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都尾矿库细尾矿坝模型试验研究

龙都尾矿库细尾矿坝模型试验研究

一、龙都尾矿库细粒尾矿堆坝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李全明,段志杰,于玉贞,师海,李振涛[1](2022)在《尾矿坝沉积结构特征与性能演化规律研究进展》文中指出为了进一步分析尾矿坝沉积结构特征与性能演化规律,本文综述国内外尾矿沉积规律、物理力学特性、服役性能演化规律及溃坝评价方法等有关尾矿坝安全稳定评价的研究现状,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在尾矿库沉积规律的研究中,由于模型试验的流槽尺寸有限、边界效应较强,放矿条件不同,对尾矿沉积分布尚未得出一致性规律。而针对多种因素影响下的尾矿沉积结构特征目前还鲜有研究。尾矿固结时,其有效应力、孔隙比、渗透系数以及强度等性质在自重和上覆荷载作用下逐渐演化,且尾矿坝运行服役过程中排渗设施淤堵、地震等因素导致坝体性能演化,然而目前对尾矿坝性能时空演变的研究还相对欠缺。在安全评价方面,传统的极限平衡法存在明显缺陷。基于当前尾矿坝研究的不足,简要介绍了作者团队开发的尾矿沉积模型试验系统、多场耦合静动力性态分析平台及建立的复杂条件下高尾矿坝性能劣化理论,相关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尾矿坝安全评价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张晨[2](2021)在《塑料排水板在尾矿坝中的应用及其渗流场数值模拟》文中研究说明尾矿库是矿山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选矿工艺的不断提升和迅速发展,我国矿山选矿后排入尾矿库的尾矿颗粒越来越细,细粒尾矿筑坝成为国内外面临的一项重大难题。塑料排水板在处理软基中应用比较广泛,近些年来这一技术在处理细粒尾矿中得到了应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方法可以降低坝体浸润线促进坝体固结。对于该方法在尾矿库中应用的研究有利于解决尾矿坝的安全运行问题并且推动细粒尾矿筑坝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两个方法出发,重点分析了不同塑料排水板等下方法下的固结度计算,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了在打设塑料排水板下的尾矿坝渗流场情况和影响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所示。(1)对于单一塑料排水板的理论计算,总结了影响塑料排水板的固结因素与塑料排水板的等效方法,对于不同圆形等效法和椭圆形等效法进行了计算,并计算了不同等效方法下的固结情况以及不同因素对于塑料排水板的固结影响。椭圆法可以考了到塑料排水板的尺寸效应和形状效应,更能真实的反应塑料排水板的排水固结情况。椭圆等效和考虑了周长影响因子的圆形等效法比较接近,说明塑料排水板的排水受形状周长影响的因素比较大。涂抹区范围及其渗透性大小和上部真空预压大小都会对固结速度产生影响。(2)基于栗西尾矿的工程资料进行了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对于在干滩长度和上游坡比不同情况下的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干滩长度和上游坡比都会影响堆积坝的浸润线和总水头位置,在矿山工程中应当进行注意和控制。(3)对于塑料排水板进行了简化建立了打设塑料排水板的尾矿坝模型,并对不同工况结合不同真空预压范围下的尾矿坝渗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塑料排水板可以降低尾矿坝的浸润线,并且在靠近塑料排水板的上游部位浸润线降低的幅度比较大。同时对于真空预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打设范围,打设深度,真空负压大小,塑料排水板淤堵情况都会对真空预压的效果产生影响。

陈如意[3](2020)在《饱和细粒尾矿库渗流及静力稳定性三维数值分析》文中认为尾矿库作为堆存尾矿的特殊水工建筑物,因其具有较高的势能而成为潜在人造危险源,一旦其失稳,将给当地环境和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亟需对尾矿库运行阶段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判断其是否满足安全要求,进而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除险措施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尾矿库始终处于稳定状态。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江西省某一上游式尾矿库,库内堆存有大量饱和细粒尾矿。由于该尾矿库堆积坝实际坝坡比与设计文件出现差异,因此,本文主要通过现场勘查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分别从渗流场和静力稳定两个层面对该尾矿库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开展工程地质勘察、现场监测和室内土工实验,获得细粒尾矿各尾砂层分层情况、尾矿沉积规律和细粒尾矿各尾砂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对浸润线观测孔水位和坝体位移监测桩的位移进行监测并结合历年监测记录,得到该尾矿库当前浸润线位置、坝体位移现状及其随坝高的变化规律。(2)以上述地质勘察结果结合初步设计资料和尾矿库地形图,利用MIDAS GTS NX建立尾矿库三维仿真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该尾矿库现状坝高和最终设计坝高在正常工况和洪水工况下的渗流场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尾矿库现状及最终设计坝高在不同水位条件下,浸润线位置分布和渗流场特性。(3)以三维渗流分析为基础,分别对该尾矿库现状及最终设计坝高下的静力稳定性进行分析,获得尾矿库现状和最终设计坝高在不同工况下的塑性区及位移变化规律,并根据强度折减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综合判断坝体的稳定性。(4)采用对比分析法,将上述三维计算结果和二维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总结浸润线位置、塑性变形区和潜在滑移面分布规律同二维计算结果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刘银坤[4](2020)在《细粒尾矿库沉积特性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尾矿库是用来储存矿石经筛选后有再利用价值部分的场所。作为一个大型的生产经营场所,尾矿库的运行是否正常,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业绩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安全,更加关乎尾矿库周围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一旦尾矿库的运营出现异常,发生溃坝、管涌等一系列严重的事故,不仅会给环境带来难以复原的污染,还会威胁周围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尾矿库建设至运行的整个工艺流程分析可以得出,影响尾矿库正常运行的因素有库区选址、堆坝方式、总体设计及日常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将会导致尾矿库出现事故。本文以四川典型细粒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细粒尾矿的沉积特性及稳定性。依照原有尾矿库建立矿浆的放矿试验模型,并应用FLAC3D软件的有限差分法模拟分析该尾矿库在不同粒径、不同放矿浓度以及不同放矿流速下的稳定性,本文所完成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得出,颗粒粒径、放矿浓度以及放矿流速对堆积细粒尾矿的沉积特性及稳定性影响显着。(2)根据模型实验分析了矿浆在不同放矿条件下的沉积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粗颗粒较细颗粒更容易沉积,且分选沉降浓度为28%;相同浓度下,整体上尾矿料内摩擦角随放矿距离增大而减小,当流速较小时(如0.9L/s)更加明显;当流速较大时(如1.2L/s),滩面各位置内摩擦角变化幅值较小;同一浓度下,流速越小,内摩擦角越大;流速对内摩擦角的影响比浓度影响更大。(3)运用FLAC3D建立三维数值模拟模型,模拟计算得到的图形和安全系数值与室内模型试验的结论相吻合。通过稳定性分析的结果,当颗粒粒径偏细时,不利于细粒堆积尾矿的稳定性,而放矿浓度高、放矿流速小有利于细粒堆积尾矿的稳定性。该论文有图50幅,表26个,参考文献83篇。

