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小说论文-白草

张贤亮小说论文-白草

导读:本文包含了张贤亮小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外国文学,小说创作,人物心理,形象刻画

张贤亮小说论文文献综述

白草[1](2019)在《张贤亮小说中的外国文学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贤亮深受外国文学影响,其文学根基开始是扎根在西欧古典文学和北美近代文学上,而尤为喜爱、欣赏俄苏文学,因而在具体的小说创作中,张贤亮大量引用、借鉴、吸收了外国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体的情节、形象以至意境,并充分融入自己的小说中。张贤亮秉持的文学观念是吸收、化用外国文学,最终目的则是要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作品。(本文来源于《宁夏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4期)

卞秋华[2](2019)在《吊诡的“劳动”——论张贤亮早期小说中的劳动救赎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贤亮早期小说创作以《灵与肉》《绿化树》等为代表,在谱写知识分子受难史的过程中,彰显了"劳动"在知识分子体力改造和精神涅盘中的力量。但其小说在对劳动救赎意义的宣扬与膜拜背后,存在对社会主义劳动情结的解构。笔者通过对张贤亮早期小说的细读,论析小说中的劳动是怎样一步步演变为功利与手段,最终失去原先具有的崇高意义与改造力量。(本文来源于《文教资料》期刊2019年20期)

周春燕[3](2019)在《张贤亮小说中的饥饿情结和情欲情结》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贤亮是八十年代的重要作家,他在文学创作中追求人道主义和人性解放的精神值得我们认真领悟和体会。张贤亮以自己在文革中的独特体验为线索,创作出看似"满纸荒唐言"的作品,然而当我们把他的作品放置在具体的社会历史境遇中,不难品味出其中包含的真谛。同时,我们也可体味到作者倾注于作品中的"辛酸泪"。本文重在解读张贤亮小说中的饥饿情结和情欲情结,通过《绿化树》和《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两部小说中的两种情结,我们可以体会到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人的精神和肉体所遭受的束缚和禁锢。借助恩培克斯勒情结,即生本能和死本能,从中细细品味张贤亮小说中特有的哲理——如何领悟生命的真谛,感悟存在的意义而不至于落入虚无主义?如何在特殊的历史境遇中不被严酷的社会结构所吞噬?如何试图实现自我超越而使灵魂达到自我实现?(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6期)

任淑媛,毕光明[4](2019)在《张贤亮小说智劳关系叙事的思想价值——以“唯物论者启示录”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李敬泽曾经说张贤亮是"被低估的作家"(1)。这样的估价告诉我们,张贤亮小说的思想内涵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掘,它所达到的艺术高度也未在当代文学史写作中得到确认。事实上,作为复出作家中的佼佼者,张贤亮以亲历者的身份,对当代中国出现的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最有力度的艺术批判,表达了人文知识分子对政治恢复理性,以引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殷切期待。张贤亮在用文学书写来清理历史旧账时,最关心的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如何受到阻碍的。在他看来,当(本文来源于《文艺争鸣》期刊2019年02期)

邱祥婧[5](2018)在《张贤亮小说中的欲望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贤亮的小说是欲望书写的典型文本。他的小说集中揭示了人的正常欲望在特殊时代被压抑所导致的人性异化问题。小说的内容与作家个人的人生经历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作家自我实现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我们审视历史和自身存在的重要文本。(本文来源于《美与时代(下)》期刊2018年11期)

王蕊[6](2018)在《论张贤亮小说中赞美与控诉的矛盾统一》一文中研究指出赞美与控诉的矛盾统一,是作者创作意识下的一种写作方法。通过这种创作方式的呈现与分析,来进一步探究张贤亮的创作意识。赞美与控诉的矛盾统一,融合了对比、反讽、影射等方法,使赞美与控诉两种情感态度相互对峙又相互联系。本文从矛盾统一的缘由来深剖作者的写作环境与创作心理,进而通过归纳来探讨张贤亮小说的独特性。(本文来源于《明日风尚》期刊2018年17期)

王治中,邹志远[7](2018)在《论张贤亮小说中“心”与“性”的异变与超越》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国文学出现多元化,开放性的写作空间。张贤亮以归来者的身份在这一时期进行着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如《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的菩提树》无一不在文本中思考性与政治生活之间的复杂关系,在政治空间压缩生存空间的特殊年代,人的心与性所产生的异变也是对社会进行现代性反思的前兆。(本文来源于《延边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贺滟波[8](2017)在《“革命”意义的消解——张贤亮1980年代小说中的声音政治》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时期之初,重新归来的作家张贤亮因描写性、饥饿、劳改队、城市改革、中学生早恋等问题,在文坛引起了强烈反响。除此之外,小说中的"声音"书写也是作家叙事的重要维度,它不仅窥探到了革命歌曲中"公"与"私"的尴尬处境,也显现了噪音谱系的合法化进程,同时以"广播"媒介展现了作家在自由与限度创作中的"摇摆不定",由此,革命的意义在"声音"谱系的重建与划定中而趋向"消解",这显示了新时期文艺创作的历史复杂性与多面性。(本文来源于《文化与诗学》期刊2017年02期)

