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

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本文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的目的是在词汇语义学理论指导下,就普通话与方言之间、方言与方言之间存在的种种语义现象尤其是差异分门别类加以概括,以使庞杂的方言词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语义比较的体系,为方言词汇的语义现象和规律的描写提供一个理论的视角,同时对方言词汇间存在的语义差异给以概括的说明,并用有关理论分析差异的成因、性质,揭示其发展规律。 全文除绪论外共有五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方言义位的义值比较。我们对汉语方言的常用义位。如“甜”“淡”“走”“听”“闻”等在一些方言相应语义场内不同的场内价值作了考察和分析,发现这些义位表意义值的差异是因为各自方言语义场的构成及内部关系不同,表明义位的义值不仅取决于自身更取决于语义场内义位之间的关系。第二节我们将方言同形义位指物义值的差异类型和表现概括为四个方面,分别涉及到义位的结构和意义、义位所赖以产生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方言社团认知理解的差异。指物义值的差异说明语言符号和所指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而在汉语方言之间,指物义值的差异显示出方言义位同出一源却又各自发展而形成的大同却微异的特点。除了词汇义之外,方言义位的不同还会在语法义上表现出来。通过分析比较我们发现,词类范畴义的差异源于有些方言保留了古义或是在古义的基础上衍生发展,不同方言间同形义位语法范畴义的区别可以体现语义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层次;还有些差异源于个别方言走上独特的演变道路,差异是独自发展的结果。最后,我们分析比较了基本义相同的多义义场并用认知语义学的隐喻观和拉科娃的非多义观做了解释。各方言多义义场的演变扩展不可预测但可以解释,即各方言义位演变扩展既有特殊性、偶然性又有规律性和必然性,于是形成方言同形义位同异并存的状况。此外,我们还发现将不同的方言语义平铺到一起时,语义引申扩展链的内在连续性和逻辑性较为清晰显明,而这往往是单个方言的研究或仅有普通话和方言的比较研究所无法体现的。 第二章是方言义位的义域比较。比较从义位含元量的大小、含元数量的多少、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一、方言比较是研究方言、认识方言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
  • 二、方言词汇语义比较可以丰富完善词汇语义学的理论
  • 三、方言词汇语义比较能为我们构建汉语词汇历史提供帮助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一、关于方言词的界定
  • 二、关于方言词义的研究
  •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可行性分析
  • 一、研究目的
  • 二、可行性分析
  •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一、词汇语义学理论
  • 二、语义学理论
  • 三、语言异质论
  • 四、叠置理论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一、比较的方法
  • 二、语义特征分析法
  • 三、定性定量、演绎归纳相结合的方法
  • 第一章 方言义位的义值比较
  • 第一节 方言义位表意义值比较
  • 一、表意义值
  • 二、方言义位表意义值比较
  • 第二节 方言义位指物义值比较
  • 一、指物义值
  • 二、指物义值差异的比较
  • 三、对指物义值差异的解释
  • 第三节 方言义位词类范畴义比较
  • 一、名词兼有形容词义
  • 二、名词兼有动词义
  • 三、名词义和量词义的不同
  • 四、动词兼有形容词义
  • 第四节 多义义场义位的义值比较
  • 一、多义义场义位数量比较
  • 二、多义义场义值比较
  • 三、多义义场义值比较的价值和发现
  • 第五节 多义义场义位的关联分析
  • 一、认知语义学的解释
  • 二、补充解释——概念结构的非多义性
  • 本章小结
  • 第二章 方言义位的义域比较
  • 第一节 含元量比较
  • 一、含元量的大小
  • 二、含元多少的区别
  • 第二节 语用域比较
  • 一、形容词义位的语用域比较
  • 二、动词义位的语用域比较
  • 三、名词义位的语用域比较
  • 四、量词义位的语用域比较
  • 五、程度副词义位的语用域比较
  • 第三节 组合能力比较
  • 一、动词义位的组合能力比较
  • 二、形容词义位的组合能力比较
  • 三、量词义位的组合能力比较
  • 第四节 义域与编码度
  • 一、关于编码度(codability)
  • 二、语义场编码度考察
  • 三、编码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方言义位的极化现象比较
  • 第一节 关于极化现象的理论
  • 一、极化理论简介
  • 二、语义偏移
  • 三、义位的极化
  • 四、语义极化的机制
  • 第二节 方言中的义位极化现象
  • 一、中性义位的极化
  • 二、正极义位派生出负极义
  • 三、正负极义位的组合义等于正极义
  • 四、正负极义位组合义的无倾向性