时悦琪[5](2020)在《细粒尾矿坝渗透破坏多尺度灾变机理研究》文中提出细粒尾矿堆坝已逐渐成为尾矿坝工程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其下游受溃坝威胁的群体事件造成国家和行业的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尾矿坝的防灾减灾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福建马坑矿业陈坑尾矿坝渗透破坏灾变机理研究为主线,从试样尺度、细观尺度以及工程尺度等多尺度研究分析了陈坑尾矿坝的渗透破坏特征,采取工程勘探、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仿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考虑分析了陈坑尾矿坝的安全稳定性。采用工程勘探方法得到陈坑尾矿坝尾矿的沉积规律,以及各沉积层的尾矿砂力学特性的变化,同时针对沉积的不均匀性和高坝应力,模拟不同细粒含量在高应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通过室内小型渗透破坏试验和中型渗透破坏试验总结了不同细粒含量的尾矿砂试样发生渗透破坏时的现象和规律。利用CT扫描技术实现细粒尾矿的细观结构三维重构,建立数字图像信息,分析了不同细粒含量尾矿砂渗透破坏过程的细观结构表征,对比尾矿砂宏观力学特性,得到细粒尾矿砂不同渗透破坏类型的细观机理;采用分形理论分析细粒尾矿砂发生渗透破坏时不同分形维数下的破坏特征,提出了根据质量分维数的细粒尾矿砂渗透破坏类型判别准则。根据细粒尾矿砂渗透破坏进程中细观结构的表征变化,结合弹塑性理论和塑性损伤理论建立了细粒尾矿砂在渗透破坏过程中的细观结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通过ABAQUS子程序实现了数值嵌入,将数值实验结果与实际原状样三轴试验数据及修正剑桥模型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与原状样三轴试验数据具有更好的吻合性。根据细粒尾矿砂渗透破坏的细观机理,从提升细粒尾矿砂本身力学性能和尾矿坝体整体性能出发,进行了细粒尾矿砂絮凝固化物理力学试验,通过正交试验研究对比了几种不同类型絮凝剂、固化剂的作用效果,得到了陈坑尾矿砂絮凝固化关键因子影响机制及组合优化方案。建立全尺寸陈坑尾矿坝三维模型,采用FLAC3D软件分别分析了现有标高、设计标高两种尾矿坝在排渗条件、应力作用、絮凝剂作用、固化剂作用下的运行渗流稳定性,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组合优化方案对渗流稳定性的影响机制,提出了适用于陈坑尾矿坝的渗流破坏防治对策。

杨永浩[6](2019)在《高分子材料改良堆存尾矿力学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矿业的发展,经选矿甄别后产生的尾矿(人造砂土)被大量地堆积在尾矿库内,形成了具有高势能的泥石流危险源,犹如一个个“炸弹”,随时威胁着库区下游城镇和村落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存环境,安全形势严峻,亟待解决。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堆存尾矿的力学性能是决定尾矿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为了使我国尾矿库严峻的安全与环境形势得到根本好转,有必要针对堆存尾矿力学性能的改良这一课题开展研究。为此,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以堆存量比较大的铜矿尾矿为研究对象,对尾矿的颗粒形状、矿物成分、赋存环境和常见化合物对尾矿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择高分子材料作为添加材料开展了尾矿改良的研究,并筛选出了最有效的高分子材料;针对最佳的聚丙烯酰胺(PAM)材料改良尾矿力学性能、老化特性、改良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开展了聚丙烯酰胺与玄武岩纤维(PAM-BF)联合改良尾矿力学性能及改良机理研究;对PAM改良尾矿和PAM-BF联合改良尾矿的坝体的加固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尾矿库的稳定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为建设平安和谐矿山服务。主要的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如下:(1)通过光学显微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采用扁平度、圆度、凸度和粗糙度等4个量化指标,选取金、锡、铜和铁矿等4种尾矿的颗粒形态进行了系统测试与量化分析,并与建筑用天然河沙和海沙的颗粒形态特征进行比较,从微细观层面揭示了尾矿颗粒形貌特征及与天然砂土颗粒在形貌方面的差异。(2)对尾矿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尾水的水质和潜在的尾矿-尾水化学作用进行了分析。基于化学改良土体方法的思路,从内生动力的角度出发,通过试验研究了常见化合物(酸、碱溶液和CaCl2、FeCl3溶液)对尾矿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常见化合物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的效果不太理想,有必要寻找其它类添加材料开展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的研究。(3)沿袭化学方法加固土体的思路,基于已有的高分子材料加固土体的研究成果,选择了聚丙烯酰胺、羧甲基纤维素钠、聚乙烯醇和木质素磺酸钙等4种高分子材料作为添加剂,利用土工试验(直剪试验)研究了高分子材料种类、高分子材料掺入量和养护时间等因素对尾矿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浸水试验、干湿循环试验和冻融循环试验分别对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的水稳性和耐老化性进行了研究,进一步检验了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后,其力学性能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程度。得出聚丙烯酰胺(PAM)对尾矿力学性能的改良效果最佳,且改良后的尾矿具有良好的水稳性和耐老化性能。(4)以尾粉质黏土、尾粉土和尾粉砂等3种尾矿为研究对象,利用固结试验、静三轴试验和动三轴试验,系统地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对3种尾矿(尾粉质黏土、尾粉土和尾粉砂)的改良效果,以及改良后的尾矿动力学性能,包括固结特性、抗剪强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动强度、动剪切模量、阻尼比、动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等。得出PAM能有效地改善尾矿的压缩性和抗液化特性。PAM改良尾矿的抗剪强度的效果还与尾矿种类有关。(5)采用CT扫描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技术手段,从微细观层面上,对聚丙烯酰胺(PAM)与尾矿颗粒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分析测试,得出PAM能使尾矿内部结构更均匀,但PAM并未与尾矿颗粒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说明PAM改良尾矿的作用应该为吸附作用。通过吸附试验对PAM在尾矿中的吸附性能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深入探究了PAM改良尾矿的作用机理。(6)通过土工试验(直剪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对聚丙烯酰胺(PAM)与玄武岩纤维(BF)联合(PAM-BF)改良尾矿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和CT扫描技术,从微观层面研究了PAM和BF与尾矿之间的相互作用,得出PAM会使单一BF加固尾矿的加筋机制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尾矿的抗剪强度。(7)分别对未改良尾矿、采用PAM改良尾矿和PAM-BF联合改良尾矿的坝体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得出利用PAM改良或PAM-BF联合改良尾矿后均能有效地提高尾矿坝的稳定性,且PAM可使尾矿坝抗地震液化得到提高。

