重视程度加深,融入多样性有待提升。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可行性教学建议:第一,教师要深刻解读教材数学文化编写意图;其次,教师深度学习数学文化内容,创造性运用数学文化素材;第三,拓展教学思路,合理开发数学文化素材;第四,以数学文化为主题,进行主题教学。
白书宁[2](2021)在《新旧教材概率统计必修部分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到现在,我国已经进行到第八次教育课程改革。新修订的教材是课程改革的实际产物,我们只有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的分析,才能体会到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人教A版作为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教材,本文就以2004年出版的人教A版旧教材与2019年出版人教A版新教材中,概率与统计必修部分的内容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得出的结论与教学建议能够对一线教师使用人教A版新教材进行概率与统计教学、甚至是其他章节教学时都能有所帮助。基于此,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教材比较方法,从以下六个部分进行了比较研究。第一部分,对教材的编写背景以及概率统计的教学背景进行深入了解,明确了本文所要研究的问题与意义。第二部分,对教材的概念进行界定,查找并阅读关于数学教材编写比较、概率统计教学发展以及新旧数学教材中统计与概率必修部分比较分析相关文献。第三部分,清晰的表述出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阐述研究思路并绘制出简洁明了的研究框架。第四部分是全文的核心部分,首先对于新旧课标中概率与统计必修部分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进而对新旧教材知识体系与内容安排、栏目设置、章节引入方式、概念与性质的呈现方式、章末回顾的形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为课改后的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建议。第五部分,对比两版教材的课程深度、广度、难度,以及习题难度分析。第六部分总结本文,再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对一线教师使用新教材讲授概率统计必修部分知识提出一些建议。研究表明:新教材具体内容为了承接课标变化而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两版教材结构从各栏目数量和类型上看差别不大,“归纳”是新教材独有的栏目。新版教材继承了旧教材注重基础的特点,对问题的设置进行了调整,各类问题框中的语言更加严谨,例题的陈述更为简洁,定义、性质的表达更具准确性。除此之外,新教材知识广度与深度增加,例题习题综合难度也略有增加,习题题型新增了判断题和证明题。题目背景的选择上更加注重与时代接轨、与实际生活接洽,每道题目考察的知识点也更全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及创新意识。本研究希望从新旧两版教材不同之处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教师使用教材提出相关的建议:要加强对统计内容的理解,能从整体上把握统计学科特点;注意初、高中针对相同知识的不同要求;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数据分析素养;活用数学软件,提高课堂效率;了解概率论的特点,把握整体的逻辑关系;重视核心概念的数学抽象;不能忽视数学文化的重要性。
孙丹丹[3](2021)在《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文中认为该研究是一项在数学教育中运用数学史的实证研究,关注数学史研修对在职初中教师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的影响。为此,研究者设计实施了一项旨在发展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的基于数学史的网络研修项目,共持续一年,包含九个主题的数学史学习及教学研讨,研究致力于分析:参与研修项目的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是否有转变?如果有:(1a)教师数学观内容有何转变?(1b)教师数学观持有方式有何转变?(2a)教师数学教学观内容有何转变?(2b)教师数学教学观持有方式有何转变?(3)教师的数学观和数学教学观转变有何联系?这些转变与数学史有怎样的联系?研究收集了教师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前后测李克特问卷、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前后测开放性问卷、9个研修主题的反思单及若干教师的反思单追踪访谈、个案教师教学设计、个案教师半结构化访谈等数据,综合教师总体与教师个案两个层面来分析问题1教师数学观的变化及问题2教师数学教学观的变化,总体层面的分析可以发现教师观念转变趋势,个体层面的分析有助于深入转变细节,问题3数学史、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转变关系的探索依赖于具体情境,因此仅在个案层面回答。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分析教师总体观念转变,采用案例研究法分析教师个体观念转变。研究发现,教师数学观表现出更支持柏拉图主义和问题解决观、更否定工具主义观的趋势,教师数学教学观表现出更支持强调理解及学生中心、更否定强调表现的趋势。具体而言,教师数学观内容的转变体现在:持有更加动态的数学观;倾向认为数学思维的应用也是一种数学应用;否定数学是不相关的事实规则集合。教师数学观持有方式转变体现在阐释性、例证性、论证性、一致性的增强。教师数学教学观内容转变体现在:深化“双基”目标;重视情意及观念目标的培养;尊重及重视学生的想法;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及思考;补充调整教科书。教师数学教学观持有方式转变体现在:例示性、论证性、执行性及联结性增强,冲突性减弱。研究从数学史(横向枚举史、纵向演进史)和HPM课例实施及观摩两方面阐述了数学史网络研修对数学教师观念的影响路径。本研究理论创新在于综合信念内容及信念持有方式两个视角来探索数学史对数学教师观念系统的影响,关注了已有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研究较少关注的数学教学信念,同时讨论了数学观与数学教学观之间的联系。实践创新在于设计了可推广的指向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的教师教育项目,借助网络研修拓广了以数学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辐射面,为开展“互联网+教师教育”提供参考原型。
