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人员的资格

关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人员的资格

一、关于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人员资格(论文文献综述)

刘欢[1](2020)在《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了解上海社区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现况,根据需求设计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方案,以系统观、整体观思维来探索提升服务技能的宏观架构,构建精防公卫条线医生为主,家庭医生团队融入,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并为探索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提供参考意见。研究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半结构式访谈法、数理统计法、专家咨询法等。以纳入上海市第四轮公共卫生三年行动计划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项目的6个区县205名家庭医生团队人员为研究对象,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专项培训阶段性资料。培训的设计理念是启发学员用系统观来理解和处理社区心理健康问题,培养家庭医生团队能够与个体、家庭、医疗机构、学校、社会文化环境等整个系统工作。从而促进不同机构、不同部门的融合协作,并探索提升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的建议与策略,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大健康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提供参考资料。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学员以中青年为主,40岁及以下人群占73.17%;学历层次较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84.39%;其中48.81%公共卫生岗位人员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2.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不同岗位人员对接受培训途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医生更倾向于专科医院进修;98.05%反映非常愿意将培训内容学以致用;90.73%的学员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培训效果良好。3.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培训现状:48.78%的学员反映政策保障不够;81.46%认为证书含金量需提高;76.59%反映培训与工作冲突较多。家庭医生和公共卫生医生培训意愿相对较高,其中家庭医生团队对心身疾病的诊治、医患沟通与压力管理需求较高。4.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和体系:家庭医生团队反映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比较突出的问题为缺少专业人员(75.61%),缺乏知识技术(65.37%),需提升居民知识(65.85%);90.73%认为从事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应该获得报酬,但实际只有17.56%的人员有报酬;提高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人员积极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制定合理报酬(93.66%),改进工作环境(74.15%),提供培训机会(68.29%)。5.能力提升远期效应:家庭医生团队较多会将精神心理知识运用在人际关系问题(57.46%)和工作问题(58.21%);专业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会推动经费投入,提升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硬件、软件和人力配置,对居民精神心理卫生知识知晓率提升也有明显促进作用。研究结论1.家庭医生团队结构比较合理,年龄和学历构成是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实基础;培训开展要结合团队人员专业背景和岗位需求设计方案。家庭医生团队对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需求较高;系统规范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专项培训比较受欢迎。2.能力提升要结合家庭医生签约精神卫生服务的推进阶段开展,争取多部门积极配合支持,确保医护人员安心参与;制定适宜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机制,有利于激发家庭医生团队的积极性,对基层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起到良好促进作用。3.公共卫生人员和家庭医生是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可以将上海三级预防管理模式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结合,构建以精防条线公共卫生为条,其他人员辅助家庭医生管理精神障碍患者和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为块,条块结合、全社会参与的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模式。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单单是卫生部门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更多的一般心理问题干预和健康促进,需要多部门积极配合,更需要完善的基层心理服务网络和人力基础做支撑。4.非公共卫生专业背景的公共卫生岗位人员制约了社区条块结合的良性发展,公共卫生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构建全面系统的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体系,统筹兼顾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三个阶段,使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衔接顺畅,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适应社会需要。5.精神心理卫生人力资源缺乏与分布不均匀短期内难以解决,积极探索市专科-区专科医联、专科医院-社区医院医联、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医联、“互联网+”跨区域医联,是快速解决现有服务资源缺乏的有效方法。

