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茚和三聚咔唑型多向电荷转移分子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

三聚茚和三聚咔唑型多向电荷转移分子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

论文摘要

本论文对新型有机光电功能材料进行探索,并对化合物结构与性质间的构效关系进行讨论。我们认识到,有机光电功能分子与其三方面的结构属性相关:(1)π共轭性;(2)电荷转移性;(3)对称性。因而提出如下材料设计总体思想:以氮硼为电子授受中心的,以碳骨架为π共轭体,以“氮(Ⅴ)-碳(Ⅳ)-硼(Ⅲ)”作为理想D-π-A单元,在此基础上组合和扩展各种电荷转移模式(例如偶级子,四级子,八级子)。三价有机硼基团由于硼的缺电子性,成为一个强拉电子基(受体),和π共轭体系连接后可以形成p-π共轭而实现电荷转移。与硼相反的是,三价有机胺由于氮的孤对电子而成为一个强的推电子基(给体)。三聚茚(truxene)和三聚咔唑(triindole)基团是具有C3对称性的,碳骨架为主的π共轭体。上述基团或结构单元是我们材料设计的物质出发点。我们分别把拉电子的二米基硼(米基是mesityl的译名,mesityl=2,4,6-trimethylphenyl)和推电子的二苯胺基与三聚茚和三聚咔唑键合,并在结构明确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中心核的π共轭体系,由此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光电功能分子,较为系统地研究了它们的线性和非线性光物理性质,探索了它们在有机发光,双光子吸收及上转换荧光,多功能荧光探针,有机场效应器件等方面的应用。主要结果如下:1.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首次合成了以下17个具有π-Dn、π-An、A2-π-D、A-π-D2、D3-π-A3等分子构型的光电功能化合物,其分子结构已通过1H NMR、13C NMR、质谱、元素分析等得到证实。有些分子已通过X-ray单晶结构测定。它们在固态和普通溶剂中是稳定的。2.晶体结构的测定与电子结构的计算用X-ray CCD测得5个新化合物的晶体结构。化合物B3、N3、03、04的结构数据表明:三聚茚呈很好的平面性。由三聚茚的2,7,12-位三个点所构成等边三角形,功能化后的B3、N3的三角形边长要比功能化前03的边长增加,这是在基态二米基硼的拉电子作用和二苯胺基的推电子作用的结果。B3结构中的硼原子与三聚茚之间的B-C键长明显短于硼原子与米基之间的B-C键长,与硼原子相连的苯环表现出苯醌结构,这表明硼原子与三聚茚之间的p-π共轭作用。分别测了化合物N2O2在室温(295 K)和低温(120 K)的晶体结构,随着温度的降低,化合物的中心对称消失,手征性出现,晶体空间群由常温下的P21/n转变为P21。密度泛涵量化计算表明,化合物B3中硼原子上的电荷密度在LUMO和LUMO+1中的电子密度比在HOMO中的大一个数量级,这说明了显著的激发态电荷转移,其它含硼化合物也表现出同样的光激发电荷转移性质。从化合物B2N和BN2的分子轨道图可以看出,在激发态,发生了从N原子到B原子非常剧烈的电荷转移。3.线性光学性质:系统研究了所合成化合物的吸收和荧光性质。重点考察了功能化、侧链支数、对称性、共轭桥、取代位置,以及不同极性溶剂等对光学性质的影响。(1)三聚茚在其2,7,12-位分别被二苯胺基和二米基硼基功能化后,无论吸收还是荧光都比前体明显红移,且荧光增强现象十分显著,荧光量子产率达到未功能化三聚茚的4-5倍,这都是推拉基团导致八极多向电荷转移的结果。(2)π-A3或π-D3型分子B3或N3其中的一个给(受)基被受(给)基取代形成D-π-A2或D2-π-A型分子B2N或BN2时,最大吸收峰位几乎没有变化,荧光发射峰却红移了110nm。B2N和BN2具有非常大的溶剂变色效应,非常大的Stokes位移。(3)对三聚咔唑的合成进行了成功探索。三聚咔唑同三聚茚相比,具有更长波的吸收峰和荧光峰,说明它具有更好的π共轭性。被二米基硼基团功能化后,吸收和荧光峰位进一步红移,这是因为三聚咔唑本身是一个富电体系,同吸电子的二米基硼基团之间可以形成更有效的推拉型电荷转移结构。(4)用二米基硼基受体分别在三聚咔唑端基不同位置(2,7,12-和3,8,13-位)取代,分别得到D3-π-A3型分子p-N3B3和m-N3B3。它们的吸收光谱中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构型分析结果表明:p-N3B3进行了跨越咔唑的长程电荷转移,而m-N3B3的短程电荷转移局限于苯环对位。4.非线性光学性质:研究了目标光电功能化合物在THF溶液中用800 nm激光激发的双光子上转换荧光性质:(1)所合成的光功能分子都表现出一定的双光子吸收(TPA)与双光子上转换荧光(TPEF)性质。具有八极电荷转移模式的化合物表现TPA增强效应。B系列化合物比N系列化合物具有更大的TPA截面。(2)兼含给体和受体的D-π-A2或D2-π-A型化合物B2N和BN2,在同一条件下的单光子荧光强度要比单含给体或受体的π-A3或π-D3型化合物B3和N3弱许多,但B2N和BN2双光子荧光强度却比B3和N3大出许多倍,前者的TPA截面也比后者大出一个数量级。这主要来自于B2N和BN2的推拉型电荷转移的贡献。(3)N1、N2、N3增长共轭链后得到TN1、TN2、TN3,其TPA截面增加了两个数量级。(4)三聚咔唑化合物N3T3、m-N383和p-N383具有相对较大的TPA截面,尤其是p-N383,分子中具有推拉电子基团,且具有长程电荷转移方式,TPA截面达到了250 GM。5.含硼化合物作为多功能荧光探针的研究D-π-A2和D2-π-A型化合物B2N和BN2在非质子溶剂中表现出大的荧光溶致变色效应,同时它们的斯托克斯位移△vst和非质子溶剂取向极化率△f表现出了很好的线性关系,并对质子环境表现出与一般的极性探针不同的响应特性。这使其可以成为一种特异的环境极性荧光探针。本论文中所合成的含硼化合物无论在吸收还是荧光发射都对氟离子有灵敏响应和优良的选择性,可以用作氟离子探针来指示氟离子,尤其是化合物B2N和BN2,它们对氟离子具有独特的turn-on-off荧光响应,不仅在探测氟离子时具有极大的方便性,而且可以使它们对氟离子的探测灵敏度提高两个数量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序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双光子效应与双光子材料
