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凝汽器有缺陷对循环水系统经济运行方式的影响(论文文献综述)
戴云[1](2019)在《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纵观当前世界能源发展趋势,“再电气化”明显加强,越来越多的非化石能源正转化为电力能源,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例逐步提升;在我国未来能源变革过程中,将会更多地使用电能替代其它形式的能源进行消费。火力发电厂处于我国能源结构的主导地位,随着世界能源形势的日益严峻,节能减排已经成为了中国能源政策的重要主题。对于国内火力发电厂来说,如何保证汽轮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如何能够降低煤耗、提高经济性是各电力企业目前最重要的工作。汽轮机组真空系统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真空系统的运行不仅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而且关系供电煤耗,影响整台机组的经济性。近10年,国内陆续投产了大批西门子机型的超超临界机组,设备布置、结构形式与传统亚临界、超临界机组存在一定差异,其真空系统的运行维护更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专门分析、研究。本文首先对火力发电机组生产流程、超超临界汽轮机组系统及设备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热力性能指标,对机组真空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了真空系统严密性、凝汽器清洁度对机组效率的影响关系。其次,对目前在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采用蒸汽喷射系统、加装凝汽器在线清洗装置等方案进行真空系统的优化改造,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机组冷端设备可靠性和安全性,还能提高凝汽器冷却效率和真空指标。最后,本文针对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的特性对其真空系统运行方式展开了研究,提出严密性试验操作要求和故障处理方法,比较分析真空系统查漏方法,并结合某电厂#2机组真空查漏的实际工作详细分析了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系统存在的隐蔽漏点及处理方法,对于提升发电机组节能减排水平和设备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王勇[2](2019)在《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循环水泵节能设计与运行优化选择》文中研究表明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厂用电耗电率一般在6%左右,其中循环冷却水泵耗电量约占比1%,随着节能减排工作在社会各生产以及生活领域的铺垫与展开,作为新兴发电企业,除保持核能清洁、稳定等传统优势,百万千瓦核电站从设计之初就应结合生产流程选择合适参数和型号的循环水系统,如双速电机,管路节流调节,动叶调节等。生产过程中,根据地域性差异,根据循环冷却水系统的特性,进行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造,以便提高循环冷却水泵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通过优化循环冷却水泵的运行方式的,可以保证冷凝器处于最优真空度,从而降低厂用电,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本文将结合我国现役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一期工程的循环冷却水泵优化运行实例和数据,分析其循环冷却水泵的运行方式,并提出在实践过程中依据最佳真空,调整循泵的转速或者运行台数,在不降低电站安全性的情况下,寻找循泵高低速切换的最佳时机。本文还结合该核电站二期工程循环水系统的设计实践,对比分析各类循环冷却水泵运行设计方案优劣,利用多种降低扬程的方法,开展3、4号机组循环冷却水泵选型、常规岛局部降标高,优化循泵扬程等方式,达到节省厂用电的目的,为核电机组循泵的节能提效和运行优化提供建议。
王渡,赵思维,江剑明,万明元[3](2017)在《1000 MW机组凝汽器抽真空系统优化改造》文中研究指明针对华电某1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的抽真空系统中存在的板式冷却器堵塞和夏季工作水温高的问题,通过在低背压侧抽真空系统中串联涡旋冷水机,并将冷水机的冷冻水作为真空泵的工作水,对其进行低成本、合理的优化。结果表明,加装冷水机能降低真空泵工作水温度510℃,降低真空泵吸入压力9853375 Pa降低供电煤耗1.544.63 g/(kW·h)。