陈雅娟[2](2020)在《新时代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人们快节奏的生活和强大的竞争压力,导致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多,因个人极端情绪引发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从而影响人们之间的和睦相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是社会和民众的迫切需要。社会心理服务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手段,是减少社会心理矛盾的发生、负面情绪的产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更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心理服务是我国在新时代提出的一个科学的、创新的学术概念,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社会实践,是一项旨在促进人们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的服务,最终目标是解决宏观层面上的社会心理问题,培育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为我国社会治理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开展社会心理服务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全面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有助于社会心理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发展。目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社会心理服务配套体系尚未建立,服务和管理能力还严重滞后,在社会心理服务实践中,服务的内容、模式、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服务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善。本研究主要通过阐述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介绍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相关论题的研究成果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介绍社会心理服务的内涵、意义、分析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整体现状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在结合我国目前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研究符合国情的本土化社会心理服务实践路径,最后对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发展进行展望。我们认为主要的实践路径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多维参与机制、整合培育“三位一体”的服务人才队伍、通过“心理+社工”的服务模式推进工作、利用各种载体确保服务的有效性,而这四个方面的实践路径还包括更具体的服务途径,它们都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目标一致、通力合作,才能确保社会心理服务的有效性最大化。社会心理服务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不断地创新理论和技术,找到科学的真正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张超凡[3](2020)在《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编制及其与共情疲劳的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是指咨询师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最潜在、核心的评价,并且这种评价会影响到咨询中的互动,对咨询效果产生重要影响。本研究将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作为研究主题,探讨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方法、开发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工具,为建设和发展心理咨询师队伍提供参考。同时探究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的特点及其与共情疲劳的关系,扩充对心理咨询师群体特征的认识和实证研究。本研究包括两个部分:研究一: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的量表编制首先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整理及归纳、发放开放式问卷调查,界定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因子。其次根据核心自我评价因子,建构量表层次结构,并编制对应条目,依据专家及朋辈意见,编制形成《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初稿)。最后采用SPSS及Amos统计分析方法对《量表初稿》进行再次修订。根据量表条目区分度、因子分析、内部一致性系数等指标对其进行修订,使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最终形成《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研究二: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特征及其与共情疲劳的关系发放自编《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和《心理咨询师共情疲劳量表》,探讨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共情疲劳的关系。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及其与共情疲劳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编制《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共20个项目,4个维度,分别是:专业才干、处世态度、个人品质和情绪调控。具有良好信效度,可以作为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测量工具使用。第二,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第三,第三,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在专业背景上差异显着。第四,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总体在职业资格上存在显着差异;从职业类型方面,在专业才干维度上,专职心理咨询师显着高于兼职心理咨询师,而在情绪调控维度,兼职心理咨询师显着高于专职心理咨询师。第五,核心自我评价在接受督导和督导他人情况上均存在显着差异。第六,核心自我评价在个案频率和工作年限上均存在显着差异。第七,除个人品质与二次创伤不存在相关关系外,其他核心自我评价及其各维度(专业才干、处世态度、个人品质、情绪调控)与共情疲劳及其两个维度(职业倦怠、二次创伤)之间均存在显着负相关关系。回归分析显示,情绪调控和个人品质能够负向预测共情疲劳。

何晓宇[4](2020)在《心理咨询从业者胜任特征的质性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大众心理问题与精神疾患的增加,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的需求愈发频繁。但与此同时,心理咨询行业内鱼龙混杂,专业水平堪忧。心理咨询行业亟待整顿。又由于心理咨询进入我国历史较短,本土化经验不足,对心理咨询行业的规范化探索仍在摸索中迂回前进。因此,更需要社会各界尽其所能,共同为心理咨询的生存与发展出谋划策。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者与来访者是两个关键主体。目前我国对于心理咨询者任职资格的探究,研究者大部分只作为心理咨询的旁观者从心理咨询者的资质入手,而几乎没有身兼来访者与研究者的双重角色在该职业资格制定的过程中发声。本文考虑来访者的因素,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分析,结合行为事例访谈(BEI)与扎根理论编码的方法,深度访谈与参与观察了涉及各类咨询对象的心理咨询从业者。之后,运用Nvivo 10专业质性研究软件分析所得文本数据,以探究心理咨询从业者的胜任特征。最终,本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心理咨询从业者的胜任特征有13项,其中5项为鉴别性胜任特征,8项为基准性胜任特征。其中,鉴别性胜任特征为:1、来访者利益为首;2、平等;3、一致性;4、客观呈现;5、真诚。基准性胜任特征为:1、承认自己不足;2、洞察;3、分析性思考;4、共情;5、觉察;6、接纳;7、伦理守则;8、心理咨询专业知识。