王悦[4](2020)在《初中数学文化资源的拓展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本文主要内容为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拓展与应用数学文化资源的现状及策略研究。虽然当前关于数学文化的研究较多,尤其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关于数学文化渗透的理论较多,然而对数学文化资源的拓展途径及应用策略的改进研究较少,也缺乏系统全面的调查研究。这就凸显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探索数学文化资源的拓展途径与应用策略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因此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本文共六章。第一章,问题的提出。此章节主要针对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进行概述,并从中归纳总结出研究的方向和方法。第二章,初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的理论建构。在数学文化相关的理论基础上,首次建构了初中数学文化资源的定义并对其进行了分类和细化,为后续的调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初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的现状调查。当前关于数学文化资源的调查研究十分有限,本次调查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原有理论结构又可以指导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因此在数学文化的理论基础上,针对初中生的学习特点,首次对初中数学文化资源的拓展与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进行,这对于后续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资源的应用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第四章,初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本章主要介绍了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的现状及改进策略,对于拓展与应用初中数学文化资源的基本范式也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五章,初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的案例分析。当前针对数学文化渗透的教学案例研究有很多,然而有关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的教学案例探索却十分有限,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于真实教学案例研究和发掘,为后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途径的研究奠定现实基础。第六章,研究展望与反思总结。当前对于初中数学文化资源的拓展才刚刚开始,本课题研究前景广阔但问题和不足同样存在,需要我们去逐一解决,所以虽然本研究首次建构了数学文化资源的相关内容但仍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赵泽燕[5](2020)在《数学故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改以后数学文化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尤为重要。论文首先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初步了解数学故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现状。其次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人教版教材中数学故事的分布情况、表现形式与价值。第三,通过问卷法对贵阳市初级中学数学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数学故事的实际应用情况。第四,选取两个应用数学故事的课堂,包括“利用三角形测高”的课堂和“勾股定理”的课堂,分析教师是如何实现数学故事的价值的。研究发现人教版教材中数学故事出现了五种形式,即阅读材料形式、正文形式、批注形式、章引言形式、研究性学习形式,教材中数学故事的价值主要包括(1)增强课堂的趣味性;(2)弘扬科学家精神;(3)帮助学生理解知识;(4)发扬民族精神;(5)深化课程思政改革;(6)促进文化的传播;(7)渗透数学思想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发现应用数学故事以后明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学生理解知识,了解数学发展历程,而对于其他价值的实现仍有不足。通过课堂观察与评析发现在应用数学故事后产生了一定的教学效果(1)丰富的数学故事,促进了文化的传播;(2)树立各种榜样,促进了学生的发展;(3)灵活运用数学故事,促进了教学的顺利进行;(4)通过数学故事,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
高紫微[6](2020)在《高中人教A版数学教科书中概率与统计内容的演变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概率与统计诞生于数学又区别于数学,它是一个在生活中高度总结出来的数学知识体系,也是最具实际应用效果的知识,因此,学会概率与统计,不但能锻炼学生的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抽象概括出数学模型,进而应用数学的能力,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我国高中数学课程中“概率与统计”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课程的变革与发展,直到如今,“概率与统计”内容日趋完善,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成为了高中数学课程中主角之一。本文主要以高中人教A版数学教科书为依托,通过文献法和比较法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概率与统计内容的演变。本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以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数学课程发展的历程为依据,将自1963年起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关“概率”部分分为四个阶段:启蒙期、过渡期、发展期、成熟期;将1996年起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有关“统计”部分分为两个阶段:启蒙期和发展期。分析总结历年来“概率与统计”在各个阶段的发展规律和演变特点。其次,以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概率与统计”的教学内容要求为依据,从高中人教A版数学教科书出发,探究具体内容的结构安排、章头图和引言、相关概念和性质、例题和习题的设置、阅读与材料等方面变迁特点及原因。最后,总结20世纪70年代以来,高中人教A版数学教科书中“概率与统计”的发展趋势及其演变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杨培奇[7](2020)在《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文中认为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科学,数学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已经渗透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认识到数学不仅是一门逻辑学科,同样是一种文化现象,新时期数学教育也肩负着新的教育任务。然而进入高中阶段后,由于数学知识难度陡增,表现形式更加抽象,学生渐渐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唯结果论的教学下,知识的发生过程得不到重视,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认知上帮助学生的学习,正是解决问题的良方。