滕达[7](2019)在《雨洒箐磷石膏库固结沉降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磷石膏地表堆存量的不断增加,磷石膏堆存场地-磷石膏库作为一种十分复杂的自然-人工系统,其特殊沉降特性引起了相关学者的关注,研究磷石膏的特殊固结沉降特性是确定磷石膏库稳定性及渗透特性的基础,对库区下游人员生命及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云南开远云天化红磷分公司雨洒箐磷石膏1#库体(其子坝最大沉降量已经达到6.18米),选取磷石膏库体沉降变形量最大的截面进行取样研究,分别从磷石膏库体特殊沉降的影响因素,沉积磷石膏的物理、化学特性,库体稳定性及渗透特性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确定一种合理预判磷石膏库体安全及稳定性的方法。以下是本文主要内容:(1)查阅文献及相关资料,了解沉积磷石膏的固结沉降特性的研究现状,确定磷石膏库体的特殊沉降影响因素主要为沉积磷石膏的特殊沉降,对沉积磷石膏的特殊固结沉降是否适用土力学的方法进行了研究;(2)通过热重分析以及X射线晶体衍射实验确定沉积磷石膏在固结沉降过程中的化学特性变化,研究表明:没有发生其他文献描述的孔隙水被排出后,磷石膏主要成分二水硫酸钙中的结合水被挤出的化学变化,通过XRD衍射分析表明未发现有其他化学变化发生;(3)在分析磷石膏库体设计资料、现场调查、取样基础上,通过室内渗透试验确定磷石膏的渗透系数;对比分析了沉积磷石膏上覆应力的计算与磷石膏含水率确定方法,即在55℃下烘干8天可以得到合理的磷石膏含水率;对不同含水率下沉积磷石膏试样进行了三轴实验,确定其内摩擦角及粘聚力并得到Abaqus中需要的折减参数;通过室内固结实验得到了沉积磷石膏在合理上覆应力作用下的固结速率,并以此确定了其5、15、25年后的预期固结沉降量;(4)基于预期沉降量数据,采用Abaqus对磷石膏库体沉降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沉积磷石膏的渗透特性以及坝体内应力分布状况,确定了库体内沉积磷石膏的饱和度、位移量以及塑性区大小及安全状况。

郑彬彬[8](2017)在《高浓度尾矿上游式堆坝基础性问题研究及坝体稳定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尾矿库是堆存矿山选厂排出的尾矿的场所,是矿山必需的生产设施,也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危险源。尾矿库运营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矿山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与库区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我国矿山有超过80%的尾矿库是采用低浓度(20%-30%)上游法构筑尾矿坝,这种方式运行成本最低。但低浓度排放尾矿浆时,会导致干滩面以下的尾矿一直处于饱和状态,使得坝体的浸润线埋深较高,造成尾矿坝的稳定性差及地震液化风险高,易发生坝体失稳、溃坝等灾害事故;另外,会有大量的尾水排放到库内,不仅降低了尾矿库的防洪储备性能,而且加大了回水量,增加了运行成本。如何从安全、环保和经济角度出发,寻求更好的尾矿处理方法是矿山企业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为此,提出了高浓度尾矿排放堆存处理的方法。高浓度尾矿排放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而且库区利用率比较高。但采用这种方式堆筑的坝体的稳定性如何?尾矿的流动性、干滩面处的尾矿在自然条件的水分蒸发情况,等等,一些基础性问题需要研究。本文采用室内试验、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工程案例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以云锡公司新建的象冲尾矿库为工程背景(该尾矿库为二等库,可研设计采用高浓度尾矿上游式堆坝,为国内首例),先是针对高浓度尾矿上游式堆坝的基础性问题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包括高浓度的流动性、尾矿的沉积固结和蒸发脱水特性、孔隙结构,以及纤维加筋提高尾矿力学性能等;然后,采用大型堆坝物理模型试验,研究了高浓度尾矿上游式堆坝和高浓度分级尾矿上游式(改进型)堆坝,演绎了两种方法堆坝的尾矿库形成过程;在堆坝物理模型试验结果的基础,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浓度尾矿堆坝坝体的静、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高浓度分级尾矿上游式堆坝方法更能显着提高坝体的稳定性。为此,建议云锡公司象冲尾矿库设计采用高浓度分级尾矿上游式堆坝,有利于尾矿库的稳定与安全,解决矿山企业生产中的实际难题。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针对不同类尾矿在不同浓度条件下的流变性质和流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以云锡公司卡房选矿厂的全尾矿(尾粉砂)、旋流分级沉砂尾矿(尾细砂)和溢流尾矿(尾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塌落度法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试验方案,测量了不同浓度条件下三类尾矿的塌落度结果,经过理论计算,得到了高浓度尾矿流变参数(屈服应力)及其随浓度变化的规律。同时,采用小型流槽试验,研究了高浓度矿浆排放的流动特性和沉积剖面形态以及尾矿颗粒组成等。(2)针对高浓度尾矿在自然条件下的蒸发脱水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以尾细砂和尾黏土为研究对象,分别开展了室内恒温条件和自然环境下高浓度尾矿的蒸发脱水试验,分析了初始浓度、颗粒大小、层厚等因素对高浓度沉积尾矿蒸发脱水效果的影响,建立了能有效表征沉积滩面上尾矿蒸发脱水过程的理论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该理论模型进行了验证。同时,开展了蒸发脱水过程中的原状尾矿样抗剪强度的直剪试验,获得了蒸发脱水过程中尾矿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3)针对高浓度尾矿沉积固结规律、尾矿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渗透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先是采用沉降柱试验研究了不同类高浓度尾矿的自重沉积固结过程,揭示了高浓度尾矿沉积固结规律;之后,采用MacroMR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不同固结应力下尾矿的孔隙结构及变化特征;采用改进的应力渗流试验装置,研究了不同应力状态下尾矿的渗流特征,构建了尾矿孔隙结构与渗透性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从微观上揭示了尾矿的渗流机理。(4)甄选出玄武岩纤维可作为尾矿加筋的理想材料。通过三轴试验和渗透试验研究得出,在尾矿中掺入玄武岩纤维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加筋尾矿的力学性能,改善加筋尾矿的渗透性,而且随着纤维长度和掺入量的增加,力学指标也会显着提高。利用SEM扫描电镜技术研究了纤维与尾矿颗粒间的界面作用特征,从微观角度揭示了纤维材料改善加筋尾矿力学性能的作用机理。(5)提出了高浓度尾矿上游式堆坝和高浓度分级尾矿上游式堆坝(改进型)方法。获得了两种堆坝方法的坝体结构等基础资料,以及两种方法堆坝的坝体渗流场和坝体稳定性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大型堆坝物理模型试验,分别演绎了象冲尾矿库两种高浓度尾矿堆坝方法的堆坝过程,获得了干滩面坡度变化规律、沉积滩颗粒分布特征及浸润线变化规律。基于饱和与非饱和渗流理论,对尾矿坝的渗流场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高浓度尾矿上游式堆坝坝体浸润线的位置要明显高于高浓度分级尾矿上游式堆坝(改进型)的。采用理论方法(极限平衡法)对象冲尾矿库尾矿坝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显示高浓度分级尾矿上游式堆坝(改进型)坝体稳定性要好于高浓度尾矿上游式堆坝坝体。因此,建议象冲尾矿库采用高浓度分级尾矿上游式堆坝(改进型)方法。(6)采用尾矿坝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分析了象冲尾矿库高浓度分级尾矿上游式堆坝坝体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获得了尾矿坝坝体的加速度反应、液化区域分布、安全系数时程变化、震后永久性变形等结果,这些成果不仅可为该尾矿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安全生产管理提供指导,而且可为类似尾矿库所借鉴。

