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设计的个案研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为例

《品德与社会》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设计的个案研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为例

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国际理解教育逐渐成为教育领域备受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此外,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对国际理解的理念给予很高的重视,这为在基础教育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增强了实施的可行性。目前,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国际理解教育理念已逐步成为一种趋势,但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并不多见,而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开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是以国际理解教育和主题单元设计相关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为蓝本,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融入易于深化国际理解理念的内容,最终呈现重构后的国际理解教育的主题单元设计方案。本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研究问题的提出、研究综述、研究的意义与研究方法与设计。第二部分主要对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内容进行了分析。第三部分对“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国际理解教育内容进行具体的设计。第四部分呈现“我们同一个家”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的设计方案。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言
  • (一) 问题的提出
  • 1. 国际理解教育适应了全球一体化社会的发展需要
  • 2.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实施国际理解教育的实现途径
  • (二) 研究综述
  • 1. 国际理解教育概念界定
  • 2. 国际理解教育与教育课程的构建方式
  • 3. 国内外关于国际理解教育的研究
  • (三) 研究意义
  • (四) 研究方法
  • 二、《品德与社会》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内容分析
  • (一) “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以及年级的选定
  • 1. “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选定的缘由
  • 2. 年级的确定
  • (二) “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内容的分析
  • 1. 单元内容介绍
  • 2. 对单元内容的分析
  • 三、“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设计
  • (一) “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国际理解教育目标的设计
  • 1. 延伸“家”和“我们”的涵义
  • 2. 由“了解”达到“理解”的程度
  • 3. 确定设计的目标
  • (二) “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国际理解教育内容的设计
  • 1. 内容的设计
  • 2. 课时的调整
  • (三) 单元实施
  • (四) 课程资源的开发
  • 四、“我们同有一个家”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设计的方案呈现
  • (一) “我们同有一个家”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的重构
  • (二) 主题设计的方案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农村学校如何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J]. 教育革新 2016(08)
    • [2].数字故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农村教育 2018(16)
    • [3].论小学《品德与社会》中诚信部分的导学式教学设计[J]. 理论观察 2016(12)
    • [4].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与文化”主题教学的思考[J]. 教学与管理 2017(11)
    • [5].如何让农村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由“副”转“正”[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7(05)
    • [6].浅谈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建构教学情景诱发学习兴趣[J]. 教育现代化 2017(24)
    • [7].在《品德与社会》课中加强学生的劳动教育[J]. 酒城教育 2017(02)
    • [8].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问题及应对策略[J].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7(03)
    • [9].愉快教学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J]. 学习月刊 2015(24)
    • [10].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五性”[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10)
    • [11].探索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新思路[J]. 华夏教师 2016(06)
    • [12].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症状与改进策略[J]. 亚太教育 2016(23)
    • [13].优化《品德与社会》导行教育策略[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6(08)
    • [14].《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 决策探索(下半月) 2016(10)
    • [15].谈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思考[J]. 科技视界 2014(33)
    • [16].《品德与社会》课教学应回归生活[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4(11)
    • [17].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实效性[J]. 赤子(上中旬) 2014(16)
    • [18].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探索[J]. 长三角(教育) 2013(01)
    • [19].把握《品德与社会》学科特点 有效开发课程资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5(04)
    • [20].立足生活,润物无声——浅谈《品德与社会》课程有效教学策略[J]. 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3(10)
    • [21].让《品德与社会》回归儿童的生活[J]. 亚太教育 2015(23)
    • [22].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J]. 吉林教育 2019(36)
    • [23].初探《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J]. 读写算 2020(16)
    • [24].浅析农村小学有效开展《品德与社会》课实践活动的教学途径[J]. 学周刊 2020(07)
    • [25].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如何有效开展实践活动的研究[J]. 学周刊 2020(07)
    • [26].让《品德与社会》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J]. 山东教育 2018(16)
    • [27].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9(02)
    • [28].《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思考[J]. 科普童话 2019(24)
    • [29].故事激趣 道理引航——浅析如何运用故事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效率[J].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 2019(04)
    • [30].试论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问题与对策[J]. 当代家庭教育 2019(19)

    标签:;  ;  ;  

    《品德与社会》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主题单元设计的个案研究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我们同有一个家》单元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