李千军,刘光耀,赵全斌,巨林仓,种道彤,LI Yuan[4](2014)在《遗传算法在火电机组冷端系统优化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火电机组冷端系统的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获得以供电煤耗率最小为目标函数,以循环水流量、循环水温度、凝汽器过冷度、凝汽器结垢、漏空气等客观条件为变量的优化模型。运用遗传算法对机组多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最小煤耗及其对应的各参数优化条件。通过比较发现运用遗传算法不仅能快速准确地对冷端系统进行优化,而且还能通过参数的自动调整对由于某些参数缺陷所造成的经济性下降进行补偿,以获得最佳的运行方式,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
张炜光,叶学民,吴瑞涛[5](2013)在《机组性能偏离设计状态时循环水系统的优化分析》文中提出实际运行中的机组一般会不同程度地偏离设计状态,由此导致循环水系统优化失真。以某300MW机组为对象,采用静态建模方法分别对汽轮机低压缸效率与凝汽器清洁系数下降的热力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了凝汽器主要热力参数变化对凝汽器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循环水系统最优运行方式及经济运行区域图,并实例分析了循环水系统优化前后对机组效益的影响。
李稼钡[6](2013)在《2×660MW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优化》文中提出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的优化是火电厂挖掘节能潜力,提高经济性的一个重要途径。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优化是指计算机取出最优的循环水泵组合使得当前工况下电厂的经济性最优。而目前,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的优化方法都没有考虑凝汽器在实际运行中受凝汽器清洁系数与真空严密性的影响。另外,近年来大机组均开始配套双背压凝汽器。并且部分电厂开始采用母管制或扩大单元制循环水系统来让循环水泵组合方式更为灵活。基于以上原因,文中首先对汽轮真空功率修正曲线进行整理计算,绘制了汽轮轮机唯一的通用曲线,得到了全工况的背压对汽轮机组合功率的影响关系。其次,通过对凝汽器清洁系数的分析,在优化过程中,定义了表示凝汽器水侧脏污程度以及凝汽器器真空严密性总体影响的综合清洁率,并以此改进了总体传热系数的计算,使得真空参数的计算更为准确。然后针对现在部分电厂选取采用母管制或扩大单元制循环水系统为全厂几台机组联合供水这一情况,建立了母管制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的优化模型及方案。最后,对某2×660MW电厂双压凝汽器扩大单元制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采用这种优化模型进行了分析,通过编程计算,得到不同条件下循环水泵的最优组合方式,完成了其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的优化计算。该优化方法为循环水系统全工况运行方式在线优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张炜光[7](2013)在《火电机组冷端系统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全球范围内能源供应紧张,煤炭价格大幅攀升,作为煤炭资源的主要消费者,火力发电实现节能降耗的意义尤为重大。冷端系统是火电机组的重要辅助系统,该系统的运行维护对机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运行有重要影响。本文对冷端系统各主要子系统与设备(包括汽轮机末级、凝汽器、循环水系统及冷却塔等)的运行特性及设备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各子系统与设备间的数学模型。以此为基础,结合热力系统实例,分析了冷端主要影响因素(蒸汽负荷、循环水流量与初温、凝汽器清洁系数等因素)对冷端经济性指标凝汽器压力的影响规律,进而将所得规律应用于对凝汽器污垢故障诊断的初步分析中。采用静态建模软件建立了机组热力系统的物理与数学模型,通过模拟热力系统实际运行工况,研究了冷端影响因素对凝汽器压力的影响,以及凝汽器压力对机组功率的影响。根据优化原理,对实际机组的冷端系统进行了优化,比较了冷端系统优化前后的机组效益,结果表明,该机组冷端系统优化后对电厂节能降耗有一定成效。机组在实际运行中一般会不同程度地偏离设计状态,因此会对冷端系统的优化产生一定影响。利用静态建模软件分别对汽轮机性能与凝汽器性能下降的热力系统进行建模,分析了在该状态下冷端系统的最优运行方式。
胡勇,卓迅佳,黄锦涛,刘新龙,巨林仓[8](2012)在《真空泵工作水温对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目标值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基于离散优化原理,结合汽轮机背压修正曲线、凝汽器变工况计算和循环水泵性能试验数据进行循环水系统优化;建立了真空泵吸气室压力与凝汽器抽气口压力的关系模型;给出了考虑真空泵工作水温度后的国产330MW机组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目标值,结果显示受真空泵工作水温的影响,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模式切换(1机1泵切换到2机3泵运行)对应的负荷会变化增大,而且随着工作水温的升高,切换负荷增大幅度也越大。
