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孔形论文-熙鹏,丛茜,汝绍锋,吴波

通孔形论文-熙鹏,丛茜,汝绍锋,吴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通孔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仿生,活塞裙部,通孔形,有限元

通孔形论文文献综述

熙鹏,丛茜,汝绍锋,吴波[1](2018)在《仿生通孔形活塞裙部耐磨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减少发动机活塞裙部磨损,提高裙部耐磨性。方法基于仿生非光滑理论,以蚯蚓体表形态为仿生原形,在LX-2V型发动机活塞裙部设计出以孔的直径、每行孔间距、孔沿圆周角度为参数的仿生通孔形结构。采用正交设计方案对不同参数的仿生通孔形活塞进行有限元热结构耦合分析。以裙部最大变形量、裙部变形范围、裙部对称中心线上点与一侧点的应力差值作为评价活塞裙部耐磨性的标准,优选出模拟分析中耐磨性能良好的叁个仿生活塞,并与标准活塞同时进行发动机台架磨损试验。结果合理的仿生通孔形结构可以有效减少活塞裙部磨损,提高裙部耐磨性。相对于标准活塞,当仿生活塞孔的直径为5 mm、每行孔的间距为6.5 mm、孔沿圆周角度为16°时,其耐磨性最大提高49%。结论过小的裙部最大变形量、过大的裙部变形范围,均不利于活塞裙部与缸套之间油膜的形成与保持,从而使活塞裙部磨损加剧。结合活塞裙部粗糙度值分析可知,合理的仿生通孔形结构可以优化裙部表面所受摩擦力,是进一步降低活塞裙部所受磨损的重要原因。(本文来源于《表面技术》期刊2018年09期)

杜新,张平,刘永顺,吴一辉[2](2010)在《用于毛细驱动流的通孔形毛细管被动阀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接触线理论建立了通孔形毛细管被动阀的物理模型,分析了实际加工通孔时带来的扩张角对毛细管被动阀性能的影响,并推导出相应的成立条件。指出被动阀的有效性与液体对壁面的动态接触角、前进接触角和通孔的扩张角有关,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简化的一维模型,用于通孔微阀的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一种新型的收缩形通孔微阀,当来流通道大于4mm时,微阀有效性不受来流和通孔扩张角大小影响,降低了对通孔的加工要求。去离子水实验表明,当来流毛细数高达4.0×10-3,高度为20μm的微阀仍有效。(本文来源于《化工学报》期刊2010年10期)

金敬福,丛茜[3](2008)在《通孔形结构仿生试件的耐磨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蚯蚓体表背孔及机体耐磨特性,设计了通孔试件和普通平板试件,进行了摩擦磨损特性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具有通孔结构的仿生试件有明显的耐磨效果,在润滑条件下有显着的减阻效应。结合磨损形貌、润滑状态及摩擦过程叁维有限元模拟,分析了通孔结构对摩擦界面接触、润滑等摩擦因素的直接影响和对试件耐磨性的多因素耦合作用机理,为摩擦副耐磨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期刊2008年S2期)

金敬福,丛茜,郝建峰,张建军,任露泉[4](2006)在《通孔形结构在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特性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有倒角通孔及无倒角通孔形仿生结构试件,并在JF-150型摩擦试验机上进行了润滑摩擦试验,探讨了通孔形仿生结构对摩擦副的磨擦、磨损影响特性。试验表明,具有通孔形结构的摩擦副相对传统平板摩擦副普遍具有优良的减阻耐磨效应,其中无倒角通孔形结构试件在试验条件下摩擦阻力最大降低70%以上,磨损量降低90%以上。对试验结果分析指出,通孔形仿生结构的优良减阻耐磨效应来源于通孔形态及分布对润滑的贡献,并对倒角对摩擦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指出倒角的存在产生了“导入”作用,增加了磨粒磨损的几率。(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6-11-01)

郝建峰,丛茜,金敬福[5](2006)在《仿生通孔形结构磨损特性正交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典型土壤动物蚯蚓体表形态,设计了仿生通孔形结构试件.应用正交多项式试验优化技术,在温度和载荷一定的情况下,对仿生通孔形结构参数进行设计并进行了滴油润滑试验研究,获得了磨损量与仿生通孔形结构的直径和间距的回归方程.与光滑平板试件相比,在试验中磨损量降低了70%.分析指出, 随着通孔直径和间距的增大磨损量逐渐减小,当磨损量达到0.04mm左右时最小,而后开始增大,仿生通孔结构直径与间距对磨损量的影响存在最优值.仿生通孔形结构的耐磨效应主要来源于对摩擦接触面减少,润滑状态的改善及对摩擦界面的散热与清洁作用。(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期刊2006-11-01)

通孔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接触线理论建立了通孔形毛细管被动阀的物理模型,分析了实际加工通孔时带来的扩张角对毛细管被动阀性能的影响,并推导出相应的成立条件。指出被动阀的有效性与液体对壁面的动态接触角、前进接触角和通孔的扩张角有关,实验结果验证了上述结论。根据实验结果,提出了简化的一维模型,用于通孔微阀的设计。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一种新型的收缩形通孔微阀,当来流通道大于4mm时,微阀有效性不受来流和通孔扩张角大小影响,降低了对通孔的加工要求。去离子水实验表明,当来流毛细数高达4.0×10-3,高度为20μm的微阀仍有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通孔形论文参考文献

[1].熙鹏,丛茜,汝绍锋,吴波.仿生通孔形活塞裙部耐磨性能研究[J].表面技术.2018

[2].杜新,张平,刘永顺,吴一辉.用于毛细驱动流的通孔形毛细管被动阀的研制[J].化工学报.2010

[3].金敬福,丛茜.通孔形结构仿生试件的耐磨特性试验[J].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

[4].金敬福,丛茜,郝建峰,张建军,任露泉.通孔形结构在润滑条件下的摩擦学特性试验[C].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6

[5].郝建峰,丛茜,金敬福.仿生通孔形结构磨损特性正交试验研究[C].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2006

标签:;  ;  ;  ;  

通孔形论文-熙鹏,丛茜,汝绍锋,吴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