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研究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研究

论文摘要

市民社会是马克思表达社会本质的最基本的概念,也是马克思在创立唯物史观的原初语境中使用最频繁的概念之一,它是马克思建构历史理论、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展望共产主义的理论前提。但是,这样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在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不仅很少有人提及,而且在被提及时也往往被当成一个马克思不成熟时期的过渡性概念。其结果,这一概念的地位和意义被严重低估,甚至成了一个消失了的范畴。这一状况表明,要在当下学术语境中呈现马克思市民社会的意涵,离不开对市民社会话语线路的梳理,回到概念的起始处,首先搞清楚市民社会概念的起源和流变。本文首先探讨了西方市民社会的思想渊源。由古典意义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高度合一,逐步发展到现代意义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二元分立,最后马克思在克罗茨纳赫手稿中论述了黑格尔的市民社会依附政治国家这一真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在继承和批判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基础上,马克思从经济学角度重构异化理论,运用分工和交换的逻辑,得出了市民社会是与商品经济相联系,是人直接作为市民进行社会交往的形态,是“物质关系的总和”,或者说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与物质交往活动的统一体。市民社会诞生于共同体世界,但它在使共同体的社会交往扩大的同时,却带来了共同体的瓦解。此时取代共同体的是,个体所有以私人所有方式存在的“现代市民社会”。在这一社会中,生产资料集中在私有者手中,个体劳动也会转化为私人的雇佣劳动。其结果是现代市民社会“将自动转变成资本家社会”。但是,这只不过是历史上的一个特殊形态而已。它创造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个人之间普遍依赖关系的那一最广泛的分工,其逻辑结果就是超越民族国家框架并终将覆盖整个人类的“普遍交往”以作为其前提同时也是作为其结果的自由人联合(共产主义)。本文最后一部分论述了随着市民社会视角在学理和实践问题上日益受到关注,揭示了市民社会之于现代化进程具有根基价值或不可或缺性。历史的变迁也并不能够抹杀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在当代的重大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沿革
  • 一、“市民社会”理论的缘起与历史发展
  • 二、马克思以前市民社会理论之检视
  • 第二章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与理论旨意
  • 一、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二、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旨意
  • 第三章 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意义
  • 一、从理论意义来看
  • 二、从现实意义来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财经政法资讯 2009(05)
    • [2].浅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当代意蕴[J].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2)
    • [3].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的探析[J]. 现代交际 2020(01)
    • [4].论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03)
    • [5].尼采的市民社会理论[J]. 政治思想史 2020(02)
    • [6].市民社会理论生成的逻辑架构[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7].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现实意义[J]. 知与行 2017(05)
    • [8].马克思和哈贝马斯市民社会理论比较探析[J]. 学理论 2017(04)
    • [9].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三维探析——对培育我国公民社会的启发[J].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7(02)
    • [10].论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转向[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8)
    • [11].一个新的视角:平田清明市民社会理论的理性审视[J]. 理论月刊 2015(12)
    • [12].斯密的市民社会理论:马克思借以回到现实的经济学环节[J]. 哲学研究 2015(12)
    • [13].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J]. 甘肃社会科学 2016(01)
    • [14].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多维审视及其当代价值[J].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2)
    • [15].论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J]. 西部皮革 2016(12)
    • [16].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发展我国协商民主的启示[J]. 人力资源管理 2016(08)
    • [17].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多维意蕴与当代价值[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Z1)
    • [18].市民社会理论的变迁及其对中国的现实意义[J]. 商 2015(33)
    • [19].日本新马克思主义的市民社会理论及其效应——以平田清明为中心的思想史考察[J]. 南京社会科学 2015(10)
    • [20].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研究[J]. 法制博览 2015(30)
    • [21].探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对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新探索 2012(00)
    • [22].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读《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有感[J]. 读书文摘 2015(02)
    • [23].市民社会理论及我国市民社会构建初探[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3(06)
    • [24].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现实指向[J].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10(00)
    • [25].市民社会理论及其当代意义探析[J]. 南方论丛 2011(02)
    • [26].市民社会决定国家: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两种实践性批判[J]. 学术交流 2020(01)
    • [27].重思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J]. 学术月刊 2020(09)
    • [28].近代市民社会理论的裂变聚变及其思想史效应[J]. 东南学术 2018(01)
    • [29].虚设的理论与现实的困扰——所谓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之辨析[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03)
    • [30].日本战后市民社会理论的逻辑演进与当代启示[J].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17(01)

    标签:;  ;  ;  ;  ;  

    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理论的发展及其意义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