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村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中非常重要的方面,涉及人员最多,任务最为艰巨,也是最能体现社会公平和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保障内容。随着农村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农村家庭结构、农民思想意识的影响,农村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医疗保障的不到位,老人经济地位的降低等原因,农民对养老保障需求越来越迫切。从中国的现状来看,生产社会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养老保障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还无力完全承担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其法律、政策、人员、资金、机构等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各级地方均处于自发半自发状态来探索各类农村养老保障道路,并未形成统一成熟模式。因此,在这一过渡期甚至在以后较长的时间内,在政府着力不足、农村需求迫切的情况下,必须寻找一种新的力量——非营利组织来建立完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本文从四个部分对非营利组织引入农村养老保障进行了分析。第一部分,对非营利组织引入农村养老保障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并详细分析了其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与问题,引入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意义;第二部分,对非营利组织引入农村养老保障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从引入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建立、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政府和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国外的实践等方面印证观点;第三部分,对农村养老保障领域非营利组织的组织进行设计,提出农村保障领域几种主要组织形式建立,提出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渠道建议;第四部分,对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和良好的与政府、市场、农村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通过分析论述,提出了非营利组织必定会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ABSTRACT引言一、非营利组织引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性(一)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问题1、农村养老保障所处的社会背景2、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存在问题(二) 引入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意义1、非营利组织能够提供更有效率的服务2、非营利组织能够募集更多的资金3、非营利组织能够降低实施成本4、非营利组织能够对农民正确认识养老保障起到动员和组织作用5、非营利组织能够对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建立起到助推器的作用二、非营利组织引入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可行性(一) 引入非营利组织的理论依据1、政府/市场失灵论2、公共治理理论3、第三方管理理论4、合作主义模式理论5、福利多元主义(二) 我国已具备建立农村养老保障的条件1、经济条件2、认识条件3、农民自身条件4、其他条件(三) 我国非营利组织已初具规模(四) 政府与社会观念的转变为非营利组织介入农村养老保障创造了条件(五)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中非营利组织设计(一) 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中的非营利组织的组织形式设计1、乡村老人协会2、养老院3、农民社会保险协会(二) 资金筹集设计1、政府资助渠道2、服务收费渠道3、慈善捐助渠道4、境外援助渠道四、外部环境建构(一) 与政府关系建构1、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2、合作的关系3、竞争的关系4、相互监督的关系(二) 与营利组织关系建构1、合作2、竞争(三) 与农村其他社会组织关系建构1、与村民委员会的良性互动关系2、与合作经济组织的平等互助关系(四) 法律环境建构1、注册登记2、税收优惠3、监督机制结束语参考书目致谢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非营利组织论文; 农村养老保障论文; 组织设计论文; 外部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