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溶洞穴植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岩溶洞穴植物,区系地理,特有现象,群落学特点
岩溶洞穴植物论文文献综述
许为斌[1](2007)在《广西岩溶洞穴植物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广泛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室内标本的鉴定,对广西岩溶洞穴植物的区系组成、特点和性质、特有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且对岩溶洞穴植物的群落学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对广西岩溶洞穴的珍稀濒危植物进行了评估,并探讨了珍稀濒危植物的致危原因,提出了相关保护对策,确定了优先保护种类。本研究的主要结果如下:1.广西岩溶洞穴共有维管束植物101科、268属、489种(含亚种和变种,以下同),其中蕨类植物13科27属67种;被子植物88科241属422种,无裸子植物。2.在进行野外考察中发现植物新种五个:靖西小花苣苔Chiritopsis jingxiensis、靖西细筒苣苔Lagarosolen jingxiensis、罗城文采苣苔Wentsaiboea luochengensis、广西报春苣苔Primulina guangxiensis、叁萼蛛毛苣苔Paraboea trisepala。3.广西岩溶洞穴蕨类植物区系中占重要地位的科有鳞毛蕨科Dryopterid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铁线蕨科Adiantaceae,所含种类占广西洞穴蕨类植物总种数的55.1%。科的分布区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占46.2%;温带分布的科只占7.7%。占重要地位的属有凤尾蕨属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铁线蕨属Adiantum、鳞毛蕨属Dryopteris、铁角蕨属Asplenium、叉蕨属Tectaria,所含种类占广西洞穴蕨类植物总数的58.2%。属的分布类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合计13属,占除世界分布属总数的72.2%。可以看出,洞穴蕨类植物不管是科级水平还是属级水平都表现出明显的热带性质。4.广西岩溶洞穴种子植物以苦苣苔科Gesneriaceae、荨麻科Urticaceae、秋海棠科Begoniaceae、茜草科Rubiaceae、菊科Compositae、大戟科Euphobiaceae、桑科Moraceae、天南星科Araceae等占优势,地理成分以热带分布的科为主,合计57个,占广西洞穴种子植物除世界分布科总数的80.3%,在热带分布科中又以泛热带分布的科最多,共有47科,占广西洞穴种子植物除世界分布科总数的66.2%。属级水平以秋海棠属Begonia、唇柱苣苔属Chirita、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楼梯草属Elatostema、榕属Ficus、冷水花属Pilea、崖爬藤属Tetrastigma、凤仙花属Impatiens、蛛毛苣苔属Paraboea、吊石苣苔属Lysionotus、苔草属Carex、珍珠菜属Lysimachia等占优势,地理成分以热带成分为主,合计160属,占广西洞穴种子植物除世界分布总属数的72.3%,其中又以泛热带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各有55属和52属,分别占广西洞穴种子植物除世界分布总属数的24.8%和23.5%。可以看出,洞穴种子植物在科级水平和属级水平也表现出较强的热带性质。5.广西岩溶洞穴分布中国特有属12个,即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朱红苣苔属Calcareoboea、细筒苣苔属Lagarosolen、单座苣苔属Metabriggsia、石山苣苔属Petrocodon、报春苣苔属Primulina、文采苣苔属Wentsaiboea、假贝母属Bolbostemma、裸蒴属Gymnotheca、异裂菊属Heteroplexis、通脱木属Tetrapanax、盾果草属Thyrocarpus;其中,单座苣苔属、文采苣苔属、异裂菊属为广西特有属。广西岩溶洞穴分布有中国特有种182种,占广西洞穴植物总种数的37.2%;其中广西特有种67种,占广西洞穴植物总种数的13.7%。特有种明显集中于苦苣苔科、秋海棠科、荨麻科、茜草科和报春花科。6.岩溶洞穴植物的群落学特点是物种组成较少,优势种明显,形成单优势种群落,或二至叁种的共优种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低;生活型以地上芽植物占绝对优势。7.广西岩溶洞穴共有珍稀濒危植物25种,隶属13科、20属,全为被子植物,无蕨类和裸子植物。其中属于1987年国家环境保护局和中国科学院植物所公布的稀有濒危植物有3种;另外还有2种属于1999年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其余的皆属于文和群和许兆然于1993年发表的中国南部和西南部石灰岩珍稀濒危植物。