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以1980年以来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对象

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以1980年以来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对象

论文摘要

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问题是文艺理论的重要命题,是文艺理论的深层次问题,也是文艺基础理论建构必然要充分阐发的现实难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关注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会有助于批评者充分挖掘作品主题意蕴和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更有助于不同性别的读者提升自我、认知他人,对两性之间文明、和谐的交流起着不应忽视的作用。在我国文艺理论界,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问题长期被忽视,女性主义批评对读者接受理论的拓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试图在借鉴接受美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性别研究等理论的学理基础上,以1980年以来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对象,对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认同问题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并结合女性阅读经验,为文学批评提供参照,以期达到扩大作品内涵、丰富审美感知、促进两性和谐交流与对话的积极作用。本文内容由五个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从界定重要概念、范畴入手,追溯有关本研究的研究历程与研究现状,阐述论题的意义、研究对象、研究路径和方法,并说明本研究的意义和价值。第二章,文学阅读中性别倾向的产生:性别身份认同。首先从理论的角度阐述文学阅读中性别倾向产生的原因与实质,进而就著名批评家戴锦华、陈晓明对个人化写作现象的批评文本进行比较,为理论阐述提供个案支撑。第二章,文学阅读中性别身份认同的内涵。首先从理论的角度阐述文学阅读中性别身份认同的方式、意义。其次通过对著名女性主义批评家、作家徐坤的批评文本《双调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的详析,为理论阐述进行个案论证。第三章,通过对文学阅读中“性别越界认同”现象的溯源与分析,得出“越界认同”是解决文学阅读中性别差异的问题的可尝试路径的结论。结语部分回应本文研究主旨,从辩证角度说明本文选题的现实意义及进一步研究的思考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重要概念释析
  • 1.2 文学阅读中性别身份问题的研究现状
  • 1.3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二章 文学阅读中性别倾向的产生:性别身份认同
  • 2.1 文学阅读中性别倾向的产生与实质
  • 2.2 拘囿的经验——女性个人化写作个案分析比较
  • 第三章 文学阅读中性别身份认同的内涵
  • 3.1 文学阅读中性别身份认同的方式与意义
  • 3.2 抗拒的阅读——男权话语中的女性形象重读
  • 第四章 性别越界认同
  • 4.1 性别越界认同的衍变与意义
  • 4.2 性别越界认同个案——“潘金莲”形象的衍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女性突围后的别样风景——解析海男在系列云南作品中对性别身份藩篱的突破[J]. 山西青年 2017(08)
    • [2].觉醒的性别[J]. 时代人物 2017(05)
    • [3].态度构建社会性别身份——服饰话语的评价性分析[J]. 考试周刊 2015(33)
    • [4].身体表演的性别身份——“伪娘”现象的文化解读[J]. 兰州学刊 2012(05)
    • [5].从《紫色》中译本看翻译中的性别身份[J]. 现代交际 2017(05)
    • [6].赛博空间的性别身份认同——对网络女尊小说的批判性反思[J]. 鸡西大学学报 2016(01)
    • [7].小句构型参与者与社会性别身份构建——社会符号学视角下的时尚话语分析[J].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8(02)
    • [8].女性领导的性别身份认同及其对领导行为的影响[J].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6(04)
    • [9].性别身份之战——浅析电影《克洛伊》[J]. 芒种 2015(14)
    • [10].译者性别身份对译文的影响——以《名利场》两个译本为例[J]. 海外英语 2018(23)
    • [11].黔东南苗族姊妹节与性别身份认同[J]. 文学教育(下) 2013(01)
    • [12].身份认同的张力——论夏洛蒂·勃朗特的阶级与性别身份认同[J]. 外语教学 2014(03)
    • [13].性别视角下的阅读和写作[J]. 写作 2019(05)
    • [14].迷惘 觉醒 挣扎——《欲望青年》中查尔斯性别身份追寻之旅解析[J]. 名作欣赏 2015(03)
    • [15].时尚话语中的隐性社会性别身份:以小句过程类型分析为例[J]. 中国外语 2019(03)
    • [16].《奇境》中的性别身份危机[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09)
    • [17].Mulan中的性别身份叙事[J]. 外国语文 2013(06)
    • [18].《优异女子》中的女性对性别身份的认同和/或抗拒[J]. 北方文学(下半月) 2012(01)
    • [19].性别表演理论下爱密利亚的性别身份解读[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S2)
    • [20].无法归属的性别身份——对《蓝调石墙T》的一种文化解读[J]. 名作欣赏 2010(06)
    • [21].你原是美丽的女孩——初中生“悦纳女孩性别身份”个案辅导[J]. 新课程(中学) 2016(07)
    • [22].伍慧明《骨》中美籍华人种族及性别身份流变[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
    • [23].译者性别身份流动性: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的新视角[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06)
    • [24].性别身份的颠覆——论麦卡勒斯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1)
    • [25].女性“性别身份”的哲学思考[J].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 [26].语言对性别身份的建构及其成因探析[J]. 求索 2012(02)
    • [27].转型社会中话语与性别身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以深圳经济特区中单亲家庭为例[J]. 海外英语 2019(24)
    • [28].性别身份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对可就业竞争力影响研究[J]. 价值工程 2015(10)
    • [29].流散写作的社会性别身份研究[J]. 东岳论丛 2009(07)
    • [30].性别身份对丁玲小说的影响[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8(04)

    标签:;  ;  ;  ;  

    文学阅读中的性别身份认同问题研究 ——以1980年以来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为对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