孙小悦[5](2019)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和专业水平的重要保障。为正确把握心理健康教育在社会转型新时期的发展方向,深刻了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本研究采用自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调查问卷”,对我国152名中小学、高职和大学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调查,调查内容涵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工作内容、队伍建设、条件保障、效果评价、发展建议6个方面。调查结果发现: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是“起步-发展-成熟”并存的橄榄型结构,结构发展路径是从大学到高职再到中小学。学校普遍开设了心理健康必修课程,三类学校的心理健康宣传形式和途径有所不同,心理咨询主要形式为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心理危机干预方法主要有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和休学治疗等方法。2、心理健康教师以兼职为主,心理老师呈现年轻化、学历较高、持职业证书率较低的特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普遍较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场地面积偏小,高职处于中等水平,大学间有较大的差异性。3、学校对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工作、工作机制和条件保障的评价较低;专兼职教师在认可自己工作能力的同时,对工作条件保障、职业技能方面有强烈的需求;三类学校都需要更多形式来丰富心理健康工作内容。为此,本研究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为有效助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往标准化方向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黄通勇[6](2020)在《成德绵地区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管理的调查研究》文中指出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监狱系统就已经就罪犯心理矫治管理展开了研究和探讨。未来社会还会不断进步,监狱管理制度和方式都在持续完善更新,并且更加强调科学和人道化行刑,所以罪犯心理矫治也逐步变成了我国监狱罪犯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同时在现代监狱管理体系中,这一工作也成为对罪犯进行改造和教育的最重要构成内容之一,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拓展和深化,同时也是与罪犯的改造和管理独立的一个方法,其他工作无可替代。本文以成德绵地区的监狱为案例进行调查研究,基于目前已有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管理研究理论成果,首先定义了罪犯心理矫治的基本内涵和概念,展开调研获取数据并对比研究了中外情况,重点研究了成德绵地区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管理的现状,并结合国家全面推进平安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深化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等这一大的发展趋势,运用公共服务理论、人性照护理论等理论,通过实地摸底调查、访谈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多维度调查研究方式,全面深刻地分析出目前成德绵地区监狱开展罪犯心理矫治管理管理问题表现在: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不够高、罪犯较为排斥、整个心理矫治工作管理规范不足等。成德绵地区6所监狱的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主要在工作人员胜任力、管理体系、操作规范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缺陷,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具体建议:提高矫治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建议为:建立严格与科学的选用制度、形成科学的矫治人员培训体系、建立矫治人员激励考核机制;规范和健全罪犯心理矫治管理体系的建议为:创新和完善罪犯心理矫治组织结构建设、建立系统规范的心理矫治操作流程、完善罪犯心理矫治人员配置体系;促进罪犯心理矫治操作的规范系统化的建议为:建立人性化心理矫治室、建设心理矫治标准化模式、加强对矫治评估和结果运用。本文研究为新时期地方监狱开展罪犯心理矫治管理提供了思路,也就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展开了本土化研究;健全和规范管理体系;提高矫治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促进罪犯心理矫治操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也对其他城市或地区监狱开展罪犯心理矫治管理工作提供一定借鉴价值。

季兴文[7](2019)在《曲伟杰心理学校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心理咨询行业开始起步。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不但对其人身安全和心理造成影响,也会影响到这个人事业乃至人生的优劣。新形势下中国的社会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变革,经济结构、社会阶层、思想理念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也给每个人或多或少的带来了心理问题。心理问题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心理咨询机构应运而生,其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以中国最早从事心理咨询与心理培训的机构之一的曲伟杰心理学校为研究对象,以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研究为基础,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对曲伟杰心理学校的基本情况的介绍为基础,对于曲伟杰心理学校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外部和内部的环境变化进行了分析,以更清晰的解读曲伟杰心理学校现存的问题。此外,为了实现曲伟杰心理学校的长远健康发展,本研究制定了曲伟杰心理学校的发展战略愿景和目标,同时应用了SWOT分析的方法对于曲伟杰心理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需要面对的劣势、优势、挑战还和机遇等进行了明确,才成功定下了在业务层面和总体上的发展战略。使得制定好的曲伟杰心理学校在具体细节上的发展规划以及总体上的发展战略能够实施成功,在本文中提出了组织文化管理、人力资源、资金、产品等四个方面的保障措施并探索了如何完善风险控制机制。本文的贡献在于本文的研究不仅了解了曲伟杰心理咨询机构的发展现状,对于加强企业今后工作的开展和管理,促进心理咨询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相关领域的研究现况。

方璐[8](2019)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研究 ——以淮海工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大学生生活和学习节奏越来越快,落实就业越来越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加大,心理不健康比例有所上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是全球健康政策发展的重要趋势,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的重要条件。本文以淮海工学院为调查对象,运用限制因子定律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淮海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淮海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意见,为相关领域工作者在工作中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调查结果发现,淮海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存在保障制度不健全;组织体系不完善;人员保障力不足;经费缺少;应急预案缺失等问题。为此,笔者提出培养现代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理念;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组织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保障;增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保障;完善高校心理危机的应急干预体系等建议。

