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裂系统及控藏机理研究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裂系统及控藏机理研究

论文摘要

大庆外围油田勘探开发主要重点集中在长垣及其以东的区域,主要目的层为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三肇凹陷扶杨油层经历了预探、评价、试验阶段,提交探明含油面积304.97 km~2,探明地质储量17130.7×10~4t,未动用储量15932×10~4t。总体表现为‘资源探明率低’、‘探明储量动用率低’特点。做为今后主要接替产能的扶杨油层,评价力度逐年加大,虽然经过油藏描述、开发前期的优选布井,扶杨油层钻井成功率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钻遇水砂或储层发育差而报废。钻探成功率低的根本原因是扶杨油层地质条件复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断裂系统复杂;二是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处于物源交汇区,河道展布规律不清;三是二者时空耦合与油气成藏关系复杂。基于扶杨油层成藏的三个主要矛盾,改变传统石油地质的研究模式,从断裂系统出发,剖析断裂与砂体、与油气关系,探索‘用断裂系统’找油的方法。为此本文在全面收集三肇凹陷扶杨油层地震、钻井、试油和开发动态数据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断裂发育特征、活动规律及演化历史,系统分析断裂控藏机制及油气富集规律,明确了扶杨油层下一步勘探方向。扶杨油层断裂走向以南北向为主、规模小、密度大、平面分布不均、断层组合类型多样、具有密集成带的特征,不同方位断裂密集带具有不同的成因机制:北北西和北北东向断裂密集带是受基底断裂和斜拉作用(扭动)产生的;近南北向断裂密集带是同向铲式基底断裂及其水平拆离作用的结果;近东西向断裂密集带为差异伸展作用形成的‘调节型’断裂密集带。三肇凹陷断裂具有7个形成活动时期:早白垩世早期、青一段沉积时期、姚家组沉积时期、嫩江组一二段沉积时期、嫩江组末期、明水组末期和古近系末期。基于断裂形成活动时期,认为扶杨油层由4类不同活动规律的断层构成:即坳陷期断裂、断陷期形成坳陷期继续活动的断裂、断陷期形成坳陷期和反转期均活动的断裂和坳陷期形成构造反转期继续活动的断裂,其中第3、4类断层为油源断层,且多为断裂密集带的边界断层。基于三肇凹陷南部F1油层组‘单砂体级’等时地层格架建立和沉积微相研究,认为河道砂体主要为北东向展布,油源通断断层以近南北向为主,断层与河道斜交构成有利的断层—岩性圈闭。断裂密集带不是主要的富油构造,首次提出‘油主要聚集在油源断层下盘河道砂中’,断裂密集带为‘V’字型‘地堑’式断层组合,是构造相对低部位;油源断层多为断裂密集带的边界断层,断裂密集带不是‘倒灌’油运移的指向区,油主要向阻力较小的下盘方向充注。因此油源断层下盘河道砂是主要的富集区域,油源断层控制的‘地垒’更有利于油富集。按着‘避开断裂密集带,在油源断层控制的地垒或断阶上’找有利评价区原则,提出‘59个评价目标区’,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勘探目标。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第一章 前言
  •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
  •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 1.2.1 三肇凹陷勘探及研究现状
  • 1.2.2 正断层成因机制及演化特征研究现状
  • 1.2.3 断裂与油气运移及保存的研究现状
  • 1.2.4 断裂在油气运聚成藏中的作用
  • 1.3 要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及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3.1 要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
  • 1.3.2 主要研究内容
  • 1.3.3 技术路线
  • 1.4 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1.4.1 完成主要工作量
  • 1.4.2 取得主要成果及创新点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2.1 盆地动力学背景及类型
  • 2.2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 2.2.1 断陷阶段
  • 2.2.2 坳陷阶段
  • 2.2.3 构造反转阶段
  • 2.3 断层形成、展布及演化
  • 2.3.1 断裂垂向分层性
  • 2.3.2 断裂平面展布特征
  • 2.3.3 断裂形成活动时期
  • 2.4 地层层序特征
  • 第三章 扶杨油层断层发育特征、成因机制及演化历史
  • 3.1 扶杨油层断层南北走向、密度大、规模小、组合模式多样
  • 3.1.1 主要发育南北走向的平直正断层
  • 3.1.2 断层密度大、平面分布不均
  • 3.1.3 断层断距小、延伸距离短、规模小
  • 3.1.4 剖面和平面上断层呈现多种组合模式
  • 3.2 多方位多成因的断裂密集带平面上交叉组合
  • 3.2.1 三肇凹陷共发育四个方位的断裂密集带
  • 3.2.2 四个关键因素控制断裂密集带的形成
  • 3.2.3 不同方位断裂密集带具有不同的成因机制
  • 3.3 四类不同演化历史的断层共同组成"T2"断层系
  • 3.3.1 三肇凹陷断裂形成和活动的主要时期有7个
  • 3.3.2 断裂形成演化历史
  • 3.3.3 四类不同演化历史的断层共同组成"T2"断层系
  • 第四章 断层与河道空间匹配关系及有利圈闭形成
  • 4.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建立
  • 4.1.1 基准面旋回划分
  • 4.1.2 基准面旋回等时对比
  • 4.2 重点区块沉积微相研究
  • 4.2.1 扶杨油层沉积特征及测井相模式建立
  • 4.2.2 平面沉积微相研究
