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政治分析

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政治分析

论文摘要

政治权力秩序的维系大都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合法性基础之上,而合法性在本质上就是人们内心的合法性信仰的直接结果和表现形式。对于合法性信仰来说,仅仅停留在思想层面是不够的,它必须通过一定的外化形式变成看得见的行动。国家性的政治仪式就是合法性信仰或国家政治信仰最为重要的外化形式之一。通过国家性政治仪式的反复举行,可以确立并强化民众的政治信仰,从而建构能够维系社会政治权力秩序的合法性基础,顺利实施社会整合,保证政治权力秩序的稳定。而一旦既定的合法性信仰出现“贬值”或者“断裂”,与之相应的政治仪式便会趋于式微,固有的政治权力秩序亦随之崩溃。本文选取古代中国“国家祭祀”作为研究对象,因为国家祭祀就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仪式。笔者力图通过对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政治分析,证明其对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秩序“超稳定”延续的支撑作用。文中将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前国家时期的原始宗教为初始阶段,祭祀的产生与权力秩序的发端紧密相连;早期国家时期为发展阶段,祭祀成为早期国家权力秩序建构及其运转的关键,与政治高度融合,向“国家祭祀”发展;秦汉时期为渐趋成型阶段,秦汉时期,统一帝国建立,以皇帝为核心的权力秩序基本形成,因应维护这种统一格局下的权力秩序的信仰需求,统治阶层对早期国家时期的祭祀进行了儒家礼制化改革,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由此成型。在随后历代王朝的政治运行中,古代“国家祭祀”不仅参与政治合法性的建构,还成为统治者实施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文章通过深层的分析认为,作为政治仪式的古代中国“国家祭祀”能够成功建构古代王朝或帝国政治的合法性信仰,从而实现社会政治整合,有着深刻的社会思想和经济根源。古代中国属于典型的农业社会,“天命”信仰、祖先崇拜几乎是农业社会里人们的“共同价值观”,而以此为主要内容的古代“国家祭祀”成为了人们“共同价值观”的象征。因此,主持国家祭祀的人就成为人们信仰的代理人,人们自然很容易对主持祭祀的人产生心理认同,而不管是那个人具体是谁。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由此成为维系古代王朝政治权力秩序的“超稳定”延续的坚定基石。随着晚清以来的“几千年未有之变局”,社会形势日益复杂,以“天命”信仰为核心的传统政治文化面临危机,古代中国“国家祭祀”日趋式微,君主专制的权力秩序最终土崩瓦解。然而后帝制时代的人们在建构新的权力秩序时还是一次次地求助于传统的政治仪式,但都难以成功。古代中国“国家祭祀”作为一套权力技术和一种权力实践,虽然在建构和维护古代君主专制的特定权力结构和权威秩序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近代以来的复杂社会条件下,传统的社会规范发生改变,单纯依靠古代中国“国家祭祀”之类的传统政治仪式,很难再达到建构统治合法性,实施社会政治整合之目的。因为随着社会的变迁,权力的合法性建构成为越来越复杂的问题,政治仪式必须随社会规范的改变作出相应的调整。政治合法化仪式从基于血缘、世袭和君权神授的传统型向以通过民众投票和选举来表达授权与认可的法理型转变;政治社会化仪式从被动教化和灌输的臣民型向主动学习和自由选择的公民型转变;政治参与仪式由封闭的排他型转变为开放的参与型——即参与政治的仪式的不再被控制和局限在极其狭小和封闭的范围内。此时,政治权力秩序的维系不能再专门依赖固有的信仰及其精神建构方式,传统的政治仪式只能作为权力的象征起到辅助性作用,政治的合法性建构与社会控制以及权力秩序的稳固必须通过组织的力量,借助与社会政治发展相适应的政治仪式才能实现。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研究的缘起、目的和意义
  • (一) 研究的缘起
  • (二) 研究之目的和意义
  • (三) 几个概念的说明
  • 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综述
  • (一) 关于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研究文献
  • (二) 关于古代中国权力秩序的研究文献
  • (三) 现有研究之局限
  • 三、基本理论假设、分析框架与研究方法
  • (一) 基本理论假设
  • (二) 分析框架
  • (三) 研究方法
  • 四、论文结构安排
  • 第一章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源起与形成
  • 第一节 滥觞:原始宗教
  • 一、原始宗教的神灵祭祀
  • 二、绝地天通的宗教改革
  • 第二节 发展:早期国家时期
  • 一、祭祀与中国早期国家的演进路径
  • 二、祭祀与早期国家的政权建构
  • 三、祭祀与早期国家政权的运行
  • 第三节 趋于定型:秦汉时期
  • 一、秦和汉初的国家祭祀
  • 二、国家祭祀的儒家化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种类
  • 第一节 祭天地
  • 一、祭天
  • 二、祭地
  • 第二节 祭祖先
  • 一、宗庙
  • 二、陵寝
  • 三、祭先代帝王
  • 第三节 祭先师
  • 一、释奠礼
  • 二、祭孔
  • 第四节 其它诸祀
  • 一、雩祀(祈雨)
  • 二、籍田、先蚕祭礼
  • 三、祭岳镇海渎
  • 四、祭厉
  • 五、祭城隍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与合法性建构
  •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政治合法性问题
  • 一、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问题的提出
  • 二、中国古代政治合法性的分层
  • 第二节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与合法性信仰
  • 一、古代合法性信仰之流变
  • 二、古代合法性信仰的思想基础
  • 三、古代合法性信仰的经济基础
  • 四、国家祭祀与古代合法性信仰的确立
  • 五、价值祭祀与工具祭祀
  • 第三节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与合法性的规制
  • 一、程序合法性
