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公司并购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事件中,由于制度背景的特殊性,使得并购具有一些发达国家资本市场所不具有的特征,其中大股东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的重点关注领域之一。2005年4月29日我国证监会宣布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启动,标志着我国证券市场进入后股权分置时代。我国资本市场在全流通体系下具有较以往不同的特征,研究这个时期的大股东控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回顾了并购绩效的相关文献和经典的并购理论,并根据本文的研究重点阐述了大股东控制对并购绩效影响的相关理论,同时结合股权分置改革政策对我国市场带来的变动,提出了并购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说。在此基础上,本文以2006-2009年并购成功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事件研究法中的日超常收益、累计超常收益,对上市公司并购活动的短期效应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接着以反映上市公司财务效益状况、资产营运状况、偿债能力状况和发展能力状况的十个指标为对象,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样本公司财务指标计算业绩综合得分,分析长期并购绩效在[-1,1]区间内的变动趋势,然后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同归分析与分组比较等,以检验大股东控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前后的并购绩效差异,检验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通过研究可知:短期内,并购为我国上市公司创造了财富,具有较好的市场效应,但通过对长期并购绩效的观察则发现,在并购前一年至并购后一年的时间内,长期并购绩效大致呈先升后降的变动趋势,在并购后一年,部分样本公司甚至出现了财富亏损。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性质、股权制衡度、是否发生控制权转移、并购支付方式等多个影响因素入手并建立模型,分析各个因素对公司并购绩效的影响。总回归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控制权转移等因素与并购绩效显著正相关,股权性质与并购绩效呈负相关关系,并且并购支付方式可以作为公司并购的信号影响绩效。分组回归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并购绩效呈非线性关系,非国有股公司并购绩效优于国有股公司,股权制衡度在股权高度分散或高度集中的公司内更能体现其治理作用;高度分散或股权制衡度较高的公司结合获取目标公司控制权,更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在股权制衡度相对集中、非国有股权性质、较低股权制衡度或在并购中获得控制权转移的上市公司采用股票支付更有利于上市公司绩效的提高。股权分置改革的分组检验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完善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并有利于并购绩效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