周丽[9](2019)在《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 ——以Y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在这一时期,虽然中学生在生理上已经具备了作为成人的大部分功能,但心理上却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懵懂状态。近年来,不同主体的调研数据均显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并且存在心理问题者持续增多。目前,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中学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提倡学校由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构建以学校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本研究以Y初级中学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学者俞国良对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维度的划分,将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分为心理健康测评与档案管理系统、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系统、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系统以及心理疾病的预防与危机干预系统四个部分,通过对Y中学服务体系内部各组成系统进行调研,以了解中学现阶段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开展现状。笔者将个案研究法、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在Y中学三个年级中随机抽取315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Y中学部分师生和学生家长进行访谈,发现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在开展中仍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心理健康测评机制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性;心理健康档案未实现数据化管理;毕业班心理健康课时数不足;学校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对象未包括教职工;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的制度不健全以及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内部各系统间未形成合力等。通过对Y中学现存问题进行原因分析,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监管不到位、应试教育思想依旧根深蒂固以及学校领导的管理能力有限,这些客观上都阻碍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可见,Y中学作为在同类学校中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较为领先的学校,依然存在诸多不足。由个性见共性,在本研究的最后,笔者以Y中学为参照,在此基础上从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机制、优化体系内部各组成系统、促进系统间合力建设三个方面提出完善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同类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借鉴。

苏斌[10](2019)在《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研究 ——以F省Y监狱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自建国以来首次将立法注入到了精神卫生工作当中,有效地填补了我国精神卫生领域的法律空缺,标志着我国精神卫生工作真正有了专门的法律的支撑与保护。《精神卫生法》将我国公民的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咨询与治疗等心理健康服务纳入了本法调整的范畴,对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的相关工作也产生了积极意义的影响,同时对监狱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笔者结合自身在基层监狱从事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所遇问题,希望通过此次研究,用法律的视角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对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进行思考与展望。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对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法律及制度问题进行阐述。第一部分阐述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含义的一般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精神卫生法》中关于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相关定义和监狱开展的服刑人员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进行有效的边界划分与职责定位。第二部分阐述国内外立法及实践考察,以此为契机,纵观国内《精神卫生法》实践考察,横向比较国内与域外相关法律比较分析,在现有的研究和发展中,找寻适合监狱这一“特殊场所”开展“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的新思路。第三部分则以F省Y监狱为例,观察与分析我国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的现状以及面临的困难,其中包括了我国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在《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以来,实际开展工作的方式所发生的变化及影响,以及在狱内开展服刑人员心理疾病诊疗所出现的窘境。第四部分着重从现有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狱民警心理健康服务执业准入标准与法律责任不明确、法律监督机制不系统、以及诊疗机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等角度对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开展中的困境原因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则是根据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及现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监狱服刑人员心理疾病诊疗工作的未来发展之路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及合理化的建议,希望能为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关于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人员资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人员资格(论文提纲范文)

(1)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意义
第二部分 资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三、问卷设计与实施
    四、独立完成的课题内容
    五、质量控制
    六、研究内容
    七、技术路线图
    八、基本概念
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讲师与学员基本情况
    二、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情况分析
    三、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访谈情况分析
    四、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访谈
第四部分 讨论
    一、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建议
    二、系统观指导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
    三、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四、系统观指导的公卫人才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培训
    五、系统观指导的精神心理专科医联体建设
第五部分 总结
    一、主要研究成果
    二、创新点
    三、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件1: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调查问卷
    附件2: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组织体系调查表
    附件3:社区全科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技能培训反馈评价
    附件4:关于社区心理卫生服务个案访谈提纲
    附件5:系统思维在社区全科团队中的培训效果评估表
    附件6:系统式医学思维在全科团队中的应用课程评估表
    附件7:普通市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问卷
文献综述 培养家庭医生团队精神心理卫生服务系统思维能力的思考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论文及科研情况
致谢