何新宁[9](2017)在《细粒尾矿料力学特性及其筑坝静动力分析》文中认为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机械制造业技术的不断提高,矿山企业的选矿技术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选矿过后的尾矿废渣颗粒也呈现逐渐变细的趋势,而细粒尾矿透水性差,固结速度较慢等特点使得上游式细粒料尾矿坝稳定性及抗震能力相对较弱,溃坝可能性增大。因此,针对细粒尾矿展开的物理力学试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以陕西某金矿细粒尾矿料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对细粒尾矿料力学特性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尾矿坝的静力、动力响应分析。具体内容如下:首先,对三种不同颗粒组成的细粒尾矿进行压缩试验、渗透试验、静三轴试验、动三轴试验,得到了尾矿料的物理力学特性指标,并整理得到各颗粒组成及干密度下的邓肯-张模型参数及等效粘弹性模型参数,为仿真计算提供必要条件。同时对所获取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确定随着细粒尾矿中颗粒成分的变化对其力学特性的影响。其次,针对实际工程中上游式尾矿坝尾矿上部排放与下部固结同时进行的特点,为确定尾矿在沉积过程中某一固结状态下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细粒尾矿在不同固结度、不同干密度下的力学特性,并对比分析由于颗粒成分不同而引起的特性差异。最后,利用试验所得参数,利用EFES3D程序进行尾矿坝的静动力有限元分析,了解细粒尾矿在分级填筑过后及地震动作用下尾矿坝内应力、变形及稳定性情况。

王文松[10](2017)在《地震作用下高堆尾矿坝动力稳定性研究》文中提出尾矿库是通过堆筑尾矿坝拦截尾矿和尾水而形成,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是一个具有高势能的人造泥石流物源区。尾矿坝一旦溃决,不仅会淹没和冲击下游生活生产设施,还可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对尾矿坝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地震是导致尾矿坝失事的第二大自然因素。我国是一个矿业大国,也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且有不少矿产资源蕴藏于地震带分布地区。尾矿库是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开采必需的生产设施,且要求在这些矿产资源开采的同时必须修建尾矿库。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尾矿库多采用抗震性能相对较差的上游式堆坝法,堆坝高度越来越高、入库尾矿粒径也越来越细,使位于地震区的尾矿库的安全生产形势日趋严峻。尾矿堆积坝的结构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非均质性和时空变异性,地震具有随机性、突发性和强破坏性,使得尾矿库的抗震问题十分复杂。本文以凉山矿业公司正在运行的小打鹅尾矿库与云南黄金集团新建核桃箐尾矿库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室内试验、数值模拟与工程实例相结合的综合性研究方法,对尾矿的动力特性、尾矿坝动力稳定性的分析方法、高堆尾矿坝地震反应特征、尾矿坝抗震措施与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进一步探求尾矿坝地震反应特征与破坏机理,研究成果不仅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也可为改善位于地震区的尾矿库的安全形势提供技术支撑。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以尾矿库中最常见的且受地震作用影响较大的堆坝材料——尾粉砂和尾粉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动三轴试验对它们在两种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动力特性进行了测试和对比分析,获得了尾粉砂和尾粉土的动力特性及密度对它们的影响。(2)利用GDS动三轴试验系统,研究了尾粉砂和尾粉土在二次液化中的动力特性以及第一次液化后孔压消散对它们的动力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二次液化中尾粉砂和尾粉土的动孔压、动变形和动强度的变化规律以及孔压消散对这些规律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地震多发地区以及大地震后余震对尾矿坝稳定性的影响提供理论基础。(3)考虑到尾矿坝在地震中的破坏分为液化流动破坏和非液化变形破坏两个方面,提出了综合考虑液化范围、安全系数时程变化和永久变形3项判断指标的尾矿坝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对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对应的地震震级、地震波的时长、等效循环数和剪应力比的校正系数等参数的取值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构建了一套较完整的、实用的尾矿坝动力稳定性计算方法。(4)对上游式高堆尾矿坝地震反应特征和稳定性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显示,尾矿坝在加速度反应和永久变形等方面的地震反应特征与一般土石坝的存在差异:1)初期坝(土石坝)内峰值加速度随坝高的增大而增大,尾矿堆积坝内峰值加速度与坝体高度的关系不太显着;2)尾矿堆积坝内水平方向的永久变形大于竖直方向的,且永久变形与坝高亦未呈单调递增关系。通过分析干滩面长度、尾矿堆积坝高度、地震波加速度和竖向地震作用等因素对尾矿坝的安全系数和永久变形的影响,发现尾矿坝在地震中的最小安全系数与各影响因素大体呈线性关系,而地震导致坝顶处的震陷与各影响因素之间呈非线性关系。(5)对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安全系数时程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发现地震过程中尾矿坝瞬时安全系数具有波动降低的特点,为此,完善了定量表征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安全储备的最小平均安全系数和平均小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能有效的提高地震作用下尾矿坝风险评估的可靠性。(6)以震前安全裕度相同为标准,构建了的上游式、下游式和中线式三种高堆尾矿坝的计算模型,分析了地震作用对三种高堆尾矿坝动力稳定性的影响,定量地论证了上游式高堆尾矿坝动力稳定性较差这一观点。对可用于上游式尾矿坝的多种抗震措施(放缓坡比、提升初期坝高度、增大干滩面长度和增设水平排渗)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为尾矿坝抗震设计选择更佳的抗震措施提供了依据。(7)以新建的核桃箐尾矿库为工程案例,对高烈度地震区上游式高堆尾矿坝的静、动力稳定性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研判,并提出了改善其稳定性的工程措施,为位于地震区的尾矿库的建设提供了参考。

二、龙都尾矿库细粒尾矿堆坝模型试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龙都尾矿库细粒尾矿堆坝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尾矿坝沉积结构特征与性能演化规律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尾矿坝沉积结构及沉积规律
    1.1 尾矿沉积模型试验
    1.2 尾矿沉积环境
2 尾矿坝物理力学特性及服役性能演化
    2.1 尾矿料物理力学特性
    2.2 尾矿坝服役性能演化
3 尾矿坝安全稳定评价
4 结论

