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问

浅议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问

福建武夷山一中陈蓉蓉

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可见,合理的课堂设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主动投身于数学教学活动中去;有助于教师诊断和评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灵活调整数学教学结构;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那么,在对数学有效教学课堂设问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注重思考型课堂设问,激发思维活动的灵活性

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的问题要具可思考性,要在学生思维易堵塞处巧妙设疑,这就要求学生能够自己组织思路,找出依据进行解释。讲授“利用全等三角形测量距离”时,教师设计思考情境如下:“在一个池塘的两端点A、B,小明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所以在池塘一侧另取一点C,现在,请你帮他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学生思考过程中,教师又问:“你能说说转化为纯数学问题的已知与结论吗?看到此问题后,你首先联想到那些相关的数学知识?联想的知识在现有的问题中直接用得上吗?是否需要创造条件?如果需要创造条件,那就请说说你创造了什么条件?现在你是否找到了解题方法,得到了问题的答案?你能说明具体的思考过程吗?”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启悱,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中,不同人有着不同的思维习惯及见解,要淋漓尽致地发挥他们的潜能,激活其思维灵活性,教师就要为这些“不同表达”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

二、注重启发型课堂设问,激发思维活动的主动性

课堂设问是启发式教学手段之一。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合理设计启发性问题,为学生指明思考的角度、方向和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设问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设问时要注意思路的诱导,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平方差公式”教学中,平方差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重点,而如何归纳出公式则是教学的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四道计算题:“1、(1+2X)(1-2X);2、(2a+3)(2a-3);3、(100+1)(100-1);4、(X-6)(X+6)”。教师启发道:“大家自己找一找,这4个问题存在什么规律?”过几分钟后,教师又道:“有困难吗?大家合作探究怎么样?”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针对不同情况进行启发引导,然后各组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最终推导出平方差公式。在“平方差公式”一节中,在学生发现了平方差公式后,教师适时提出:“大家能否利用平方差公式自编应用题呢?”大家群策群力编出不少有特点的题目,但思维角度基本相同。于是,教师便提醒道:“请大家从多角度来编题。”必要的启发是引导学生步入成功殿堂的捷径,适时适量的启发性设问有助于激励学生思维活动的主动性。

三、注重开放型课堂设问,激发思维活动的探究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总是细针密线,鞭辟入里,把知识说得细,讲得全,做到“滴水不漏”。因此,在有效教学中设计一些开放式的问题,适当布白,不求面面俱到,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在有关“四边形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了“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问题”如下:“请大家利用图形计算器画一个任意四边形ABCD,依次连接各边中点E、F、G、H,所得到的新四边形EFGH为中点四边形。然后拖动原四边形ABCD的其中一个顶点,改变原四边形ABCD的形状,观察图形的变化过程,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甲说:“拖动原四边形ABCD的一顶点,改变原四边形ABCD的形状,发现中点四边形EFGH始终是平行四边形。”学生乙说:“中点四边形EFGH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所以猜测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由观察到猜想是符合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规律的。在获得猜想后,学生丙问道:“如何解释这一发现呢?”教师适度引导:“实际上我们找到了一种证明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思路,即原问题可转化为‘证明中点四边形EFGH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问题。”很快学生丁根据图形的特点指出:“只需要证明一组对边互相平行就可以了,因为另一组对边平行的结论可以同理可证。”于是,教师适时进行迁移诱导:“很好,其实原问题又在向新的一个问题转化,即如何证明‘中点四边形EFGH的一组对边互相平行’呢?”课堂是千变万化的,教师不能不顾课堂的实际情况,这是激励探究性思维品质所不可或缺的。

四、注重综合型课堂设问,激发思维活动的创新性

所谓综合水平的设问,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一种新的或创造性的方法组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模式结构或是一种新的整体。在“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际问题列出的方程,对照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从而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命名,然后教师提出:“二次项系数为什么不等于零?一次项系数、常数项是否也有限制?”为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一种新的、创造性方法施展开来,教师又提出:“大家能否自己编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看谁编得又快又有特色?”就这样,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讨论和探究,学生将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此外,教师可适当安排诸如此类的具有不确定答案的练习:“现有A、B两名学生,A的六次测试成绩为:60、65、69、78、83、92;B的六次测试成绩为:85、83、89、91、87、94。请问:你认为谁的成绩好?请说明你的理由。”鼓励学生并且包容学生的不同见解或不同答案。

总之,数学设问的目的为学生的思维“点火”。数学课堂设问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的知识传授通过探索、论证、生成、发展为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提供心智和能力方面的支持,从而全面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标签:;  ;  ;  

浅议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设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