(2)新时代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选题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2.3 对现有研究的分析与评述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思路
        1.3.2 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
    2.1 新时代社会心理服务的内涵
        2.1.1 社会心理的含义
        2.1.2 社会心理服务的概念
        2.1.3 社会心理服务的目标
        2.1.4 社会心理服务的内容
    2.2 社会心理服务的意义
        2.2.1 社会心理服务的理论意义
        2.2.2 社会心理服务的现实意义
    2.3 新时代加强社会心理服务的必要性
        2.3.1 不良的社会情绪需要疏导
        2.3.2 失调的社会认知需要引导
        2.3.3 失衡的社会价值观需要重塑
第三章 新时代我国社会心理服务实践的现状分析
    3.1 当前我国社会心理服务实践的整体现状
        3.1.1 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推动社会心理服务发展
        3.1.2 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
        3.1.3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实践经验
        3.1.4 民众对社会心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3.2 新时代我国社会心理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民众对社会心理服务的认知度不高
        3.2.2 社会心理服务专业人才队伍紧缺,供不应需
        3.2.3 社会心理服务的有效性欠缺
        3.2.4 行业管理体系和效果评估机制不健全
第四章 新时代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实践路径
    4.1 建立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多维参与机制
        4.1.1 政府“心防”工程
        4.1.2 全面依托综治平台
        4.1.3 建立健全协会平台
        4.1.4 深入拓展行业服务平台
    4.2 整合培育“三位一体”的服务人才队伍
        4.2.1 壮大心理健康服务人才队伍
        4.2.2 培育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
        4.2.3 发展社会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
    4.3 以“心理+社工”的服务模式推进工作
        4.3.1 构建心理学与社会工作融合新服务模式
        4.3.2 心理医生与社会工作者的协同合作
        4.3.3 心理咨询从业者和社会工作者的融合
    4.4 利用各种载体确保服务的有效性
        4.4.1 运用新媒体技术平台,确保服务的时效性
        4.4.2 依托现代数字化技术,开展服务工作
        4.4.3 利用社区活动载体,增强社会心理服务的实效性
第五章 新时代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展望
    5.1 社会心理服务的“服务”理念更加凸显
    5.2 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将更加完善
    5.3 社会心理服务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
    5.4 社会心理服务将得到蓬勃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3)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编制及其与共情疲劳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心理咨询师的概述
        1.1.1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概念
        1.1.2 心理咨询师群体的相关研究
    1.2 核心自我评价的概述
        1.2.1 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与结构
        1.2.2 核心自我评价的测量工具
        1.2.3 核心自我评价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 共情疲劳的概述
        1.3.1 共情疲劳的基本概念
        1.3.2 共情疲劳的测量工具
        1.3.3 共情疲劳的研究现状
2 问题提出与研究设计
    2.1 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2.1.1 问题提出
        2.1.2 研究意义
    2.2 研究设计与方法
        2.2.1 研究目的
        2.2.2 研究设计
        2.2.3 研究对象
        2.2.4 研究假设
        2.2.5 研究方法
3 研究一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编制
    3.1 开放式问卷调查
        3.1.1 研究目的
        3.1.2 研究方法及程序
        3.1.3 研究结果
    3.2 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的维度建构及项目编制
        3.2.1 研究目的
        3.2.2 研究过程
        3.2.3 研究结果
    3.3 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初测量表的编制及施测
        3.3.1 研究方法
        3.3.2 研究结果
    3.4 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正式量表的信效度检验
        3.4.1 研究方法
        3.4.2 信度检验
        3.4.3 效度检验
    3.5 讨论
4 研究二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共情疲劳的关系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假设
    4.3 研究方法
        4.3.1 研究对象
        4.3.2 研究工具
        4.3.3 统计工具
    4.4 结果与分析
        4.4.1 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的特点
        4.4.2 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共情疲劳的关系研究
    4.5 讨论
        4.5.1 心理咨询师分布特点
        4.5.2 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特点的分析
        4.5.3 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与共情疲劳的相关分析讨论
5 总讨论
    5.1 关于编制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讨论
    5.2 关于核心自我评价特点及其与共情疲劳关系的讨论
        5.2.1 关于核心自我评价特点的讨论
        5.2.2 关于核心自我评价与共情疲劳关系的讨论
    5.3 建议与对策
        5.3.1 个人层面
        5.3.2 组织层面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4)心理咨询从业者胜任特征的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科学问题提炼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选题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心理咨询与心理咨询者
        1.3.2 胜任特征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关于心理咨询从者胜任特征研究的综述
        1.3.4 文献小结
    1.4 研究构想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思路与框架
        1.4.3 研究方法
    1.5 研究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
2 心理咨询从业者胜任特征探究的研究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及工具
        2.2.1 质性研究方法
        2.2.2 研究工具
    2.3 研究样本确定
    2.4 研究资料收集
        2.4.1 访谈提纲
        2.4.2 数据转录与分析
    2.5 研究资料编码
        2.5.1 阅读原始资料
        2.5.2 一级诠释及寻找“本土概念”
        2.5.3 二级诠释及三级诠释
    2.6 研究信度和效度
    2.7 研究的伦理道德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鉴别性胜任特征
        3.1.1 一致性
        3.1.2 以来访者利益为首
        3.1.3 平等
        3.1.4 真诚
        3.1.5 客观呈现
        3.1.6 对心理咨询职责的认识
        3.1.7 心理咨询工作所需特质
    3.2 基准性胜任特征
    3.3 心理咨询从业者胜任特征模型
4 讨论
    4.1 研究样本
        4.1.1 研究样本的选择
        4.1.2 标准的确定
        4.1.3 参与式观察的补充
        4.1.4 访谈质量
    4.2 数据分析结果
        4.2.1 关于胜任特征“一致性”的思考
        4.2.2 对选拔和培训合格的心理咨询者的思考
        4.2.3 与已有心理咨询者胜任特征模型的对比
    4.3 研究者自反性报告
        4.3.1 访谈过程中研究者的自我觉察
        4.3.2 自我证实反省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5.2.1 研究不足
        5.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知情书
附录2 录音协议书
附录3 行为事例访谈提纲
附录4 行为事例访谈信息记录卡
后记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战略意义
        1.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法制化
        1.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标准化
    1.2 基本概念
        1.2.1 心理健康
        1.2.2 心理健康教育
        1.2.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理论
