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理解能力论文-梁欢

语用理解能力论文-梁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语用理解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话语标记语,听力,语用分析

语用理解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梁欢[1](2019)在《英语听力理解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分析——一项基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听力过程中掌握话语标记语,有助于听者用最小的努力寻找到话语间的最大关联,促进理解。以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为基础,以陈新仁教授对话语标记语的分类为依据,将全国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即高职高专学生参加的英语B级考试)听力部分的对话理解进行研究分析,探讨话语标记语对语言理解,尤其是听力理解的相关学理启示。(本文来源于《河池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许昆琦[2](2019)在《语用能力视角下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听、说、读、写通常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在外语教学语境下,听和读的训练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语言输入部分并直接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在中国,因为没有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所以英语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直以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时,会花较多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上,但效果总不令人满意。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向教师们明确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包括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英语课程内容中对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从过去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提升为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方面。教师在教授英语时,不再像往常那样只强调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还需注意语篇和语用的教学。也就是说,英语教学更注重学生在语境中能够恰当的使用这门语言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应试能力。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通过对高考英语(NMET)课标卷中的阅读理解题进行语用分析,同时研究学生在解题时的表现,进一步了解学生所具备的英语语用能力。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作者搜集2011年至2018年高考英语课标卷并对试卷中68篇文章的阅读理解题进行语用分析,回答问题:1)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有什么类型?2)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涉及语用的占比是多少?第二部分:笔者以自己从事教学工作所在学校的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并研究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的得分率情况并分析他们的语用能力。本部分回答问题:3)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时的语用能力如何?4)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哪些方面的语用能力有待提高?笔者研究发现,高考英语课标卷中阅读理解题涉及语用知识的题目数量占全部题目总数的51%,另外49%的题目属于考查对事实信息理解能力。根据试卷中不同题目出现频度由高至低排序,涉及考查学生语用能力的题目有:推断题、猜词义、主旨大意、作者态度、作者意图和体裁判断。通过分析学生回答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笔者发现学生最容易在主旨大意、猜词义和推断题上丢分。说明学生语用能力、语境意识和语用意识均较薄弱,从而不能透过字面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和情感。基于以上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语用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启示:首先要明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并将其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法结构,更要重视语用知识的传授。同时,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用知识。其次,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丰富读后提问的问题类型,不仅提问事实细节类的问题还需提问分析类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最后,适当补充阅读材料,熟悉不同体裁的结构特点。(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6)

赵白璐[3](2019)在《基于会话含意理解的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用能力一直是语际语用学领域中的研究焦点。国内学界围绕语用能力开展的语用教学研究如火如荼,但语用能力理解测试的实证性研究却相对薄弱。对于语用能力的理解,现有的一系列研究大多专注于对于言语行为(主要涉及请求、拒绝、建议、道歉、恭维等)的考察,然而对于会话含意理解的研究略微不足。再者,语用能力和语法能力的关系常为学界争论焦点:究竟是语法优先还是语用优先,均需更先进、准确的研究方法加以论证说明。最后,随着愈加密切的跨文化交际,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如何更好理解、使用会话含意,如何识别和应用语用迁移,在跨文化交际中尤为重要。本研究借助计算机辅助实验方法,使用心理学实验软件DMDX作为实验工具,以符合实验要求的176名兰州大学在读研究生作为受试,旨在探索二语水平和会话含意种类两个因素与英语会话含意理解的关系。最后,本文将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英语会话含意理解情况和其汉语会话含意理解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根据研究目的,作者提出了以下几个研究问题:1)二语水平是否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英语会话含意理解有影响?2)会话含意类型是否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英语会话含意理解有影响?3)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在理解英语会话含意和理解汉语会话含意时有无差异?作者在此研究中提出了相应假设并设计线下、线上两种测试来回答以上研究问题。基于正确率和反应时两个指标分析实验结果,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叁个方面的发现。首先,母语为汉语的研究生二语水平仅对Pope式问题(Pope Question)的理解产生显着性影响,对于间接批判(indirect criticism)和特质化会话含意(idiosyncratic implicature)的理解产生的影响无显着性差异。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语用优先论”。其次,会话含意类型对二语较低水平和较高水平均产生显着性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单从正确率上看,Pope式问题在线下测试中是最为简单的会话含意类型,但在线上测试加入反应时指标后,它却成为用时最长的类型。此发现与前人研究不同之处在于,Pope式问题对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来说并无难处。在线下测试中,Pope式问题在英语中体现的常识和汉语中体现的常识一致,产生了语用正迁移,因此从正确率这个指标上来看它最简单。但是,在线上测试中,学习者在理解Pope式问题却用时最长。其原因是学习者需要更多的时间去理清英语Pope式问题中并不适用于汉语说话习惯的问题间逻辑联系并了解对话所产生的会话含意。最后,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英会话含意在较低水平组和较高水平组均显现出显着性差异。Pope式问题在此仍然作为讨论重点,其原因也和第2点所提理由相同:汉语Pope式问题中所体现的社会规约与英语Pope式问题中所体现的社会规约相似。基于以上发现,本研究进行了深入讨论并给予了相应解释。(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9-04-01)

