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简写CLA)是一种含有18个碳原子的不饱和脂肪酸,研究发现它具有多种生理活性,例如抗癌、减肥、增强免疫力等。它是人体必需脂肪酸—亚油酸(Linoleic Acid,简写LA)的共轭形式,目前工业上主要由化学法合成。虽然转化率很高,但是产物组成复杂,还含有很多反式脂肪酸,限制了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除此,在化学合成过程中涉及高温高压操作,耗能高、污染大、危险系数大,增加了企业的投资成本。研究发现,由微生物转化LA生产CLA具有诸多优点,无污染,反应条件温和,不涉及强酸强碱,对设备要求低,合成产物异构体较单一,利于分离纯化等,逐步被广大科研工作者重视。本文主要从实验室保藏的一株有CLA合成能力的植物乳杆菌入手,对其进行诱变处理,以期提高该菌株的发酵能力,获得高产菌株;研究了影响该菌株发酵能力的因素,并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发酵工艺;利用该菌株的活细胞作为细胞酶,探索了在超临界状态下CLA的转化试验;最后将该高产菌株应用在富含CLA发酵牛乳的研制上,研究获得了最佳的发酵条件。主要结论如下:1、利用N+注入、亚硝基胍复合诱变法,对原始菌株进行诱变处理,获得了一株高产CLA的突变菌株,命名为L. plantarum M-66。较出发菌株的发酵能力,L. plantarum M-66合成CLA的产量提高了47%,达到197μg/mL。2、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运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采用5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影响突变株L. plantarum M-66发酵能力的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为:反应时间30h,反应温度34℃,pH值7.0,接种量3%,底物浓度1.2mg/mL,在此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CLA平均产量为224.1μg/mL,转化率为18.68%。3、对超临界CO2状态下利用L. plantarum M-66湿细胞转化LA生成CLA的反应体系进行了研究,最适pH值为7,最适温度为37℃,最适底物浓度为1mg/mL,最适细胞酶浓度为25%,最适压力为15MPa,在此条件下CLA的产量为600μg/mL,转化率达到60%。4、开展了该突变株在富含CLA发酵乳上的应用研究,选取商业发酵剂YO-MIX 495(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突变株L. plantarum M-66作为试验发酵剂,考察酸度、CLA两个指标,并辅以感官评定打分,确定了最佳的发酵菌种配比为L. plantarum M-66:商业发酵剂=3:1,最佳的发酵温度为37℃,接种量为4%。在这个条件下所得到的酸奶色泽呈乳白色,且凝固性良好,组织均匀,酸味甜味适中,总体感官评价达到了国家标准的要求。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法确定了本试验研制的酸奶中CLA含量较没有添加L. Plantarum M-66发酵得到的酸奶中CLA含量为151.2μg/mL,占总脂肪酸含量的4.48%,且c9,t11-CLA与t10,c12-CLA的含量比例为1.3:1。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CLA 的结构和化学性质1.2 CLA 的生理功效1.2.1 CLA 的抗癌作用1.2.2 CLA 维护心血管健康的作用1.2.3 CLA 减少机体多余脂肪的作用1.2.4 CLA 免疫调节的功能1.2.5 CLA 对骨骼健康的影响1.2.6 CLA 影响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作用1.3 CLA 在体内的代谢1.4 CLA 的来源与合成1.4.1 CLA 的来源1.4.2 CLA 的化学合成1.4.3 CLA 的生物合成1.5 CLA 的分析检测1.6 超临界流体的研究+注入诱变技术的研究'>1.7 N+注入诱变技术的研究1.8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1.8.1 研究目标1.8.2 研究内容1.8.3 研究意义第二章 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2.1 材料与方法2.1.1 菌株2.1.2 培养基2.1.3 主要试剂2.1.4 主要仪器2.1.5 菌体生长曲线的绘制2.1.6 亚油酸LA 的乳化+注入诱变'>2.1.7 N+注入诱变2.1.8 亚硝基胍(NTG)诱变2.1.9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分析(RAPD)2.2 结果与分析2.2.1 原始菌株生长曲线+注入诱变选育高产菌株'>2.2.2 N+注入诱变选育高产菌株2.2.3 NTG 诱变处理高产菌株的筛选2.2.4 RAPD 分析2.3 本章小结第三章 突变株L. Plantarum M-66 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3.1 材料与方法3.1.1 试验菌种3.1.2 培养基3.1.3 主要试剂3.1.4 主要仪器3.1.5 菌种的活化3.1.6 不同碳源对菌株生成CLA 的影响3.1.7 不同氮源对菌株生成CLA 的影响3.1.8 发酵参数的研究3.1.9 发酵条件的优化3.2 结果与分析3.2.1 碳源对菌株CLA 产量的影响3.2.2 氮源对菌株CLA 产量的影响3.2.3 温度对菌株CLA 产量的影响3.2.4 初始pH 值对菌株CLA 产量的影响3.2.5 发酵时间对菌株CLA 产量的影响3.2.6 底物浓度对菌株CLA 产量的影响3.2.7 接种量对菌株CLA 产量的影响3.2.8 发酵条件的优化3.2.9 两因素间的交互效应分析3.3 本章小结2条件下菌体细胞合成CLA 的研究'>第四章 超临界C02条件下菌体细胞合成CLA 的研究4.1 材料与方法4.1.1 试验菌种4.1.2 培养基4.1.3 主要试剂4.1.4 主要仪器4.1.5 菌体细胞的培养与收集4.1.6 超临界设备的操作4.1.7 菌体细胞在超临界条件下的酶促反应4.1.8 菌体形态的电镜观察4.2 结果与分析4.2.1 pH 对CLA 合成的影响4.2.2 温度对CLA 合成的影响4.2.3 底物浓度对CLA 合成的影响4.2.4 细胞浓度对CLA 合成的影响4.2.5 压力对CLA 合成的影响4.2.6 菌体细胞形态的变化4.3 本章小结第五章 富含CLA 凝固型发酵牛乳的研究5.1 材料与方法5.1.1 试验菌种5.1.2 培养基5.1.3 主要试剂5.1.4 主要仪器5.1.5 菌种的活化5.1.6 发酵牛乳的制作5.1.7 牛乳中滴定酸度的测定5.1.8 影响发酵牛乳品质各个因素的研究5.1.9 发酵牛乳中脂肪酸组成分析5.1.10 产品的感官评价方法5.2 结果与分析5.2.1 菌种间配比的影响5.2.2 发酵温度的影响5.2.3 接种量的影响5.2.4 发酵工艺的优化5.2.5 发酵牛乳的脂肪酸分析5.3 本章小结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工作展望6.1 全文总结6.2 主要创新点6.3 工作展望参考文献致谢作者简历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文章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植物乳杆菌论文; 共轭亚油酸论文; 注入论文; 诱变论文; 超临界论文;
共轭亚油酸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及其在发酵乳上的应用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