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高容量氧化钴负极材料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氧化钴负极材料的研究

论文摘要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已成为发展最快和最受重视的高能蓄电池。商业化石墨碳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但比容量(300~350 mA h g-1)较低,不能满足高比能量电池的发展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新型高容量负极材料的研究和探索。而过渡族金属钴氧化物(CoO、Co3O4)的比容量高达700~1000 mA h g-1,很有希望成为一种新型高容量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研究表明,无论钴氧化物纳米颗粒还是纳米管,首次容量损失较大(>30%)及快速的容量衰减限制了此类材料的实际应用。本文采用合成的六方β-Co(OH)2为模板制备了层片状CoO、Co3O4材料及其复合负极材料;另外,以酸化处理的碳纳米纤维为模板合成了Co(OH)2-碳纳米纤维(Co(OH)2-CNF)前驱体并制备了Co3O4-碳纳米纤维(Co3O4-CNF)复合负极材料。结果表明,合成的CoO、Co3O4及其复合材料很好地改善了电池的首次效率和循环性能。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几方面:1.层片状氧化亚钴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在无模板、无表面活性剂的水热条件下,控制反应条件合成了不同尺寸的六方β-Co(OH)2材料;研究了初始硝酸钴浓度、反应溶液组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实验参数对产物形貌的影响。以层片状β-Co(OH)2为模板制备了层片状CoO材料,系统研究了形貌尺寸对CoO材料储锂容量和循环性能的影响。平均直径约为15μm,厚度约6μm层片状CoO电化学性能要比单薄片及纳米CoO要好,100次循环后其容量保持在800 mA h g-1。2.纳米、层片状四氧化三钴负极材料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在异丙醇/水(体积比,1:1)溶液中,合成了α-Co(OH)2前驱体并煅烧制备了纳米Co3O4材料,研究了纳米Co3O4电化学储锂性能。同时,采用水热-热分解法制备了层片状Co3O4材料,研究了层片状Co3O4材料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平均直径约15μm,厚度4~10μm层片状Co3O4材料循环性能较好,100次循环后其容量稳定在600 mA h g-1左右。3.四氧化三钴-碳纳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以酸化处理碳纳米纤维为模板在异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Co(OH)2-CNF前驱体并煅烧制备了Co3O4-CNF复合负极材料。详细地研究了前驱体Co(OH)2-CNF煅烧温度对复合材料中Co3O4的晶形、尺寸、比表面积及物相转变的影响。Co3O4-CNF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及碳纳米纤维的含量强烈地影响该系列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Co3O4-CNF(CNF的百分含量为24.3%)纳米复合材料显示了优良的储锂容量和循环性能(100次循环后容量仍超过880 mA h g-1)。4.层片状氧化钴/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以合成的β-Co(OH)2/CNF前驱体在氩气或空气氛中煅烧分别制备了层片状CoO/CNF和Co3O4/CNF复合材料。层片状CoO/CNF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储锂循环性能和高倍率性能。在1 M LiPF6-EC: DMC (1:1,Vol)常规电解液中,与正极材料LiNi0.5Mn1.5O4组成全电池的首次放电平台约2.8 V左右,以CoO/CNF复合材料的重量计算,其首次放电容量为450 mA h g-1,很可能成为一种有希望的、新型高容量的锂离子负极材料。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锂离子电池概述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
  • 1.2.2 锂离子电池特点及发展趋势
  • 1.3 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研究现状
  • 1.3.1 正极材料
  • 1.3.2 电解液
  • 1.3.3 负极材料
  • 1.4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主要内容
  • 1.4.1 氧化钴及其复合负极材料的新进展
  • 1.4.2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层片状氧化亚钴的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原材料与反应设备
  • 2 前驱体及层片状 CoO 的合成'>2.2.2 六方相β-Co(OH)2 前驱体及层片状 CoO 的合成
  • 2.2.3 物理性能表征
  • 2.2.4 电化学性能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 前驱体'>2.3.1 六方相β-Co(OH)2前驱体