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理论蓬勃发展,数学史也逐渐展现出教育向的魅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得到了数学教育界的肯定,2017年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给与了数学史充分的重视,指出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在“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下,数学史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深化,正在成为数学教育的一股新力量。但观向今天的高中数学教学,数学史的融入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改进。本研究的第一章使用了文献研究法,在HPM理论的基础上,于新的教育背景下阐释了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与路径。第二章分别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课堂观察法从学生,教师,课堂三个角度进行现状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后,提出当前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三点问题,并结合实际进行问题归因。基于所提出的问题,第三章分别从教学指导,应试评价,教师素养三个角度提出了改进策略。最后第四章以部分改进策略为指导,进行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课例实践,根据教学反馈展开反思。通过现状调查发现,高中生是喜爱数学史的,教师认可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也愿意使用数学史进行教学,但仍存在数学史内容受到局限,融入数学史的教学目标偏移,以及数学史融入方式单一的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可用于教学的数学史素材匮乏;教师对数学史的认识不足与教育理念的偏差;以及客观教育现实的影响。基于现存问题,研究提出了以下改进策略。一是从选取数学史材料,明确目标指向,教学实施设计三方面为教师运用数学史提供实践指导。二是在高考背景下促进数学史运用,一方面要发掘高考试题中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也要加大考试评价对数学史的考察力度。三是从高师培养、职后培训、更新观念、合作研究四个方面来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本研究从HPM理论出发,旨在调查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为HPM实践研究做一次尝试,为一线教师运用数学史进行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陈静[8](2020)在《高中新旧数学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和湘教版为例》文中指出课程改革是推动教育与时俱进发展的重要举措,2014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已全面开启.随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颁布,以其为指导的各版本教材也相继面世.教材是实现课程标准、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步骤,故对新教材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选取使用最广泛的人教A版新旧教材与具有地方特色的湘教版新旧教材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旨在通过比较获得结论进而为教材的编写及教师的教学提供建议.函数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思想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之中.三角函数作为一类特殊的函数,可以用来刻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周期现象,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特殊工具,同时在其他学科的应用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三角函数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同时提升学生用函数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选择三角函数内容进行教材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先对两个版本的新旧教材分别进行纵向比较,发现新教材的变化及特点,再对两个版本的新教材进行横向对比,揭示两个教材各自的特点,最后得出若干结论,并为教材编写和教学实施提出一些建议.通过比较可以发现:人教版新教材所选取的一些素材更符合现实生活;更注重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更注重学生动脑思考、探究.湘教版新教材更重视公式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更注重数学文化的渗透;素材配图的选取更丰富等.在此基础上,对两版教材提出以下总的编写建议:适当增加编写“变式”型习题;挖掘数学史实、渗透数学文化;既重内部联系、又重生活联系;更新教学内容、反映时代特色;优化素材选取、丰富阅读材料等.此外针对两个不同版本的教材,也分别给出了教材编写建议.对于人教版教材,给出“三角恒等变换”位置做适当调整;“三角恒等变换”公式完善、例题配置充足;合理选取素材,适当丰富配图的编写建议.对于湘教版教材,给出适当增加探究题,增设探究、思考栏目;重视信息技术的融合;为部分例题配上“分析”;用诗句作为章引言是特色,可以保留的建议.同时提出以下教学建议:充分利用“单位圆”及其性质;潜移默化发展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探究”、“思考”栏目;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理清函数本质、明确处理方法等.
廖天飞[9](2020)在《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使用情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数学的应用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的理念也广为人知。同时,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关注到了数学文化的育人价值,因此,在课程标准中对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编写和教学实施也提出了相关要求。教科书是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主要参考资料,它承载着传递数学文化的功能,其中势必包含有丰富的数学文化素材。那么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是如何使用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其使用的情况到底如何,是否将这些数学文化素材知识渗透给学生,这是值得我们有必要去研究的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其他数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以及访谈调查法等开展研究工作。首先,通过文献研究法确定了数学文化的范畴和界定了数学文化素材的内涵与表现形式。