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烟颗粒光散射模型的研究

火灾烟颗粒光散射模型的研究

论文摘要

烟雾颗粒是早期火灾探测的重要特征参量,目前基于颗粒光散射原理的光电感烟探测器正逐渐取代离子感烟探测器。光电感烟探测技术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适用于火灾烟颗粒的光散射模型对其进行指导与支撑。 本文从烟颗粒凝团的微观形貌入手,建立各种形貌模型,并基于Maxwell电磁传播理论,围绕Stokes散射矩阵,采用T矩阵法全面地分析了烟颗粒的光散射特征。首先根据“局部法”建立了凝团详细光散射模型,以凝团中各球形主粒子为最小光散射单元,并考虑主粒子间的多次散射。运用本文构建的烟颗粒凝团模拟生成器,基于该散射模型,分析了烟颗粒凝团的分形维数、分形前因子、主粒子个数以及折射率对其光散射特征的影响。接着,根据“整体法”建立了烟颗粒凝团的回转椭球模型,针对单个烟颗粒与对数正态分布的烟颗粒群,基于“长圆形”与“扁圆形”回转椭球模型,详细分析了烟颗粒的折射率与尺度参数对其光散射特征的影响。 针对烟颗粒的Stokes散射矩阵,采用电光调制器、1/4波片、偏振片以及旋转台等,成功设计与搭建了实验装置,对烟颗粒散射光的直流、1阶谐波与2阶谐波分量进行测量。通过生烟装置,对于棉绳阴燃、正庚烷明火与檀香阴燃生成的烟颗粒,分别实验测量了其Stokes散射矩阵中各元素的角度分布曲线。 实验测量结果表明,这三种烟颗粒的光散射过程都体现出显著的非球形效应,尤其是两种阴燃火生成的灰烟颗粒。此外,实验测量的灰烟颗粒与黑烟颗粒的光散射特征,包括光强分布与偏振等存在多方面的显著差异。而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的对比表明,基于回转椭球模型的颗粒光散射理论较适用于实际火灾烟颗粒群的各项光散射特征分析。该模型不仅能够体现烟颗粒群光散射的非球形效应,而且能够反映黑烟与灰烟颗粒之间不同折射率的影响。因此,基于回转椭球模型,可以进一步挖掘火灾烟颗粒光散射的各项特征信息,为发展新型、高灵敏度的光电感烟火灾探测技术提供有益的指导。

