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血疗法在明清温病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刺血疗法在明清温病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论文摘要

刺血疗法,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非药物疗法,属于中医外治疗法范畴。因其具有简、便、廉、验的特点,在中医学的发展历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时至今日,刺血疗法仍在医疗领域里被广泛运用着。温病是由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的一类急性外感热病。临床表现具有起病急速、发热为主、症状险恶、阴伤居多的共同性。明清时期,刺血疗法在温病的急救及治疗方面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目前在刺血疗法的文献研究方面,关于刺血疗法运用于温病、温疫类疾病治疗方面的相关报道涉及的病种较少,说明刺血疗法在现代温病及温疫类疾病的治疗方面较明清时期应用范围明显缩小。在温病治疗的文献报道方面,论述理法方药的文献居多,证明目前临床治疗温病当中,以刺血为代表的外治疗法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经过初期的文献研究,笔者发现目前刺血疗法在明清温病治疗方面的论述,只散在见于医家治疗温病的经验总结中,缺乏系统论述总结。因此在导师的指导与支持下,笔者选择了这个研究方向撰写本文,以期填补这项空白。本文运用文献学方法对刺血疗法的源流、发展、治疗机理及具体操作进行梳理,并结合对明清温病学代表医家在温病病因病机治疗方面相关论述的回顾。在系统总结刺血疗法在明清温病运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刺血疗法在当今温病及温疫治疗及预防方面的可行性。其意义在于将为刺血疗法在温病,温疫类疾病治疗上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依据,打破目前刺血疗法在温病治疗方面的局限性。本文主体分为七个部分:一、刺血疗法最早出于《脉法》,称为“启脉”。刺血疗法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运用着。刺血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包括气血理论和经络学说,其治疗疾病是通过泻热解毒、通络止痛、调和气血、活络消肿、祛邪解表、苏厥镇痉的作用起效的。现代研究证明刺血疗法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强脑细胞修复功能,并有提高免疫机能和抗炎等作用。刺血疗法有其特殊工具,独特操作手法,并在治疗临床各科疾病中被广泛运用,使用中要注意禁忌症等问题。二、温病是感受温邪,并按照卫、气、营、血的层次顺序传变的,其在临床中具体传变情况是复杂多样的。而在温病急症中,热毒很快便入营血分而致痉致厥,故温病急症治疗中,热入营血分的治疗尤为重要。三、明清时期温热学派的医家们对温病的病机传变规律方药阐述较多,对于温病传变规律,特别是对温邪逆传心包所致神昏及热入营血证致血瘀的病机阐述,为刺血疗法在温热病治疗的运用提供了理论基础。瘟疫派医家在治疗温疫方面,不仅在传统口服用药方面见解精良,还善用外治疗法,尤其是刺血疗法。四、刺血疗法在明清温病治疗中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代表温疫类疾病的痧证、鼠疫及霍乱的治疗方面。用刺血方法治疗可以起到通脉开窍、引邪外出,从而达到利气宣壅、化瘀散结、辟秽降浊、邪去正安之效。与用药相比,刺血疗法更能迅速缓解症状,防止传变,起到急救的作用。故医家们在诊断明确的基础上多会先选择刺血。若即痊愈,可与调养汤剂;若不能痊愈,也可达到急救的目的,为选方用药争取了时间。其实在是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五、对比刺血疗法在明清时期与现代临床温病治疗中的运用,发现刺血疗法在现代温病治疗中运用范围减少,并不是因为刺血工具或刺血手法不如明清时期,也不是因为刺血疗法的疗效不如明清时期。六、重点对刺血疗法在温病治疗运用方面可能出现的关于刺血与伤阴、刺血与传染的疑问进行了讨论。七、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得出的结果,本文对刺血疗法在温病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刺血疗法治疗温病是通过泻火解毒、解表和营、祛瘀通络、苏厥镇痉的作用来实现的;根据温病的病机,总结出刺血疗法临床上可以运用在温病卫分证、气分证、营血分证及热陷厥阴的厥与痉证方面的治疗。经过对上面问题的探讨,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温病在现代疾病中包括了普通感染发热性疾病和传染病。2.刺血疗法可以独立或配合运用于各个病程阶段的温病治疗中。3.刺血疗法因擅长应对急症,故在温疫类疾病急救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在现代传染病的治疗中,中医疗法的介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中医遣方用药始终存在辨证准确与否及用药是否及时等问题。所以刺血疗法凭借其简单易行,起效迅速的优势,在部分传染病的治疗中起到急救和有力的配合治疗作用,其在疾病预防方面的作用也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第一次系统总结了刺血疗法在明清时期温病及温疫治疗中的运用,并对刺血疗法对现代温热类疾病及传染病治疗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可为现代临床推广刺血疗法在温热类疾病及传染病中的治疗提供理论及实践经验依据。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文献综述
  • 1 对重要经典著作的研究概况
  • 2 近现代刺血疗法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研究概况
  • 3 少数民族刺血疗法概况
  • 4 刺血疗法现代运用于温病类疾病的概况
  • 前言
  • 1 刺血疗法
  • 1.1 刺血疗法的名称
  • 1.1.1 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名称
  • 1.1.2 现代文献中出现的名称