其次,通过文本分析法对已有的数学文化内容进行梳理和总结,然后针对华师大版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内容进行统计,结合两者的关键性指标,确定了本文数学文化素材的指标观测点:数学史,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数学应用和数学思想方法。最后,结合案例分析法、课堂观察法以及访谈调查法等对数学文化素材的教学使用情况进行现状分析。本文研究的结果表明,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教学使用情况存在以下问题及影响因素:教师自身的数学史素养不高,数学史素材使用与课堂教学融合不深;教师缺乏跨学科联系的思维意识,缺乏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素材的使用;教师对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观念不强,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素材的使用较少;教师对数学应用素材的价值重视不够,课堂教学中数学应用素材的使用不足;教师缺乏数学思想方法外显性范本的指导,数学思想方法素材的使用缺乏外显性。针对以上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建议:提升教师自身的数学史素养,加深数学文化教学的融合度;增强跨学科联系的意识,丰富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素材;加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观念,注重信息技术素材的使用;重视数学应用素材的价值,加大数学应用素材的使用,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外显性,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养。
牟金保[10](2020)在《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专门内容知识被描述为数学教学所特有的数学知识,而本文所研究的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就是属于专门内容知识的范畴。本研究主要关注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现状与HPM干预前后的变化情况。对于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的理论框架建构,目前尚无人进行研究,但有高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研究可供参考,也有国内外学科内容知识和教学内容知识方面的研究可供参考。由于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的理论框架,目前并没有现存的,为了得出本文理论框架的要素和针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研究流程,研究者针对15位专家进行了访谈,并利用模糊Delphi法通过三个步骤,对要素指标进行了筛选。研究者主要针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建构了PT-HSCK九成分的九边模型,这九个知识成分维度分别为选择与引入的知识、比较与设计的知识、回应与解释的知识、探究与重演的知识、表征与关联的知识、编题与设问的知识、评估与决策的知识、判断与修正的知识、解决与运用的知识。同时,针对参与者的水平高低按照每个知识成分维度划分成五种不同的水平等级。为了更加具有针对性进行个案研究,研究者在HPM干预之前,调查了西藏地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在职数学教师以及西藏地区职前数学教师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态度,同时调查了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现状。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之上,研究者选定了12名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为本文个案研究对象,针对无理数的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平行线的判定、平面直角坐标系、全等三角形应用以及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6个知识点,设计了由24道客观题和6道主观题组成的PT-HSCK九成分五水平测试问卷。为了探讨HPM干预对西藏职前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影响变化,研究者建立了HPM干预框架,并以该框架为指导对选定的12名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根据模糊Delphi法筛选6个知识点以及史料阅读、HPM讲授和HPM教学设计三个阶段分别进行HPM干预。在HPM干预之后,研究者根据问卷调查数据、访谈和作业单反馈分析了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水平变化情况。从总体结果来看,通过对PT-HSCK九个知识成分维度的前后测成对t检验发现,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的水平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知识成分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测的均值还是要略微高于前测。从藏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分析结果来看,藏族参与者的PT-HSCK中,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知识成分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从汉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分析结果来看,汉族参与者的PT-HSCK中,回应与解释、探究与重演、表征与关联、编题与设问、评估与决策、判断与修正、解决与运用这七种知识成分维度,后测显着高于前测的水平;而选择与引入、比较与设计这两种维度,前后测水平无显着性差异,但后测的均值还是要略微高于前测。总之,HPM干预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水平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同时本文也可以为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培养提供实施理论框架和有针对性推广的数据支持。
二、中学数学应用数学史实教学的一些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学数学应用数学史实教学的一些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必修部分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课标修订对数学文化的再重视 |
(二)改善数学文化课堂现状的需要 |
(三)数学文化研究现状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文化及数学文化内涵 |
(一)文化 |
(二)数学文化 |
二、数学文化的分类 |
三、不同视角下数学文化的研究 |
(一)数学文化与教育教学相关研究 |
(二)数学文化与课程研究 |
(三)数学文化与高考试题相关研究 |
四、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比较研究 |
(一)中外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比较研究 |
(二)我国高中不同版本教材中数学文化比较研究 |
