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导电性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伏组件,导电胶带,可靠性
导电性质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达,胡丹丹[1](2019)在《光伏组件用导电胶带的性质和可靠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导电胶带的原理及其在光伏组件上的应用,并验证了导电胶带的工艺参数对电学性能和可靠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太阳能》期刊2019年06期)
张莉芳[2](2019)在《稀土4f5d电子成键特性及其在导电材料中结构与性质的调谐》一文中研究指出稀土元素独具的4f5d电子成就了稀土功能材料在光、电、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稀土的镧系收缩效应成为材料微结构调谐的控制器,能使材料结构发生“准连续”的变化,为揭示功能材料中结构与性能关系提供了独特平台。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同时考虑稀土 4f5d电子的强关联效应,首先研究了 PrO2中4f5d电子的成键特性,然后利用镧系收缩效应实现了在几种电学功能材料中结构和性能关系的揭示。发现PrO2中4f电子分为定域和离域两部分,并且两部分随化学环境变化以5d轨道为电子通道进行相互转换,另外也揭示了其静态与动态姜-泰勒畸变的微观机理。在1111-型铁基超导REFeAsO(RE为稀土元素)体系中,发现细微调谐微结构可使电子-空穴对达到平衡,这有利于超导温度的提高,稀土4f电子对磁耦合的贡献不容忽视,并在费米面处有积极影响。最后,研究了稀土对氧离子导电材料CeO2的修饰加强作用机理,发现稀土掺杂所产生的电荷差梯度在氧空位迁移的中起着内在推动力的作用,并与4f5d键合强度密切相关。此外还研究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Ruddlesden-Popper结构La2NiO4和La3Ni2O7的氧离子和质子的输运行为。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通过对稀土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关物理化学特性,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概况,与稀土元素4f电子相关的强关联行为及其物理图像的综述,对稀土基础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思索,从而得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最后概括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基本近似,常用的理论模型,交换相关泛函及其修正方法,以及基函数及其处理方法等,并且对常用的计算模拟软件也做了简要的介绍。第叁章: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Pr02中4f电子的强关联行为及4f/5d电子的杂化机制。结合Wannier方法,并且考虑电子库伦排斥及自旋轨道耦合(SOC)的双重效应,通过模拟氧原子从离Pr原子无限远处,经过平衡位置,到离Pr原子最近处的一系列过程,揭示了4f5d电子的成键特性及其相关的特殊物理性能。研究阐明了静态姜-泰勒畸变的微观机理和动态姜-泰勒效应的物理图像。此外,还发现PrO2中,磁耦合是以路径4f-5d-02p-5d-4f间接交换,第一次揭示了 4f电子的磁有序和轨道有序的耦合规则。在此过程中也指出与4f电子杂化的5d电子在其中的重要地位。第四章: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 1111型铁基超导REFeAsO的高温转化机理。在铁基超导中,1111型Fe-As基超导REFeAsO1-xFx展现出较高的转变温度(Tc>40 K)。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将铁基超导的高温转变机理与其微观结构联系在一起。Fe和稀土元素的电子关联和SOC效应在考察体系的微观电子结构时,被一一考虑在内。利用镧系收缩或外应力调节REFeAsO的微观结构使其产生一系列的结构畸变,而键角αFe-As-Fe变化能从本质上改变费米面并引起和优化动态自旋涨落及轨道涨落。在结构调谐过程中存在一个区域,即费米面电子与空穴的平衡区,电子与空穴结合形成自由的Cooper对,从而优化超导行为。同时指出稀土4f电子在高转化温度超导中起了重要作用,而这种特性与重费米子超导的特性类似。最终得出结论:1111型高温铁基超导材料的超导性来源于局域结构和4f电子的协同作用。第五章: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镧系离子掺杂Ce02(Ln=La~Tm)的离子传导机理。