丁菊[9](2012)在《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600MW机组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文中认为挖掘潜在节能量已经成为当今火电机组优化运行的重要目标。目前来说,电厂的循环水系统的运行策略仍然是简单的循环水泵的开关控制,对循环水泵的流量存在较大的离散化。这使得水泵时常偏离自身高效区运行从而造成能量浪费。本论文通过贵州某600MW火力发电机组的实际运行情况,以凝汽器内部的真空度为汽轮机组、凝汽器和循环水泵相互耦合的枢纽,以机组出力与循环水泵耗功差值为目标函数建立出循环水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分别使用SPQ(变尺度)算法计算定速泵的组合运行方式与SAA(模拟退火)算法的变频改造的变速运行方式,并对两种计算结果做出经济性的比较。寻求出凝汽器的最佳真空度,得出循环水系统最节能的运行方式,实现节能优化。本文给出改变循环水入水温度和机组负荷两种参数情况下,对应实际意义下的凝汽器最佳真空度和循环水泵与之匹配的最小流量和转速比。最后对机组实际运行工况做出了具体数据分析。
孙永平,柯吉欣,包劲松,楼可炜,樊印龙[10](2011)在《1000MW机组循环水系统特性差异比较与试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同一型号的超超临界1 000 MW机组分别采用海水开式循环和冷却塔闭式循环这两种不同的循环水冷却方式后,不仅对循环水泵选型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且还引起了凝汽器类型和冷却面积、设计压力等方面的优化设计差异。通过对2台1 000 MW机组采用不同方式的循环水系统设计参数和试验结果分析,对循环水泵、凝汽器等冷端设备的性能参数进行差异比较,进而对整机运行性能的影响程度作出评估,并提出冷端设备优化调整方面的建议。
二、凝汽器有缺陷对循环水系统经济运行方式的影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凝汽器有缺陷对循环水系统经济运行方式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汽轮机热力系统及冷端优化研究 |
1.2.2 真空严密性研究及存在问题 |
1.3 论文研究内容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特点及热力性能指标分析 |
2.1 火力发电生产流程简介 |
2.2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简介 |
2.2.1 西门子机组各系统组成及特点 |
2.2.2 冷端系统运行方式及设备特点 |
2.3 汽轮机热力性能指标 |
2.3.1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热力参数 |
2.4 真空变化对汽轮机功率的影响 |
2.4.1 理论计算模型 |
2.4.2 微增出力试验研究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优化方案设计及比较分析 |
3.1 真空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1 真空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2 胶球系统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
3.1.3 真空系统优化提出背景 |
3.2 加装蒸汽喷射系统可行性研究 |
3.2.1 三级无源蒸汽喷射真空系统方案 |
3.2.2 改造原理和技术特点 |
3.2.3 经济性分析 |
3.2.4 与罗茨真空泵改造效果对比 |
3.2.5 综合评价 |
3.3 凝汽器加装在线清洗装置可行性研究 |
3.3.1 在线清洗装置改造方案简介 |
3.3.2 设备技术特点 |
3.3.3 改造效果分析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真空系统影响因素及查漏分析 |
4.1 火电机组真空系统 |
4.1.1 真空系统相关概念 |
4.1.2 真空系统主要设备组成及其功能 |
4.1.3 凝汽器真空对机组经济性的影响 |
4.2 真空影响因素及严密性试验研究 |
4.2.1 真空影响因素数学模型 |
4.2.2 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的计算 |
4.2.3 凝汽器严密性研究 |
4.2.4 真空严密性试验方法 |
4.3 真空系统查漏方法分析 |
4.3.1 凝汽器灌水查漏法 |
4.3.2 打压法 |
4.3.3 氦质谱检漏法 |
4.3.4 超声波检漏法 |
4.3.5 真空系统查漏范围 |
4.4 结合某电厂真空系统查漏工作的分析研究 |
4.4.1 某电厂真空系统存在问题 |
4.4.2 原因分析及排查过程 |
4.4.3 真空系统常规排查 |
