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白粉病的诱导抗病性研究

辣椒白粉病的诱导抗病性研究

论文摘要

利用诱导剂诱导植物提高抗病性作为一种新的防治病害途径,在国内外已开展了较多的研究。由于它有着抗病谱广、安全无污染等特点,所以近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辣椒白粉病是辣椒的主要病害之一。本研究以苯丙噻二唑(BTH)、磷酸氢二钾(K2HPO4)和水杨酸为诱导剂,测定了其对辣椒白粉病的诱导抗病性。经过比较这三种诱导剂的诱导抗病性效果,确定了BTH具有较好的诱导抗病效果,可作为辣椒抗白粉病的诱导试剂。并通过测定BTH诱导处理后辣椒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情况,对BTH诱导辣椒抗白粉病性的生化机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在辣椒成株期,分别喷施不同浓度的BTH的实验表明,所用浓度均可诱导其对白粉病产生一定的抗病性,但以0.2mmol/L浓度诱导效果最为显著,表现为发病率和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下降,且为系统诱导抗病性,具有传导性。辣椒用0.2mmol/L BTH喷雾处理后分别于1d,3d,5d,7d,9d,11d,15d接种白粉菌,接种25d后调查发病情况,结果发现,BTH处理后第1d接菌,辣椒即可表现出较强的诱导抗病效果,第3d效果最佳,并且这种抗病性至少可持续15d。BTH喷雾处理辣椒后,辣椒叶片内POD、PAL、PPO、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活性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提高,这些植物防御酶活性的提高,与辣椒对白粉病诱导抗病性的表达密切相关,是BTH引发辣椒对辣椒白粉病产生诱导抗病性的生化机制。组织病理学研究表明,辣椒白粉病菌是以分生孢子,直接侵入辣椒叶片,引起辣椒白粉病。BTH不影响辣椒白粉病菌孢子萌发和附着胞的形成,但抑制了菌丝的生长,使得菌丝生长缓慢和菌丝的侧枝减少。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 1.1 辣椒白粉病研究概况
  • 1.2 植物诱导抗病性研究进展
  • 1.3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应用前景及论文设计
  • 引言
  • 第二部分、诱导剂对辣椒白粉病的抗性诱导研究
  • 1.材料与方法
  • 1.1 供试辣椒品种
  • 1.2 供试病原菌
  • 1.3 供试诱导剂
  • 1.4 诱导剂的筛选
  • 1.5 抗病性表达的诱导时间测定
  • 1.6 诱导剂的系统抗病性诱导作用
  • 1.7 诱导剂对辣椒防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1.8 BTH诱导辣椒白粉病产生抗性的组织病理学观察方法
  • 2.结果与分析
  • 2.1 化学诱导剂的筛选
  • 2.2 抗病性表达的诱导时间测定
  • 2.3 诱导剂的系统抗病性研究
  • 2.4 BTH对辣椒防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3.结论
  • 3.1 BTH诱导辣椒对白粉病产生抗病性
  • 3.2 BTH诱导辣椒产生抗病性的机制
  • 3.3 BTH诱导处理后辣椒白粉病菌的显微结构特征
  • 4.讨论
  • 4.1 化学诱导剂的筛选
  • 4.2 BTH诱导和接种的时间间隔
  • 4.3 酶活性的变化
  • 4.4 BTH诱导辣椒对白粉病产生抗性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
  • 附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辣椒白粉病的诱导抗病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