(2)塑料排水板在尾矿坝中的应用及其渗流场数值模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细粒尾矿研究现状
    1.3 真空预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图
2 尾矿库及塑料排水板工作原理
    2.1 尾矿库与细粒尾矿
        2.1.1 尾矿库的分类
        2.1.2 尾矿库的筑坝形式
        2.1.3 细粒尾矿的定义
        2.1.4 细粒尾矿筑坝的特征
    2.2 塑料排水工作原理及其性能
        2.2.1 塑料排水板工作原理
        2.2.2 塑料排水板技术性能
        2.2.3 塑料排水板的分类与应用范围
3 单井固结理论及排水板不同简化方法对比
    3.1 单井固结理论的发展
        3.1.1 单井物理模型
        3.1.2 单井数学模型
        3.1.3 单井固结经典解答
    3.2 单井固结的相关参数
        3.2.1 单井固结的几何参数
        3.2.2 单井固结的扰动区
    3.3 塑料排水板基于椭圆排水体的等效假定及求解
        3.3.1 塑料排水板的椭圆柱等效假定
        3.3.2 固结方程的求解
        3.3.3 不同圆柱形等效法统一公式
    3.4 不同形状简化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3.4.1 算例概述
        3.4.2 不同形状等效方法下的截面尺寸
        3.4.3 不同形状等效方法下的计算结果
        3.4.4 涂抹区渗透系数对地基固结的影响
        3.4.5 真空度对地下孔压的影响
4 未采用真空预压下尾矿坝渗流场数值模拟
    4.1 有限元渗流分析的理论基础
        4.1.1 达西定律
        4.1.2 渗流场基本理论
    4.2 栗西尾矿坝工程概况
        4.2.1 工程背景
        4.2.2 地形地貌
        4.2.3 堆积尾矿的沉积规律
    4.3 栗西尾矿坝渗流数值模拟
        4.3.1 有限元模型建立
        4.3.2 边界条件及计算工况
        4.3.3 渗流场计算结果
5 真空预压工艺及塑料排水板在尾矿坝中的渗流场模拟
    5.1 塑料排水板处理细粒尾矿施工工艺
        5.1.1 施工机械
        5.1.2 施工流程
    5.2 塑料排水板的简化方法及计算验证
        5.2.1 塑料排水板数值模拟简化方法
        5.2.2 简化方法验证
    5.3 塑料排水板在尾矿坝中的数值模拟
        5.3.1 打设塑料排水板的有限元模型
        5.3.2 有无排水板下渗流场计算结果
        5.3.3 不同影响因素下渗流场计算结果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饱和细粒尾矿库渗流及静力稳定性三维数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坝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1.2.2 浸润线和渗流场研究现状
        1.2.3 坝体稳定性综合评价和预警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工程简介
        2.1.1 工程位置
        2.1.2 水文及气候条件
        2.1.3 地形地貌
        2.1.4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
        2.1.5 尾矿库设计概况
    2.2 尾矿库现状
        2.2.1 初期坝现状
        2.2.2 堆积坝现状
    2.3 目前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及现场监测
    3.1 尾矿库工程地质勘察
        3.1.1 勘察方法与完成工作量
        3.1.2 地层岩性构成及分布
        3.1.3 尾矿堆积体沉积规律及影响因素
        3.1.4 水文地质特征
    3.2 尾矿库现场监测
        3.2.1 监测方法
        3.2.2 现状浸润线位置
        3.2.3 浸润线变化规律
        3.2.4 现状坝体累计位移
        3.2.5 位移变化规律
    3.3 岩土参数统计分析
        3.3.1 统计方法
        3.3.2 原位测试结果
        3.3.3 物理力学性质
        3.3.4 岩土参数的选取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尾矿库三维渗流数值分析
    4.1 渗流基本理论
        4.1.1 达西定律
        4.1.2 渗流基本方程
    4.2 渗流稳定性指标
        4.2.1 浸润线最小埋深规定
        4.2.2 水力坡降
    4.3 分析思路
    4.4 三维渗流模型的建立
        4.4.1 本构模型和渗流参数的选取
        4.4.2 分析工况
        4.4.3 三维渗流模型的建立
    4.5 渗流计算与分析
        4.5.1 尾矿库现状分析
        4.5.2 最终设计坝高分析
    4.6 三维与二维渗流结果对比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尾矿库静力稳定性三维数值分析
    5.1 强度折减法及其应用
        5.1.1 强度折减法基本原理
        5.1.2 强度折减法在MIDAS中的应用
    5.2 坝体失稳判别依据
    5.3 三维模型的建立
        5.3.1 参数的选择
        5.3.2 三维模型的构建
        5.3.3 网格划分
        5.3.4 边界条件
    5.4 稳定性计算结果分析
        5.4.1 现状坝高稳定性分析
        5.4.2 最终设计坝高稳定性分析
    5.5 三维与二维稳定性分析结果对比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4)细粒尾矿库沉积特性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概述
    1.2 细粒尾矿库概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2 工程概况
    2.1 尾矿库工程概况
    2.2 库区水文地质条件
    2.3 筑坝实验基础资料
    2.4 本章小结
3 细粒尾矿颗粒级配及分选沉降浓度
    3.1 细粒尾矿颗粒组成试验
    3.2 尾矿浆的沉降及分选沉降浓度
    3.3 矿浆流变特性
    3.4 本章小结
4 细粒尾矿沉积特性模型试验及分析
    4.1 概述
    4.2 模型试验的内容及目的
    4.3 模型实验的要求
    4.4 实验模型的设计准则
    4.5 模型堆积坡度影响因素分析
    4.6 模型试验放矿参数的选择
    4.7 模型的设计布置及试验方案
    4.8 模型实验成果分析
    4.9 本章小结
5 稳定性评价方法分析
    5.1 概述
    5.2 尾矿坝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3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方法对比
    5.4 极限平衡法
    5.5 数值分析方法
    5.6 本章小结
6 细粒尾矿稳定性计算分析
    6.1 Flac3D简介
    6.2 三维尾矿坝分析模型建立
    6.3 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细粒尾矿坝渗透破坏多尺度灾变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文献综述
        1.1.1 尾矿坝渗透破坏规律研究现状
        1.1.2 尾矿坝渗透破坏类型及防控对策研究现状
        1.1.3 分形理论在渗透破坏中的研究现状
        1.1.4 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现状
        1.1.5 尾矿坝安全稳定性研究与致灾机理研究现状
    1.2 现行研究的不足及关键科学问题
        1.2.1 现行研究不足
        1.2.2 关键科学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陈坑尾矿库工程勘探及尾矿库沉积规律
    2.1 工程概况
    2.2 工程勘探
        2.2.1 实地勘探信息
        2.2.2 岩土层分布及特征
        2.2.3 尾矿库沉积规律
        2.2.4 沉积层尾矿砂物理力学性质
        2.2.5 尾矿库地下水埋藏条件及渗透特性
    2.3 本章小结
3 细粒尾矿砂细粒含量影响下物理力学特性宏观试验研究
    3.1 室内土工试验
        3.1.1 全尾矿砂的击实试验
        3.1.2 颗粒级配分析
        3.1.3 尾矿砂比重试验
        3.1.4 尾矿砂饱和含水率试验
        3.1.5 尾矿砂固结试验
        3.1.6 尾矿砂三轴剪切试验
        3.1.7 变水头渗透试验
        3.1.8 三轴渗透试验
    3.2 细粒尾矿砂渗透破坏试验研究
        3.2.1 小型渗透破坏试验
        3.2.2 中型渗透破坏试验
    3.3 本章小结
4 细粒尾矿砂渗透破坏微米CT扫描试验研究
    4.1 渗透破坏过程宏细观结构表征研究
        4.1.1 CT扫描试验装置及方案
        4.1.2 试验结果及分析
    4.2 细粒尾矿砂细观结构渗透破坏分形特征研究
        4.2.1 CT扫描试验
        4.2.2 孔隙分维特征分析
        4.2.3 孔径分维特征分析
        4.2.4 质量分维特征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细粒尾矿砂渗透破坏细观损伤本构关系及数值试验研究