4.4.4 工况对比及汽轮机结构分析 |
4.4.5 处理方法及结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5.1 总结 |
5.2 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2)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循环水泵节能设计与运行优化选择(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主要符号表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调查 |
1.2.1 国内研究现状调查 |
1.2.2 国外研究现状调查 |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
1.4 本文要研究方向 |
1.5 本章小结 |
2 循环冷却水系统设计和运行优化理论基础 |
2.1 循环冷却水泵及其管道性能 |
2.1.1 循环冷却水泵 |
2.1.2 泵的性能参数 |
2.1.3 泵的运行工作点 |
2.1.4 泵的流量调节 |
2.1.5 同型号泵的并联运行 |
2.2 凝汽器冷端优化分析 |
2.2.1 常见大型压水堆核电站循环冷却水泵设计选型 |
2.2.2 凝汽器真空的确定及分析 |
2.2.3 传统电厂汽轮机凝汽器的最佳真空和最佳冷却水量的确定 |
2.2.4 凝汽器最经济真空 |
2.3 本章小结 |
3 某核电站一期工程循环冷却水系统运行优化 |
3.1 一期工程循环冷却水系统介绍 |
3.1.1 循环水系统PAC的功能 |
3.1.2 循环水系统的组成 |
3.1.3 循环水系统的工作原理 |
3.1.4 循环水系统重要设备结构 |
3.2 一期工程循环冷却水系统节能优化运行方式研究 |
3.2.1 某核电站1、2号机组循环水泵设计特点(4台双速混凝土蜗壳泵) |
3.2.2 原设计中循泵运行方式调整要求及数据分析 |
3.2.3 某核电站1、2号机组循环冷却水泵运行方式优化分析 |
3.2.3.1 循泵由高速转低速对机组运行的影响 |
3.2.3.2 海水温度与凝汽器压力及过冷度数据分析 |
3.2.3.3 循泵由高速转低速切换时机运行经验 |
3.2.3.4 循泵转速切换经济分析 |
3.2.4 机组功率运行期间循环冷却水泵检修时运行方式优化 |
3.2.4.1 案例:消除凝汽器海水侧泄漏缺陷导致的循泵停运 |
3.2.4.2 停运循泵后机组运行经验 |
3.2.4.3 循泵停运时机组功率变化引起的经济分析 |
3.3 本章小结 |
4 某核电站3、4号机组循环水系统节能设计优化 |
4.1 二期工程循环冷却水系统介绍 |
4.2 工程面临的问题 |
4.3 工程具体方案 |
4.3.1 循环冷却水泵选型 |
4.3.2 选型原则 |
4.3.3 典型配置 |
4.3.4 冬季流量调节 |
4.3.5 循环冷却水泵的经济比较 |
4.3.5.1 优化计算方法 |
4.3.5.2 经济评价指标取值 |
4.3.5.3 循环冷却水泵各方案的经济比较 |
4.3.6 选型结果 |
4.4 常规岛厂房局部降标高 |
4.4.1 常规岛厂房降标高方案 |
4.4.2 降标高方案对比表 |
4.4.3 降标高结论 |
4.5 循环水系统水阻优化 |
4.5.1 原设计方案 |
4.5.2 排水水阻优化 |
4.5.3 规范标准层面的研究 |
4.5.4 方案设计变更 |
4.5.5 优化后排水水阻 |
4.5.6 经济效益 |
4.6 国内外技术比较 |
4.7 技术难点 |
4.8 应用及经济效益 |
4.8.1 冬季停运一台循环冷却水泵节省的费用 |
4.8.2 循环冷却水泵扬程降低节省的费用 |
4.9 本章小结 |
5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3)1000 MW机组凝汽器抽真空系统优化改造(论文提纲范文)
1 运行现状 |
1.1 机组概况 |
1.2 真空泵运行问题分析 |
(1) 冷却器堵塞 |
(2) 夏季出力低 |
(3) 真空泵汽蚀 |
2 改造方案 |
3 技术分析 |
3.1 水环式真空泵工作水温与凝汽器真空的关系 |
3.2 凝汽器真空与煤耗的关系 |
(1) 机组焓降变化 |
(2) 汽轮机绝对内效率 |
(3) 电厂发电标准煤耗率 |
3.3 真空泵工作水温度与标准煤耗的关系 |
3.4 技术经济性分析 |
4 总结 |
(4)遗传算法在火电机组冷端系统优化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优化模型与方法 |
1.1 数学模型 |
1.2 遗传算法 |
2 实例计算 |
3 结语 |
1Optimization model and method |
1.1Mathematic model |
1.2Genetic algorithm |
2Example calculation |
3Conclusions |
References: |
(5)机组性能偏离设计状态时循环水系统的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
1 机组概况 |
1.1 机组介绍 |
1.2 循环水泵流量-功耗关系 |
2 机组热力系统建模 |
2.1 静态建模方法 |
2.2 热力系统建模 |
3 实际运行状态 |
3.1 汽轮机低压缸效率降低状态 |
3.2 凝汽器清洁系数降低状态 |
4 凝汽器变工况特性分析 |
4.1 分析模型 |
4.2 以100%THA工况为例 |
4.2.1 Q状态下循环水温度与流量对背压的影响 |