  • 1.1.3 小结
  • 1.2 刺血疗法的机理
  • 1.2.1 刺血疗法的中医理论基础
  • 1.2.2 刺血疗法的中医作用机理
  • 1.2.3 刺血疗法的现代机理研究
  • 1.3 刺血疗法的工具
  • 1.3.1 三棱针
  • 1.3.2 小眉刀
  • 1.3.3 梅花针
  • 1.3.4 火针
  • 1.3.5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
  • 1.3.6 小结
  • 1.4 刺血疗法的种类及操作
  • 1.4.1 按针刺部位分类
  • 1.4.2 按刺血手法分类
  • 1.5 刺血疗法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2 温病的相关理论研究
  • 2.1 温病的概念
  • 2.2 温病的病机及传变规律
  • 3 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主要理论及治法
  • 4 刺血疗法在明清温病治疗中的运用
  • 4.1 病种
  • 4.1.1 痧证
  • 4.1.2 鼠疫
  • 4.1.3 热霍乱
  • 4.2 运用情况
  • 4.2.1 适用阶段
  • 4.2.2 具体操作方法
  • 4.3 疗效
  • 4.4 小结
  • 5 对比刺血疗法在明清时期与现代温病治疗中的运用
  • 5.1 治疗的病种
  • 5.1.1 疾病的范围
  • 5.1.2 疾病的严重性
  • 5.2 刺血工具
  • 5.3 刺血的方法
  • 5.4 疗效
  • 5.5 小结
  • 6 刺血疗法治疗温病相关问题的探讨
  • 6.1 刺血与伤阴
  • 6.2 刺血与传染
  • 7 讨论
  • 7.1 刺血疗法治疗温病、温疫的机理
  • 7.2 运用机理研究
  • 7.3 刺血疗法在温病卫气营血不同阶段的运用
  • 7.4 温疫类疾病病性及治疗特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明清相关温病学派及代表著作列表
  • 表一 明清时期温热学派医家及著作表
  • 表二 明清时期温疫学派医家及著作表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猪温疫的中医释疑解惑初探[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9(09)
    • [2].基于五运六气学说温疫学派辨治疫病思想探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0(07)
    • [3].清代四部温病著作防治温疫方药规律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 2009(07)
    • [4].略论温疫学派治法特色[J]. 河南中医 2008(01)
    • [5].明代温疫学者外感热病证治学术特色探析[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02)
    • [6].温疫之邪易趋阳明论[J]. 辽宁中医杂志 2011(08)
    • [7].温疫乐队:那人,那事[J]. 课堂内外(初中版) 2014(10)
    • [8].温疫导引法[J]. 家庭中医药 2020(03)
    • [9].熊立品《治疫全书》医学思想概述[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03)
    • [10].浅话余霖治疫思想[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02)
    • [11].浅析《温疫论辨义》脾胃学术思想的特色[J]. 时珍国医国药 2013(04)
    • [12].小儿外感高热当以温疫派攻击祛邪为治法[J]. 光明中医 2017(07)
    • [13].从病机探讨温疫的治疗方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4)
    • [14].《温疫论》失治误治思想对新冠肺炎治疗的启示[J]. 中医学报 2020(08)
    • [15].温病下法特点及其源流探析[J]. 光明中医 2017(01)
    • [16].林之翰《温疫萃言》治疗温疫方药特色探讨[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09)
    • [17].论戴天章“温疫五辨”[J]. 河南中医 2013(12)
    • [18].熊立品《治疫全书》论疫钩玄[J]. 时珍国医国药 2014(08)
    • [19].达原饮加味治疗温疫邪伏膜原12例[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08(04)
    • [20].中医疫病概念考[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10)
    • [21].中医温疫类疾病认识的继承与发展[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3(07)
    • [22].《黄帝内经素问》两遗篇之疫疠观对防治温疫的重要启示[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01)
    • [23].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的温疫病临床思维创新[J]. 中医文献杂志 2020(02)
    • [24].试析明清医家对温疫的共识点[J]. 中医杂志 2013(23)
    • [25].外感热病必须融会贯通“伤寒”“温病”和“温疫”学说——薛伯寿教授治疗外感热病学术思想系列之四[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10)
    • [26].吴有性在温病研究方面的贡献[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 [27].温病学的形成及温病的概述[J]. 光明中医 2020(20)
    • [28].吴又可温疫学术思想新探——吴又可临床诊疗特色发微[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10)
    • [29].吴又可诊治温疫辨病特色探微[J]. 中医杂志 2009(04)
    • [30].中医抗疫:跨时代的持久战[J]. 家庭中医药 2020(03)

    标签:;  ;  ;  

    刺血疗法在明清温病治疗中的运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