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载人航天器或潜艇等密闭环境中CO2的去除和O2及时补充,是环控生保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密闭空气中CO2去除技术首先要求高效、稳定和安全,其次是装置体积小、重量轻、能耗低、寿命长,以及操作和维护简便。本论文围绕上述目标,基于中空纤维膜传质比表面大、设备体积小的优势,选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碳酸酐酶(CA)两种作为CO2固定与转化的高效传递载体,研制中空纤维膜式光生物反应器和中空纤维酶膜反应器,分别用于去除CO2的系统性研究。 小球藻比C4植物光合速率高、繁殖快、环境适应性强,是一种高效的CO2固定转化载体。本文在3L简易式光生物反应器中,首先开展小球藻对去除CO2的效果试验,考察了碳源、pH、温度、光照强度和供气条件等影响因素。在光强3500 lx、温度25~30℃条件下,采用孔径为0.33μm的中空纤维膜组件曝气,流量为600 ml/min,当进气CO2浓度为1%时,CO2去除率约为50%,最大CO2去除速率达到118 mg/(L·h)。 其次,采用分批补料和碳源补充法,在10 L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小球藻的高密度培养,使细胞密度从补料前2.3×107cells/ml提高到2.675×108cells/ml。在一定的气速下,进气浓度对小球藻光合固定CO2和产O2的影响较大,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气CO2浓度为0.04%左右时,不能满足微藻生长所需碳源,当CO2浓度提高到1%时,藻液pH下降到8.5左右,通常能使细胞密度增加到1.0×108cells/ml以上;另外,降低进气中O2的含量,有利于小球藻光合产O2,但对反应器的CO2去除速率影响并不显著。研究还表明小球藻光合固定CO2和产生O2能力与细胞的生长周期紧密相关,在分批式培养过程中,进入静止期后的细胞利用CO2和产生O2能力锐减。由此可知,增强单位反应器处理CO2能力不能一味依赖细胞密度的增加。 然后,在原10 L光生物反应器上串联中空纤维膜组件,采用中空纤维死端流曝气法以改善小球藻供碳方式。试验发现,该法不但能使气泡更加细小均匀,而且气体在藻液中的停留时间由原来的2秒提高到20秒以上,有利于藻液中溶
论文目录
第一章 绪论2水平及危害'>1.1 CO2水平及危害2去除技术'>1.2 密闭空气中CO2去除技术1.2.1 固胺树脂吸附法1.2.2 金属氧化物法1.2.3 分子筛法1.2.4 膜分离法1.2.4.1 固载活性基团膜1.2.4.2 支撑液膜1.2.4.3 膜基气体吸收1.2.5 生物法1.2.5.1 光合细菌1.2.5.2 高等植物1.2.5.3 微藻2去除技术筛选'>1.2.6 密闭空气中CO2去除技术筛选2研究进展'>1.3 微藻固定CO2研究进展1.3.1 藻种的筛选和培养1.3.1.1 藻种的筛选1.3.1.2 微藻的高密度光自养培养2微藻的基因工程研究'>1.3.1.3 高效固定CO2微藻的基因工程研究2机理'>1.3.2 微藻固定CO2机理1.3.2.1 无机碳利用形式1.3.2.2 无机碳浓缩机制(CCM)2浓度影响'>1.3.2.3 CO2浓度影响2反应器及其集成技术'>1.3.3 微藻固定CO2反应器及其集成技术1.3.3.1 高效光生物反应器制备1.3.3.2 膜组件在光生物反应器中的应用1.3.3.3 中空纤维膜接触器2技术'>1.3.4 微藻膜式光生物反应器去除CO2技术2'>1.4 碳酸酐酶膜反应器去除空气中CO21.4.1 碳酸酐酶1.4.2 碳酸酐酶固定化1.4.3 (微藻)酶固定化凝胶2机理'>1.4.4 碳酸酐酶膜反应器分离CO2机理2技术'>1.4.5 酶膜反应器去除CO2技术1.5 论文立题思路1.5.1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1.5.2 课题实验方案1.5.2.1 小球藻高密度光自养培养2'>1.5.2.2 小球藻光生物反应器去除CO22'>1.5.2.3 小球藻膜式光生物反应器去除CO22动力学模型'>1.5.2.4 小球藻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去除CO2动力学模型2'>1.5.2.5 中空纤维含酶液膜反应器去除CO21.5.2.6 高吸水性树脂制备及其凝胶固载酶膜反应器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实验仪器2.2 藻种和培养基2.2.1 藻种及藻种保藏2.2.2 培养基2.3 培养方式2.3.1 种子培养2.3.2 摇瓶培养2.3.3 光生物反应器培养2.3.4 10L光生物反应器操作2.4 分析方法2.4.1 细胞形态2.4.2 细胞浓度2.4.2.1 细胞计数2.4.2.2 细胞光密度2.4.2.3 细胞重量2.4.2.4 细胞计数、光密度和干重表示法之间的相关性2.4.3 光强测定2.4.4 叶绿素含量测定3-N、NO2-N、NO3-N、PO4-P浓度的测定'>2.4.5 藻液中NH3-N、NO2-N、NO3-N、PO4-P浓度的测定2.4.6 元素与灰份分析2系统'>2.5 微藻固定空气中CO2系统2.5.1 实验装置2.5.1.1 