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高校后勤作为教学、教研和师生生活的支撑保障,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已成为决定高校能否扩大规模,提高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规模,变“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以便更多的高中毕业生能够接受高等教育。但因“校校办后勤、后勤办社会”所需经费庞大,政府投入经费长期严重不足,因此只能实现低水平的平均主义和福利型的后勤供给,成为制约高校扩招和发展的“瓶颈”。为解除制约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这个“瓶颈”因素,从1999年以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在“政府统筹主导、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学校参加、社会参与、市场引导”原则指导下全面展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高校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9余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后勤企业发展的模式等,越来越成为阻碍改革深入推进的障碍,基于此,本文对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与学界、行业同仁一起探讨,共同推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顺利进行与有序发展。本文通过对高校后勤社会化背景进行阐述,进而分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必要性,对近些年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程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分析改革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剖析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难点和影响因素。其次,通过比较分析国外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基本运作方式,归纳总结了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借鉴意义。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思路、模式选择和措施建议。并对重庆邮电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个案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评价。最后综合得出本文研究的基本结论,并针对改革实践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