五、文献述评 |
第三章 研究过程与方法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文本分析法 |
(三)比较分析法 |
(四)调查法 |
三、研究过程 |
(一)研读课程标准及教材,明确研究方向 |
(二)梳理数学文化教材比较的理论基础 |
(三)分析指标体系,完善比较研究的框架 |
(四)针对比较结果,进行教师问卷及访谈 |
(五)得出研究结论,提出教学建议 |
第四章 期望课程对数学文化的相关表述分析 |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部分对数学文化相关表述分析 |
二、课程结构与课程内容部分对数学文化相关表述分析 |
三、实施建议部分对数学文化相关表述分析 |
第五章 两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文化比较分析 |
一、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内容分布比较分析 |
(一)两版教材数学文化内容总体分布 |
(二)知识源流内容分布 |
(三)学科联系内容分布 |
(四)社会角色内容分布 |
(五)审美娱乐内容分布 |
(六)多元文化内容分布 |
二、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的运用方式比较分析 |
三、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栏目分布比较分析 |
四、两版教材中数学文化案例比较分析 |
(一)函数主线 |
(二)几何与代数主线 |
(三)概率与统计主线 |
五、比较研究的结果与思考 |
(一)两版教材数学文化内容比较结果 |
(二)新教材数学文化编排特征 |
第六章 教师问卷和访谈 |
一、教师问卷 |
(一)问卷对象 |
(二)问卷设计 |
(三)问卷情况 |
二、教师访谈 |
(一)访谈对象 |
(二)访谈设计 |
(三)访谈情况 |
三、问卷及访谈结果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一、研究结论 |
(一)两版教材数学文化总量丰富,新教材内容分布更显均衡 |
(二)新教材充分体现应用价值的基础上,关注人文特性 |
(三)整体运用水平偏低,新教材文化与数学知识关联度更高 |
(四)数学文化重视程度加深,融入多样性有待提升 |
二、教学建议 |
(一)教师深刻解读数学文化编写意图 |
(二)深度学习数学文化内容,创造性运用教材 |
(三)拓展数学文化教学思路,合理开发素材 |
(四)以数学文化为主题,开展主题教学 |
三、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数学文化认识教师调查问卷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2)新旧教材概率统计必修部分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研究背景 |
(一)教材的编写背景 |
(二)概率统计的教学背景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意义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一、教材的含义与作用 |
二、历史演变 |
(一)数学教材的历史演变 |
(二)概率统计内容在教材中的历史演变 |
三、教材的比较研究综述 |
(一)中外数学教材比较研究综述 |
(二)国内数学教材比较研究综述 |
四、概率统计比较研究综述 |
(一)教材概率统计部分比较研究 |
(二)高中概率统计教学研究 |
五、文献综述小结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对象 |
二、研究方法 |
(一)文献分析法 |
(二)比较分析法 |
(三)统计分析法 |
三、研究思路 |
第四章 新旧教材“概率统计”必修部分内容分析 |
一、新旧课标对概率与统计部分要求 |
(一)课时安排 |
(二)单元教学目标 |
(三)单元教学建议 |
(四)课标中“概率统计”相关案例比较 |
二、教材内容分析 |
(一)知识体系与内容安排 |
(二)栏目设置 |
(三)章节引入内容及方式安排 |
(四)概念与性质的呈现方式的比较 |
(五)章末回顾 |
(六)新教材概率统计必修部分优化内容分析 |
三、教材探究活动的分析 |
(一)数学探究与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 |
(二)框图、旁批等栏目比较 |
(三)数学文化的渗透程度 |
第五章 新旧教材概率统计必修部分难度比较 |
一、课程深度 |
二、课程广度 |
三、课程难度 |
四、例题与习题难度的比较 |
(一)例题、习题数量的比较 |
(二)习题类型的比较 |
(三)例题、习题综合难度分析 |
第六章 启示及建议 |
一、研究新教材概率统计必修部分得到的启示 |
(一)教材的继承与创新 |
(二)教材具体内容承接课标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
(三)教材结构内容较为相似,略有调整 |
(四)丰富的栏目设计 |
(五)知识广度与深度增加 |
(六)例习题的比较 |
二、使用新教材进行概率统计教学建议 |
(一)概率教学的建议 |
(二)统计教学建议 |
三、以“9.1.1 简单随机抽样”为例教学设计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3)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论 |
1.1 背景 |
1.1.1 数学史教育价值呼吁实证研究的验证 |
1.1.2 教育改革落实亟需教师观念的调整 |
1.1.3 信息技术发展强力支撑教师网络研修的推行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1.4 论文结构概览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数学教师观念 |
2.1.1 国内教师信念及观念研究述评 |
2.1.2 国外教师信念及观念研究述评 |
2.2 数学史与教师专业发展 |
第3章 概念框架 |
3.1 理论的作用 |
3.2 研究问题中的理论要素 |
3.3 观念及信念系统 |
3.3.1 信念内涵:信念和知识 |
3.3.2 信念结构:信念系统 |
3.4 教师的数学观 |
3.4.1 三种概观和判断 |
3.4.2 三种数学观 |
3.4.3 大纲及课标中的数学观 |
3.5 教师的数学教学观 |
3.5.1 三种数学教学观 |
3.5.2 大纲及课标中的数学教学观 |
3.6 理论视角的联系 |
3.7 研究问题的细化 |
第4章 研究设计 |
4.1 项目背景 |
4.1.1 主题选择 |
4.1.2 项目组织 |
4.2 研究方法 |
4.3 数据收集 |
4.4 研究工具 |
4.5 数据分析 |
4.6 信效度分析 |
第5章 教师观念变化趋势 |
5.1 数学观变化趋势的量化分析 |
5.2 数学观变化趋势的质性分析 |
5.2.1 数学演进 |
5.2.2 数学应用 |
5.2.3 数学本质 |
5.3 数学教学观变化趋势的量化分析 |
5.4 数学教学观变化趋势的质性分析 |
5.4.1 教学目标 |
5.4.2 教学过程及师生角色 |
5.4.3 学生学习 |
5.4.4 教学资源 |
第6章 教师观念转变案例研究 |
6.1 个案 1:孙老师 |
6.1.1 孙老师的数学观 |
6.1.2 孙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
6.1.3 孙老师案例小结 |
6.2 个案 2:侯老师 |
6.2.1 侯老师的数学观 |
6.2.2 侯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
6.2.3 侯老师案例小结 |
6.3 个案 3:李老师 |
6.3.1 李老师的数学观 |
6.3.2 李老师的数学教学观 |
6.3.3 李老师案例小结 |
6.4 跨案例分析 |
6.4.1 数学观 |
6.4.2 数学教学观 |
6.4.3 发展机制 |
第7章 结论 |
第8章 讨论 |
8.1 与已有研究的联系 |
8.2 可能回答的问题 |
8.3 回顾理论与方法论 |
8.4 回顾教育研究的三个方面 |
8.5 启示、局限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研修主题示例 |
附录2 数学观及数学教学观开放问卷(研修前后) |