    5.1 细粒尾矿砂渗透破坏过程细观结构损伤特征分析
    5.2 细观结构损伤本构关系的建立过程
        5.2.1 弹塑性损伤矩阵
        5.2.2 塑性屈服函数
        5.2.3 损伤演化规律
        5.2.4 求解过程
    5.3 ABAQUS子程序的数值试验研究
        5.3.1 ABAQUS软件简介
        5.3.2 本构模型的数值试验
    5.4 本章小结
6 细粒尾矿砂渗透破坏细观机理下的防治措施研究
    6.1 细粒尾矿砂复合高分子絮凝剂沉降试验研究
        6.1.1 细粒尾矿砂物理性质
        6.1.2 单因素絮凝剂沉降试验
        6.1.3 絮凝剂正交试验
        6.1.4 复合絮凝后细粒尾矿力学性质的变化
    6.2 细粒尾矿砂复合固化剂固化试验研究
        6.2.1 细粒尾矿砂的土力学参数
        6.2.2 细粒尾矿砂固化试验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工程尺度下尾砂坝渗流稳定性数值模拟研究
    7.1 陈坑尾矿坝模型概况
    7.2 全尺寸尾矿库三维模型的建立
    7.3 尾矿坝流固耦合渗流模拟
        7.3.1 尾矿坝渗流分析
        7.3.2 添加最佳絮凝剂配比尾矿坝渗流分析
        7.3.3 添加最佳固化剂配比尾矿坝渗流分析
        7.3.4 各状态下尾矿坝渗流场分析
    7.4 尾矿坝安全稳定性分析
        7.4.1 尾矿坝安全稳定性分析
        7.4.2 添加最佳絮凝剂配比尾矿坝安全稳定分析
        7.4.3 添加最佳固化剂配比尾矿坝安全稳定性分析
    7.5 尾矿坝渗透破坏防治措施效果对比分析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ABAQUS软件UMAT子程序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高分子材料改良堆存尾矿力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尾矿物理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1.2.2 高分子材料加固土体研究现状
        1.2.3 高分子材料在尾矿处理方面的研究现状
        1.2.4 土体微观结构研究现状
        1.2.5 尾矿坝稳定性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基于显微技术与图像处理技术的尾矿颗粒形貌分析
    2.1 概述
    2.2 尾矿颗粒的产生过程
    2.3 尾矿颗粒形貌研究
        2.3.1 颗粒形貌试验测试
        2.3.2 颗粒形状特征定量表征
        2.3.3 试验测试结果分析
        2.3.4 颗粒形状差异原因探讨
    2.4 本章小结
3 库内尾水及常见化合物对尾矿力学性能影响研究
    3.1 概述
    3.2 尾矿库内尾矿-尾水化学作用分析
        3.2.1 尾矿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3.2.2 尾水水质分析
        3.2.3 尾矿-尾水化学作用分析
    3.3 常见化合物对尾矿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3.3.1 试验尾矿与常见化合物
        3.3.2 试样制备与试验过程
        3.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的试验初探
    4.1 概述
    4.2 试验材料
        4.2.1 试验用尾矿
        4.2.2 试验用高分子材料
    4.3 高分子材料改良后的尾矿力学性能初探
        4.3.1 直剪试验原理与设备
        4.3.2 试样制备与试验过程
        4.3.3 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高分子材料改良后的尾矿水稳性测试
        4.4.1 试样制备与试验过程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高分子材料改良尾矿耐老化能力的研究
        4.5.1 试验方案
        4.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聚丙烯酰胺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研究
    5.1 概述
    5.2 试验尾矿与试验方案
        5.2.1 试验用尾矿
        5.2.2 试件制备
        5.2.3 试验测试
    5.3 聚丙烯酰胺改良尾矿的压缩特性研究
        5.3.1 固结试验原理与设备
        5.3.2 固结试验结果与分析
    5.4 聚丙烯酰胺改良尾矿的抗剪强度特性研究
        5.4.1 三轴试验原理与设备
        5.4.2 三轴试验结果与分析
    5.5 聚丙烯酰胺改良尾矿的动力特性研究
        5.5.1 动三轴试验原理与设备
        5.5.2 动三轴试验结果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聚丙烯酰胺改良尾矿力学性能作用机理研究
    6.1 概述
    6.2 基于CT扫描技术的PAM改良尾矿微细观结构研究
        6.2.1 CT测试技术原理与设备
        6.2.2 CT测试及图像处理
        6.2.3 试验结果与分析
    6.3 改良尾矿的矿物成分分析
    6.4 聚丙烯酰胺在尾矿中的吸附特性研究
        6.4.1 试验材料与设备
        6.4.2 试验方案与试验过程
        6.4.3 聚丙烯酰胺浓度的测定
        6.4.4 试验结果与分析
    6.5 PAM改良尾矿的作用机理分析
    6.6 本章小结
7 聚丙烯酰胺与玄武岩纤维联合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研究
    7.1 概述
    7.2 试验材料
    7.3 试验方案与试样制备
    7.4 试验结果与分析
        7.4.1 PAM掺入量对PAM-BF联合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的影响
        7.4.2 PAM-BF联合改良尾矿的效果对比
        7.4.3 PAM-BF联合改良不同类尾矿的效果研究
    7.5 聚丙烯酰胺与玄武岩纤维联合改良尾矿的作用机理
    7.6 本章小结
8 聚丙烯酰胺加固尾矿坝坝体动静力稳定性分析
    8.1 概述
    8.2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尾矿坝稳定性分析
        8.2.1 极限平衡法原理
        8.2.2 坝体稳定性计算流程
        8.2.3 尾矿坝稳定性计算模型
        8.2.4 稳定性计算结果与分析
    8.3 尾矿坝地震液化分析
        8.3.1 液化判别标准
        8.3.2 地震动参数
        8.3.3 几何模型与材料参数
        8.3.4 液化分析
    8.4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主要创新点
    9.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B.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7)雨洒箐磷石膏库固结沉降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稳定性分析方法
        1.2.3 尾矿库及堆坝
        1.2.4 渗流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样品选取
第二章 磷石膏库地质环境背景概况
    2.1 地形地貌
    2.2 地层
    2.3 构造
    2.4 工程地质条件
    2.5 工程地质分区
    2.6 水文地质条件
        2.6.1 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
        2.6.2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2.6.3 地层渗透性
    2.7 小结
第三章 沉积磷石膏的化学特性
    3.1 磷石膏相关物理化学性质
    3.2 X射线分析衍射实验
    3.3 热重分析实验
        3.3.1 实验器材及步骤
        3.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 沉积磷石膏的物理特性
    4.1 磷石膏的沉降特性
        4.1.1 沉积磷石膏上覆应力的确定
        4.1.2 室内固结实验
    4.2 磷石膏的渗透特性
        4.2.1 操作步骤
        4.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3 沉积磷石膏物理力学试验
        4.3.1 磷石膏含水率的确定
    4.4 三轴压缩剪切实验方法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磷石膏堆积坝有限元分析
    5.1 磷石膏堆积坝二维有限元渗流分析
        5.1.1 有限元网格划分
        5.1.2 饱和渗透系数
        5.1.3 非饱和渗流分析参数
        5.1.4 计算工况及计算边界条件
        5.1.5 计算结果及分析
    5.2 磷石膏堆积坝有限元静力应力变形分析
        5.2.1 边界条件
        5.2.2 静力计算参数
        5.2.3 计算参数的确定
    5.3 静力计算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专利及获奖情况

