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苏区道路:一个民众动员的实践研究(1920-1932)

鄂豫皖苏区道路:一个民众动员的实践研究(1920-1932)

论文摘要

鄂豫皖苏区革命最早是由革命知识分子引入的。这些回乡的革命知识分子普遍具有很强的道德理想主义追求,他们在城市接受新式教育,并触及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有一定能力去理解这一复杂意识形态。当他们因各种原因回乡进行乡村革命实践时,他们对乡村的实际情况比较了解,这是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当他们通过传统“社会资本”及乡村“日常行为轨制”嵌入乡村时,他们就以农民所能理解的语言来宣传、解释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并捡拾中共乡村农运政策要点,成功地把农民整合起来,并将他们汇入中共革命的洪流中。毋庸讳言的是,在这个民众动员过程中,也泛起太多离散因素及难以解决的困境,面对这些离散因素及难以解决的困境,中共也进行了布尔什维克化纠错及重整,因此,具体到实实在在的民众动员实践形态,其革命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其经历了一个“扩散——凝聚型”试错过程。这种“扩散——凝聚型”试错,是一种目标导向渐逐明确的试错;是一种革命理想与现实行为规范不断调适的试错;是一种不断提升组织力、动员力、凝聚力及控制力的试错;是一种持续的理想消退而布尔什维克组织化原则逐渐增强的试错。应该说,这种试错,也解决问题,但标准不同,效果亦非,它不一定成功,有可能还造成更大的灾难,凸显了苏维埃革命实践的不可持续性。不管如何,这种“扩散——凝聚型”试错,最终目标肯定是为形成中共特有的军事全能主义体制,并通过这种体制夺取政权及权力,进而通过政权及权力的有效攫取,来最终实现革命的理想图景。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一、开篇导言
  • 二、论文主题
  • 三、学术前史
  • 四、写作方法
  • 第二章 革命播火:知识分子、城市串党及革命下乡
  • 一、观念变动与革命运动
  • 二、来自大别山区革命知识分子及其城市串党、串团
  • 三、读书不忘救国:弄潮儿城市弄潮及回流
  • 四、革命下乡
  • 五、小结
  • 第三章 山区烽火:农民、共产党及地方性动员实践
  • 一、农运政策及其激进演化
  • 二、嵌入自主及仇恨的阶级化整合
  • 三、阶级仇恨扩大化及其暴动
  • 四、组织化动员
  • 五、小结
  • 第四章 刀会叛乱:保土意识、阶级意识及革命动员
  • 一、皖西大刀会源流
  • 二、1924 年自发性叛乱钩沉
  • 三、国共分裂前:关注、争取领袖及工作中断
  • 四、国共分裂后:保土意识、阶级意识及分化瓦解
  • 五、小结
  • 第五章 助手革命:妇女解放、婚姻自由及阶级革命
  • 一、置入阶级观念:妇女解放运动的大转向
  • 二、“娜拉走后怎样”:鄂豫皖苏区一瞥
  • 三、革命动员、婚姻自由及阶级革命
  • 四、小结
  • 第六章 零和博弈:联合富农、反富农及民众再动员
  • 一、富农的溯源、定量与定性
  • 二、早期联合、动员富农革命及同质互动
  • 三、立三时期民众再动员、反富农及富农异质应变
  • 四、张国焘大规模反富农、权威控制力升级及过度动员
  • 五、小结
  • 第七章 结语
  • 一、动员进程
  • 二、动员类型
  • 三、革命畸变
  • 四、革命正义道德之消解
  • 参考文献
  • 一、档案资料
  • 二、未刊档案
  • 三、地方县志
  • 四、文史资料
  • 五、杂忆文集
  • 六、中文专著
  • 七、中文论文
  • 八、外文著述
  • 九、翻译著述
  • 十、期刊报纸
  • 后记
  • 博士在读三年所发学术论文排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在陈赓院长关爱下成长[J]. 中华魂 2017(09)
    • [2].在革命话语的烛照下——论张天翼笔下的“革命知识分子”形象[J]. 作家 2009(06)
    • [3].自觉与觉他——后五四时代革命知识分子自我认同的转变[J]. 政治思想史 2020(02)
    • [4].记录革命知识分子精神理路 传承老一辈出版家文化理想[J]. 中国出版 2019(09)
    • [5].论广东土地革命时期的革命知识分子[J]. 韶关学院学报 2014(03)
    • [6].革命知识分子与战时政治结构下的意识形态生成[J]. 学术交流 2015(05)
    • [7].革命播火:知识分子、城市串党及革命下乡——以大别山区早期中共革命为中心的探讨(1920~1927)[J]. 开放时代 2011(12)
    • [8].新世纪知识分子题材小说的反讽叙事[J]. 创作与评论 2013(18)
    • [9].革命语境中的“民粹主义”反思叙事——重释萨宁形象[J]. 俄罗斯文艺 2008(03)
    • [10].“模式”的隐蔽逻辑——《从建构到失语——文化传统背景下的俄罗斯革命知识分子与斯大林模式》评介[J]. 社会科学研究 2008(01)
    • [11].幸德秋水的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影响[J]. 湘潮(下半月)(理论) 2009(04)
    • [12].山区“造暴”:共产党、农民及地方性动员实践——以大别山区中共革命为中心的探讨(1923~1932)[J]. 开放时代 2012(08)
    • [13].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J]. 山东农机化 2011(03)
    • [14].“突变”:身份焦虑与书写暧昧的指代——“革命-恋爱”叙事模式解析[J]. 中国文学研究 2008(01)
    • [15].一份左翼剧联档案背后的秘辛[J]. 档案春秋 2019(04)
    • [16].鲁迅作品对知识分子的深刻剖析[J]. 成才之路 2010(11)
    • [17].数字党史[J]. 湘潮 2019(05)
    • [18].怀念父亲李昌[J]. 中国民商 2013(09)
    • [19].中国现代思想原点中的哲学胎记[J]. 学术研究 2014(03)
    • [20].论王蒙文化心态中的革命认同[J]. 北京社会科学 2008(01)
    • [21].乡村的感恩与告别——城市“右派”作家的乡村书写[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22].抗战时期党对革命知识分子的培养教育[J]. 理论学刊 2008(01)
    • [23].陈原小丛书[J]. 出版发行研究 2019(05)
    • [24].张仲银是启蒙知识分子吗——重读李锐《万里无云》[J]. 中国图书评论 2014(08)
    • [25].专题:社会史视野下的中国革命(之五)[J]. 开放时代 2011(12)
    • [26].图说[J]. 新作文.金牌读写(初中生适读) 2014(10)
    • [27].从“全人格”看许崇清的书法艺术[J]. 文化遗产 2015(02)
    • [28].延安时期毛泽东培养革命知识分子举措探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5(16)
    • [29].当诗人遇上革命——论柯仲平诗歌的话语选择[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05)
    • [30].长沙文化书社的创办及其历史地位[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05)

    标签:;  ;  ;  ;  ;  ;  

    鄂豫皖苏区道路:一个民众动员的实践研究(1920-193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