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秋兰黄家党(平南县官成镇旺石小学广西平南537300)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过程,要完善这个过程,教师就必须从各方面采用各种方法来进行教学,先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始,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果,通过多种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可持续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质量;把握
Howtograsptherelevantteaching
WuQiulanHuangJiadang
【Abstract】Classteachingisanimportantprocesstoacquireknowledge,toperfectthisprocess,teachersmustcarryoutallaspectsofteachingusingavarietyofways,startingwiththethirstforknowledgebegantoinspirestudentstohelpstudentssetlearningself-confidence,instudentsinthelearningprocessandgivefullplaythemainrole,focusingonpracticalactivitiesofstudentsandenhancelearning,trainingofstudentsthroughavarietyofgoodstudyhabitsinordertoachievethesustainabilityofclassroomteaching.
【Keywords】Classroomteaching;Sstudents;Quality;Grasp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互动过程,是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是学生获取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活动。因此把握好课堂教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也就是说,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关键取决于课堂教学的质量效果。言而,课堂教学的质量又取决于怎样把握好课堂教学关。所以,要使得课堂教学的成功,我们就要认真把握好课堂教学关。那么我们教师该如何去把握好课堂教学质量关呢?我们可以从下面六个方面来进行。
1.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怎样把握好一节课的开端是至关重要的,那么把好这一关的关键是学生是否有学习的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学习兴趣是一个人认识世界、领悟知识的一个意向,因为有这个意向才能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正如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首要问题,因此教师在课始就要先解决这个首要问题。那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要过好这一关,关键要做好课前准备,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及心里特点,采用做游戏、讲故事、出示跟本节内容知识有关的图片、播放音乐等手段,来创设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沉浸在特定的学习氛围中,把学生的思维引领到课堂上来。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学具、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形象感知的情景,给学生提供现实及客观的空间,并利用儿童具有争强好胜和好奇心这一天性,运用生动、形象、有趣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进行知识的传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激活课堂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求知欲,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我们做老师的有很多时候都会发现,往往在课堂提出问题时,有些学生一直就徘徊在回答还是不回答这个问题上,因为他害怕自己答错,所以,就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态度,其实这就是学生在学习上缺乏自信心。自信心是每一个人不可缺少的良好心里素质,尤其对一个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了自信心就谈不上学习效果了,因为有了自信心,他才能随机摆脱和克服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在失败中看到成功的希望,鼓励自己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且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把握好这一关,,对每一个学生实际水平与课堂表现要作认真的了解和仔细观察,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切忌用“你真笨”、“这你都不懂”等等这些不良的语言来讽刺、挖苦学生,我们教师必须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并运用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来对学生进行评价、鼓励,比如说:“你一定行”、“你是最棒的”、“你是很聪明的”等等,恰当有效地进行鼓励、评价,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正确理解自身价值。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理念来进行教学,学生在新知识获取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管是什么问题,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切身经历、感悟知识的来源,并且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这一过程,学会总结、归纳,从中认识到自主探究的目的,不在于他们能否寻找出问题的答案,而是在于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探究,锻炼他们灵活运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创造知识”的空间,通过独立尝试、交流,释放学生潜在的“创新能量”,体会创造成功,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意识,逐渐养成独立解决,自主探究知识的习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来,为学生搭建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智的平台,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合作交流中,相互补充,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真正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落到实处。
4.注重实践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著名的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过:“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就发挥高度有效的教育作用”。因此,教师的教学方法方法也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课前一定要准备跟课堂内容有关的教具、学具、教学仪器等,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通过手、脑、眼、口等多种感官协调参与,亲身体会幷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真正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记忆,提高学习质量的效果。
5.注重课堂中的练习
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是否掌握本节课内容知识的教学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传授了新知识后,必须设计一些与本节课密切相关联的练习题,比如:填空、判断、选择等等,让学生进行认真的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层次要清晰,先易后难,层层递进。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尝试,尽量让他们先把自己的想法思路记录下来,然后让他们进行同位、小组或全班同学进行相互交流,之后教师引导他们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使得知识和经验水平不同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在探究中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使学生个性逐渐养成独立解决、探究知识的良好习惯。通过独立尝试,互相交流,释放学生潜在的“创新能量”,给预学生创造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新问题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究、尝试、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究的意识,培养学生审题、分析、判断、推理等能力。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也让老师清楚地了解到学生对本节知识掌握的情况,并根据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进行查漏补缺。
6.培养良好的学习反思习惯
学习反思,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真对自己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把知识进行网络化,幷对其作深刻的探究、剖析。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授完新课和学生做完练习后,应引导学生静心下来进行学习反思,学会自问自答,自我评价。本节课自己学习了哪些内容知识、重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否掌握了解答的方法?自己是否能真正独立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用自我评价的方法对课堂中的问题进行自我评判,看一看是否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发现学习的规律,幷对知识进行网络化的概括、总结、归类。在让他们在自评的同时,学生之间再来进行互评,再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对自己努力的程度和成效进行反思,从中让他们成为学习的自律者,使学生的学习质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而言之,课堂的教学方法很多,主要我们教师能认真、努力地去探索、创新,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时时充满着创新的活力,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好的课堂教学会因为学生的积极参与而生动,会因为教师的正确引导而精彩。我们的教学质量就会突飞猛进。
参考文献
[1]《小学教师、基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