        1.3.1 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理论
        1.3.2 思想政治教育学相关原理
        1.3.3 国外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借鉴
    1.4 研究综述
        1.4.1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
        1.4.2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保障
        1.4.3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
        1.4.4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
    1.5 问题提出
    1.6 研究设计
        1.6.1 研究对象
        1.6.2 研究工具
        1.6.3 施测过程
        1.6.4 研究方法
第2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结果
    2.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
        2.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
        2.1.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
        2.1.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设置
        2.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体系
    2.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的情况
        2.2.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情况
        2.2.2 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情况
        2.2.3 心理咨询服务情况
        2.2.4 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情况
    2.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情况
        2.3.1 心理健康教师基本情况
        2.3.2 心理健康教师学历情况
        2.3.3 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背景情况
        2.3.4 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情况
    2.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保障情况
        2.4.1 学校心理健康师生比情况
        2.4.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情况
        2.4.3 心理健康教育办公场地情况
    2.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效果评价
        2.5.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评价
        2.5.2 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的效果评价
        2.5.3 心理咨询服务的效果评价
        2.5.4 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的效果评价
        2.5.5 心理健康工作机制和条件保障评价
        2.5.6 心理健康教师工作能力评价
第3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建议的调查结果
    3.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发展
    3.2 心理健康宣传活动的发展
    3.3 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的发展
    3.4 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发展
    3.5 心理健康工作条件保障的发展
    3.6 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
第4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4.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分析
        4.1.1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
        4.1.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情况分析
    4.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分析
        4.2.1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开展情况
        4.2.2 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内容开展情况分析
    4.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分析
        4.3.1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现状
        4.3.2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现状分析
    4.4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保障情况分析
        4.4.1 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保障情况
        4.4.2 心理健康教育的条件保障情况分析
    4.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价与建议分析
        4.5.1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评价与发展建议情况
        4.5.2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评价与发展建议分析
第5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对策
    5.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5.2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5.3 针对性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完善心理辅导机制
    5.4 加强心理危机干预辅导,完善心理危机干预与预防机制
    5.5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条件保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力
    5.6 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提高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水平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成德绵地区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管理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文献综述
    1.3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依据
        1.3.1 成德绵地区监狱界定
        1.3.2 罪犯心理矫治管理概念
        1.3.3 公共服务理论
        1.3.4 人性照护理论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论文研究框架
第二章 成德绵地区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管理调查设计及执行
    2.1 成德绵地区六所监狱概述
    2.2 调查设计及执行
        2.2.1 调查目的
        2.2.2 调查对象
        2.2.3 调查内容设计
        2.2.4 调查执行过程
        2.2.5 调查数据处理方法
    2.3 访谈设计及执行
        2.3.1 访谈目的
        2.3.2 访谈对象
        2.3.3 访谈内容设计
        2.3.4 访谈执行过程
第三章 成德绵地区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管理的调查结果描述
    3.1 调查样本分析
    3.2 调查信效度分析
        3.2.1 信度分析
        3.2.2 效度分析
    3.3 调查结果描述
        3.3.1 摸底调查结果描述
        3.3.2 满意度调查结果描述
    3.4 访谈结果描述
        3.4.1 访谈样本分析
        3.4.2 个案访谈汇总情况
    3.5 调查及访谈小结
第四章 成德绵地区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管理的问题分析
    4.1 罪犯心理矫治管理工作人员胜任力的问题分析
        4.1.1 招聘配置不足
        4.1.2 培训开发不足
        4.1.3 绩效考核不足
    4.2 罪犯心理矫治管理管理体系的问题分析
        4.2.1 组织结构设置有缺陷
        4.2.2 工作流程设置欠科学
        4.2.3 人员编制不合理
    4.3 罪犯心理矫治管理的操作规范的问题分析
        4.3.1 心理矫治场所规范设置不足
        4.3.2 心理矫治工作规范不足
        4.3.3 心理矫治评估规范不足
第五章 成德绵地区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管理问题的建议
    5.1 提高矫治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5.1.1 建立严格与科学的选用制度
        5.1.2 形成科学的矫治人员培训体系
        5.1.3 建立矫治人员激励考核机制
    5.2 规范和健全罪犯心理矫治管理体系
        5.2.1 创新和完善罪犯心理矫治组织结构建设
        5.2.2 建立系统规范的心理矫治操作流程
        5.2.3 完善罪犯心理矫治人员配置体系
    5.3 促进罪犯心理矫治操作的规范系统化
        5.3.1 建立人性化心理矫治室
        5.3.2 建设心理矫治标准化模式
        5.3.3 加强对矫治评估和结果运用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罪犯心理矫治管理情况摸底调查表
    附录二 罪犯对心理矫治满意度问卷调查表
    附录三 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人员访谈大纲