附录3 函数主题反思单示例 |
附录4 个案教师访谈提纲(研修后) |
附录5 《中学数学教师数学观问卷》正式问卷 |
附录6 a《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问卷》初测问卷 |
附录6 b《中学数学教师数学教学观问卷》正式问卷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4)初中数学文化资源的拓展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三、研究问题 |
四、研究方法 |
五、研究意义 |
第二章 初中数学文化资源的理论建构 |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
二、初中数学文化资源的分类 |
三、初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的理论基础 |
四、初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的意义 |
第三章 初中数学文化资源应用的现状调查 |
一、问卷调查的目的 |
二、问卷调查的对象及内容 |
三、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
四、访谈的目的、对象及内容 |
五、访谈的结果分析 |
第四章 初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
一、存在的问题 |
二、原因分析 |
三、初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的改进策略 |
四、拓展与应用初中数学文化资源的基本范式构建 |
第五章 初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的案例分析 |
一、《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分析 |
二、《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学案例分析 |
第六章 研究展望与反思总结 |
一、研究结论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1 针对初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的问卷调查 |
附录2 初中数学文化资源拓展与应用的情况访谈 |
致谢 |
(5)数学故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故事研究 |
2.2 故事教学研究 |
2.3 数学故事研究现状 |
2.4 数学故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现状 |
3 研究设计 |
3.1 研究理论基础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思路 |
4 初中数学教材中数学故事的表现形式及价值分析 |
4.1 人教版教材中数学故事的分布情况 |
4.2 人教版教材中数学故事的表现形式 |
4.3 人教版教材中数学故事的价值分析 |
5 数学故事应用的调查研究 |
5.1 教师问卷调查与结果 |
5.2 学生问卷调查与结果 |
5.3 数学故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效果与不足分析 |
6 数学故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案例研究 |
6.1 “利用相似三角形测高” |
6.2 “勾股定理” |
6.3 教师应用数学故事教学的效果分析 |
7 结论与反思 |
7.1 结论 |
7.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6)高中人教A版数学教科书中概率与统计内容的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我国数学课程发展的研究 |
1.2.2 高中数学课程内容变迁的研究 |
1.2.3 高中数学概率与统计相关的研究 |
1.2.4 研究现状总结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的目的 |
1.3.2 研究的意义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对象 |
第2章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概率与统计”的演变 |
2.1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概率”的演变 |
2.1.1 启蒙期(1963年至1982年)的演变分析 |
2.1.2 过渡期(1983年至1990年)的演变分析 |
2.1.3 发展期(1996年至2000年)的演变分析 |
2.1.4 成熟期(2003年至2017年)的演变分析 |
2.2 高中数学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中“统计”的演变 |
2.2.1 启蒙期(1996年至2000年)的演变分析 |
2.2.2 发展期(2003年至2017年)的演变分析 |
第3章 高中人教A版数学教科书中“概率”的具体演变 |
3.1 “概率”内容的结构安排的变迁分析 |
3.2 章头图和引言的比较分析 |
3.3 相关概念、性质的变迁分析 |
3.4 例题、习题设置分析 |
3.5 阅读与材料的比较分析 |
第4章 高中人教A版数学教科书中“统计”的具体演变 |
4.1 “统计”内容的结构安排的变迁分析 |
4.2 章头图和引言的比较分析 |
4.3 相关概念、性质的变迁分析 |
4.4 例题、习题设置分析 |
4.5 阅读与材料的比较分析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教科书中“概率与统计”的演变发展与特点 |
5.2 “概率与统计”的教学建议 |
5.3 进一步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一、理论意义 |
二、实践意义 |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
一、数学史 |
二、数学史与数学教育(HPM)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一、HPM理论研究综述 |
二、HPM实践研究综述 |
三、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
第五节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问题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路径 |
第一章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与路径 |
第一节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意义与指向 |
一、融入数学史教学的教育学阐释 |
二、以史育人的数学史教育指向 |
第二节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方法路径 |
一、理论指导 |
二、数学史的运用方法 |
第二章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 |
第一节 面向学生的问卷调查 |
一、调查目的 |
二、调查方法与调查对象 |
三、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实施 |
四、结果统计及问卷分析 |
第二节 教师访谈 |
一、访谈目的 |
二、访谈对象 |
三、访谈提纲 |
四、访谈实录 |
五、访谈结果及分析 |
第三节 课堂观察 |
一、观察目的 |
二、观察对象 |
三、课堂片段实录 |
四、课堂观察分析 |
第四节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存问题 |
一、教学中使用的数学史内容受到局限 |
二、融入数学史的教学目标偏移 |
三、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方式单一 |
