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观察游泳运动后大鼠下丘脑不同部位c-fos基因的表达变化,探讨下丘脑对不同形式运动的调节机制,为指导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运动预防疾病、运动康复治疗拓展新的思路。方法:将11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运动组(n=100),建立大鼠游泳运动模型(持续运动和间歇训练),在运动结束后即刻(0h)、0.5h、1h、2h、4h等不同时间点,冰水浴分离新鲜脑组织或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取脑,前者经RT-PCR反应,半定量分析研究运动后下丘脑内c-fos mRNA的含量变化,后者经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Fos蛋白的定位和分布表达规律。全部实验数据通过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结果: (1)对照组大鼠下丘脑内c-fos mRNA表达极低,运动结束后c-fos mRNA表达明显升高,并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时效性。(2)运动大鼠Fos蛋白免疫阳性神经元(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且在视上核(SON)、室旁核(PVN)、弓状核(ARC)等处成簇分布,核团界限清晰。在室旁核小细胞部(pPVN),持续组游泳结束后1h 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升高达峰值,而间歇组在运动结束后2h达峰值,同一时刻间歇组表达高于持续运动组;室旁核大细胞部(mPVN)内,持续组Fos阳性神经元数在运动结束后持续升高,2h后显著下降,而间歇组各时刻阳性神经元数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SON内,大鼠游泳运动结束后4h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维持在较高水平,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ARC内,持续游泳结束后即刻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多(P<0.05),然后逐渐回落,4h时降至正常对照水平,间歇组在运动结束后Fos阳性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0.5h时刻达最大值,而后逐渐回落至正常对照水平。结论:下丘脑SON、PVN和ARC在运动后机体调节中起重要作用;pPVN、ARC对不同形式运动性应激反应具有较高灵敏度。