(7)曲伟杰心理学校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框架
第2章 曲伟杰心理学校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2.1 内部环境分析
        2.1.1 发展历程
        2.1.2 组织结构
        2.1.3 经营分析
    2.2 外部环境分析
        2.2.1 宏观环境分析
        2.2.2 行业环境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曲伟杰心理学校发展战略制定
    3.1 发展战略的愿景与目标
        3.1.1 发展战略愿景
        3.1.2 总体发展目标
    3.2 总体发展战略制定-基于SWOT的分析
        3.2.1 学校发展的优势
        3.2.2 学校发展的劣势
        3.2.3 学校发展的机遇
        3.2.4 学校发展的挑战
        3.2.5 总体发展战略的制定
    3.3 具体业务层战略制定
        3.3.1 营销战略制定
        3.3.2 人力资源战略制定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曲伟杰心理学校发展战略实施及保障措施
    4.1 曲伟杰心理学校发展战略的实施
        4.1.1 心理咨询发展战略的实施
        4.1.2 心理培训发展战略的实施
        4.1.3 优化企业EAP发展战略的实施
    4.2 曲伟杰心理学校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4.2.1 组织文化管理保障
        4.2.2 人力资源保障
        4.2.3 资金保障
        4.2.4 产品保障
    4.3 完善风险控制机制
        4.3.1 完善客户心理测评系统
        4.3.2 加强对员工心理预警与危机的干预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个人简历