论文目录

  •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重要符号表
  • 论文中专业词汇中英文对照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前人工作
  • 1.3 研究内容与全文结构
  • 第二章 微小颗粒光散射基础理论
  • 2.1 概述
  • 2.2 平面波的偏振特性与Stokes向量
  • 2.3 Stokes相矩阵与散射矩阵
  • 2.3.1 Stokes相矩阵
  • 2.3.2 Stokes散射矩阵
  • 2.4 T矩阵法
  • 2.5 尺度不变规则
  • 2.6 颗粒群光散射的系综平均
  • 2.7 散射、消光与吸收截面积等综合散射参数
  • 2.8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烟颗粒凝团详细光散射模型
  • 3.1 概述
  • 3.2 烟颗粒凝团的微观形貌特征
  • 3.3 烟颗粒凝团模拟生成器
  • 3.3.1 烟颗粒凝团模拟构造的递推算法
  • f与前因子kf对凝团形貌的影响'>3.3.2 分形维数Df与前因子kf对凝团形貌的影响
  • 3.4 烟颗粒凝团详细光散射模型
  • f的影响'>3.4.1 分形维数Df的影响
  • f的影响'>3.4.2 分形前因子kf的影响
  • 3.4.3 主粒子个数N的影响
  • 3.4.4 折射率m的影响
  • 3.4.5 与球形模型的比较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烟颗粒凝团的回转椭球模型
  • 4.1 烟颗粒凝团形貌模型的“整体法”
  • 4.2 基于回转椭球与球形模型的单颗粒光散射
  • 4.2.1 概述
  • 4.2.2 烟颗粒折射率m的影响
  • s的影响'>4.2.3 尺度参数xs的影响
  • 4.3 基于回转椭球与球形模型的颗粒群光散射
  • 4.3.1 火灾烟颗粒的粒径分布特征
  • 4.3.2 折射率m的影响
  • 4.3.3 粒径分布的影响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火灾烟颗粒光散射实验平台的研制
  • 5.1 概述
  • 5.2 实验平台的测量原理
  • 5.2.1 光路与光传递方程
  • 5.2.2 光学器件的Muller矩阵
  • 5.2.3 光学器件光轴取向角组合
  • 5.3 实验平台的构成
  • 5.3.1 实验平台的总体架构
  • 5.3.2 主要器件及其使用
  • 5.4 实验平台的调试
  • 5.4.1 波片与偏振片的光轴取向角度组合
  • 5.4.2 转臂的“零位”
  • 5.4.3 散射中心与“探测器”准直调节
  • 5.5 实验步骤
  • 5.5.1 实验前的调节步骤
  • 5.5.2 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步骤
  • 5.6 实验数据处理方法
  • 5.6.1 原始数据的预处理
  • 5.6.2 Stokes散射矩阵的求解
  • 5.7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烟颗粒光散射实验数据分析与讨论
  • 6.1 实验概述
  • 6.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6.2.1 烟颗粒光散射特征及其非球形效应分析
  • 6.2.2 实验结果与基于不同形貌模型的理论计算结果的对比
  • 6.2.3 三种烟颗粒光散射的特征差异分析
  • 6.3 实验误差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全文总结
  •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 7.3 未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及编著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改进作物散射模型的陕西杨凌区麦田土壤水分反演研究[J]. 土壤 2020(04)
    • [2].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偏振图像去雾方法[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3].一种用于水声运动目标成像的空间散射模型[J]. 声学技术 2014(04)
    • [4].基于先验知识与大气散射模型的图像增强算法[J]. 电子学报 2017(05)
    • [5].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偏振图像去雾算法研究[J].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7(01)
    • [6].基于多阶散射模型的玉米后向散射特性分析[J]. 遥感技术与应用 2014(02)
    • [7].考虑时间因子的激光引信海面散射模型[J]. 探测与控制学报 2009(03)
    • [8].一个波浪破碎散射模型的改进[J]. 海洋科学 2009(12)
    • [9].基于超声逆散射模型的损伤定量成像研究[J]. 电子测量技术 2019(19)
    • [10].利用空间散射模型进行水声目标成像的研究[J]. 电声技术 2013(08)
    • [11].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去雾算法[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8(06)
    • [12].基于微波植被离散散射模型的小麦双站散射和辐射特征研究[J]. 遥感信息 2008(03)
    • [13].各向同性与各向异性散射模型在建筑辐射模拟中的对比研究[J]. 暖通空调 2017(03)
    • [14].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工业图像去雾算法研究[J]. 科技展望 2016(16)
    • [15].改进大气散射模型实现的图像去雾算法[J].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2019(07)
    • [16].修正二面角散射模型的改进四分量分解[J]. 电波科学学报 2013(03)
    • [17].舰船尾流中气泡的主动声反射/散射模型[J]. 电声技术 2011(08)
    • [18].基于雾浓度检测和简化大气散射模型的图像去雾算法[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8(07)
    • [19].收发合置情况下海底混响仿真[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0(02)
    • [20].采用离散植被散射模型分析玉米冠层[J]. 电子与信息学报 2008(02)
    • [21].结合光场深度估计和大气散射模型的图像去雾方法[J]. 光子学报 2020(07)
    • [22].双基地海底散射模型仿真研究[J]. 计算机仿真 2012(02)
    • [23].结合光场多线索和大气散射模型的去雾算法[J]. 光电工程 2020(09)
    • [24].基于圆盘散射模型的无线传感网定位方法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3(14)
    • [25].多输入多输出宽带时变信道分布散射模型研究[J]. 电波科学学报 2011(01)
    • [26].基于大气散射模型的偏振图像去雾算法[J]. 电子测量技术 2011(07)
    • [27].大气信道简化单次散射模型[J]. 强激光与粒子束 2013(01)
    • [28].一种电离层场向不规则体各向异性散射模型[J]. 空间科学学报 2015(05)
    • [29].Longley-Rice等效散射模型的建立[J]. 无线电工程 2011(04)
    • [30].基于四分量散射模型的多极化SAR图像分类[J].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2009(01)

    标签:;  ;  ;  ;  ;  ;  

    火灾烟颗粒光散射模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