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低组胺释放副作用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长效拮抗剂的设计

新型低组胺释放副作用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长效拮抗剂的设计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以抗前列腺癌类药物—LHRH拮抗剂为研究对象,探索不同酸碱性基团的引入与其活性及组胺释放副作用之间的关系及规律,为开发高效低毒的新型LHRH拮抗剂打下基础。根据LHRH拮抗剂的组胺释放研究进展,以及多肽类组胺释放剂多具有一个或多个碱性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提出假设,在LHRH拮抗剂的某些敏感位点引入酸性基团,有可能在保持其高活性的同时,降低其组胺释放副作用。选择实验室前期工作中活性及代谢稳定性较好的LHRH拮抗剂类似物作为模型化合物,在其活性及组胺释放敏感位点6位和8位引入酸碱性不同的氨基酸,设计并合成了21个十肽化合物,并进行了大鼠体内抑制睾酮生物活性初筛实验。其中有9个类似物抑制睾酮作用时间达到了24小时以上,均明显强于阳性对照LXT-300的8小时有效时间。另外在此基础上,筛选了17个类似物通过大鼠体外腹膜肥大细胞进行了组胺释放作用检测。有5个化合物在保持长效抑制睾酮释放活性的同时,组胺释放副作用与LXT-300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LK-LF024抑制睾酮释放作用时间比LXT-300延长了3倍,而组胺释放约是其1/9。由实验结果本文得到以下初步结论:1、生物活性方面:从本实验的研究范围来看,6位为D-Pro和D-Amp取代的序列活性较好;8位为异丙基赖氨酸(ILys)的系列十肽化合物,其抑制睾酮活性均能达到24小时以上;LHRH拮抗剂6位的酸碱性对抑制睾酮活性的影响可能不大;对于本文所涉及的类似物而言,如把8位碱性氨基酸替换为中性或酸性氨基酸,抑制睾酮生物活性明显降低。2、组胺释放作用方面:在本文实验条件及涉及化合物范围内来看,保持化合物8位的碱性,6位替换为酸性的Glu,与6位替换为中性的Pro、Asn或碱性的Amp相比,组胺释放副作用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从本文所涉及的类似物来看,降低6位氨基酸碱性的同时,增加6位分子柔韧性,可能对降低LHRH类似物的组胺释放具有一定的作用;当8位替换为本文所涉及的中性或酸性氨基酸时,能显著降低组胺释放作用,但是活性也随之消失,说明8位的碱性对生物活性而言可能很重要。从本文所涉及到的8位修饰基团来看,降低8位的碱性,有可能在保持长效活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组胺释放副作用。以上实验结果与我们的假设基本一致,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实验数据。但从组胺释放方面来看,本文所设计的化合物尚未有超过课题组已发现的具有抑制睾酮释放活性的组胺释放最低的LHRH类似物。LHRH拮抗剂组胺释放副作用与结构之间更深入的构效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导言
  • 1.1 LHRH的研究进展
  • 1.2 促组胺释放的肽类物质及其机理研究
  • 1.3 课题设计思想及方案
  • 第2章 保护非天然氨基酸的合成
  • 2.1 保护非天然氨基酸的合成路线
  • 2.2 实验部分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章 LHRH拮抗剂类似物的合成及纯化
  • 3.1 实验部分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章 LHRH拮抗剂类似物的生物活性及组胺释放评价
  • 4.1 体内生物活性评价
  • 4.2 组胺释放结果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缩写词说明
  • 第2章附图
  • 第3章附图
  • 附:综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新型低组胺释放副作用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长效拮抗剂的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