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新工艺及其理论研究

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新工艺及其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本课题来源于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金属管材固体颗粒介质胀形新工艺及其理论研究(项目编号:502177)”。通过对目前传统胀形工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Solid granules medium forming technology, SGMF)。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是采用固体颗粒代替刚性凸模(或弹性体、液体)的作用对管坯进行胀形的工艺。该新工艺与传统软模成形工艺的重要区别不仅在于传压介质的不同,而且由于传压介质的改变,导致了其成形规律的不同。本工艺及其理论研究在国内外尚无报道,在飞机、航天器和汽车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自行设计制造了固体颗粒介质传压性能试验与测试装置;首次通过试验测得了固体颗粒介质的传压规律,给出了固体颗粒介质体积压缩率的幂指函数定律;建立了非均匀内压作用下的载荷模型:线性载荷模型和余弦载荷模型。对薄壁管受非均匀内压作用下,薄壁管的弹性加载进行了弹性力学分析,得到了薄壁管初始屈服时的变形及内力(应力)分布计算公式。设计出6种典型工件形状和模具结构;设计实施了试验测试方案,通过试验,试制出了合格典型工件。通过对各种典型工件的胀形,取得了大量试验数据,为本工艺的应用和理论分析提供了试验依据。通过管材固体颗粒介质成形的塑性理论研究,建立了薄壁管在非均匀内压作用下的变形模式;对薄壁管自由变形区应力、应变进行了深入全面分析,导出了自由变形区的应力应变和壁厚分布规律;对304不锈钢的计算值和试验实测值进行了对比。根据局部变形时圆角部分成形特性,提出了两种角部贴模计算模型来描述角部成形规律,即无摩擦条件下的滑动模型和摩擦条件下的滑动模型,并且给出薄壁管局部成形的角部贴模的内压计算公式。在理论上首次证明圆管在方形模具内胀形时,圆角半径存在最小值,也就是成形圆角半径不可能为零,并给出了理论计算公式。运用弹性理论和Swift分散性失稳理论以及Hill集中性失稳理论,建立了屈曲、起皱、破裂失稳的管材成形极限理论。首次给出了非均匀压力下,短管变形模式的破裂成形极限判据,打破了负应力比条件下,板材不可能产生失稳的结论。理论分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背景
  • 1.3 国内外发展概况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1.3.1 内高压成形技术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 1.3.2 管材内高压成形技术的研究进展
  • 1.3.3 各种成形工艺比较
  • 1.4 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
  • 1.4.1 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章 固体颗粒介质的传压性能试验研究
  • 2.1 前言
  • 2.2 固体颗粒介质传压性能试验
  • 2.2.1 固体颗粒介质简介
  • 2.2.2 固体颗粒介质传压性能试验与测试装置
  • 2.2.3 固体颗粒介质传压性能试验结果分析
  • 2.3 本章小结
  • 第3章 薄壁管在非均匀内压作用下的弹性力学分析
  • 3.1 前言
  • 3.2 基本假设
  • 3.3 弹性力学分析
  • 3.3.1 薄壁管受非均匀内压作用下的载荷模型
  • 3.3.2 薄壁管受非均匀内压作用下的边界条件
  • 3.3.3 薄壁管受非均匀内压作用下的挠度分析
  • 3.4 薄壁管应力分布及其初始屈服
  • 3.4.1 薄壁管端部内力
  • 3.4.2 薄壁管应力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管材固体颗粒介质成形的塑性行为研究
  • 4.1 前言
  • 4.2 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力学分析
  • 4.2.1 薄壁管胀形的几何参数
  • 4.2.2 薄壁管变形模式
  • 4.2.3 自由变形区应力、应变分析
  • 4.2.4 顶点 C 应力、应变分析
  • 4.2.5 自由变形区应力、应变状态分析
  • 4.2.6 顶点 C 处应力求解
  • 4.2.7 轴向压缩压头单位压力求解
  • 4.2.8 自由变形区应力、应变求解
  • 4.3 非均匀内压作用下,长管坯沿轴线方向的变形模式
  • 4.4 角部贴模研究
  • 4.4.1 滑动模型基本假设
  • 4.4.2 无摩擦条件下的滑动模型
  • 4.4.3 摩擦条件下的滑动模型
  • 4.4.4 计算及试验结果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成形极限分析
  • 5.1 前言
  • 5.2 屈曲和起皱分析
  • 5.2.1 薄壁管屈曲及起皱分析假设
  • 5.2.2 薄壁管屈曲(全局屈曲)分析
  • 5.2.3 薄壁管起皱(局部屈曲)分析
  • 5.3 破裂分析
  • 5.3.1 破裂分类及其微观机理
  • 5.3.2 破裂失稳理论