3L简易光生物反应器2.5.1.2 10L高密度光生物反应器2.5.2 配气方案2.5.3 膜组件的有关特性参数2和O2含量的测定'>2.5.4 气相中CO2和O2含量的测定2.5.5 微藻光合摄碳计算2.6 碳酸酐酶测定第三章 小球藻高密度光自养培养3.1 前言3.2 小球藻3.3 小球藻生长影响因素3.4 小球藻简易光生物反应器培养3.4.1 碳源3.4.1.1 空白对照3.4.1.2 碳源补加3.4.2 pH3.4.3 温度3.4.4 光照条件3.4.5 混合传质3.4.5.1 进气流速3.4.5.2 气泡大小3.4.6 培养时间3.5 小球藻高密度光生物反应器培养3.5.1 小球藻分批培养3.5.1.1 氮源3.5.1.2 磷源3.5.1.3 氮磷比3.5.2 小球藻分批补料培养3.6 小球藻营养元素的平衡计算3.6.1 实验室配方3.6.2 传统N-8培养基3.6.3 优化培养基设计—M-8培养基3.6.4 三种培养基配方的比较3.7 小结2'>第四章 小球藻光生物反应器去除CO24.1 前言2转化的因素'>4.2 影响CO2转化的因素4.2.1 进气流速2浓度'>4.2.2 进气CO2浓度2为0.04%'>4.2.2.1 空气CO2为0.04%2从0.04%增至1%'>4.2.2.2 进气中CO2从0.04%增至1%2浓度1%'>4.2.2.3 进气CO2浓度1%2浓度'>4.2.2.4 不同进气CO2浓度2浓度'>4.2.3 进气中O2浓度2浓度(进气CO2浓度1%)'>4.2.3.1 不同进气O2浓度(进气CO2浓度1%)2含量递增(进气CO2浓度1%)'>4.2.3.2 进气中O2含量递增(进气CO2浓度1%)2和O2浓度'>4.2.3.3 进气中不同CO2和O2浓度4.2.4 生长周期4.3 光合摄碳和放氧动力学4.3.1 光合放氧原位测定2传质系数KLa'>4.3.2 动态法测定体积CO2传质系数KLa2传质系数KLa影响'>4.3.3 通气速率对体积CO2传质系数KLa影响4.3.4 细胞密度对光合摄碳速率影响4.4 基于生物量产率的碳源计算4.5 小结2'>第五章 小球藻膜式光生物反应器去除CO25.1 前言5.2 膜式光生物反应器制备2'>5.3 膜式光生物反应器转化CO25.3.1 串接膜组件前后T、pH和DO变化5.3.1.1 串接前空气进气5.3.1.2 串接后空气进气5.3.1.3 串接后连续光照培养2、O2含量的变化'>5.3.2 串接组件前后出气CO2、O2含量的变化2浓度一定'>5.3.2.1 进气CO2浓度一定2浓度变化'>5.3.2.2 进气CO2浓度变化2脱除率和CO2固定速率'>5.3.3 串接组件前后CO2脱除率和CO2固定速率2浓度为1%'>5.3.3.1 进气CO2浓度为1%2浓度变化'>5.3.3.2 进气CO2浓度变化2浓度和进气气速'>5.3.3.3 不同进气CO2浓度和进气气速5.4 膜接触器的影响因素5.4.1 膜比表面积和孔径5.4.2 操作条件5.4.2.1 死端模式和流过模式5.4.2.2 循环气液速2补充同步、异步'>5.4.2.3 光照和CO2补充同步、异步5.5 光生物反应器体积计算5.6 小结2模型'>第六章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去除CO2模型6.1 前言6.2 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6.3 数学模型的建立6.3.1 气液传质总方程6.3.1.1 时间离散化分析6.3.1.2 集中参数法分析2]与pH三者关系分析'>6.3.1.3 [Cr]、[CO2]与pH三者关系分析6.3.2 参数计算6.3.2.1 藻液流动速率6.3.2.2 反应器中气含率6.3.2.3 传质系数6.3.2.4 反应速率6.4 模型计算与验证6.4.1 模型计算6.4.2 模型模拟、预测与验证6.4.2.1 进气组成为空气2'>6.4.2.2 进气组成为0.5% CO22'>6.4.2.3 进气组成为1% CO26.5 小结2'>第七章 碳酸酐酶膜反应器去除CO27.1 前言7.2 中空纤维含酶液膜反应器制备2因素'>7.3 影响酶膜反应器去除CO2因素7.3.1 吹扫气作为推动力7.3.2 原料气和吹扫气气速7.3.3 Ar吹扫和空气吹扫2浓度'>7.3.4 进气CO2浓度7.3.5 碳酸酐酶(CA)2转化数计算'>7.3.5.1 CA对CO2转化数计算7.3.5.2 CA浓度7.3.6 不同组件和液膜厚度7.3.7 空白试验7.3.8 装置运行稳定性7.4 膜面积计算7.5 小结第八章 生物相容高吸水性树脂的研制8.1 前言8.2 高吸水性树脂吸水机理8.3 抗盐高吸水性树脂8.3.1 盐类对高吸水性树脂的影响8.3.2 提高树脂耐盐性方法8.3.3 耐盐高吸水性聚丙烯酸系树脂8.4 聚丙烯酸—丙烯酰胺高吸水性树脂制备8.5 树脂的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8.5.1 树脂的结构表征8.5.1.1 分子结构的表征8.5.1.2 颗粒结构的表征8.5.2 树脂的性能测试8.5.2.1 吸水倍率8.5.2.2 吸盐水倍率8.6 树脂的性能研究8.6.1 吸水性能研究8.6.1.1 交联剂用量对吸水率的影响8.6.1.2 单体中和度对吸水率的影响8.6.1.3 体系油水比对吸水率的影响8.6.1.4 脱水量对吸水率的影响8.6.1.5 丙烯酰胺量对吸水率的影响8.6.2 吸液性能研究8.6.2.1 丙烯酰胺量对吸液率的影响8.6.2.2 交联剂和中和度对吸液率的影响8.6.3 抗盐高吸水性能研究8.6.4 溶胀脱水后凝胶表征8.7 凝胶固定化微藻培养8.8 碳酸酐酶凝胶固定化2'>8.9 中空纤维凝胶固载酶膜反应器去除CO28.10 小结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9.1 结论9.2 不足与展望本文创新点参考文献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厂中CO_2捕集技术的成本及效率[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预览 2009(09)