第五节 现存问题的归因 |
一、可用于教学的数学史素材匮乏 |
二、教师对数学史的认识不足与教学理念的偏差 |
三、客观教育现实的影响 |
第三章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改进策略 |
第一节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指导 |
一、合理选取数学史材料 |
二、明确数学史运用的目标指向 |
三、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实施设计 |
第二节 高考背景下对数学史运用的建议与促进 |
一、发掘高考试题中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
二、加强考试评价对数学史的考察力度 |
第三节 提升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 |
一、改善高师数学系课程结构,重视高师数学史教育 |
二、针对性开展培训与教研活动,提升职后教师的数学史素养 |
三、数学教师要更新自身观念,加强对数学史的认识和学习 |
四、依托HPM研究成果,鼓励HPM研究者与一线教师合作 |
第四章 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课例实践与反思 |
第一节 实践内容选取 |
第二节 教学实践开展 |
一、课程设计 |
二、教学实录 |
第三节 实践反馈与反思 |
一、教学实践反馈 |
二、教学实践反思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一 :数学史调查问卷(学生) |
附录二 :访谈问题(教师) |
致谢 |
(8)高中新旧数学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和湘教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1.绪论 |
1.1 问题提出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问题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高中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
1.3.2 高中三角函数内容的研究 |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4.1 研究对象 |
1.4.2 研究方法 |
1.5 创新之处 |
2.人教版高中新、旧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 |
2.1 新旧教材简介 |
2.2 教材详细比较 |
2.2.1 教学目标 |
2.2.2 教学内容 |
2.2.3 栏目设置 |
2.2.4 例题习题 |
2.2.5 内容编排 |
3.湘教版高中新、旧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 |
3.1 新旧教材简介 |
3.2 教材详细比较 |
3.2.1 教学目标 |
3.2.2 教学内容 |
3.2.3 栏目设置 |
3.2.4 例题习题 |
3.2.5 内容排版 |
4.人教版与湘教版高中新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 |
4.1 教学内容的比较 |
4.2 栏目设置的比较 |
4.2.1 主要栏目和拓展栏目 |
4.2.2 章头引言和章末总结 |
4.3 素材选取的比较 |
4.4 例题习题的比较 |
4.5 数学文化的比较 |
4.6 信息技术的比较 |
5.结论与建议 |
5.1 结论 |
5.1.1 人教版新旧教材比较结果 |
5.1.2 湘教版新旧教材比较结果 |
5.1.3 两个版本新教材比较结果 |
5.2 建议 |
5.2.1 编写建议 |
5.2.2 教学建议 |
6.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9)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使用情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数学教育对数学文化的需求 |
1.1.2 课程标准对于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具体举措 |
1.1.3 当前数学文化的教学实施现状 |
1.2 研究问题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方法 |
1.7 研究思路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
2.1 关于数学文化的内涵与价值的研究综述 |
2.1.1 关于数学文化内涵的相关研究 |
2.1.2 关于数学文化价值的相关研究 |
2.2 关于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内容的相关研究综述 |
2.2.1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呈现方式研究 |
2.2.2 不同版本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 |
2.2.3 教科书中数学史内容研究 |
2.2.4 运用教科书中数学文化内容教学的相关研究 |
2.3 理论基础 |
2.3.1 数学文化学 |
2.3.2 数学文化教学思想 |
3 核心概念界定 |
3.1 数学文化 |
3.1.1 数学文化的概念界定 |
3.1.2 数学文化的表现形式 |
3.2 数学文化素材 |
3.2.1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概念界定 |
3.2.2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表现形式 |
3.3 使用情况 |
3.3.1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使用情况的概念界定 |
3.3.2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使用情况的表现形式 |
4 构建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分析框架 |
4.1 相关理论研究中数学文化素材的运用现状概述 |
4.2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运用现状概述 |
4.3 建构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分析框架 |
5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
5.1 调查研究设计 |
5.1.1 案例分析设计 |
5.1.2 课堂观察设计 |
5.1.3 访谈调查设计 |
5.2 调查发现的问题分析 |
5.2.1 数学史素材使用与课堂教学融合不深 |
5.2.2 缺乏数学与其他学科联系的素材的使用 |
5.2.3 数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素材使用数量较少 |
5.2.4 课堂教学中数学应用的素材使用不足 |
5.2.5 数学思想方法的素材使用缺乏外显性 |
5.3 调查问题的成因分析 |
5.3.1 教师自身的数学史素养不高 |
5.3.2 缺乏跨学科联系的思维意识 |
5.3.3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观念不强 |
5.3.4 数学应用素材的价值重视不够 |
5.3.5 缺乏数学思想方法外显性范本的指导 |
6 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使用情况的教学建议 |
6.1 提升教师自身数学史素养,加深数学文化教学的融合度 |
6.2 增强跨学科联系的意识,丰富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素材 |
6.3 加强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观念,注重信息技术素材的使用 |