(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研究 ——以淮海工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状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及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及相关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心理健康
        2.1.2 心理健康教育
        2.1.3 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
    2.2 相关理论阐述分析
        2.2.1 限制因子定律
        2.2.2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第三章 淮海工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调查方案及实施
        3.1.1 理论前提
        3.1.2 问卷设计及访谈内容
        3.1.3 调查的方法
        3.1.4 调查对象及样本的统计学分析
    3.2 调查结果
        3.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
        3.2.2 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的构成及运行情况
    3.3 小结
第四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心理健康教育保障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4.2 心理健康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4.3 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素质欠缺专业性
    4.4 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费短缺
    4.5 心理健康教育应急预案缺失执行力
第五章 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体系的对策
    5.1 培养现代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5.2 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5.3 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组织管理体系
    5.4 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保障
        5.4.1 加强师资的培训
        5.4.2 培养学生朋辈队伍
        5.4.3 要求工作人员的资格认证
    5.5 增加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经费保障
        5.5.1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资金投入
        5.5.2 开设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场所
        5.5.3 丰富心理健康设备以及书籍
    5.6 落实高校心理危机的应急干预体系
        5.6.1 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应急预案
        5.6.2 督促高校教师遵照预案执行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 ——以Y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一)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转折期
        (二) 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已引起社会关注
        (三) 学校正在向心理健康服务模式转变
        (四) 建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已成为时代趋势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实践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 研究述评
    四、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研究的不足和创新之处
        (一) 研究的不足之处
        (二)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理性思考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 心理健康
        (二) 心理健康服务
        (三) 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系统论对建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启示
        (二) 协同论对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启示
        (三) 人本主义理论对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
第二章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历程
    一、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 调查、呼吁期——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
        (二) 尝试、起步期——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初期
        (三) 探索、发展期——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20世纪末期
        (四) 推进、繁荣期——20世纪末期至今
    二、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政策演变
        (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文件的出台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文件的出台
        (三) 现阶段出台的心理健康服务文件
    三、我国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模式转化
        (一) 医学模式
        (二) 教育模式
        (三) 服务模式
第三章 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以Y中学为例
    一、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
        (二) 调查对象
        (三) 调查工具
        (四) 调查实施
    二、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调查
        (一) 心理健康测评与档案管理系统
        (二) 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系统
        (三) 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系统
        (四) 心理疾病预防与危机干预系统
第四章 Y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一、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不足
        (一) 测评机制忽视学生心理发展的动态性
        (二) 心理档案尚未实现数据化管理
        (三) 课程的课时数与授课内容缺乏保障
        (四) 辅导与咨询的对象及途径定位不准确
        (五) 危机预警及干预制度不完善
        (六) 心理健康服务内部系统未形成合力
    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中所存不足的原因分析
        (一) 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监管不到位
        (二) 应试教育思想依旧根深蒂固
        (三) 校领导的专业知识及管理能力有限
第五章 对完善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思考和建议
    一、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机制
        (一) 建立三级组织保障机制
        (二) 建立双重经费保障机制
        (三) 建立师资队伍人员保障机制
    二、优化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内部各系统
        (一) 健全心理健康测评与档案管理制度
        (二) 改进心理健康课程与教学的实施
        (三) 拓展心理辅导与咨询的对象及途径
        (四) 加强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中的网络化建设
    三、促进心理健康服务系统间形成合力
        (一) 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间组建数据链
        (二) 心理测评与心理危机预警形成网络化
        (三) 心理健康课程与团体心理辅导互为补充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10)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研究 ——以F省Y监狱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研究价值与正当性
    2 研究视角及可行性
    3 研究方法
一、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含义的一般分析
    (一) 我国《精神卫生法》中的心理健康服务
        1. 心理咨询
        2. 心理治疗
    (二) 监狱服刑人员的心理健康服务
    (三) 心理健康服务的差异与职责定位
        1. 对象差异
        2. 环境差异
        3. 难度差异
        4. 职责定位
二、国内外立法的实践考察
    (一) 国内《精神卫生法》的实践考察
        1. 医院对《精神卫生法》的实践考察
        2. 高校对《精神卫生法》的实践考察
        3. 特殊场所(监狱、未成年人管教所)对《精神卫生法》的实践考察
    (二) 域外相关法律的实践考察
        1. 英国对《精神卫生法》的实践考察
        2. 美国对《精神卫生法》的实践考察
        3. 中国台湾地区对《精神卫生法》的实践考察
    (三) 启示
三、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现状及困境——以F省Y监狱为例
    (一) 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现状
        1. 工作方式
        2. 《精神卫生法》颁布实施以来的影响
    (二) 狱内开展罪犯心理疾病诊疗面临的困难
        1. 与精神障碍患者的鉴别和治疗的区分及管理
        2. 法律责任
四、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 现有法律制度不健全
    (二) 法律监督机制不系统
    (三) 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不完善
    (四) 工作支撑环境不协调
        1. 专业人员匮乏
        2. “医"“患”比例失衡
    (五)组织机构设置不规范
五、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法律机制的完善建议
    (一) 《精神卫生法》关于监狱及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相关条例的完善
        1. 完善心理咨询师与心理治疗师准入的法律机制
        2. 明确监狱民警在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
        3. 保障检察机关监督制度的落实
    (二) 心理健康服务的法制化建设
    (三) 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制度完善的支撑环境
        1. 建立系统专业人员引进及晋升制度
        2. 强化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三级网络”制度
        3. 完善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工作系统化、程序化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关于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人员资格(论文参考文献)

  • [1]系统观指导的上海社区精神心理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研究[D]. 刘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2020(06)
  • [2]新时代我国社会心理服务的实践研究[D]. 陈雅娟.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3]心理咨询师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编制及其与共情疲劳的关系研究[D]. 张超凡.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4]心理咨询从业者胜任特征的质性研究[D]. 何晓宇. 浙江工商大学, 2020(05)
  •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发展研究[D]. 孙小悦. 西南民族大学, 2019(04)
  • [6]成德绵地区监狱罪犯心理矫治管理的调查研究[D]. 黄通勇.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7]曲伟杰心理学校发展战略研究[D]. 季兴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8]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研究 ——以淮海工学院为例[D]. 方璐. 广西大学, 2019(01)
  • [9]中学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现状研究 ——以Y中学为例[D]. 周丽. 扬州大学, 2019(02)
  • [10]监狱服刑人员心理健康服务的相关法律制度研究 ——以F省Y监狱为例[D]. 苏斌. 华中师范大学, 2019(12)

标签:;  ;  ;  ;  ;  

关于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人员的资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