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铁路作为我国五大运输工具之一,是我国重要的交通骨干,但目前在我国社会物流体系中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生产力布局调整后铁路潜在运能释放的重大契机,改革铁路货运组织模式、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铁路运输业适应新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其中改革传统货运场站运营模式、建立铁路现代物流中心是铁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关键和突破口,是支撑铁路物流系统的重要基点。铁路物流中心的有效建设和发展应注重科学布局和网络化运营,而宏观布局规划问题是铁路物流中心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在整个铁路物流中心系统建设中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本论文在进行大量现场调研和数据搜集的基础上,从如下几方面对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宏观布局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1)分析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论证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的形成机理,并阐明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的发展方向,包括功能定位、市场定位与发展目标。(2)系统阐述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宏观布局规划的基本内涵,界定了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宏观布局规划的边界和研究内容,并指明其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3)通过分析经济空间分布的层次性和不平衡性,提出了我国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全国性铁路物流转运中心、区域性铁路物流集散中心和地区性铁路物流配送中心三个层次的空间布局体系。(4)提出了以模糊聚类和模糊区间层次分析为主体的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宏观布局规划的方法体系,并通过316个地级市15个指标的数据调研,在进行大量计算后,得出了“32-74-210”三级网络布局初步建议方案,并论证了模糊区间层次分析更适于铁路现代物流中心宏观布局规划中的研究和分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河南省全国现代物流中心发展路径研究[J]. 商场现代化 2017(14)
- [2].铁路现代物流中心仓库面积计算方法研究[J]. 物流科技 2016(05)
- [3].湘之杰现代物流中心设计的几点思考[J]. 中外建筑 2012(03)
- [4].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的障碍与推进路径研究[J]. 中国集体经济 2012(35)
- [5].我国现代物流中心发展对策探析[J].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3)
- [6].长株潭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的实施策略[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7].长株潭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政策构建[J]. 商场现代化 2008(32)
- [8].我国铁路现代物流中心赢利模式研究[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3)
- [9].一位令灾区人民感动的台商[J]. 台声 2011(02)
- [10].北京市现代物流中心构建及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 2011(11)
- [11].南开大学现代物流中心[J]. 港口经济 2008(05)
- [12].内陆港口智能物流系统优化研究——以三峡现代物流中心为例[J]. 管理观察 2020(12)
- [13].德州铁路货场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变的设计探讨[J]. 山西建筑 2011(15)
- [14].论在珠海市建立区域现代物流中心的可行性[J]. 河北企业 2016(01)
- [15].陇西站发展现代物流中心的探讨[J]. 铁道货运 2013(07)
- [16].探究公路货运站场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化的方案[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9(10)
- [17].江苏三江现代物流中心发展定位与功能布局[J]. 物流科技 2014(03)
- [18].加快推进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建设[J]. 前进 2013(02)
- [19].我国西部现代物流中心运营全面启动[J]. 中国政府采购 2009(05)
- [20].加快推进新疆奎屯市现代物流中心城市建设[J]. 实事求是 2009(06)
- [21].发挥贵阳市现代物流中心的地位与功能研究[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09(06)
- [22].现代物流中心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系统研究[J]. 数字通信世界 2018(05)
- [23].现代物流中心服务支撑体系的内涵、重要性及构建途径[J]. 当代经济 2010(24)
- [24].论长株潭现代物流中心软环境构建[J]. 湖湘论坛 2009(02)
- [25].云南省面向东南亚铁路现代物流中心规划研究[J].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2016(04)
- [26].铁路货场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发展的实践与思考[J]. 铁道货运 2015(08)
- [27].现代物流中心运营阶段CO_2排放计算分析[J]. 城市交通 2018(06)
- [28].建立铁路现代物流中心的思考[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12(10)
- [29].盐田港现代物流中心设计[J]. 建筑学报 2009(07)
- [30].山西加速由煤销大省向现代物流中心转型[J]. 能源与节能 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