- [2].应用CO_2超临界萃取苋菜红色素的工艺研究[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9(06)
- [3].纳米流体强化CO_2水合物生成的研究进展[J]. 现代化工 2019(12)
- [4].稠油油藏蒸汽驱后期CO_2辅助蒸汽驱技术[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9(06)
- [5].曲安奈德局部封闭结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瘢痕[J]. 中外医学研究 2019(34)
- [6].CO_2响应性高分子乳化剂的制备与性能评价[J]. 油田化学 2019(04)
- [7].铝酸盐水泥在高温和CO_2气氛的水化机理研究[J]. 水泥工程 2019(06)
- [8].CO_2驱集输管道内腐蚀机理研究[J]. 化学工程与装备 2020(01)
- [9].CO_2-环烷烃/芳香烃界面张力的测定与估算[J]. 化工学报 2020(01)
- [10].超临界CO_2放空特性分析与装置设计[J]. 流体机械 2019(12)
- [11].高焓CO_2气流壁面两步催化机制对非平衡气动加热影响的数值模拟[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20(01)
- [12].铅基堆超临界CO_2复合循环发电系统热力学分析[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20(01)
- [13].CO_2浓度升高对宁夏枸杞果实发育期形态指标及糖分积累影响[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4].设施甜椒土垄和垄嵌基质栽培方式CO_2排放通量日变化比较[J]. 华北农学报 2019(S1)
- [15].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CO_2点阵激光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19(06)
- [16].试验模拟包气带CO_2变化及对水化学的影响[J]. 水文 2020(01)
- [17].基于超临界CO_2抗溶剂技术的姜黄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研究[J]. 中药材 2019(07)
- [18].微通道反应器内CO_2传质反应行为研究[J]. 化学工程 2020(01)
- [19].环氧乙烷装置循环气中CO_2浓度对催化剂选择性的影响[J].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20(02)
- [20].氢氧化钙的固碳功能性研究-CO_2浓度与碳化时间的影响[J]. 功能材料 2020(01)
- [21].胜利油田特低渗透油藏CO_2驱技术研究与实践[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01)
- [22].CO_2-原油混相带形成机理与表征方法[J].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20(01)
- [23].高温高盐油藏聚合物微球-CO_2复合驱的适应性[J]. 油田化学 2020(01)
- [24].15%CO_2胁迫下雨生红球藻积累油脂制生物柴油[J]. 太阳能学报 2020(03)
- [25].CO_2泄漏对稻田水基础水质指标的影响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20(04)
- [26].供暖用CO_2空气源热泵变频运行性能研究[J]. 太阳能学报 2020(03)
- [27].光子嫩肤联合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治疗光老化皮肤的临床疗效[J]. 中国激光医学杂志 2020(01)
- [28].超脉冲CO_2激光联合自体表皮移植治疗白癜风的近期和中期效果分析[J]. 中国处方药 2020(03)
- [29].运用手持技术绘制CO_2浓度变化地图——以上海市地铁2号线为例[J]. 化学教学 2020(03)
- [30].2019年全球生物质燃烧CO_2排放研究[J]. 科技风 2020(12)
标签:二氧化碳去除论文; 小球藻论文; 碳酸酑酶论文; 膜光生物反应器论文; 膜接触器论文; 吸水凝胶论文; 酶固定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