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氧空位形成能和其迁移能垒是影响固体电解质传导效率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从原子及电子尺度上全面了解了固体电解质异价稀土掺杂的二氧化铈LnxCe1-xO2-δ的相关性能。研究发现在二氧化铈体系中掺杂稀土元素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空位形成能,这与之前的研究报告一致。通过氧空位迁移能的计算,发现氧空位迁移活性与Ln-Vo的缔结能息息相关,而缔结能大小与镧系元素中4f/5d电子的键合特性有关。此外,通过电荷密度的分析比较,指出体系中电荷差梯度是氧空位迁移的内在推动力。从而描绘了一幅氧空位迁移的微观物理图像,为设计更先进的相关功能材料提供有利指导。第六章: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 Ruddlesden-Popper相氧化物La2Ni04和La3Ni207进行过渡金属,锰,铁,钴,铜掺杂后,氧离子和质子传输行为。研究表明,在无掺杂情况下,La3Ni2O7的传导性质明显优于La2NiO4,而不同的过渡金属掺杂对体系的氧离子及质子的扩散性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通过分析体系的电子结构分析,建立了氧离子/质子迁移能垒与微观电子结构之间的联系,即氧离子迁移活性与TM-O键合程度和氧传导路径中的电荷差梯度息息相关,而质子扩散则与缺陷缔结能和费米面附近的“电子口袋”容量有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温变英,王雪娇,方晓霞,张扬[3](2018)在《碳系导电填料性质对PVB基功能薄膜结构及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以形状和电导率不同的石墨、镀镍石墨和镀银碳纤维为功能填料,采用溶液流延法制备了聚乙烯醇缩丁醛基导电薄膜,并对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电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填料性质(包括形状、密度和电导率)对复合材料的分布结构和电学性能有重要影响,纤维状的填料更容易搭接成导电网络。石墨和镀银碳纤维填充体系中,填料在聚合物基体内部分布基本均匀;而镀镍石墨填充体系中,填料在聚合物基体内部形成了梯度分布。不同的分布状态导致材料的导电性能在薄膜的上下表面产生差异并对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产生影响。在同等体积含量下,复合材料的电磁屏蔽效能主要受材料电导率的影响,叁种复合材料中,镀银碳纤维填充体系的屏蔽效能最高,镀镍石墨填充体系次之,石墨填充体系最低。(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8年24期)
张宁,陈婉秋[4](2018)在《金属有机膦酸化合物和高分子材料质子导电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目前而言,国内的能源消耗越来越严重,因此人们一直在寻找新能源来替代。而笔者将要与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则是以膦酸化合物以及高分子材料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质子导电性质的相关实验,希望以下内容可以为一些新型化学电源研究人员提供新的研究和参考方向。(本文来源于《冶金与材料》期刊2018年06期)
印霞棐,李秀芬,华兆哲,任月萍,王新华[5](2018)在《铜纳米线导电微滤膜的制备、性质表征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适量铜纳米线(Cu-NWs)添加到常规聚偏氟乙烯(PVDF)铸膜液中,通过相转化法制备Cu-NWs导电微滤膜,表征其过滤及导电性能,并将其置于膜生物反应器(MBR)中长期运行,研究其污染物去除效果及膜污染行为,可为污水处理MBR系统的低成本稳定运行提供新途径.结果表明,添加适量基于铸膜液质量的Cu-NWs,所得微滤膜的膜通量为721.9L/(m~2·h),膜面接触角为57.9°,同时,其起始电势、欧姆内阻及活化内阻分别为315.0mV、2.4?和6.9?,均优于商用PVDF微滤膜.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发现,Cu-NWs在膜面活性层交织形成了良好的导电网络.将其制作成膜组件安装于MBR系统中,兼用作阴极,COD、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1.5%、99.3%、76.3%和76.2%,高于对照MBR系统.连续运行146d,TMP始终低于25kPa,无需清洗膜组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分析表明,膜面污染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多糖,膜面EPS含量远低于商用PVDF膜.所制备新型Cu-NWs导电微滤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耐用性和抗污染性,应用前景广阔.(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科学》期刊2018年10期)