  • 2.3.2 片状 CoO 的制备及储锂性能
  • 2.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纳米、层片状四氧化三钴材料制备及储锂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原材料与反应设备
  • 3O4 材料及层片状 Co3O4 材料合成'>3.2.2 纳米 Co3O4 材料及层片状 Co3O4材料合成
  • 3.2.3 物理性能表征
  • 3.2.4 电化学性能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O4 材料'>3.3.1 纳米Co3O4材料
  • 3O4 的物相结构及形貌表征'>3.3.1.1 纳米Co3O4的物相结构及形貌表征
  • 3O4 材料充放电性能'>3.3.1.2 纳米 Co3O4材料充放电性能
  • 3O4 充放电性能的影响'>3.3.1.3 煅烧气氛对纳米 Co3O4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3O4 充放电性能的影响'>3.3.1.4 煅烧温度对纳米 Co3O4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3O4 充放电性能的影响'>3.3.1.5 煅烧时间对纳米 Co3O4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3O4 充放电性能的影响'>3.3.1.6 不同合成方法对纳米 Co3O4充放电性能的影响
  • 3O4 材料'>3.3.2 层片状Co3O4材料
  • 3O4 的物相结构及形貌表征'>3.3.2.1 层片状Co3O4的物相结构及形貌表征
  • 3O4 循环伏安图'>3.3.2.2 层片状 Co3O4循环伏安图
  • 3O4 充放电性能'>3.3.2.3 层片状 Co3O4充放电性能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四氧化三钴-碳纳米纤维复合负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原材料与反应设备
  • 3O4-CNF 复合材料合成'>4.2.2 Co3O4-CNF 复合材料合成
  • 4.2.3 物理性能表征
  • 4.2.4 电化学性能表征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结构和形貌表征
  • 3O4-CNF 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4.3.1.1 Co3O4-CNF 复合材料的物相结构
  • 3O4-CNF 复合材料的的形貌与结构'>4.3.1.2 Co3O4-CNF 复合材料的的形貌与结构
  • 3O4-CNF 复合材料的形成及物相转变'>4.3.2 Co3O4-CNF 复合材料的形成及物相转变
  • 2-CNF 复合物的形成'>4.3.2.1 前驱体 Co(OH)2-CNF 复合物的形成
  • 2-CNF 复合物的热重分析'>4.3.2.2 前驱体 Co(OH)2-CNF 复合物的热重分析
  • 3O4-CNF 复合材料物相转变'>4.3.2.3 Co3O4-CNF 复合材料物相转变
  • 3O4-CNF 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4.3.3 Co3O4-CNF 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 3O4-CNF 复合材料充放电性能'>4.3.3.1 Co3O4-CNF 复合材料充放电性能
  • 4.3.3.2 煅烧温度的影响
  • 4.3.3.3 煅烧时间的影响
  • 4.3.3.4 碳纳米纤维含量的影响
  • 3O4-CNF 复合材料充放电机理研究'>4.3.4 Co3O4-CNF 复合材料充放电机理研究
  • 3O4-CNF 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图'>4.3.4.1 Co3O4-CNF 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图
  • 3O4-CNF 复合材料充放电反应机理'>4.3.4.2 Co3O4-CNF 复合材料充放电反应机理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层片状氧化钴/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制备及储锂性能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原材料与反应设备
  • 0.5Mn1.5O4 材料合成'>5.2.2 层片状氧化钴/碳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及 LiNi0.5Mn1.5O4材料合成
  • 5.2.3 物理性能表征
  • 5.2.4 电化学性能表征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层片状 CoO/CNF 复合材料
  • 5.3.1.1 结构和形貌表征
  • 5.3.1.2 层片状 CoO/CNF 复合材料充放电性能测试
  • 5.3.1.3 层片状 CoO/CNF 复合材料循环伏安图
  • 5.3.1.4 层片状 CoO/CNF 复合材料阻抗图
  • 5.3.1.5 层片状 CoO/CNF 复合材料倍率充放电性能
  • 5.3.1.6 全电池测试
  • 3O4/CNF 复合材料'>5.3.2 层片状 Co3O4/CNF 复合材料
  • 5.3.2.1 结构和形貌表征
  • 3O4/CNF 复合材料循环伏安图'>5.3.2.2 层片状 Co3O4/CNF 复合材料循环伏安图