  • 5.3.3 短管坯变形模式下分散性失稳成形极限理论
  • 5.4 破裂计算与分析
  • 5.4.1 分散性失稳计算与分析
  • 5.4.2 集中性失稳计算与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固体颗粒介质成形试验研究
  • 6.1 管材成形工艺试验研究
  • 6.1.1 典型工件形状
  • 6.1.2 模具结构设计
  • 6.1.3 参数测试系统及测试结果分析
  • 6.2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致谢
  • 作者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 [1].热态固体颗粒介质传压性能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12)
    • [2].基于非局部摩擦理论的颗粒介质传力特性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7(13)
    • [3].钛合金机头罩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研究[J]. 锻压技术 2012(05)
    • [4].圆筒件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壁厚及变形规律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10(16)
    • [5].基于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筒形件拉深力学分析[J]. 机械工程学报 2013(02)
    • [6].物体撞击颗粒介质的动力学研究[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1)
    • [7].基于离散元法的固体颗粒介质传力特性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1(14)
    • [8].使用陶瓷颗粒介质进行拉深成型[J]. 机械工程材料 2008(12)
    • [9].爆炸平面冲击波在金属颗粒介质中的衰减[J]. 高压物理学报 2011(06)
    • [10].声波在电站锅炉含颗粒介质气体中的衰减特性[J]. 动力工程学报 2017(02)
    • [11].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技术[J]. 四川兵工学报 2010(04)
    • [12].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几何参数研究[J]. 塑性工程学报 2008(05)
    • [13].固体颗粒介质拉深新工艺及成形模具设计[J]. 锻压技术 2010(01)
    • [14].高温合金凸环管件固体颗粒介质成形工艺[J].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4(07)
    • [15].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新工艺试验研究与应力分析[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09(08)
    • [16].盒形件固体颗粒介质板材成形工艺研究[J]. 机械工程学报 2012(22)
    • [17].管材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新工艺[J]. 机械工程学报 2009(08)
    • [18].颗粒介质表面再生区域形状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2(07)
    • [19].颗粒介质中的粘滞系数[J]. 物理学报 2012(13)
    • [20].基于固体颗粒介质的板材软模成形工艺(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3(09)
    • [21].固体颗粒介质球阀的结构优化[J]. 科技资讯 2012(34)
    • [22].颗粒介质弹性的弛豫[J]. 物理学报 2015(23)
    • [23].颗粒介质用多向密封盘切阀的设计与开发[J]. 阀门 2010(05)
    • [24].颗粒介质结构与力学特征研究综述[J]. 力学与实践 2014(06)
    • [25].高压状态下固体颗粒介质侧压应力系数试验[J]. 塑性工程学报 2010(03)
    • [26].重力作用下颗粒介质应力链的离散元模拟[J]. 物理学报 2009(11)
    • [27].浅析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内聚力模型参数反演识别[J]. 数码世界 2019(04)
    • [28].颗粒介质弹性参数测量方法及装置研究[J]. 实验力学 2014(03)
    • [29].颗粒介质的结构及热力学[J]. 物理学报 2015(07)
    • [30].板料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新工艺及其数值模拟[J]. 机械工程学报 2009(06)

    标签:;  ;  ;  ;  ;  ;  ;  ;  

    固体颗粒介质成形新工艺及其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