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丁忧制度概论

八旗丁忧制度概论

论文摘要

自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儒家学说成为历代王朝籍以维系政权统治、社会稳定的指导思想。“仁孝”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为充分体现“仁孝治天下”的执政理念,皇权的享有者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丁忧制度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丁忧制度乃指中国古代官吏遭遇父母之丧而解职守孝的一种制度,是儒家“仁孝”理念的集中体现。这一制度最早以律文的形式予以确立始于晋,自晋以降,历经隋、唐、宋、元、明、清,始终绵延不绝,而且逐渐系统化和法律化。八旗制度作为清初满洲人的一项重要发明,在维护旗人利益、旗族认同、满族文化独立性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它为旗人社会运转和延续提供了组织保证,也为清朝成功统治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故近来国内外学者对八旗史的研究逐渐升温,其关注点主要表现在满洲的族群性、汉化模式、特权等方面。本文承此研究趋势,以儒家丁忧制度来探讨旗人文化的模式,分析作为少数民族政权的清朝,在继承历代丁忧制度的同时,又是怎样根据八旗制度自身特点和统治需要予以变通的?本文对于这一问题展开了初步的研究。本文主要以八旗组织如何的变通和满族吸收儒家礼制中的“孝”的伦理观念为依据,运用将制度和历史文化相结合的方法,以文献考证以及历史分析的方法为研究方法为佐证,对八旗丁忧制度进行论本文主要是分四个部分展开对此问题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的丁忧制度。笔者首先阐释了丁忧制度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而梳理了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历史发展。文章选取了若干重要的时期,分析出丁忧制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来的不同的阶段性特点。第二部分主要论述的是清初八旗丁忧制度的建立。文章首先分析了这一军政合一、兵民一体的组织---八旗的特点,以及满族传统丧葬习俗在入关前后所呈现出来的变化,进而说明其对儒家“孝”伦理观念的吸收,而后比较细致地阐述了清朝八旗丁忧制度的建立情况。此部分笔者选取了八旗丁忧制度建立之初的顺治朝、发展中的康熙朝及以后各个清王朝为着眼点,探究出清朝八旗丁忧制度发展变化的复杂过程。第三部分,阐述了八旗丁忧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首先分析了丁忧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进而说明了八旗丁忧制度改革的情况,之后总结出了此次改革的意义。最后是结语部分,也是本文的升华部分。根据清朝八旗丁忧制度不同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特点,总结出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中的“孝”伦理观念对少数民族的深远影响,以及少数民族统治者在吸收中原“汉法”的同时,是如何根据自身需要对“汉法”进行变通适用的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综述
  • 三、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中国古代丁忧制度概述
  • 第一节 丁忧的概念和丁忧制度的内容
  • 一、丁忧的概念
  • 二、丁忧制度的内容
  • 第二节 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历史发展
  • 一、魏晋时期的丁忧
  • 二、唐宋朝丁忧制度的发展
  • 三、元明清时期丁忧制度的完善
  • 第二章 清初八旗丁忧制度的建立
  • 第一节 清代八旗制度的特点
  • 一、八旗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二、八旗制度的特点
  • 第二节 满族的丧葬习俗及对"孝"观念的吸收
  • 一、满族的丧葬习俗
  • 二、清入关后对汉族"孝"观念的吸收
  • 第三节 顺治朝八旗丁忧制度的建立
  • 一、因人而异
  • 二、因事而异
  • 第三章 清朝康熙朝及以后八旗丁忧制度的发展
  • 第一节 康熙朝丁忧制度的发展
  • 一、首开服丧三个月的期限
  • 二、八旗文武官员均可丁忧
  • 三、增设惩罚性措施
  • 第二节 康熙朝以后丁忧制度的变化
  • 一、康熙朝丁忧制度上的变化
  • 二、乾隆朝丁忧制度上的变化
  • 三、嘉庆朝丁忧制度上的变化
  • 四、光绪、宣统朝丁忧制度上的变化
  • 第四章 清末八旗丁忧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 第一节 清末丁忧制度改革的历史背景
  • 第二节 清末丁忧制度的改革及其意义
  • 一、八旗丁忧制度改革的情况
  • 二、八旗丁忧制度改革的意义
  • 第五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改造八旗与强边未竟:晚清东三省练兵(1885-1895)[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1)
    • [2].清代八旗水师与海防体系[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清代八旗绘画论[J]. 满族研究 2019(04)
    • [4].晚清八旗诗歌中的“中华”意识[J]. 民族文学研究 2020(04)
    • [5].论清代的八旗义学[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 [6].浅谈清代八旗孀妇守节[J]. 赤子(上中旬) 2017(02)
    • [7].清代绿营官兵编入八旗水师考析[J]. 清史研究 2016(01)
    • [8].清初八旗社会保障制度研究[J]. 满族研究 2015(03)
    • [9].清代八旗女性汉语作家研究综述[J]. 青年文学家 2020(03)
    • [10].清代八旗官马喂养方式的演变[J]. 北京史学 2019(02)
    • [11].清代八旗科举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J]. 考试研究 2015(05)
    • [12].《清代八旗科举述要》商榷[J]. 科举学论丛 2017(02)
    • [13].清代八旗察哈尔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贡献[J]. 中国边疆民族研究 2016(00)
    • [14].《八旗·八旗》(上下册)[J]. 国家人文历史 2016(20)
    • [15].满族的八旗意识与国家意识——清代满族民族意识的形成发展(续)[J]. 满语研究 2013(02)
    • [16].清代八旗妇女旌表类型探析[J]. 民族史研究 2018(00)
    • [17].关于王锺翰藏满文《上谕八旗》[J]. 民族史研究 2018(00)
    • [18].民国初年奉天八旗随缺伍田丈放始末[J]. 农业考古 2015(06)
    • [19].浅议清朝八旗制中的领催[J]. 沈阳故宫博物院院刊 2014(00)
    • [20].清代武举与八旗科举[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1].清代呼伦贝尔八旗半分俸饷体制的形成[J].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6)
    • [22].咸丰以降呼伦贝尔八旗俸饷支付体系变革原因初探[J]. 民族史研究 2018(00)
    • [23].北京八旗物质文化遗产的空间格局研究[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24].试论清代的八旗文学[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25].从八旗作家盛昱、杨钟羲交游看二人对八旗文献的贡献[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06)
    • [26].八旗骑射在明末清初中的崛起和发展[J]. 兰台世界 2013(06)
    • [27].八旗制度与八旗社会之整合[J]. 满语研究 2011(02)
    • [28].清末新政时期八旗团体的参政活动[J]. 满族研究 2010(01)
    • [29].治学严谨 别有意会——读张佳生的《八旗十论》[J]. 满族研究 2010(01)
    • [30].八旗科举与满人中原文化认同[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9(11)

    标签:;  ;  ;  

    八旗丁忧制度概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