4.2.2 N状态下循环水温度与流量对背压的影响 |
5 循环水系统优化原理分析 |
6 机组优化结果分析 |
7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
8 结论 |
(6)2×660MW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1.2 目前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1.2.1 研究现状 |
1.2.2 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1.3 本文主要工作 |
第2章 汽轮机背压变化对机组功率的影响 |
2.1 汽轮机背压功率特性的理论方法 |
2.1.1 等效热降法 |
2.1.2 回热系统热平衡方法 |
2.2 汽轮机通用曲线 |
2.2.1 汽轮机背压功率特性关系整理 |
2.2.2 汽轮机真空功率通用曲线绘制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双背压凝汽器特性及真空影响因素分析 |
3.1 双背压凝汽器热经济性分析 |
3.1.1 双背压凝汽器简介 |
3.1.2 双背压凝汽器的热经济性 |
3.1.3 双背压凝汽器的优势 |
3.2 双背压凝汽器真空的影响因素及计算方法 |
3.2.1 循环水入口温度 |
3.2.2 循环水温升 |
3.2.3 双背压凝汽器端差 |
3.2.4 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的计算 |
3.3 凝汽器清洁系数及综合清洁系数对总体传热系数的影响 |
3.3.1 凝汽器清洁系数概念的分析 |
3.3.2 凝汽器综合清洁系数 |
3.3.3 凝汽器总体传热系数计算方法的改进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优化及实例 |
4.1 母管制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优化模型的建立 |
4.1.1 母管制循环水系统流量及循环水泵功率计算 |
4.1.2 全厂最佳循环水量以及全厂最优真空 |
4.1.3 母管制循环水系统目标函数的建立 |
4.1.4 母管制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优化方法 |
4.1.5 考虑循环水价格的最大收益法优化准则 |
4.2 2×660MW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优化实例 |
4.2.1 该电厂冷端基本参数介绍 |
4.2.2 真空功率曲线 |
4.2.3 循环水流量及循环水泵功率 |
4.2.4 循环水系统优化结果 |
4.3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7)火电机组冷端系统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引言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冷端设备分析与热力系统研究方法 |
2.1 汽轮机运行特性研究 |
2.2 凝汽器运行特性研究 |
2.2.1 凝汽器饱和温度 |
2.2.2 循环水温升 |
2.2.3 凝汽器端差 |
2.2.4 总体传热系数 |
2.2.5 凝汽器负荷、循环水量的确定 |
2.2.6 多压凝汽器 |
2.3 循环水系统运行特性 |
2.3.1 循环水泵性能 |
2.3.2 管路特性曲线 |
2.3.3 泵的运行工况点 |
2.4 冷却塔运行特性 |
2.5 热力系统研究方法 |
2.5.1 静态建模方法介绍 |
2.5.2 静态建模方法验证 |
2.6 本章小结 |
第3章 冷端系统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
3.1 蒸汽负荷对机组背压的影响 |
3.2 循环水入口温度对机组背压的影响 |
3.3 循环水流量对机组背压的影响 |
3.4 循环水初温与流量对凝汽器压力的影响 |
3.5 凝汽器清洁系数 |
3.6 凝汽器污垢故障诊断 |
3.6.1 理论分析 |
3.6.2 实例分析 |
3.7 本章小结 |
第4章 冷端系统优化分析 |
4.1 冷端系统优化研究方法 |
4.2 冷端系统优化原理 |
4.2.1 传统分析法 |
4.2.2 考虑循环水价格后的最大效益 |
4.2.3 综合成本煤耗率法 |
4.3 实例分析 |
4.3.1 机组概况 |
4.3.2 循环水流量—功耗关系 |
4.3.3 机组优化分析 |
4.4 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机组偏离设计状态冷端运行优化 |
5.1 实际运行状态 |
5.2 偏离设计状态后凝汽器影响因素分析 |
5.3 机组偏离设计状态分析 |
5.3.1 传统分析法的优化结果 |
5.3.2 综合成本煤耗法的分析结果 |
5.3.3 机组实际运行状态下优化结果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致谢 |
(8)真空泵工作水温对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目标值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
1 循环水系统优化及变工况数学模型 |