  • 4.2.3 断层对砂岩的控制作用及圈闭类型
  • 第五章 扶杨油层油富集规律及断裂控藏机理
  • 5.1 扶杨油层油来自青山口组烃源岩,成藏关键时刻为明水组沉积末期
  • 5.1.1 三肇凹陷及周边地区扶杨油层油具有相同的油源
  • 5.1.2 三肇凹陷及周边地区扶杨油层油主要来自青山口组烃源岩
  • 5.1.3 油气成藏关键时刻为明水组沉积末期
  • 5.2 通烃源岩且向下断至扶杨油层、在构造反转期活动的断层为"倒灌"型油源断层
  • 5.3 油以超压为动力沿油源断层下排的厚度有限
  • 5.4 油主要聚集在油源断层的下盘河道砂中
  • 5.4.1 油源断层是主要的控藏断层
  • 5.4.2 油主要聚集在油源断层的下盘(上升盘)河道砂中
  • 5.5 断裂密集带不是油聚集的主要部位
  • 5.5.1 断裂密集带不是油主要的富集部位
  • 5.5.2 断裂密集带为‘V'字型‘地堑式'断层组合,处于构造相对低部位
  • 5.5.3 油源断层多为断裂密集带的边界断层,断裂密集带不是油运移的指向区
  • 5.5.4 油在油源断层控制的‘地垒'块更富集
  • 第六章 断裂控藏模式及有利区预测
  • 6.1 断裂控藏模式
  • 6.2 有利富集区预测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黄骅坳陷中区断裂系统分形研究[J].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008(04)
    • [2].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裂系统与油气运移[J]. 科技通报 2017(04)
    • [3].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东部断裂系统成因演化机制的构造物理模拟[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 [4].黄骅坳陷白水头断裂系统生长模式及其成因分析[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2010(03)
    • [5].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九瑞矿集区叠合断裂系统和叠加成矿作用[J]. 岩石学报 2010(09)
    • [6].中、新生代阿尔金山及其断裂系统的构造性质[J].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8(03)
    • [7].南堡凹陷分期异向伸展变形叠加特征:来自砂箱物理模拟实验的启示[J]. 现代地质 2014(01)
    • [8].断裂系统形成机制:来自物理模拟实验的新启示[J]. 自然杂志 2011(05)
    • [9].珠江口盆地番禺4洼晚期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特种油气藏 2013(03)
    • [10].断裂系统自动分析技术在文209南块调整挖潜中的应用[J]. 河南科技 2012(11)
    • [11].定北地区断裂系统对气水分布的控制作用[J]. 科技与创新 2019(16)
    • [12].从深部断裂系统讨论肇庆地区的发震构造[J]. 华南地震 2009(01)
    • [13].应用Petrel软件建立复杂断裂系统断层模型[J]. 断块油气田 2009(05)
    • [14].塔中Ⅰ号坡折带断裂系统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J]. 特种油气藏 2013(02)
    • [15].多方位地震数据联合解释技术在KN复杂断裂系统识别和储层描述中的应用[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5(02)
    • [16].松辽盆地北部浅部基底推覆伸展作用的地震学证据与地质意义[J]. 地球物理学报 2009(08)
    • [17].丰乐地区葡萄花油层断裂系统分形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7(05)
    • [18].南海北部新生代盆地断裂系统及构造动力学影响因素[J]. 地球科学 2019(02)
    • [19].方正断陷断裂系统与构造样式[J].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9(06)
    • [20].普光大湾地区断裂系统自动识别及裂缝建模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18)
    • [21].珠江三角洲地区重磁资料解释的深部断裂系统[J]. 国际地震动态 2008(11)
    • [22].珠江三角洲地区重力资料解释的深部断裂系统[J]. 四川地震 2011(04)
    • [23].对渤海湾盆地断裂体系的认识[J].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9(S1)
    • [24].松辽盆地北部断裂系统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9(05)
    • [25].徐深气田断裂发育及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2014(03)
    • [26].小江和曲江-石屏两断裂系统的构造动力学与强震序列的关联性[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1(05)
    • [27].广西老厂矿田同生断层的厘定与成矿预测[J]. 南方国土资源 2012(09)
    • [28].桩海地区断裂特征及断裂演化模式[J]. 特种油气藏 2010(03)
    • [29].盘河油田盘15-1多维构造解释及效果[J]. 内江科技 2018(04)
    • [30].琼东南盆地断裂活动性定量计算及其发育演化模式[J]. 高校地质学报 2010(03)

    标签:;  ;  ;  ;  ;  ;  

    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断裂系统及控藏机理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