  • 1.2.1 非线性光学效应
  • 1.2.2 双光子吸收(TPA)与双光子激发的上转换荧光(TPEF)
  • 1.2.3 双光子效应的特点和应用前景
  • 1.2.4 双光子材料的研究现状
  • 1.3 荧光探针
  • 1.3.1 分子及离子荧光探针
  • 1.3.2 环境极性荧光探针
  • 1.4 材料设计背景和思路
  • 1.4.1 三价有机硼化合物
  • 1.4.2 三聚茚化合物
  • 1.4.3 三聚咔唑化合物
  • 1.5 论文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含电子给体或受体的三聚茚化合物:合成
  • 2.1 分子设计
  • 2.2 合成
  • 2.2.1 含电子受体的三聚茚化合物:B1、B2、B3
  • 2.2.2 含电子给体的三聚茚化合物:N1、N2、N3
  • 2.2.3 长链三聚茚化合物:TN1、TN2、TN3
  • 2.2.4 噻吩基三聚茚化合物:TS2和TS3
  • 2.3 本章小结
  • 2.4 附加研究结果:三聚茚环合反应的机理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含电子给体或受体的三聚茚化合物:结构,电荷转移与荧光增强
  • 3.1 B3与N3及前体的晶体结构:π共轭性与基态电荷转移
  • 3.2 八极子B3与N3的电子结构:光激发电荷转移与光谱增强
  • 3.2.1 荧光光谱简介
  • 3.2.2 B3与N3的光谱增强
  • 3.2.3 B3与N3的电子结构与光激发电荷转移
  • 3.3 多支化与光谱增强:N1、N2、N3、B1、B2、B3
  • 3.4 π共轭扩展与光谱红移:TN1、TN2、TN3、TS2、TS3
  • 3.5 溶剂效应
  • 3.6 本章小结
  • 3.7 附加研究结果
  • 3.7.1 N3的前沿轨道性质和光谱跃迁性质
  • 3.7.2 吸收以及荧光谱的溶剂效应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兼含电子给体和受体的三聚茚化合物:合成,电荷转移与光谱位移,荧光探针性质
  • 4.1 BN2与B2N的合成
  • 4.1.1 二给体一受体的推拉型三聚茚化合物:BN2
  • 4.1.2 一给体二受体的推拉型三聚茚化合物:B2N
  • 4.2 光谱位移,溶致化效应与环境极性探针
  • 4.2.1 光谱位移及其解释:能级嵌入模型
  • 4.2.2 溶致化效应与极性探针
  • 4.2.3 对质子-非质子环境的识别
  • 4.3 含硼化合物作为氟离子探针
  • 4.4 本章小结
  • 4.5 附加研究结果
  • 4.5.1 B2N的前沿轨道和光谱跃迁性质
  • 4.5.2 B1、B2、BN2的吸收滴定曲线
  • 4.5.3 稳定常数的计算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三聚咔唑化合物:合成,光谱位移和不同电荷转移模式
  • 5.1 三聚咔唑化合物的分子设计:优越的π共轭体兼电子给体
  • 5.2 三聚咔唑化合物的合成
  • 5.2.1 m-N3B3:短程电荷转移化合物
  • 5.2.2 N3T3:最大的分子
  • 5.2.3 p-N3B3:长程电荷转移化合物
  • 5.3 三聚咔唑化合物的线性光学性质
  • 5.3.1 三聚咔唑化合物与三聚茚化合物的比较
  • 5.3.2 短程电荷转移与长程电荷转移
  • 5.3.3 溶剂效应
  • 5.4 化合物N2O2的合成、低温结构相变与低温荧光增强
  • 5.5 本章小结
  • 5.6 附加研究结果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TPA和半导体性质OFET
  • 6.1 分子的双光子吸收(TPA)性质和双光子荧光(TPEF)性质
  • 6.1.1 双光子吸收截面
  • 6.1.2 双光子吸收曲线的理论计算
  • 6.2 双光子吸收截面和双光子发射截面的实验结果
  • 6.2.1 多支化对TPA的影响:协同增强效应
  • 6.2.2 电荷转移模式对TPA的影响:偶极子B2N、BN2与八极子B3、N3
  • 6.2.3 π共轭程度对TPA的影响
  • 6.2.4 噻吩基三聚茚化合物
  • 6.2.5 功能基团对TPA的影响
  • 6.2.6 优化组合对TPA的影响:长程电荷转移与短程电荷转移
  • 6.3 部分化合物的有机场效应管性质
  • 6.3.1 有机场效应管(OFET)的工作原理
  • 6.3.2 部分化合物的有机场效应管(OFET)性质
  • 6.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全文总结
  • 附录 目标化合物的核磁、质谱和元素分析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主要论文目录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主要论文全文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  ;  ;  ;  ;  

    三聚茚和三聚咔唑型多向电荷转移分子的合成及其光电性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