姜正德[4](2018)在《在语境中理解语义 在“历练”中提升能力——落实“语用教学”的路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培养语用能力,追求的是能根据语境的需要,正确、合理、妥帖地进行表达。为此,教学时应以语言运用为学习语言的起点与终点,通过"巧用联系、复现形象、聚焦特点、借用情境"等策略,创设合适的语境,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语义,学习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对语用知识和技能予以规范、恰当和个性化的运用,最终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期刊2018年Z2期)

邓德兵[5](2018)在《基于心理理解和角色替代的自闭症儿童语用能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与交际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显着症状。与正常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存在语言发育迟缓或交际失能等缺陷,开展自闭症儿童语言功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社会意义。在自闭症儿童言语交际功能的研究中,语用缺陷的研究备受关注,研究的重点是自闭症儿童是否能够理解他人的意图。;语用能力的发展与心理理解能力的关系构成了自闭症儿童言语交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国内相关研究还稍显滞后。本研究对语用能力的考察仅限于角色替代这一核心概念,通过探索角色替代能力与心理理解能力的关系,为自闭症儿童言语交际能力的研究提供参考。言语行为任务、背景信息任务和合作原则是角色替代语用能力的叁个维度。本文以昆明市某自闭症儿童救助机构的8名自闭症儿童和等数的正常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汉语沟通发展量表、皮博迪图片词汇测验、心理理解任务和角色替代任务对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的言语交际能力开展了实验研究,获得了如下结果:首先,对自闭症儿童的语用任务得分和心理意图理解得分进行回归分析,发现语用能力对心理理解任务具有显着影响。其次,本研究将语用能力的叁个维度强迫进入回归分析,结果证明语用能力与心理理解能力具有相关性;逐一对比分析分析自闭症儿童和正常儿童语用能力的叁个维度和心理理解能力的关系,发现:由于受到执行功能的影响,背景信息任务对于自闭症儿童而言普遍存在困难,在合作原则维度,被试较少违背合作原则,鉴于本研究的被试年龄偏小,不排除其选择答案的随机性。同时,测试结果表明言语行为与心理理解能力相关性最高。最后,对两类被试的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理解任务和语用能力任务的表现均逊色于正常儿童。语用能力缺陷与心理理解能力缺陷均为造成自闭症儿童社会交际困难的主要因素。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本文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分析了研究结果的启示,以期为后续研究及自闭症儿童语言能力评估等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0)

邸艳华[6](2017)在《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能力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认为言语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从说话者的角度来看,交际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而从听话者的角度来看,交际则是一个推理的过程。于此相似,阅读理解的过程也是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书面交际的过程。从作者的角度看阅读理解是一个明示的过程,而从读者角度来看,阅读理解则是一个推理的过程。作者常常省略了一些他认为读者早已经知道的信息或者解释,因此读者需要借助他们的百科知识、逻辑知识和词汇知识去推测隐藏在字面意思里的作者的意图。从这点来说,阅读理解也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阅读理解的过程除了是明示-推理的过程外,也是一个寻求最佳关联和选择语境的过程。阅读理解的本质是推理。读者运用推理来理解作者在文章中传递的明示意图。因此,推理能力会影响到读者对文章的理解。本研究中,推理能力也即语用推理能力,指学生能够根据可得到的事实或消息,借助一些阅读策略及他们的逻辑、百科和词汇知识去做出预测或者解释的能力。为了了解大学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能力的现有水平以及是否在不同类型的推理题目中学生的语用推理能力保持不变,作者设计了如下的研究问题:1)非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阅读理解中的语用推理能力的现状如何?2)语用推理能力在不同类型的推理题目,即细节推理题、猜测词义题、态度推理题和主旨推理题中表现是否不同?3)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为了探寻问题的答案,一共有205名受试参加了这一研究。研究工具是阅读理解的测试题和调查问卷。所有的数据是通过SPSS 20.0这一统计软件分析的。结果如下:1)学生的语用推理能力总体水平不高,需要提高。2)学生的语用推理能力在不同类型的推理题目中是不一样的。在细节推理题目中,语用推理能力最强。在主旨推理题目中语用推理能力最弱。在猜测词义中展现出的语用推理能力要强于态度推理题目中的语用推理能力。3)教师经常讲授做细节题目的策略,是学生细节推理能力较强的重要原因。在阅读课上,教师经常组织猜测词义的活动,并且在猜词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猜词线索,这使得学生词义猜测的推理能力较强虽不如细节推理能力。学生态度推理能力较弱的主要原因在于找不到合适的依据来判断作者的态度。学生主旨推理能力最弱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尽量多的提供背景知识,很少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很少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根据对问卷调查的分析,对于英语阅读教学作者提出了几点建议。首先,老师在阅读课上要适当讲授构词法的知识。其次,老师要指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关键词。再次,阅读课前老师要提供与文章相关的背景知识。最后,老师要训练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7-06-09)