6.4 重视数学应用素材的价值,加大数学应用素材的使用 |
6.5 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外显性,提升学生数学文化素养 |
7 结论与反思 |
7.1 结论 |
7.2 反思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10)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 |
1.2 研究背景 |
1.3 研究问题 |
1.4 研究意义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1.6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藏族地区中小学数学教育研究现状 |
2.2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必要性 |
2.3 HPM研究的现状 |
2.4 学科内容知识的研究 |
2.5 HSCK理论框架的研究 |
第3章 研究设计与方法 |
3.1 研究对象 |
3.1.1 现状和态度研究对象 |
3.1.2 个案研究的对象 |
3.2 研究流程 |
3.3 研究方法 |
3.3.1 个案研究 |
3.3.2 问卷调查 |
3.3.3 访谈 |
3.4 研究工具 |
3.4.1 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与态度问卷 |
3.4.2 PT-HSCK问卷 |
3.5 数据处理与分析 |
3.5.1 数据编码 |
3.5.2 量化数据及其分析 |
3.5.3 质性数据及其分析 |
第4章 PT-HSCK理论框架的建构 |
4.1 PT-HSCK理论框架建构的动机 |
4.2 基于模糊Delphi法的PT-HSCK理论框架建构 |
4.2.1 评估指标 |
4.2.2 专家反馈资料之适度检验 |
4.2.3 初步重要的评估指标之筛选 |
4.2.4 相对重要程度之阈值 |
4.3 PT-HSCK的九种知识成分 |
4.4 PT-HSCK的五级水平划分 |
4.5 HPM干预框架 |
第5章 干预前现状与态度调查研究 |
5.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现状与态度 |
5.1.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的调查 |
5.1.2 西藏在职初中数学教师态度的调查 |
5.2 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态度的调查 |
5.3 PT-HSCK的现状调查 |
第6章 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HPM干预 |
6.1 HPM干预的前期准备 |
6.2 HPM干预案例一:无理数的概念 |
6.2.1 史料阅读阶段 |
6.2.2 HPM讲授阶段 |
6.2.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2.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6.3 HPM干预案例二:二元一次方程组 |
6.3.1 史料阅读阶段 |
6.3.2 HPM讲授阶段 |
6.3.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3.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6.4 HPM干预案例三:平行线的判定 |
6.4.1 史料阅读阶段 |
6.4.2 HPM讲授阶段 |
6.4.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4.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6.5 HPM干预案例四:平面直角坐标系 |
6.5.1 史料阅读阶段 |
6.5.2 HPM讲授阶段 |
6.5.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5.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6.6 HPM干预案例五:全等三角形应用 |
6.6.1 史料阅读阶段 |
6.6.2 HPM讲授阶段 |
6.6.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6.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6.7 HPM干预案例六: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
6.7.1 史料阅读阶段 |
6.7.2 HPM讲授阶段 |
6.7.3 HPM教学设计阶段 |
6.7.4 HPM干预后的访谈与作业单反馈 |
第7章 干预结果及其变化分析 |
7.1 职前数学教师的总体变化分析 |
7.2 藏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变化分析 |
7.3 汉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变化分析 |
7.4 藏族与汉族职前数学教师的对比分析 |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启示 |
8.1 研究结论 |
8.1.1 西藏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以及PT-HSCK的现状与态度 |
8.1.2 建立了理论框架以及干预框架 |
8.1.3 HPM干预对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的影响 |
8.2 研究启示 |
8.3 研究局限 |
8.4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问卷(学生用) |
附录2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现状问卷(教师用) |
附录3 :西藏初中阶段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态度问卷 |
附录4 :PT-HSCK测试问卷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四、中学数学应用数学史实教学的一些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高中数学人教A版新旧教材必修部分数学文化的比较研究[D]. 关婷婷.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2]新旧教材概率统计必修部分比较研究[D]. 白书宁.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8)
- [3]基于数学史网络研修的在职初中数学教师观念发展研究[D]. 孙丹丹. 华东师范大学, 2021(09)
- [4]初中数学文化资源的拓展与应用[D]. 王悦.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
- [5]数学故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赵泽燕. 贵州师范大学, 2020(02)
- [6]高中人教A版数学教科书中概率与统计内容的演变研究[D]. 高紫微. 牡丹江师范学院, 2020(02)
- [7]数学史融入高中数学教学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D]. 杨培奇.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8]高中新旧数学教材“三角函数”内容的比较研究 ——以人教A版和湘教版为例[D]. 陈静. 福建师范大学, 2020(12)
- [9]初中数学教科书中数学文化素材的使用情况研究[D]. 廖天飞. 重庆师范大学, 2020(05)
- [10]西藏职前初中数学教师基于数学史的专门内容知识个案研究[D]. 牟金保.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