张红[9](2018)在《论张贤亮小说的叙事伦理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重放的鲜花”和“反思文学”代表作家之一的张贤亮,其在新时期的小说除了表达与同期作家较相一致的历史反思,表现知识分子长期承受的“伤痕”与苦难之外,还有更多对自身、知识分子以及过去经历的独特审视。这种审视是充满复杂性和矛盾性的,隐含着非常复杂的伦理和叙事伦理问题。在回顾和反思历史中,张贤亮曾经以人民伦理的大叙事,对自己的过往经历做简单的分析,但缺乏真正的反思,没有对苦难的本质根源进行追问。而后张贤亮以真正进入历史的姿态,真实展现自己在过去历史中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充分展现了个体叙事的自由伦理。人民伦理的大叙事,主要体现在张贤亮小说中的知识分子与民族/国家叙事层面,表达了知识分子愿以自我的力量、献身甚至牺牲为国家社会尽微薄绵力的强烈愿望,展现了个体对公共伦理的服从。而在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的关系层面,则体现了这种人民伦理大叙事的悖谬。一方面知识分子受感于劳动和人民对自身的包容、接纳,并通过劳动,与底层人民融为一体,共同参与祖国建设。但另一方面,知识分子在劳动和与劳动人民交往的过程中,逐渐确证自我的存在,并清晰地意识到自我与底层劳动者之间的不同。这两种相悖的情感因素共同交织于知识分子身上,使他们陷入无法摆脱的情感困境中。自由伦理的个体叙事,不再受制于时代环境等因素,展现出自由状态下个体进行的伦理选择。张贤亮小说展现了知识分子在进行生存方式的抉择时,“超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主要表现在知识分子与女性/爱情/性这一叙事层面。女性、爱情和性曾带给知识分子暂时的温暖和慰藉,但知识分子恢复理性时,这些便成为其实现真实自我的阻碍。在叙事的形式层面,张贤亮小说用特殊的表达方式,为其小说的伦理意指和问题做出了形式上的佐证。这具体表现为不断转化的多重叙事视角、民歌与风景色彩所体现的存在感知、心理独白所体现的自我反思与解剖等。无论是在叙事内容层面,还是叙事形式,其叙事伦理问题都指向作家张贤亮在重塑知识分子主体过程中充满复杂意义的自我反思与自我认同。(本文来源于《重庆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马占俊[10](2018)在《批评观念的嬗变:张贤亮小说批评之争》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批评和评价中的争论是文学作品传播与接受过程中的常见现象,通过一些典型的文学争论,能够看出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观念和话语演变轨迹。张贤亮是新时期以来引起争论较多的作家,他的作品争论涉及婚恋伦理、政治意识形态以及文学风格多个方面,可谓研究新时期文学批评演变的重要个案。程光炜曾提出:"今天很多对十七年、90(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8年03期)

张贤亮小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贤亮早期小说创作以《灵与肉》《绿化树》等为代表,在谱写知识分子受难史的过程中,彰显了"劳动"在知识分子体力改造和精神涅盘中的力量。但其小说在对劳动救赎意义的宣扬与膜拜背后,存在对社会主义劳动情结的解构。笔者通过对张贤亮早期小说的细读,论析小说中的劳动是怎样一步步演变为功利与手段,最终失去原先具有的崇高意义与改造力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张贤亮小说论文参考文献

[1].白草.张贤亮小说中的外国文学因素[J].宁夏社会科学.2019

[2].卞秋华.吊诡的“劳动”——论张贤亮早期小说中的劳动救赎意识[J].文教资料.2019

[3].周春燕.张贤亮小说中的饥饿情结和情欲情结[J].文学教育(上).2019

[4].任淑媛,毕光明.张贤亮小说智劳关系叙事的思想价值——以“唯物论者启示录”为中心[J].文艺争鸣.2019

[5].邱祥婧.张贤亮小说中的欲望书写[J].美与时代(下).2018

[6].王蕊.论张贤亮小说中赞美与控诉的矛盾统一[J].明日风尚.2018

[7].王治中,邹志远.论张贤亮小说中“心”与“性”的异变与超越[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8

[8].贺滟波.“革命”意义的消解——张贤亮1980年代小说中的声音政治[J].文化与诗学.2017

[9].张红.论张贤亮小说的叙事伦理问题[D].重庆师范大学.2018

[10].马占俊.批评观念的嬗变:张贤亮小说批评之争[J].当代作家评论.2018

标签:;  ;  ;  ;  

张贤亮小说论文-白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