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生死问题,作为人之生命体存在所必须面对之问题,历来引起了太多的讨论,形成了各种各样关于生死的学说。在众多学说当中,佛教生死哲学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种。佛教生死哲学博大精深,层次多样,方法论丰富。在所有的佛教经典中,《楞严经》可以说是一部综合了佛教生死哲学最高原理和一般方法论的有自身详尽体系的佛教经典。对《楞严经》生死哲学之研究,正可以概见佛教生死哲学之特色。本文拟分六章对《楞严经》之生死哲学进行论述:第一章为绪论,总论佛教生死哲学之特点与体系。把佛教生死哲学分为三大部分:生死本体论和生命回归方法论和生命境界论。指明佛教生死哲学与其它生死哲学的不同之处及其特色。第二章为对《楞严经》之相关问题的概述。主要讨论《楞严经》之真伪之争,以及它在历史上对中国文化所产生的影响。接着简要说明《楞严经》之相关的生死哲学体系。第三章为对《楞严经》生死本体论之研究。具体分析《楞严经》之生死本体论,指出其中的逻辑结构与本经之观点,对生死本体与生命现象之关联作一番讨论。第四章为《楞严经》之生命回归方法论研究,指出《楞严经》具体之生命回归方法论,对二十五圆通方法之关联做出概说,并选择部分方法进行具体分析。兼论四种根本戒律对方法论之保障。第五章为《楞严经》之生命境界论研究,主要阐明《楞严经》对现有一般生命境界之成因原理分析和生命回归道路上境界之分析,略论境界之间的关联及其原理。第六章为结论,总结全文,并指出《楞严经》生死哲学的时代研究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锺惺《楞严经如说》及其佛经文理评点[J]. 文学遗产 2020(05)
- [2].元写本《楞严经》[J]. 东方收藏 2016(12)
- [3].《楞严经》之译、解与圣典化问题[J]. 学术研究 2014(11)
- [4].教育之法,本于人性[J]. 江西教育 2017(05)
- [5].论《楞严经》对《老子》诠释的影响[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6].《楞严经》关于“心”的追问[J]. 五台山研究 2015(03)
- [7].晚明文士与《楞严经》[J]. 江海学刊 2013(06)
- [8].浅谈《楞严经》四种清净明晦的伦理价值[J]. 文化发展论丛 2014(01)
- [9].苏轼诗与《楞严经》[J]. 社会科学研究 2010(01)
- [10].《楞严经》独特性之探析[J]. 法音 2015(02)
- [11].《楞严经疏解蒙钞》的文献学价值[J].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01)
- [12].《楞严经》心境论与宋代文艺思想[J]. 理论月刊 2018(01)
- [13].《楞严经》的“真心”思想[J]. 中国佛学 2019(01)
- [14].从《楞严经》中的“明”看显密佛教的沟通——以对轮回缘起的说明为例[J]. 佛学研究 2014(00)
- [15].《楞严经》受阴十魔境之心理学分析[J]. 宗教学研究 2012(02)
- [16].佛教心灵哲学的“发现”与探索:基于《楞严经》的解读[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3)
- [17].《楞严经》与晚明北宗禅[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3)
- [18].宋蔡卞《楞严经偈语》鉴赏[J]. 老年教育(书画艺术) 2013(06)
- [19].钟惺对《楞严经》的文学式评点[J]. 中国佛学 2018(01)
- [20].清乾隆三十六年颁发各庙宇西番字、蒙古字《楞严经》考[J]. 中华历史与传统文化研究论丛 2017(00)
- [21].《楞严经》笔受房融行状考[J]. 普陀学刊 2015(00)
- [22].建筑学习的渐修之路[J]. 城市建筑 2018(34)
- [23].苏辙与《楞严经》[J].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1)
- [24].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J]. 鸭绿江(上半月) 2019(09)
- [25].《楞严经》中的“众生”概念[J]. 中国佛学 2018(01)
- [26].《楞严经》与竟陵派文学思想的指归[J]. 文艺研究 2019(08)
- [27].《楞严经》关于“心”的追问[J]. 法音 2015(10)
- [28].我只是我自己的倒影[J]. 星星(上旬刊) 2016(07)
- [29].《玉禅师》佛缘探微[J]. 四川戏剧 2012(06)
- [30].你的边际[J]. 作家 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