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元丰三省政务运作分层机制的形成

论元丰三省政务运作分层机制的形成

论文题目: 论元丰三省政务运作分层机制的形成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专门史

作者: 罗祎楠

导师: 葛兆光

关键词: 政务运作分层机制,中书门下,皇帝,北宋前期,熙宁,元丰三省制

文献来源: 清华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讨论元丰三省制下政务运作分层机制的形成问题。所谓分层机制,是指在政务处理过程中不同官僚机构乃至皇帝所形成的层级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不同层级机构所拥有的政务办理权和决定权。本文讨论元丰三省制下政务运作分层机制的形成问题。北宋前期的政务运作分层机制中,在以一定文书为载体的政务范围内,皇帝和中书门下拥有政务的部分办理权,他们还分担政务的决定权。而其他机构则构成另一个层级,基本不享有政务的决定权,而只部分拥有政务的办理权。在熙宁时期,我们看到两类政务运作分层方式形成。在涉及到变法的事务上,新设立的变法机构和皇帝、中书门下共同办理变法事务。而决定权依然由皇帝和中书门下行使。在非变法事务的管理上,皇帝和中书只是掌握这部分政务的决定权,将其办理权下放到其他机构。因此,在日常非变法事务处理的分层机制中,产生了以这些办事部门为中心的新层级。产生此走向的主观原因来自决策者对大事和小事的看法。客观原因则在于熙宁变法导致了权力格局的转变。这种政务运作分层机制上的变化,也为元丰三省制下政务运作分层机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元丰三省制下,六部作为政务执行办理的中心。有法式事的办理权比较完整的集中在六部中,而皇帝和门下省以及尚书省则具有决定权。对于无法式事的主要办理权与决定权,依然统一于皇帝和中书、门下、尚书省中。六部只具有部分办理权。以这样的权力分配为特点,形成了六部到尚书都省到中书省或门下省到皇帝的政务运作分层机制。这一政务运作分层机制是融合了北宋前期和熙宁时期特点的机制,而元丰改制中对于《唐六典》的模仿也构成了这一机制形成的另一个动因。

论文目录:

第1章 引言

1.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2 解题、史料运用、讨论方法、相关文献综述及本文的研究意义

1.3 结构安排

第2章 北宋前期政务运作分层视野中的中书门下与皇帝

2.1 引言

2.2 北宋前期的政务上报分层机制中的中书门下和皇帝

2.3 中书门下与皇帝在政务处理分层机制中的地位与关系

第3章 熙宁时期政务运作分层机制的演变

3.1 小、大之间:想象中的政务运作分层机制

3.2 新兴变法领导机构在政务运行分层机制中的地位

3.3 常规政务运作分层机制的调整

3.4 小结

第4章 元丰三省制下政务运作分层机制的形成

4.1 元丰改制的三省政务运作分层机制

4.2 中书门下与元丰三省政务运作分层机制的内在连续性

4.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与声明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 2006-06-29

参考文献

  • [1].北宋元丰改制前武官班序研究[D]. 陈江盟.西北大学2015
  • [2].北宋礼部若干问题研究[D]. 刘.河南大学2014
  • [3].宋代三省制度演变研究[D]. 袁良勇.河北大学2003
  • [4].唐代三省制度演变研究[D]. 左定科.云南师范大学2008
  • [5].唐代给事中述要[D]. 孙丽丽.河北师范大学2006
  • [6].唐宋吏部尚书沿革探析[D]. 马晓菲.山东大学2009
  • [7].宋代军器监研究[D]. 王迎辉.广西师范大学2016
  • [8].集权与分权视野下的宋代税务机构[D]. 李瑞红.云南大学2016
  • [9].宋代《会计录》研究[D]. 高磊.河北大学2011
  • [10].隋唐门下省职掌与地位变化研究[D]. 刘明龙.湖北大学2014

相关论文

  • [1].晚明士人知识趣味的多样化[D]. 诸颖政.复旦大学2012
  • [2].南宋临安研究[D]. 赵嗣胤.复旦大学2011
  • [3].元丰改制后北宋户部研究[D]. 杨阳.河南大学2012
  • [4].《孟子节文》研究[D]. 张佳佳.清华大学2007
  • [5].曾布与北宋后期党争[D]. 熊鸣琴.暨南大学2004
  • [6].北宋名臣文彦博研究[D]. 陈朝阳.河北大学2006
  • [7].北宋三司使研究[D]. 黄亚娟.河南大学2006
  • [8].宋代公文传达与公布制度研究[D]. 李文以.郑州大学2006
  • [9].宋代三省制度演变研究[D]. 袁良勇.河北大学2003
  • [10].论元丰改制[D]. 谭凤娥.湖南师范大学2004

标签:;  ;  ;  ;  ;  ;  

论元丰三省政务运作分层机制的形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