李昱达[6](2018)在《掺杂剂对PEDOT导电聚合物构型、性质及作为阳极缓冲材料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掺杂剂决定着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导电聚合物的构型和性质。大分子聚苯乙烯磺酸(PSS)为掺杂剂制备的溶液加工型PEDOT:PSS,已作为标准阳极缓冲材料(ABM)应用于磷光有机发光二极管(PHOLED)和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等有机光电器件领域。但以PSS为掺杂剂的PEDOT:PSS存在功函数(WF)较小、均匀性较差、防水性较弱、电导率较低等缺陷,严重制约了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结构的发展。因此,开发新型掺杂剂、克服PEDOT:PSS上述缺陷、揭示掺杂剂对PEDOT导电聚合物的构型和性质影响规律、提高在光电器件ABM中的应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采用甲基萘磺酸甲醛缩聚物(MNSF)、木质素磺酸钠(LS)、全氟辛酸(F)等掺杂剂制备了新型PEDOT导电聚合物,显着改善PEDOT:PSS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不同掺杂剂对PEDOT导电聚合物构型和性质影响机制,提高了PEDOT导电聚合物在光电器件ABM中的应用性能,增强了PEDOT导电聚合物在有机光电领域中的应用价值。首先,以MNSF为掺杂剂成功制备了溶液加工型PEDOT:MNSFs导电聚合物,其溶液分散稳定性、成膜性和薄膜透光率等基本性质与PEDOT:PSS标准品相当,改善了PEDOT:PSS标准品薄膜WF较小和均匀性较差的缺陷。通过元素分析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研究,发现PEDOT:MNSF质量配比为1:6时具有优异的薄膜均匀性,利用相分离实验和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等手段深入分析了优异均匀性的原因,提出小分子量、枝状结构的MNSF掺杂剂可有效减少PEDOT:MNSF-1:6体系中自由游离掺杂剂的含量、降低相分离尺度,进而提升均匀性的机理与模型。基于PEDOT:MNSF-1:6良好的透过率、较高的WF和优异的均匀性,将其作为ABM应用于PHOLED和PSC中,分别获得了33.4cd·A~(-1)的最大电流效率(CE_(max))和13.1%的光电转换效率(PCE),明显优于PEDOT:PSS标准器件(CE_(max)、PCE分别为25.1 cd·A~(-1)、11.5%)。本工作首次以选用新型掺杂剂的方法大幅改善PEDOT:PSS标准品薄膜均匀性差的缺陷。MNSF的成功应用,为新型掺杂剂的设计和选用提供了新思路。然后,选用LS为掺杂剂成功制备了溶液加工型PEDOT:LS导电聚合物,其成膜性和薄膜透光率等基本性质与PEDOT:PSS标准品相当,改善了PEDOT:PSS标准品薄膜WF较小的缺陷,解决了PEDOT:PSS标准品薄膜均匀性较差、防水性较弱的问题,并探索了其中机制。采用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和凝胶渗透色谱等表征手段研究3,4-乙烯二氧噻吩(EDOT)氧化聚合进程中与LS进行的交联反应,发现LS与PEDOT的共价键连接是削弱相分离效应、提升薄膜均匀性的原因。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和静态接触角等测试手段研究LS热交联反应活性和PEDOT:LS导电聚合物的防水特性,提出热交联防水机理与模型。基于PEDOT:LS良好的可见光透过率、较高的WF和优异的均匀性,将其作为ABM在PSC领域获得的PCE为12.85%,明显优于PEDOT:PSS标准器件(PCE为12.10%)。PEDOT:LS优异的防水性则显着提高了PSC器件的寿命。LS在PEDOT导电聚合物领域的应用,推动了木质素高值化应用的发展。最后,为了进一步提高LS基PEDOT导电聚合物的应用潜力,通过引入小分子第二掺杂剂F,利用F协同增效的方法大幅提高LS基PEDOT导电聚合物的电导率,将PEDOT:LS4导电聚合物的电导率由0.0208 S·cm~(-1)提升至0.1250 S·cm~(-1)。采用吸收光谱、动态光散射仪、原子力显微镜、电子顺磁共振波谱和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研究氧化聚合反应进程中二元掺杂剂的协同作用机理,提出F的强疏水性和强吸电子性促进EDOT的生长、掺杂和堆积机理。该方法表明,通过小分子第二掺杂剂种类的选择和用量的调控,既可保留PEDOT:LS导电聚合物的优异的光学、电化学和交联防水性质,还可实现对PEDOT导电聚合物电导率的调控。该方法简单易行,在有机光电器件ABM领域具备优异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10-17)
