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乳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酸,乳酸及乳酸衍生物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酿造、纺织等领域,其中以L-乳酸为原料合成的聚乳酸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可生物降解高分子材料。目前,因传统的乳酸菌育种中主要存在筛选周期较长、多价载体构建受限和难以获得全局最优目标表型等问题,限制了乳酸菌遗传育种的发展。为此,本研究基于细胞全局转录水平,采用融合PCR技术获得RNA聚合酶(RANP)的首要亚基-σ因子的表达序列,并采用易错PCR技术引入突变,获得转录突变库,筛选获得性能显著提升的细胞株。(1)克隆获得鼠李糖乳酸杆菌σ因子及其本源启动子;采用融合PCR方法获,得σ因子的表达序列;采用定点突变结合融合PCR的方法,在不改变阅读框架的前提下,成功突变了σ因子中的EcoRI酶切位点;采用易错PCR方法在σ因子的表达序列中引入随机突变并与乳酸菌组成型的表达载体pMG36e连接,转化大肠杆菌DH5α感受态细胞,获得突变文库。(2)不仅确定了噬淀粉乳酸杆菌B0112为本研究的最适受体菌株,还确定了最佳电转化条件:采用5%甘氨酸和0.5 mol/L蔗糖预处理细胞壁,待菌体生长到OD600达到0.6左右时收获细胞,并采用电转缓冲液EB2清洗三次后,制备成电转化感受态,在电压为1.5 kv的条件下,得到104数量级的阳性转化子。(3)在乳酸筛选压力下,得到优势菌株LA5,其生长速度快于对照C1和C2,推测可能是由于氨基酸的替换及C末端27个氨基酸的缺失,导致了σ因子的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定的调控效果。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白酒生产用L-乳酸的发酵工艺[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24)
- [2].乳酸碱剩余对早期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肾功能的评估[J]. 临床急诊杂志 2020(06)
- [3].玉米制糖发酵生产L-乳酸的工艺优化[J]. 现代食品 2020(10)
- [4].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白酒中的L-乳酸和D-乳酸的手性分离和测定[J]. 酿酒科技 2019(09)
- [5].乳酸菌合成乳酸的研究现状[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6(01)
- [6].乳酸耦合发酵与提取工艺的研究[J]. 食品安全导刊 2015(27)
- [7].聚L-乳酸性能、制备及其用途最新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13(10)
- [8].浅谈乳酸的产生及其对运动的影响[J]. 科技资讯 2018(25)
- [9].乳酸钴的制备与表征[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11)
- [10].米根霉直接发酵玉米粉生产L-(+)-乳酸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5(15)
- [11].人在运动后为什么会觉得肌肉酸痛[J]. 阅读 2020(70)
- [12].紫外诱变提高一株粪肠球菌产L-乳酸的能力[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13].乳酸监测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4(02)
- [14].L-乳酸的发酵生产和聚L-乳酸的化学加工[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02)
- [15].D-乳酸的生化特性及其临床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11(23)
- [16].几种泡菜中的乳酸两种手性对映体和亚硝酸盐的测定[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0(12)
- [17].乳酸穿梭及其对肌肉疼痛和肌肉疲劳性的影响[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09(46)
- [18].L-乳酸的开发与应用进展[J]. 饮料工业 2008(02)
- [19].围术期乳酸监测和临床意义的再认识[J]. 上海医学 2019(09)
- [20].脑乳酸代谢的特殊性以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J].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网络版) 2018(02)
- [21].乳酸测试告诉你最合适的运动量[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09(07)
- [22].粘质沙雷氏菌发酵生产D-乳酸的研究[J]. 工业微生物 2014(05)
- [23].血清乳酸评估对危重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23)
- [24].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钙片中乳酸钙含量[J]. 黑龙江医药 2013(06)
- [25].采用钠盐调酸发酵生产D-乳酸的工艺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3)
- [26].L-乳酸、D-乳酸对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抑制作用[J]. 乳业科学与技术 2014(05)
- [27].基因工程菌发酵生产L-乳酸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13(10)
- [28].三光气在L-乳酸-O-羧基内酸酐合成中的应用[J]. 生物加工过程 2013(06)
- [29].乳酸动态监测指标与危重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 2012(27)
- [30].微生物发酵产光学纯度D-乳酸研究进展[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