  • 3O4/CNF 复合材料充放电性能测试'>5.3.2.3 层片状 Co3O4/CNF 复合材料充放电性能测试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符号与标记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投稿的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以兴趣聚集,体验当地特色——COO新加坡社交旅社[J]. 设计家 2016(04)
    • [2].单分散CoO八面体的水-溶剂热制备[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 [3].CoO掺杂95MCT陶瓷的微波介电性能[J]. 压电与声光 2009(06)
    • [4].CoO对稀土系贮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8(06)
    • [5].CoO和Cr_2O_3复合掺杂对金属陶瓷的致密化及抗高温氧化性的影响[J]. 材料导报 2020(06)
    • [6].α_2-K_8P_2W_(17)CoO_(61)纤维材料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 中国科技信息 2013(21)
    • [7].只有坚持创新 才能走得更远——访北京友宝在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O陈昆嵘[J]. 中国商界 2019(06)
    • [8].“哈佛徐志摩”让人工智能治愈癌症不是梦——记贝迪施(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COO郭原池[J]. 经营与管理 2019(08)
    • [9].无烟煤-CoO化学链燃烧特性及动力学研究[J]. 热力发电 2017(05)
    • [10].“一场4万人的失恋” 陆奇卸任百度COO震动业内 百度市值两日蒸发近900亿元[J]. 中国经济周刊 2018(21)
    • [11].公立医院救亡图存:以COO模式突围[J]. 中国医院院长 2016(21)
    • [12].专访大眼文化集团VP、大眼互娱COO李岩:MCN竞争趋于理性,成熟标准化才能做到头部[J]. 电视指南 2020(08)
    • [13].气相阳离子交换法制备CoO纳米棒及其光学性能[J]. 人工晶体学报 2015(08)
    • [14].CoO/石墨烯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J]. 无机盐工业 2017(02)
    • [15].碱性载体对负载型CoO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J]. 分子催化 2009(04)
    • [16].CoO和Cr_2O_3复合掺杂对17Ni/(10NiO-NiFe_2O_4)金属陶瓷力学性能的影响[J].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2020(01)
    • [17].锂氧气电池阴极催化剂网状多孔CoO的制备及性能表征[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8].北京奔驰升级销售运营架构 段建军任销售与市场营销COO[J].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9(01)
    • [19].Dy_(0.9)Zn_(0.1)CoO_(3-δ)纳米材料的制备与电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2(09)
    • [20].脂肪胺修饰的CoO纳米粒子催化分子氧选择氧化芳香烃(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019(10)
    • [21].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Sr_(0.95)Y_(0.05)CoO_(3-δ)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4)
    • [22].阅过山海 与你为邻——访北京维应科技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杨宇欢[J]. 中国商界 2019(Z1)
    • [23].天地伟业进军AI大数据之路——专访天地伟业技术有限公司COO、营销总裁吴玄[J]. 中国安防 2017(11)
    • [24].氧化石墨烯的控制合成及其CoO复合物作为高效氧气还原催化剂的应用(英文)[J]. Science China Materials 2015(07)
    • [25].快乐就是有价值的生活 专访布丁酒店连锁COO 史央清[J]. 体育健康知识画刊 2014(01)
    • [26].Sr_(0.9)Y_(0.1)CoO_(3--δ)致密扩散障碍层极限电流型氧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J]. 硅酸盐学报 2014(03)
    • [27].引领智能交通 开启智慧未来——访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智慧交通事业总部COO马进田[J]. 交通标准化 2011(02)
    • [28].柠檬酸络合法制备La_(0.8)Sr_(0.2)CoO_(3-δ)的研究(英文)[J]. 人工晶体学报 2010(S1)
    • [29].CoO掺杂MgTiO_3-CaTiO_3介质陶瓷的介电性能[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30].CoO_(1+x)/SiO_2表面包复对尖晶石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J]. 四川兵工学报 2008(03)

    标签:;  ;  ;  ;  

    锂离子电池高容量氧化钴负极材料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