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旨是:从考察时代理论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出发,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人类发展中的方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及战略制定提供启示。时代性质,作为人们对社会特定阶段客观事实的主观认识,是对正在发生什么和将要发生什么的总体认识和基本判断。马克思主义的时代理论属于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曾经用不同尺度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和“三种社会形态”:前者把人类区别为阶级,以生产资料技术水平和所有制性质为尺度,体现人类社会关系的发展阶段;后者把人类看为整体,以其生产能力为尺度,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发展程度。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者为依据,认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大机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他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就要取代资本主义的时代。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马克思主义者都坚持上述关于时代性质的论断。20世纪初期,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果断发动十月革命,使落后民族率先进入社会主义建设。20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夺取政权,毛泽东对世界革命寄予希望,但其“抓革命、促生产”战略失败。中国1978年转入改革,邓小平提出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但直到90年代苏联与东欧发生剧变,中国共产党人才彻底意识到:我们面临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长期共存的时代;需要通过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中国改革的成功证明了市场经济的巨大力量,也要求我们进一步探讨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而马克思“三种社会形态”理论奠定了认识这一问题的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最终体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超越,为人类展现出通向理想社会的道路。
论文目录
内容提要Abstract导论(一) 选题理由(二) 研究现状(三) 研究方法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所处时代性质的判断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展开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条件(一) 前“世界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考察(二) 商品经济的发展、工业革命的展开与人类进入世界历史发展阶段(三) 电气化技术的出现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四) 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念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五) 关于时代的基本认识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对所处时代性质的判断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 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时代”(二) 马克思恩格斯对他们所处时代性质的判断(三) 革命时代条件下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二、从列宁到毛泽东对马克思恩格斯时代性质判断的坚持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一节 列宁对时代的认识与俄国(苏联)的社会主义运动(一)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时代观的坚持(二) “一国胜利论”辨析(三)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战略第二节 斯大林对时代的认识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 斯大林对时代的认识(二) 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与实践第三节 毛泽东对时代的认识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 毛泽东对时代的认识(二) 毛泽东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三、时代的发展变化与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前进第一节 20世纪中期以后人类社会的时代变化(一) 市场经济体系的改进和完善、科学技术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形势(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三) 关于当前时代性质的认识第二节 苏联共产党对时代的认识与苏联剧变(一) 苏联共产党对时代的认识(二) 苏联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及苏联剧变第三节 毛泽东对时代的认识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一) 毛泽东对时代的认识(二)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第四节 邓小平对时代问题的新认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一) 邓小平对时代认识的调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展开(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在时代条件下的发展四、时代视阀中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节 时代性质判断与社会主义实践历史考察的基本结论(一) 导致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列宁时代判断出现误差的原因分析(二) 苏联共产党与毛泽东在一个时期里时代判断失误与社会主义遭受挫折原因分析(三) 对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的基本认识第二节 马克思“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方位(一) 马克思“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的当代解读(二)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功绩与历史局限性(三) 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运用的特点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方位结束语 把握时代脉搏推进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发展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列宁时代理论的基本原理[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2(01)
- [2].列宁时代理论形成初探[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2(03)
标签:时代理论论文; 社会主义实践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资本主义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