邢莉娜,杨晓红,赵海军[7](2016)在《语用学视角下英语专业双语文化对阅读理解能力影响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阅读测试题在各类英语测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阅读部分所占的比例较大,是过关乃至得高分的关键。阅读理解题的考察就是要求在语境中进行的。从阅读理解与双语语境关系、测试题型及教学建议叁个方面来从语用学的语境来分析英语考试中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以期对教学有所启示并且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成绩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6年29期)

张亚萍[8](2016)在《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移情能力与语用理解能力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就不同水平中国英语学习者语言能力、移情能力与语用理解能力的关系展开了实证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英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与语用理解能力存在相关性,即高水平学习者语用能力更强。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中,移情能力与语用理解能力存在着显着相关性;而低水平英语学习者中,两者之间不存在显着相关性。研究结果验证了学术界存在的假设,即高水平学习者拥有更为完备的自动化语言处理能力,在言语理解时能够更多地运用移情等非语言因素解读具体语境中的信息。(本文来源于《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陈云云[9](2016)在《注重文本理解——让“语用”能力“生长”出来》一文中研究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2页开宗明义:"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自此,"语用"一词走入一线教师的认知。于是,在听课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案例:【案例回放】在教学《夹竹桃》第四小节夹竹桃的韧性后———师:同学们,当夹竹桃的韧性在你我心中悄悄生根时,我的心头随之还产生了一个疑问。课文题为"夹竹桃",着名的散文家季羡林先生为何洋洋洒洒在第叁小节用了200来字,一口气介绍了14种夹竹桃以外的花,却只字不提夹竹桃?是浪费笔墨了(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16年04期)

左屹[10](2014)在《关联理论话语理解等级与外语语用能力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的核心是交际与认知。在以示意一推理为核心的言语交际中,说话人的主体认知能动性都得以发挥和运用。交际就是示意过程与推理过程不断交替进行并以获得最大关联为目的言语交流行为,本文拟以关联理论为出发点,通过对具体例子的分析,将话语理解中的各个层次细化,以提高话语理解的效率,一方面有助于英语学习者的语言实践交际,对于培养其语用能力、避免交际过程中的语用误解具有很好的教学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4年01期)

语用理解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听、说、读、写通常被认为是英语学习的基本技能。在外语教学语境下,听和读的训练是英语教学中重要的语言输入部分并直接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在中国,因为没有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所以英语学习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直以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时,会花较多的时间在阅读教学上,但效果总不令人满意。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向教师们明确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其中包括教师应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在英语课程内容中对学生应具备的核心能力从过去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提升为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六个方面。教师在教授英语时,不再像往常那样只强调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还需注意语篇和语用的教学。也就是说,英语教学更注重学生在语境中能够恰当的使用这门语言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应试能力。基于这样的理解,笔者通过对高考英语(NMET)课标卷中的阅读理解题进行语用分析,同时研究学生在解题时的表现,进一步了解学生所具备的英语语用能力。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作者搜集2011年至2018年高考英语课标卷并对试卷中68篇文章的阅读理解题进行语用分析,回答问题:1)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有什么类型?2)高考英语试卷中阅读理解题涉及语用的占比是多少?第二部分:笔者以自己从事教学工作所在学校的高中生作为研究对象,整理并研究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的得分率情况并分析他们的语用能力。本部分回答问题:3)学生在完成阅读理解时的语用能力如何?4)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哪些方面的语用能力有待提高?笔者研究发现,高考英语课标卷中阅读理解题涉及语用知识的题目数量占全部题目总数的51%,另外49%的题目属于考查对事实信息理解能力。根据试卷中不同题目出现频度由高至低排序,涉及考查学生语用能力的题目有:推断题、猜词义、主旨大意、作者态度、作者意图和体裁判断。通过分析学生回答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率,笔者发现学生最容易在主旨大意、猜词义和推断题上丢分。说明学生语用能力、语境意识和语用意识均较薄弱,从而不能透过字面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和情感。基于以上对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语用研究,笔者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启示:首先要明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并将其作为教学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语法结构,更要重视语用知识的传授。同时,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的语用知识。其次,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丰富读后提问的问题类型,不仅提问事实细节类的问题还需提问分析类问题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最后,适当补充阅读材料,熟悉不同体裁的结构特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语用理解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梁欢.英语听力理解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分析——一项基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研究[J].河池学院学报.2019

[2].许昆琦.语用能力视角下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赵白璐.基于会话含意理解的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语用能力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9

[4].姜正德.在语境中理解语义在“历练”中提升能力——落实“语用教学”的路径思考[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

[5].邓德兵.基于心理理解和角色替代的自闭症儿童语用能力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8

[6].邸艳华.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英语阅读理解中语用推理能力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7].邢莉娜,杨晓红,赵海军.语用学视角下英语专业双语文化对阅读理解能力影响性研究[J].才智.2016

[8].张亚萍.不同水平英语学习者移情能力与语用理解能力相关性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16

[9].陈云云.注重文本理解——让“语用”能力“生长”出来[J].小学教学研究.2016

[10].左屹.关联理论话语理解等级与外语语用能力培养[J].价值工程.2014

标签:;  ;  ;  

语用理解能力论文-梁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