  • 二、功绩合法性
  • 三、终极合法性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与社会控制
  • 第一节 统治阶层内部的秩序整合
  • 一、国家祭祀与统治阶层的等级秩序
  • 二、宗庙祭祀的政治意义
  • 第二节 控制士人阶层
  • 一、理想目标:道治合一
  • 二、价值导向:崇文抑武
  • 三、控制利器:从祀与配享
  • 四、知识与权力共谋
  • 第三节 约束底层民众
  • 一、吸纳佛、道二教
  • 二、整合民间信仰
  • 三、王道之忧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式微
  • 第一节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式微的诸因素分析
  • 一、工具祭祀与价值祭祀严重背离
  • 二、传统政治文化的崩解
  • 三、财政不堪重负
  • 第二节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式微的实质与影响
  • 一、古代中国"国家祭祀"式微的实质
  • 二、古代中国"国家祭祀"式微的影响
  • 本章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政治仪式:概念、载体与功能[J]. 改革与开放 2017(13)
    • [2].政治仪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2)
    • [3].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的象征符号、阈限和国家认同建构[J]. 新闻大学 2016(02)
    • [4].论政治仪式变革中的政治传统——站在保守与激进之间的审查官[J]. 江苏社会科学 2010(04)
    • [5].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再生产:政治记忆的双重刻写[J]. 江海学刊 2012(04)
    • [6].政治仪式外部环境的分层解析:文化、政制与事件[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2(06)
    • [7].重大政治仪式对青年人的教育作用探析[J]. 改革与开放 2020(Z2)
    • [8].从“政治仪式”的角度看思想如何掌握群众[J]. 学术论坛 2014(09)
    • [9].阅兵仪式与国家形象的建构[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05)
    • [10].灾害情境下的政治仪式与政权合法性——以两汉为例[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7)
    • [11].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宣展与合法性建构[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17)
    • [12].政治仪式中的权力结构及其动态分析[J]. 南京社会科学 2011(03)
    • [13].浅析中国政治仪式与仪式政治的区别[J]. 西部学刊 2019(20)
    • [14].政治仪式的符号学解读——以阅兵式为例[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6)
    • [15].政治仪式功能的变迁[J]. 新视野 2012(06)
    • [16].后现代视域中的政治仪式——一项基于戏剧隐喻的考察[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7].后现代身体的分裂与聚合——基于政治仪式中身体规训技术的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8].政治仪式推进政治认同的逻辑与路径——基于建国以来阅兵仪式的考察[J].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9(10)
    • [19].仪式中的政治:上海知青“支疆”动员的会议仪式考察(1962—1966)[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3)
    • [20].教皇在墨西哥:公共仪式中的混合主义[J]. 思想战线 2008(03)
    • [21].国歌塑造认同:超越政体类型学的国家认同建构——基于对121国国歌的政治学分析[J].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2].政治仪式中的权力宣展与合法性建构——中国社会变革与政治发展中的国庆大阅兵(1949-2009)[J]. 学海 2010(04)
    • [23].国家认同:现代多民族国家共同体意识的构建目标[J].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20(05)
    • [24].中国阅兵礼在西方舆论场中的国家意义及其生成条件——基于国家自然化理论的分析[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16(12)
    • [25].政治仪式:国家认同建构的象征维度——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为考察对象[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6)
    • [26].国家认同的历史逻辑——以政治仪式的权力再生产为中心的考察[J].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0(06)
    • [27].法国大革命中的祖国崇拜——一项关于现代爱国主义的政治现象学考察[J]. 探索与争鸣 2019(10)
    • [28].论宪法宣誓制度的政治内涵、价值及其完善--以现代政治仪式建构为分析视角[J]. 社会主义研究 2016(06)
    • [29].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广场作为政治符号的确立——以上海人民广场为例[J]. 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0(01)
    • [30].仪式、关系与基层治理中的政治信任机制建构——以“万名干部进村入户”为例[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2012(02)

    标签:;  ;  ;  ;  ;  ;  

    政治仪式与权力秩序 ——古代中国“国家祭祀”的政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