李彤,周艳文,王艳雪,赵卓,武俊生[7](2018)在《磁控溅射制备本征ZnO/Ag/ZnO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室温下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氧化锌(Zn O)粉末靶、银(Ag)靶,在玻璃衬底上制备Zn O/Ag/Zn O透明导电薄膜。首先,Zn O厚度为30 nm时,改变Ag厚度制备3层透明导电薄膜,研究Ag层厚度及膜层间配比对光电性能的影响;其次,按Zn O:Ag厚度比为30:11比例制备不同厚度的3层透明导电薄膜,研究多层厚度对薄膜光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g厚度为8 nm及11 nm的Zn O/Ag/Zn O表面相对平整,结晶程度较好,在可见光范围内最高透过率达到90%及86%,并且方块电阻为6Ω/及3.20Ω/,具有优良的光电性;当按配比制备Zn O/Ag/Zn O 3层膜时,增加Zn O厚度对Ag层的增透作用反而减弱,同时增加Ag层厚度也会降低3层薄膜的整体光学性。(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8年09期)
王云梅,潘保芝,栗猛,张丽华[8](2018)在《叁种孔隙水的导电和介电性质及其频散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发现含水岩石的导电和介电性质具有频散特征,这种现象与岩石中的孔隙水密切相关.叁水模型中将岩石中的孔隙水分为自由水、微毛细水和黏土水,其中微毛细水和黏土水统称为束缚水.前人对自由水的导电和介电性质的研究,主要是利用相同浓度的盐水来模拟,而束缚水由于具有不可流动性,通过实验直接模拟几乎不可能实现.本文通过分析不同频率下岩石的导电和介电性质随含水饱和度的变化,发现低频下孔隙水的赋存状态对岩石导电及介电性质具有明显的影响,进而可以得到不同孔隙水的导电和介电性质.低频下孔隙水导电和介电性质的差异,对叁种水饱和度的确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进展》期刊2018年05期)
陈平原[9](2018)在《Ni-Si纳米线的化学气相生长和导电性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维纳米结构的硅镍纳米线具有制备温度较低,导电性能好,易与半导体工艺相结合等特点,因而被认为可应用于微电子器件、光伏电池、生物传感、热电等领域中。对硅镍纳米结构的制备工艺、生长机制以及物理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晶体生长,也有利于探究材料形貌结构与其独特性能之间的联系,以上这些都为将来设计、制造纳米光电器件打下基础。本论文研究硅镍纳米线的制备工艺和生长机制以及硅镍纳米线阵列的光电性能。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法(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PECVD)制备了一维纳米结构的硅镍纳米线。通过研究生长温度、气体流量、生长气压等工艺参数对硅镍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的影响,摸索出硅镍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实现了硅镍纳米线的可控生长。并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XRD)等分析表征的结果,阐释了硅镍纳米线的VLS生长机制。(2)通过采用机械手、探针法和光谱仪等测试表征手段,研究了硅镍纳米线的光电特性。单根硅镍纳米线的电流-电压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现了良好的导电性,并从串并联连接方式的角度解释了阵列型纳米线相比单根纳米线具有更低电阻率的原因。硅镍纳米线阵列的光学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良好的陷光性能,原因是纳米线阵列会带来入射光线的多次反射,增加了光的传输距离。(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9)