(8)高浓度尾矿上游式堆坝基础性问题研究及坝体稳定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矿山尾矿处理方式
        1.2.2 高浓度尾矿流动性能研究
        1.2.3 库内干滩面沉积尾矿蒸发脱水研究
        1.2.4 尾矿沉积后的孔隙结构研究
        1.2.5 土工合成材料改良尾矿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6 尾矿坝的静、动力稳定性分析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高浓度尾矿流动性能的试验研究
    2.1 概述
    2.2 高浓度尾矿的定义
    2.3 高浓度尾矿的流变参数测试
        2.3.1 基于塌落度法的浆体屈服应力测试原理
        2.3.2 塌落度法和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相结合的尾矿流变特性测试
        2.3.3 流变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2.4 高浓度尾矿流动性能的试验研究
        2.4.1 尾矿浆体流动性能试验装置与试验方案
        2.4.2 尾矿浆体流动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高浓度尾矿中水分蒸发干燥性能的试验研究
    3.1 概述
    3.2 高浓度尾矿蒸发脱水试验
        3.2.1 试验装置与方案
        3.2.2 尾矿粒径和矿浆初始浓度对蒸发过程的影响
        3.2.3 试件直径对水分蒸发的影响
        3.2.4 试件厚度对水分蒸发的影响
    3.3 高浓度尾矿蒸发脱水理论模型的构建及应用
    3.4 蒸发脱水过程中高浓度尾矿的力学性质
        3.4.1 试验装置与方案
        3.4.2 试验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高浓度尾矿沉积固结特性及其孔隙结构研究
    4.1 概述
    4.2 自然条件下尾矿沉积固结试验
        4.2.1 尾矿沉积固结试验及其装置的选择
        4.2.2 不同类尾矿浆体自然沉积固结试验方案
        4.2.3 细粒尾矿沉积固结试验结果与分析
        4.2.4 粗粒尾矿沉积固结试验结果与分析
        4.2.5 不同类高浓度尾矿浆体沉积固结差异性分析
    4.3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的高浓度尾矿沉降固结后的孔隙结构研究
        4.3.1 高浓度尾矿试样的制备
        4.3.2 核磁共振试验设备及原理
    4.4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NMR)的高浓度尾矿孔隙大小划分界限
    4.5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NMR)的高浓度尾矿孔隙结构分析
        4.5.1 不同应力条件下尾黏土孔隙结构分析
        4.5.2 不同应力条件下尾粉砂孔隙结构分析
        4.5.3 不同应力条件下尾细砂孔隙结构分析
    4.6 高浓度尾矿沉积后的孔隙结构与渗透性的关系
        4.6.1 尾矿渗透性测试装置与方法
        4.6.2 尾矿的孔隙比与渗透系数的关系
        4.6.3 尾矿孔隙结构与渗透系数之间的关系
    4.7 本章小结
5 玄武岩纤维加筋增强尾矿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5.1 概述
    5.2 试验材料及试验方案
        5.2.1 土工纤维材料的选择
        5.2.2 试验尾矿颗粒几何形貌特征分析
        5.2.3 试验测试装置
        5.2.4 试样制备与试验方案
    5.3 纤维加筋尾矿力学性能的提高及影响因素分析
        5.3.1 纤维加筋尾矿力学性能的提高及纤维参数的影响分析
        5.3.2 尾矿干密度对纤维加筋尾矿抗剪强度的影响
        5.3.3 围压对纤维尾矿抗剪强度的影响
        5.3.4 纤维加筋尾矿的渗透特性
    5.4 纤维加筋尾矿的界面力学作用特性
    5.5 本章小结
6 高浓度尾矿上游式堆坝模型试验及坝体稳定性分析
    6.1 概述
    6.2 云锡公司象冲尾矿库工程概况
        6.2.1 象冲尾矿库库址
        6.2.2 库区岩溶水发育情况
        6.2.3 象冲尾矿库初步设计工程概况
    6.3 尾矿堆坝物理模型试验
        6.3.1 堆坝模型试验的目的
        6.3.2 堆坝模型试验相似比的确定
        6.3.3 堆坝模型试验装置及库区山地模型制作
        6.3.4 高浓度尾矿堆坝模型试验过程
    6.4 堆坝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
        6.4.1 沉积滩面坡度及变化规律
        6.4.2 沉积滩面颗粒组成及分布规律
        6.4.3 尾矿坝浸润线的埋深及变化规律
        6.4.4 组成堆积坝体尾矿力学性质测试
    6.5 高浓度尾矿堆坝坝体渗流场及影响因素分析
        6.5.1 非饱和渗流参数的确定
        6.5.2 高浓度尾矿堆坝坝体渗流场分析
        6.5.3 尾矿坝渗流场的影响因素分析
    6.6 高浓度尾矿堆坝坝体稳定性理论分析
        6.6.1 极限平衡法计算原理
        6.6.2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高浓度尾矿堆坝坝体稳定性分析
        6.6.3 高浓度尾矿堆坝坝体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6.7 高浓度分级尾矿上游式堆坝放矿安全管理研究
    6.8 本章小结
7 高浓度分级尾矿上游式堆坝坝体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7.1 概述
    7.2 尾矿坝地震动响应分析方法
        7.2.1 有限元动力分析原理
        7.2.2 等效线性-粘弹性本构模型
        7.2.3 尾矿坝动力稳定性分析方法
        7.2.4 液化判别方法
    7.3 高浓度尾矿堆坝坝体地震响应特征分析
        7.3.1 尾矿坝地震动响应分析流程
        7.3.2 地震参数的确定
        7.3.3 几何模型与网格划分
        7.3.4 动力响应计算材料参数
        7.3.5 特殊工况时尾矿坝动力响应分析
        7.3.6 库内水位对高浓度尾矿堆坝动力响应影响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后续工作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 作者在攻博期间所获专利情况
    D. 作者在攻博期间所获奖励

