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学生社团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各项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20年,邓中夏等19人在北京大学组成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我国的学生社团逐渐成熟;但是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加上少数高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因素,导致了社团发展比较盲目随意、少数社团层次较低等问题,同时社团本身也存在社团干部青黄不接、社团的继承与发展不够,社团的管理机制欠缺等问题,这就需要采取积极措施,以促进社团更快、更好地发展。本文除了导论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有关学生社团的一般理论,包括其定义、特点、功能和作用等方面。高校社团,即大学生社团,是具有某些共同点的学生或者为达到某种目的的学生,依照法律或校规校纪,遵循一定的宗旨和原则,自愿参与的、具有相对固定成员的学生组织。它包括了狭义上的学生社团和学生会、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它具有成员的同质性、成员的流动性、组织的松散性、活动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高校社团无论对于学生自身的发展,还是校园建设都是有很重要意义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内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状况。我国的高校社团起步比较晚,随着高校的扩展,社团也逐渐取向成熟,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有了明确的成立审批程序,也有严格的解散管理制度。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取得了一系列的经验和成果,比如说提高了对于学生社团的认识,意识到社团的作用等等方面。但是在我国,对于高校社团的管理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比如社团活动所受限制较多,物质条件匮乏、社团的管理机制存在较大欠缺等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国外高校社团发展的成功经验。在国外,高校社团的种类繁多,拥有广泛的自主活动空间,而且一般都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许多都依靠自身提供一些自主性的经营项目以及通过校友会的资助等渠道来弥补自身活动经费不足的问题,社会经费充足,充当着学校与社会间“中介组织”的地位。最后一部分主要探析了高校社团的未来发展。文章从三个维度进行了论述。一是,高校学生社团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发挥社团作用的有效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高校社团不仅要有开放民主的管理机制,还要有开放的校园文化。二是,高校在学生社团发展中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高校应该从多方面对学生社团在思想上进行引导、物质上进行支持、制度上进行完善。三是,走品牌化建设的道路。学校管理部门应对社团的发展略有偏重,不能搞“一边倒”,应逐步建立起一批有特色、有实力、品牌化的社团,让这些品牌化的社团“走出去”,不断提高社团的影响力,进而提升学校的形象。为此,论文从我国高校社团发展现状入手,通过研究高校社团的一般理论结合国外高校社团发展的成功经验,提出了以学校加强对社团的正确引导、加大对社团的经费支持力度、加强社团管理的制度化为主要特点的我国高校学生社团未来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