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都邑诗主要指专以描述都邑风貌的,以都市作为明显情感指向的诗歌。它出现于从汉代到初唐的中古时期,能够集中地反映中古特有的文学形式、思想文化、社会生活。两汉的都城歌谣多讥刺豪强,是当时贵族生活、民情风气的切实体现,和两汉社会、政治生活联系紧密,它们随意率直,具有强烈的民间舆论力量和批判性质。东汉中后期的都邑古诗,则展现了大都会的宦游之风与士人的新型人格。两晋南朝的都邑诗分为“都市失意”与“艳逸风情”两大类别。以左思、鲍照为代表的都邑诗,借塑造城市形象的两面性,寄托“贤人失志”、“寒士不平”的思想情感。南朝都邑诗以新创乐府为主,缺乏思想内涵,单纯向物质世界展开,日常生活中对声色之乐的追求与日趋浮华的诗风结合起来,成为它的写作语境。隋、初唐都邑诗的新异性较大,与现实结合更加紧密,主要分为怀古都城诗和“帝京”歌行两类。都城或是历史兴衰的见证,或是帝国与皇权的象征。怀古都城诗历史意识的本质,是诗人依托关河故地缅怀汉文化,以史为鉴的理性认知与儒家政道的提倡,受到初唐宫廷政治氛围的影响,归根结底来源于北方士人精神。“帝京”歌行的创作主体初唐“四杰”,受到北方阴阳象数派易学影响,通过观照城市生活来为个人处世态度提供出处。“帝京”歌行和五古都城诗,均配合着复古革新思潮与初唐诗风转型,五古都城诗是复古革新理论的部分实践,代表着北方诗风,独立于江左诗风之外,“帝京”歌行打破宫廷诗严谨精美的外形和委靡不振的声调,造就前所未有的七古诗格局。总体来看,都邑诗的创作已经具备了几种独特的创作模式,以及一些经典的城市意象,城市的象征意义从声色世界变为历史时空下的政治本质,创作主体根据其旨趣塑造城市形象,每类诗歌的思想情感都被作者所处的政治环境和文化思想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陆游的歌行类乐府[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踏歌行·送瘟神[J]. 中外企业文化 2020(03)
- [3].元代歌行观念及其音乐性问题探赜[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 2020(01)
- [4].踏歌行[J]. 国企管理 2020(10)
- [5].《西歌行之十》[J]. 美术 2019(02)
- [6].《西歌行之三》[J]. 美术 2017(11)
- [7].元代歌行论略[J]. 中国韵文学刊 2018(02)
- [8].《踏歌行》[J]. 美术 2018(06)
- [9].《夜歌行》[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8(02)
- [10].元、白歌行观再认识——以《唐代歌行论》为中心[J]. 名作欣赏 2017(03)
- [11].踏歌行[J]. 共产党员(河北) 2017(16)
- [12].踏歌行 献给“五四”运动九十八周年[J]. 雷锋 2017(05)
- [13].“新歌行”与中国近现代诗歌[J]. 中国社会科学 2014(12)
- [14].東瀛長歌行[J]. 作品 2020(01)
- [15].踏歌行[J]. 琴童 2019(06)
- [16].《踏歌行》[J]. 中国美术馆 2017(04)
- [17].踏歌行[J]. 儿童音乐 2018(08)
- [18].泠秋的如歌行板[J]. 少年文艺(上半月) 2016(12)
- [19].“丝绸之路”踏歌行[J]. 现代妇女 2017(07)
- [20].拉萨歌行[J]. 西藏文学 2014(06)
- [21].艺术家黎村苗寨踏歌行[J]. 歌曲 2013(04)
- [22].艺术家黎村苗寨踏歌行[J]. 词刊 2013(10)
- [23].湖北踏歌行[J]. 词刊 2009(12)
- [24].踏歌行[J]. 歌曲 2010(08)
- [25].長歌行——撰成《中國經學史》前三册偶感詩自注並序[J]. 中国经学 2018(02)
- [26].十月末的歌行(组诗)[J]. 扬子江诗刊 2019(04)
- [27].乘火车旅行[J]. 小作家选刊(作文素材库) 2011(04)
- [28].浅析汉代“乐府歌行”的萌芽期与形成期[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9].踏歌行[J]. 歌海 2011(03)
- [30].当代歌行研究综论——兼评《唐代歌行论》[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