(9)细粒尾矿料力学特性及其筑坝静动力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细粒尾矿概述
        1.2.1 尾矿及尾矿库简介
        1.2.2 细粒尾矿的定义
        1.2.3 细粒尾矿的工程特点
    1.3 细粒尾矿研究现状
        1.3.1 不同颗粒级配下细粒尾矿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1.3.2 不同加载方法下细粒尾矿力学性质研究现状
        1.3.3 细粒尾矿抗剪强度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3.4 细粒尾矿坝堆坝稳定性研究现状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2 细粒尾矿物理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2.1 细粒尾矿的物理特性试验研究
        2.1.1 尾矿料颗粒分析
        2.1.2 细粒尾矿的物理性质
    2.2 细粒尾矿静力特性试验研究
        2.2.1 细粒尾矿渗透特性
        2.2.2 细粒尾矿固结特性
        2.2.3 细粒尾矿抗剪强度特性
    2.3 细粒尾矿动模量及阻尼比特性试验研究
        2.3.1 试验条件及仪器
        2.3.2 动模量及阻尼比试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不同固结度下细粒尾矿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3.1 固结度控制
        3.1.1 固结度概念
        3.1.2 固结度控制方法
    3.2 不同固结度下细粒尾矿力学特性分析
        3.2.1 完全固结情况下细粒尾矿力学特性分析
        3.2.2 固结过程中细粒尾矿力学特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4 细粒尾矿坝静动力有限元分析
    4.1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4.2 坝体静力计算结果分析
    4.3 坝体动力计算结果分析
        4.3.1 动力作用下应力分析
        4.3.2 动力作用下细粒尾矿坝液化分析
    4.4 动力稳定性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及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地震作用下高堆尾矿坝动力稳定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土的动力特性研究现状
        1.2.2 土体动力反应与稳定性研究现状
        1.2.3 尾矿库抗震相关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2 尾矿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设备与方案
        2.3.1 试验设备与试样制备
        2.3.2 试验方案与过程
    2.4 试验结果与分析
        2.4.1 动强度试验结果与分析
        2.4.2 动模量与阻尼比试验结果与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二次液化中的尾矿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材料
    3.3 试验设备与方案
    3.4 试验结果与分析
        3.4.1 动孔隙水压力
        3.4.2 滞回圈、动弹性模量与阻尼比
        3.4.3 动强度
    3.5 本章小结
4 尾矿坝动力稳定性实用计算方法
    4.1 引言
    4.2 动力稳定性分析实用方法
        4.2.1 分析流程
        4.2.2 建立模型
        4.2.3 渗流场分析
        4.2.4 初始应力场分析
        4.2.5 动力反应时程分析
        4.2.6 液化可能性判别
        4.2.7 安全系数计算
        4.2.8 永久变形分析
    4.3 地震反应时程分析中关键参数的选取
        4.3.1 地震波的时长
        4.3.2 等效循环数和剪应力比的校正系数
        4.3.3 地震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地震作用下上游式高堆尾矿坝动力反应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5.1 引言
    5.2 上游式高堆尾矿坝数值模型的构建
        5.2.1 几何模型
        5.2.2 边界条件与网格划分
        5.2.3 材料参数
        5.2.4 输入动荷载
    5.3 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动力反应特征与稳定性分析
        5.3.1 初始渗流场与应力场
        5.3.2 加速度反应
        5.3.3 动孔隙水压力
        5.3.4 液化判别
        5.3.5 安全系数
        5.3.6 永久变形
    5.4 地震作用下尾矿坝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
        5.4.1 瞬时安全系数时程变化规律
        5.4.2 基于安全系数的地震安全储备量化表征
        5.4.3 常规极限平衡法在尾矿坝动力稳定性分析中的局限性
    5.5 尾矿坝动力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5.5.1 影响因素与模型条件
        5.5.2 干滩面长度的影响
        5.5.3 堆积坝高度的影响
        5.5.4 地震波加速度的影响
        5.5.5 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5.6 本章小结
6 不同堆坝方式的高堆尾矿坝动力稳定性对比分析
    6.1 引言
    6.2 不同堆坝方式的高堆尾矿坝数值模型的构建
        6.2.1 尾矿坝数值模型
        6.2.2 不同抗震设防要求下的输入地震波的选择
    6.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6.3.1 加速度反应对比
        6.3.2 坝体液化范围对比
        6.3.3 坝体安全系数对比
        6.3.4 坝体永久变形对比
    6.4 堆坝方式和抗震措施对尾矿坝动力稳定性的影响
        6.4.1 堆坝方式对尾矿坝动力稳定性的影响
        6.4.2 抗震措施对尾矿坝动力稳定性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高烈度地震区新建尾矿库高堆尾矿坝的稳定性研究
    7.1 引言
    7.2 细粒尾矿的限定条件
    7.3 核桃箐尾矿库工程概况
    7.4 尾矿库堆坝模型试验
        7.4.1 堆坝试验过程
        7.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7.4.3 细粒尾矿堆坝特点的细观分析
    7.5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的尾矿坝静、动力稳定性分析
        7.5.1 计算模型
        7.5.2 不同坝高下稳定性计算
        7.5.3 加固方案
        7.5.4 可靠度分析
        7.5.5 安全系数与坝高关系分析
    7.6 基于时程分析法的尾矿坝动力抗震计算
        7.6.1 地震动参数的选择
        7.6.2 几何模型与材料参数
        7.6.3 动力抗震计算结果
    7.7 基于增大干滩面长度预防震后漫坝事故的分析
    7.8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主要创新点
    8.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四、龙都尾矿库细粒尾矿堆坝模型试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尾矿坝沉积结构特征与性能演化规律研究进展[J]. 李全明,段志杰,于玉贞,师海,李振涛.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2022
  • [2]塑料排水板在尾矿坝中的应用及其渗流场数值模拟[D]. 张晨.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饱和细粒尾矿库渗流及静力稳定性三维数值分析[D]. 陈如意. 南昌工程学院, 2020(06)
  • [4]细粒尾矿库沉积特性及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D]. 刘银坤.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5]细粒尾矿坝渗透破坏多尺度灾变机理研究[D]. 时悦琪. 北京科技大学, 2020(01)
  • [6]高分子材料改良堆存尾矿力学性能研究[D]. 杨永浩. 重庆大学, 2019
  • [7]雨洒箐磷石膏库固结沉降特性研究[D]. 滕达.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8]高浓度尾矿上游式堆坝基础性问题研究及坝体稳定性分析[D]. 郑彬彬. 重庆大学, 2017(12)
  • [9]细粒尾矿料力学特性及其筑坝静动力分析[D]. 何新宁. 西安理工大学, 2017(02)
  • [10]地震作用下高堆尾矿坝动力稳定性研究[D]. 王文松. 重庆大学, 2017(06)

标签:;  ;  ;  ;  ;  

龙都尾矿库细尾矿坝模型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