王鑫[10](2018)在《红外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研究内容来源于:铜铁矿结构CuXO_2(X=Y,Sc,Al)红外透明导电薄膜的光电性能和择优取向制备研究,项目编号:114041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红外透明导电薄膜在军事以及民用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民用领域中,可以应用于电子和能源工业、传感技术、光电技术等领域。对于军事领域,可以应用于红外成像、航天器窗口等领域。目前国内外学者已经获得了在近红外波段具有优异光电性能的红外TCO薄膜,但对中红外和远红外TCO薄膜相关研究较少。本论文利用磁控溅射方法研制了叁种中红外TCO薄膜,分别为CuCrO_2,In_2O_3掺Hf(IHfO)和In_2O_3掺W(IWO)薄膜,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电性能。主要内容有:(1)采用CuO陶瓷靶和Cr靶共溅射方法研制出了CuCrO_2薄膜,并且研究了CuO溅射功率、退火温度与薄膜结构和光电性质的关系。发现当退火温度逐步增大时,其结晶性变好,并且在(012)晶面具有择优取向。薄膜的电导率和透过率均随着退火温度的变大而先变大后减小。薄膜的最低电阻率为13.36Ω·cm,此时在2.5-4.5μm波段的平均透过率为66.5%。随着CuO溅射功率逐渐变大时,其结晶性变好,薄膜的透过率和电阻率均呈现一个逐渐下降的趋势。(2)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研制了IHf O薄膜和IHfO/Cu/IHfO叁层薄膜。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增大,IHfO薄膜由非晶态转变成晶态,晶粒尺寸变大。当退火温度逐步增大时,薄膜的电导率和透过率均先变大后减小。在100℃下退火时,薄膜的透过率最高,在2.5~4.5μm波段的平均透过率为77.8%,此时薄膜的电阻率为1.78×10~(-1)Ω·cm。在300℃下退火时,薄膜电阻率最小为9.21×10~(-3)Ω·cm,在2.5~4.5μm波段的平均透过率为70%。随着薄膜增厚,薄膜结晶性变好,薄膜光学透过率逐渐降低。IHfO/Cu/IHfO叁层薄膜与单层IHfO薄膜相比较,具有更高的导电性,但红外透过率稍低。Cu层的膜厚与IHfO/Cu/IHfO叁层薄膜的光电性能有紧密的联系。Cu层膜厚越大,叁层薄膜导电性越好,透过率随之减少。(3)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研制了IWO薄膜,研究了溅射功率、O_2流量与薄膜光电性质的关系。通过对XRD结果分析可得,当溅射功率逐步变大时,其从非晶态转变成晶态。当O_2流量逐步变大时,其导电性降低,但是透过率不断增加。还研制了双层IWO薄膜,其结构为:第一层在无O_2下利用磁控溅射法制备IWO薄膜;第二层为在有O_2下溅射沉积IWO薄膜。当O_2流量逐渐增大时,双层薄膜的透过率增大,导电性降低。此双层薄膜与单层IWO薄膜相比较,在中红外波段的光电性能更优良。当O_2流量为0.2sccm时,薄膜的电阻率最小为1.131×10~(-3)Ω·cm,此时在2.5-4.5μm波段平均透过率为74.65%。(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导电性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稀土元素独具的4f5d电子成就了稀土功能材料在光、电、磁等领域的广泛应用。稀土的镧系收缩效应成为材料微结构调谐的控制器,能使材料结构发生“准连续”的变化,为揭示功能材料中结构与性能关系提供了独特平台。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同时考虑稀土 4f5d电子的强关联效应,首先研究了 PrO2中4f5d电子的成键特性,然后利用镧系收缩效应实现了在几种电学功能材料中结构和性能关系的揭示。发现PrO2中4f电子分为定域和离域两部分,并且两部分随化学环境变化以5d轨道为电子通道进行相互转换,另外也揭示了其静态与动态姜-泰勒畸变的微观机理。在1111-型铁基超导REFeAsO(RE为稀土元素)体系中,发现细微调谐微结构可使电子-空穴对达到平衡,这有利于超导温度的提高,稀土4f电子对磁耦合的贡献不容忽视,并在费米面处有积极影响。最后,研究了稀土对氧离子导电材料CeO2的修饰加强作用机理,发现稀土掺杂所产生的电荷差梯度在氧空位迁移的中起着内在推动力的作用,并与4f5d键合强度密切相关。此外还研究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Ruddlesden-Popper结构La2NiO4和La3Ni2O7的氧离子和质子的输运行为。第一章: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通过对稀土元素电子层结构,相关物理化学特性,稀土功能材料的研究概况,与稀土元素4f电子相关的强关联行为及其物理图像的综述,对稀土基础研究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思索,从而得到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最后概括了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的基本知识,包括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基本近似,常用的理论模型,交换相关泛函及其修正方法,以及基函数及其处理方法等,并且对常用的计算模拟软件也做了简要的介绍。