同时以洞穴植物的生存现状和面临的主要威胁为基础,按照IUCN的濒危物种评估标准对洞穴植物进行评估,将洞穴植物中的一些稀有的、特有的、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的或具有药用和观赏价值的,但尚未列入国家珍稀濒危保护名单的植物种类,建议将其列入国家保护植物名录。最后分析了洞穴植物面临的威胁,提出了加强洞穴植物保护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张朝晖,赵传海,李晓娜,彭涛,黄文琥[2](2005)在《中国桂林岩溶洞穴苔藓植物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采自中国广西桂林17个岩溶洞穴的192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研究,报道了洞穴苔藓13科19属28 种,其中含广西苔藓植物新记录16种。野外观察表明,桂林岩溶洞穴苔藓植物主要分布于洞穴洞口0~32m 弱光带范围内。叁种丛集型藓类植物:净口藓、钩喙净口藓和东亚泽藓参与岩溶洞穴洞口带钙华沉积。(本文来源于《广西植物》期刊2005年02期)
张朝晖,彭涛,李晓娜,赵传海[3](2004)在《中国昆明地区岩溶洞穴洞口带苔藓植物研究(摘要)(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中国西南岩溶洞穴植物区系与生物多样性特征 ,作者曾两次对云南昆明地区 12个岩溶洞穴进行了野外考察和苔藓植物标本采集工作。其中含昆明市石灰岩洞穴 1个 ,石林县石灰岩洞穴 5个和宜良县白云岩洞穴 6个。根据采自 12个岩溶洞穴洞口带的 16 4件苔藓植物标本研究 ,本文首次报道昆明地区洞穴苔藓植物 10科 18属 2 5种。昆明地区洞穴中分布较多的苔藓植物科有丛藓科 (Pottiaceae) 5属 8种 ,凤尾藓科 (Fissidentaceae) 1属 4种 ,柳叶藓科 (Amblystegiaceae ) 3属 3种和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 2属 3种。溶洞中较常见的 4种苔藓植物种类是萤光苔类植物光苔 Cyathodiumcavernarum Kunze(见于 6个溶洞中 ) ,小凤尾藓Fissidens bryoides Hedw (见于 4个溶洞中 ) ,橙色净口藓 Gymnostonum calcareum Nees et Horsch(见于 3个溶洞中 )和长叶扭口藓 Tortella tortuosa(Hedw) L imp(见于 3个溶洞中 )。野外观察表明 ,受洞穴弱光环境生态因子的限制 ,昆明地区洞穴苔藓植物主要生长于洞穴洞口 0~ 2 6 m带范围内 ;2种丛集型藓类植物 ,橙色净口藓 Gymnostonumcalcareum Nees et Horsch,和钩喙净口藓 G.recurvirostre Hedw参与洞口带钟乳石或石笋钙华沉积(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04年03期)
张朝晖,艾伦·培特客斯[4](2001)在《法国阿尔卑斯—罗讷(Rhone-Alps)岩溶洞穴弱光带苔藓植物群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法国阿尔卑斯 -罗讷 (Rhone- Alps)地区 3个岩溶洞穴苔藓植物群落研究结果。记载典型洞穴苔藓群落 11个 ,苔藓植物种类 8科 12属 15种 (含变种 ) ;区系地理成分含北温带分布 (4 6 .6 6 % )、温带欧洲分布 (6 .6 7% )、欧洲 -亚洲分布 (6 .6 7% )、欧洲 -北美分布 (13.33% )和世界广泛分布 (2 6 .6 7% ) 5种成分 ;生活型含高丛集型 (2 0 % )、矮丛集型 (33.33% )、交织型 (4 0 % )和平铺型 (6 .6 7% ) 4种类型。根据岩溶沉积环境特征 ,划分洞穴苔藓群落为钟乳石苔藓群落、洞壁钙华苔藓群落、洞底泉华苔藓群落和石灰土苔藓群落等 4种生态类型。(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01年03期)
岩溶洞穴植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采自中国广西桂林17个岩溶洞穴的192份苔藓植物标本进行研究,报道了洞穴苔藓13科19属28 种,其中含广西苔藓植物新记录16种。野外观察表明,桂林岩溶洞穴苔藓植物主要分布于洞穴洞口0~32m 弱光带范围内。叁种丛集型藓类植物:净口藓、钩喙净口藓和东亚泽藓参与岩溶洞穴洞口带钙华沉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溶洞穴植物论文参考文献
[1].许为斌.广西岩溶洞穴植物的初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张朝晖,赵传海,李晓娜,彭涛,黄文琥.中国桂林岩溶洞穴苔藓植物研究(英文)[J].广西植物.2005
[3].张朝晖,彭涛,李晓娜,赵传海.中国昆明地区岩溶洞穴洞口带苔藓植物研究(摘要)(英文)[J].中国岩溶.2004
[4].张朝晖,艾伦·培特客斯.法国阿尔卑斯—罗讷(Rhone-Alps)岩溶洞穴弱光带苔藓植物群落研究[J].中国岩溶.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