1.1 离散优化原理 |
1.2 真空泵系统变工况模型 |
2 计算及分析 |
2.1 工作水温对凝汽器压力的影响 |
2.2 工作水温对凝汽器变工况特性的影响 |
2.3 工作水温对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目标值的影响 |
3 结 论 |
(9)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600MW机组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相关理论与研究的发展概况 |
1.2.1 国外研究发展状态 |
1.2.2 国内研究发展状态 |
1.3 循环水系统控制的现状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循环水系统和各个子系统的特性研究 |
2.1 引言 |
2.2 汽轮机组冷端汽轮机特性分析 |
2.2.1 汽轮机原则性热力系统概述 |
2.2.2 机组微增功率性能的理论依据 |
2.2.3 机组微增功率的性能曲线 |
2.3 汽轮机冷端凝汽器特性分析 |
2.3.1 凝汽器的主要特性参数 |
2.3.2 凝汽器的内部热力系统的计算标准 |
2.3.3 凝汽器特性经验公式 |
2.4 循环水泵的特性及研究 |
2.4.1 立体混流泵和泵的特性参数 |
2.4.2 泵的联合工作方式和循环水系统的运行方式 |
2.4.3 循环水管路系统工况点的确定 |
2.5 本章小结 |
第3章 循环水系统的运行分析和运行优化模型 |
3.1 引言 |
3.2 最优真空下的最小供水量的数学模型表达 |
3.3 循环水量的调节和循环水系统运行节能方式 |
3.3.1 水泵变频调节原理 |
3.3.2 变频技术与循环水泵的优势 |
3.4 循环水泵改造方案的算法设计 |
3.4.1 非变频机组与变频机组所采用的方法 |
3.4.2 SPQ 算法的基本介绍 |
3.4.3 模拟退火算法的基本介绍 |
3.4.4 模拟退火算法的算法设计 |
3.5 基于运行分析的循环水系统的优化模型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某电厂的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方式 |
4.1 引言 |
4.2 机组各个子系统的数学表达 |
4.2.1 汽轮机机组特性及背压的数学表达 |
4.2.2 凝汽器特性的确定 |
4.2.3 凝结水泵的特性确定 |
4.2.4 循环水泵的特性确定 |
4.2.5 循环水系统的特性确定 |
4.3 循环水系统在非变频(SPQ 算法)中的具体优化结果 |
4.4 循环水系统在变频(SAA)下的优化计算结果 |
4.5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10)1000MW机组循环水系统特性差异比较与试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循环水系统的设计特点比较 |
1.1 循环水系统设备的构成 |
1.2 循环水进水温度的差异 |
1.3 循环水泵的设计参数 |
2 凝汽器设计参数的差异比较 |
2.1 凝汽器背压型式的选择 |
2.2 凝汽器设计参数的比较 |
3 对机组运行性能的影响分析 |
3.1 对机组热耗率影响的试验分析 |
3.2 对机组供电煤耗率和运行费用的综合影响 |
4 循环水系统特性试验与分析 |
4.1 N厂循泵工作特性试验 |
4.2 B厂循泵叶轮改进前后的特性试验 |
5 结论与建议 |
四、凝汽器有缺陷对循环水系统经济运行方式的影响(论文参考文献)
- [1]西门子超超临界机组真空严密性分析及试验研究[D]. 戴云. 东南大学, 2019(06)
- [2]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循环水泵节能设计与运行优化选择[D]. 王勇.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4)
- [3]1000 MW机组凝汽器抽真空系统优化改造[J]. 王渡,赵思维,江剑明,万明元. 电站系统工程, 2017(06)
- [4]遗传算法在火电机组冷端系统优化中的应用[J]. 李千军,刘光耀,赵全斌,巨林仓,种道彤,LI Yuan. 热力发电, 2014(01)
- [5]机组性能偏离设计状态时循环水系统的优化分析[J]. 张炜光,叶学民,吴瑞涛. 汽轮机技术, 2013(03)
- [6]2×660MW火电厂循环水系统运行方式优化[D]. 李稼钡. 东北电力大学, 2013(07)
- [7]火电机组冷端系统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D]. 张炜光. 华北电力大学, 2013(S2)
- [8]真空泵工作水温对循环水系统优化运行目标值的影响[J]. 胡勇,卓迅佳,黄锦涛,刘新龙,巨林仓. 汽轮机技术, 2012(04)
- [9]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600MW机组循环水系统的优化运行[D]. 丁菊.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04)
- [10]1000MW机组循环水系统特性差异比较与试验分析[J]. 孙永平,柯吉欣,包劲松,楼可炜,樊印龙. 浙江电力, 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