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疟原虫175KDa红细胞结合抗原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

恶性疟原虫175KDa红细胞结合抗原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

论文摘要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疟疾是危害人类健康的虫媒传染病,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年来,由于疟原虫抗药性和蚊媒耐药性的日益增强和广泛扩散,加之一些现代经济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使疟疾(尤其是恶性疟原虫)的流行有复燃趋势,急性感染病人越来越多,而可供选择的廉价、有效的化疗药物越来越少,从而使疟疾的防治面临严峻挑战。 恶性疟原虫的175-KDa红细胞结合抗原(EBA-175)自1985年由Camus和Hadley首次报道以来,经大量免疫学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其既是疟疾疫苗的候选抗原,也是疟疾的特异诊断抗原。其位于裂殖子尖端微线体,与血型糖蛋白A(GPA)分子上o-糖苷键寡糖的Neu5Ac(α2-3)-Gal决定簇结合,能够有效抑制裂殖子入侵红细胞。EBA-175与受体GPA结合点是位于氨基末端富含半光氨酸的Ⅱ区,该区F2结构域的抗体能够阻断该分子与GPA的反应并能抑制裂殖子入侵红细胞,表明该区域对疟原虫的致病具有功能重要性。这就为疟疾的发病机制提出了新的学说,亦为其预防和治疗提出了新的契入点。 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在中医药防治疟疾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应用青蒿素治疗恶性疟疾取得优良疗效的研究。为中医药抗疟铺开了光明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第一部分 恶性疟原虫EBA-175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 1.1 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1.3 结果
  • 1.4 讨论
  • 1.5 小结
  • 第二部分 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免疫原性研究
  • 2.1 材料
  • 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小结
  • 第三部分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3.1 材料
  • 3.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
  • 3.4 讨论
  • 3.5 小结
  • 第四部分 噬菌体随机肽库的筛选
  • 4.1 材料
  • 4.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总结
  •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缩略词
  • 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第一军医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相关论文文献

    • [1].恶性疟原虫非编码RNA的研究进展[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04)
    • [2].一种改良的恶性疟原虫核蛋白和胞浆蛋白分离方法的建立[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10)
    • [3].科学家找到疟疾治疗“万能钥匙” 对所有恶性疟原虫都有效,为疫苗研制带来希望[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33)
    • [4].恶性疟原虫动物模型及基因编辑研究进展[J].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2019(01)
    • [5].经输血感染恶性疟原虫1例[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9(04)
    • [6].探秘恶性疟原虫免疫逃逸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J].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3(09)
    • [7].恶性疟原虫红内期体外连续培养污染的处理及预防[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2(07)
    • [8].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药物抗性基因多态性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6(12)
    • [9].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性与延缓抗性的建议[J]. 中国热带医学 2017(06)
    • [10].云南省恶性疟原虫氯喹及青蒿素抗性相关基因的联合突变分析[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7(03)
    • [11].恶性疟原虫体外培养技术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运用[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3(04)
    • [12].中缅边境流行区恶性疟原虫野生株驯化方式的研究[J].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2018(04)
    • [13].活体电穿孔导入法增强恶性疟原虫核酸疫苗免疫反应研究[J]. 医学研究杂志 2016(06)
    • [14].恶性疟原虫引起的脑型疟疾1例[J]. 社区医学杂志 2011(22)
    • [15].云南省恶性疟原虫抗萘酚喹株的体外培育[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0(02)
    • [16].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2基因多态性研究[J]. 国际医学寄生虫病杂志 2015(03)
    • [17].我首批赴苏丹维和人员恶性疟原虫感染情况调查[J].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09(04)
    • [18].不同地理来源恶性疟原虫微卫星标记位点多态性研究[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8(05)
    • [19].β-榄香烯对体外培养恶性疟原虫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J]. 抗感染药学 2019(05)
    • [20].微生物介导的恶性疟原虫疫苗的研制现状[J].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2018(02)
    • [21].恶性疟原虫对双氢青蒿素-哌喹敏感性研究进展[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7(10)
    • [22].恶性疟原虫自噬相关蛋白8基因原核重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J]. 中国热带医学 2019(05)
    • [23].中缅边境西段恶性疟原虫对7种抗疟药敏感性的监测[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9(11)
    • [24].西非及柬埔寨西部地区恶性疟原虫基因组拷贝数变异研究[J]. 中国热带医学 2018(10)
    • [25].恶性疟原虫多药抗性蛋白pfMRP1研究新进展[J].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2011(08)
    • [26].胶体金恶性疟原虫检测试剂盒在非洲加蓬的临床应用[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8(06)
    • [27].恶性疟原虫青蒿素和哌喹耐药的流行现状及机制研究进展[J].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2018(11)
    • [28].资讯·前沿[J]. 杭州科技 2012(05)
    • [29].萘酚喹单用及其与阿奇霉素伍用体外抑制恶性疟原虫作用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07)
    • [30].低浓度双氢青蒿素对恶性疟原虫3D7株干预效应观察[J]. 中国中药杂志 2018(16)

    标签:;  ;  ;  ;  ;  ;  

    恶性疟原虫175KDa红细胞结合抗原与其受体相互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