第叁章: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研究了Pr02中4f电子的强关联行为及4f/5d电子的杂化机制。结合Wannier方法,并且考虑电子库伦排斥及自旋轨道耦合(SOC)的双重效应,通过模拟氧原子从离Pr原子无限远处,经过平衡位置,到离Pr原子最近处的一系列过程,揭示了4f5d电子的成键特性及其相关的特殊物理性能。研究阐明了静态姜-泰勒畸变的微观机理和动态姜-泰勒效应的物理图像。此外,还发现PrO2中,磁耦合是以路径4f-5d-02p-5d-4f间接交换,第一次揭示了 4f电子的磁有序和轨道有序的耦合规则。在此过程中也指出与4f电子杂化的5d电子在其中的重要地位。第四章: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 1111型铁基超导REFeAsO的高温转化机理。在铁基超导中,1111型Fe-As基超导REFeAsO1-xFx展现出较高的转变温度(Tc>40 K)。基于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将铁基超导的高温转变机理与其微观结构联系在一起。Fe和稀土元素的电子关联和SOC效应在考察体系的微观电子结构时,被一一考虑在内。利用镧系收缩或外应力调节REFeAsO的微观结构使其产生一系列的结构畸变,而键角αFe-As-Fe变化能从本质上改变费米面并引起和优化动态自旋涨落及轨道涨落。在结构调谐过程中存在一个区域,即费米面电子与空穴的平衡区,电子与空穴结合形成自由的Cooper对,从而优化超导行为。同时指出稀土4f电子在高转化温度超导中起了重要作用,而这种特性与重费米子超导的特性类似。最终得出结论:1111型高温铁基超导材料的超导性来源于局域结构和4f电子的协同作用。第五章: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镧系离子掺杂Ce02(Ln=La~Tm)的离子传导机理。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氧空位形成能和其迁移能垒是影响固体电解质传导效率的两个决定性因素。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从原子及电子尺度上全面了解了固体电解质异价稀土掺杂的二氧化铈LnxCe1-xO2-δ的相关性能。研究发现在二氧化铈体系中掺杂稀土元素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其空位形成能,这与之前的研究报告一致。通过氧空位迁移能的计算,发现氧空位迁移活性与Ln-Vo的缔结能息息相关,而缔结能大小与镧系元素中4f/5d电子的键合特性有关。此外,通过电荷密度的分析比较,指出体系中电荷差梯度是氧空位迁移的内在推动力。从而描绘了一幅氧空位迁移的微观物理图像,为设计更先进的相关功能材料提供有利指导。第六章:利用第一性原理研究了 Ruddlesden-Popper相氧化物La2Ni04和La3Ni207进行过渡金属,锰,铁,钴,铜掺杂后,氧离子和质子传输行为。研究表明,在无掺杂情况下,La3Ni2O7的传导性质明显优于La2NiO4,而不同的过渡金属掺杂对体系的氧离子及质子的扩散性产生明显不同的影响。通过分析体系的电子结构分析,建立了氧离子/质子迁移能垒与微观电子结构之间的联系,即氧离子迁移活性与TM-O键合程度和氧传导路径中的电荷差梯度息息相关,而质子扩散则与缺陷缔结能和费米面附近的“电子口袋”容量有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电性质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达,胡丹丹.光伏组件用导电胶带的性质和可靠性研究[J].太阳能.2019
[2].张莉芳.稀土4f5d电子成键特性及其在导电材料中结构与性质的调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3].温变英,王雪娇,方晓霞,张扬.碳系导电填料性质对PVB基功能薄膜结构及电磁屏蔽效能的影响[J].材料导报.2018
[4].张宁,陈婉秋.金属有机膦酸化合物和高分子材料质子导电性质的研究[J].冶金与材料.2018
[5].印霞棐,李秀芬,华兆哲,任月萍,王新华.铜纳米线导电微滤膜的制备、性质表征及应用[J].中国环境科学.2018
[6].李昱达.掺杂剂对PEDOT导电聚合物构型、性质及作为阳极缓冲材料性能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8
[7].李彤,周艳文,王艳雪,赵卓,武俊生.磁控溅射制备本征ZnO/Ag/ZnO透明导电薄膜的性质研究[J].发光学报.2018
[8].王云梅,潘保芝,栗猛,张丽华.叁种孔隙水的导电和介电性质及其频散特征[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8
[9].陈平原.Ni-Si纳米线的化学气相生长和导电性质的研究[D].东南大学.2018
[10].王鑫.红外透明导电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