  • 五、两极义位在程度表达式中的不同表现
  • 第三节 极化义位的对立与中和
  • 一、极化义位的平行对称性
  • 二、极化义位的非对称性
  • 三、极化义位“上”“下”语义中和现象分析
  •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汉语方言对立词义范畴比较
  • 第一节 范畴理论简介
  • 一、范畴和范畴化
  • 二、语义范畴
  • 三、词义范畴
  • 第二节 方言显性词义范畴比较
  • 第三节 方言隐性词义范畴比较
  • 一、隐性词义范畴
  • 二、方言义位隐性词义范畴比较
  • 第四节 词义范畴的跨界使用比较
  • 一、跨界词义范畴
  • 二、跨范畴现象的理论阐释
  •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语义比较视角下的方言词典编纂
  • 第一节 方言词典的收词范围
  • 第二节 方言词典的性质
  • 第三节 方言词典释义研究
  • 一、释义方法
  • 二、释义内容
  • 三、释义原则
  • 本章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汉语义位“宽”“窄”历史演变比较研究[J]. 现代语文 2020(02)
    • [2].《孟子》农作物词语探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8)
    • [3].论悲哀类情感义位的意义构成和表达[J]. 华夏文化论坛 2012(02)
    • [4].汉语成语的新义位成因[J].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5].义位结构与义素分析模式[J]. 榆林学院学报 2013(03)
    • [6].论构形义位与常用义位非显性理据——以“羞”为例[J]. 传承 2012(06)
    • [7].现代汉语动名型复合词义位内部组合研究[J]. 语言研究集刊 2019(01)
    • [8].从语义的角度谈反义词的判定[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8(03)
    • [9].新时期汉语新增义位词研究[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10].概念义素与功能义素的不均衡分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1].义位组合中的选择理据[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10(11)
    • [12].语用义位非常规变体的表现[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13].义位组合的对立异化研究[J]. 语文研究 2015(04)
    • [14].传统绿色文化义位系统研究[J]. 汉字文化 2012(02)
    • [15].汉语学习词典中动作义位的释义分析:认知图式视角[J]. 辞书研究 2008(01)
    • [16].“等”的“等待”义位的由来[J].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6(04)
    • [17].山东济宁方言义位组合差异的比较分析[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09)
    • [18].汉语义位“腿”“脚”比较研究[J]. 南开语言学刊 2011(01)
    • [19].“嘿!”的语用义位浅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6(10)
    • [20].义位组合的体点规则研究[J]. 汉语学习 2014(03)
    • [21].甲骨词义系统的整体性与义位归纳[J]. 兰州学刊 2009(02)
    • [22].论多义词义项的设立[J]. 辞书研究 2015(04)
    • [23].“赁”和“租”的语义发展[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3(12)
    • [24].新词语新义位的表现形式初探——以《2006汉语新词语》为例[J].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9(04)
    • [25].21世纪汉语词汇新旧义位关系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 2019(04)
    • [26].浅议义位及词典中义位的划分[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09(04)
    • [27].语义属性分析框架的构建及其在义位确立中的应用[J]. 辞书研究 2018(01)
    • [28].动词义位的事件图式及其释义特点:语篇视角分析[J]. 辞书研究 2009(04)
    • [29].《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括注“跟……相区别”的同场词语指瑕[J].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0(12)
    • [30].从词汇语言学看“Keep Moving——永不止步”——义位的基义与陪义[J]. 考试周刊 2008(29)

    标签:;  ;  ;  ;  ;  

    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